⑴ 您好!我收到了高晟財富的信託渠道銷售的面試,我之前沒有涉及過這塊,不知道這個崗位有什麼前景
應該是屬於第三方的理財機構,如果在剛畢業來進入這個行業學習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⑵ 在信託公司工作怎麼樣
前端非業務部門,每天跟一群年紀50+的人電話聯系,推薦項目,找新客戶。每個月都有指標,為了完成新客戶要 要活,擔心完不成傭金部分被扣。壓力山大,不是來自指標,而是周圍同事每個月輕輕鬆鬆幾千萬業績。傭金不高,最討厭買產品跟你要返點的客戶(都是被激進信託公司慣的),是真的返不出(沒收入光業績好的工作大家都不會喜歡吧)客戶有資產很高的富貴人也有積攢了一輩子就那些錢的普通人。他們賺到收益對你還是比較客氣的,但其實內心知道,兩者並不平等相待。因為富貴人覺得你只是賺錢的工具,普通人覺得你就是類房產中介者。
地鐵公交車上最怕接到客戶電話,什麼總規模幾個億,別人當你裝那啥。親戚朋友也沒幾個知道信託是啥,我媽到現在都覺得我是銀行的。出行也是公共交通,早飯也是煎餅果子。業務部門大佬們出行基本都是豪車,但也都飛成VIP,不能陪吃陪喝的還真差點火候。
每個月看著薪酬不錯(比起其它行業),但其實比起別的同事並不多,這個行業裡面,沒有人能確定明天還會不會賺到錢。在魔都,信託民工一枚,只想攢到首付上車,不想被國家印鈔票剝削。
⑶ 崗位跳槽到信託公司做信託經理,大家覺得怎麼樣
私募啥的就別買了,不太靠譜。陸家嘴財富不是信託公司,是第三方銷售公司。好的信託項目還是不錯的。房地產信託盡量買一線城市。
⑷ 信託公司做信託業務好嗎
當然是最好的選擇了,因為信託公司有專業的理財團隊,站在委託人的立場為委託人進行信託業務,而且信託公司是作為一種嚴格受法律保障的財產管理制度。
⑸ 高晟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的信託產品好嗎
這個公司是第三方理財公司,只是代銷信託公司的產品。信託產品是要看:發行的公司,產品的類型,抵押率,投資的行業前景。
簡單說,現在比較厲害的信託公司是中信信託、中融信託。
產品類型,就是固定收益類的,股權投資類的,風險不一樣。
抵押率,固定收益類的,抵押率越低越好,一般中信信託的產品抵押率低於40%。
投資的行業,比如房地產,現在已經被國家叫停,就不要做進去了,因為現在說白了很多房地產項目是借你現在的去還以前借來的錢,有點像溫州的民間借貸,一不小心就崩盤了。現在一般煤炭等資源行業比較熱門,還有就是一些公路建設,國企經營的還可以。
⑹ 高晟財富怎麼樣
這家公司主要就是做信託銷售,背景還算強大,項目肯定是不用愁的,就是資金方全靠公司提供的莫話來開發,還可以吧
⑺ 在信託公司工作怎麼樣
看是做業務還是做行政,績效分配方式不一樣的。不過,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排名很後的信託公司,行政人員的待遇要好過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行政人員的,股份制銀行的就比不上嘍。
⑻ 在信託公司做銷售好做嗎
信託公司銷售是很有競爭力的一個崗位,原因如下:
1.正規金融機構(和銀行、券商、保險齊名)
2.客戶都是富人(信託產品門檻100萬起,和土豪接觸,有更多的機會,客戶素質也高)
3.培訓健全。
⑼ 請 問像信託,.比如高晟財富,沒有資源的業務員,一般月收入多少阿
底薪的話2500-3000吧,這行的底薪也要看你的業績量的,你的業績多,自然底薪就高,業績少,混吃等死的自然底薪就低而且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金融銷售關鍵還是看提成,看底薪過日子。。。
⑽ 做信託收入高還是做保險工作收入高
一、信託產品的特色
1.起點高,基本是300萬起,每個項目有50個名額100萬起(俗稱小額),較高的投資門檻排除了普通投資者。因此,信託業務也被稱作私人銀行。信託的投資門檻有繼續提高的呼聲,為什麼要設置高門檻?通常的解釋是信託的投資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比如在美國規定需要有500萬美元的人才可以參與信託投資。
2.風險低。信託項目都要盡職調查,信息披露客觀公正,風險管理方式明確清晰,還要銀監會審批才可以發行,信託項目的運作需要受《信託法》的約束,因此整體風險比較低,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信託的投資者都能按約收獲本息。
3.收益較高。前面幾年經濟形勢較好的時候,信託的投資者基本能夠收獲10%以上的年化收益,即使今年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時候,信託產品的平均年化收益9%左右。2009至2011年3年,信託投資者收獲2400億收益,75.5%的人獲取了9%以上的年化收益,62%的投資者獲得的年化收益在9-12%之間,很多實體經濟的年化收益還不到9%。
4、持續投資方便簡潔。到期拿回本金和收益,可以形成持續投資,使得收益成為復利。按9%的復利計算,300萬起步,堅持40年就是1億,堅持150年就是1萬億。
5.債務隔離功能。信託財產受法律保護,信託一經成立,信託財產即從委託人、受託人、收益人的財產中分離出來,具有獨立性成為獨立運作的財產。信託財產不能被清算、償債和破產等。這是信託產品非常大的優勢。
6.流動性較差。信託產品未期滿前中途不能單獨贖回,但可以轉移給其它投資者。信託產品大多是期限是1-2年。為了迎合閑散資金高流動性的需求,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等均設立了短期的信託產品,期限3、4、6、9、12個月等,1億以上的大額資金還可以定製較為靈活的期限。
7、投資方式靈活。信託可以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市三大領域,可以股權、貸款等多種形式靈活運作,這是其它金融機構不能比擬的。信託制度上的優勢也是其這幾年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項目方為了更快速的獲取資金,也願意較高成本走信託渠道的融資。
二、銀行理財產品VS信託產品
1.投資門檻較低,一般是5萬起,銀行理財屬於大眾理財。認購方便,甚至網上可以直接下單。
2.安全性好收益低。銀行理財產品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但收益率低是其硬傷。如果產品說明有保本字眼的,收益率也就是3%左右;沒有保本字眼的,收益率也很少達到5%。銀行理財產品很難趕上通脹。原因大致有兩個,一來資金門檻較低,失去議價能力,超額收益通常要歸銀行;二來,銀行經營成本較高,200米就有一家,還是臨街商鋪,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不低,肯定需要較高的利潤支撐。
3.流動性較強。銀行理財產品很少有1-2年期的,基本是30天左右,3個月左右,期限非常靈活,方便隨時認購。
4.銀行網點多,也知道客戶詳細信息,在老百姓心中的信任度較高,這是銀行最大的優勢。和銀行合作具有較高的優勢,保險、證券、信託、基金、投資公司等也樂於和銀行合作。因此,在銀行選擇理財產品時要區分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是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要認准合同是否有銀行的公章,如果是銀行代銷機構的產品就要十分謹慎,有時候銷售人員是沒有明確說明的。2010年有38款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兌現收益,不知道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還是在銀行代銷的其它金融機構的產品;而最近剛剛暴露出來的客戶王女士、姚女士等在平安銀行(原深發展銀行)做理財,180萬、50萬理成1萬,客戶的理財產品就不是銀行的,而是投資公司的。因此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時還是要仔細辨別金融產品出品機構。
5.筆者最近走訪了很多銀行支行,信託產品較少。銀行似乎不大願意公開代銷信託產品,大概是銀行都寧願大客戶做存款,或者買他們的理財。即使在銀行可以買到信託產品,收益率也普遍比較低;此外,個別有也是小信託公司的產品,這類項目一般是銀行推薦的,信託公司僅僅是通道而已,小信託公司的費用比較便宜,銀行樂於合作。因為,銀行需要賺取的較大的利潤差。銀行之所以願意代銷往往是有較高的傭金,信託產品的傭金現在普遍降低,尤其是就品牌較好的信託公司的產品,銀行就不願意代銷了。
6.銀行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投資於信託項目的,這個規模佔了信託規模的1/3。因為信託投資門檻較高,信託產品在銀行就拆成小額理財產品。從中,銀行可以賺錢5%左右的利差,甚至更高。中間業務是銀行利潤的三大支柱之一。
三、股票、基金、證券類產品VS信託產品
1.股票十年返回原點,即使私募性質的基金也全面虧損,證券市場哀鴻遍野。這和當前經濟環境比較低迷有關,更和中國的證券制度的缺失有關。證券市場成為上市公司、券商和投資機構圈錢的工具,沒有為股民實實在在地創造價值。證券市場的低迷也嚴重殃及證券類信託產品。現在定向增發類信託產品全面虧損,平安信託代理的多款證券類私募基金也全面虧損,多個輝煌一時的投資機構和明星基金經理黯然失色。中國股市需要重樹形象和金融信心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
2.一些敏感的投機者,及時把證券市場的資金撤出來轉移到了信託投資。這部分人是非常有眼光、十分睿智的投資人。他們不僅在股市投機中圈到了錢,還及時退身,並在信託投資中進一步保值增值。
3.在經濟上升周期,和大的金融機構合作,選擇品牌好的基金經理,購買證券類產品還是可以的。一來省心省力,自己炒股整天看K圖聽股評會影響工作和生活;二來,品牌好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經理,他們畢竟專業,無論在技術上還是信息上都遠比我們個人強,風險也低很多。關鍵是基金經理的歷史業績和投資風格,和自己比較一致即可。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