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改的由來與發展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市場各方逐漸認識到,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著「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觀上導致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
股權分置也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等。另外,股權分置使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也頗受制約。 地位獲得提升
股改之前的證券市場,流通股東的地位雖然不斷提升,但在某些控股股東眼裡,依然是唐僧肉,很少考慮到流通股東也是公司股東。只有在再融資的時候才會想起照顧一下流通股東的利益,與流通股東進行溝通。
但在股改過程中,一方面由於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流通股東在進行對價談判中的地位,終於有了流通股東也是公司股東的意識。另一方面則是在股改過程中確立了流通權的概念,也就是說,在流通層次上,流通股東的權利優於非流通股東,因此非流通股東要想獲得流通權,必須要支付對價,必須經過流通股東的同意。所以,才有了鋪天蓋地的投資者關系報道與評論,才有了流通股東投票權的價值,由此使得流通股東在精神上無疑獲得前所未有的勝利。
股改方案實施之後,雖然非流通股東也獲得了流通權,但有著一定的鎖定期,所以,在股改方案實施後的一段時間內,流通股東的權利依然優於限售期的流通股東。因此,流通股東可以根據自己對上市公司未來一年或兩年的業績判斷作出自由買賣的決策,而限售期的流通股東即便看到了自身公司的股價高估,也不能拋售,而為了維持股價的穩定,還得彎下身與流通股東溝通。不信?現在你可以拿起身邊的電話機,拔G股的電話,保證會得到對你問題的滿意答復,這在前些年是不多見的。
物質上的豐收
在股改的過程中,流通股東持有的股權,不僅代表著上市公司的股權,而且還代表著是否同意非流通股東流通的權利。因此,非流通股東為獲得流通權,就需要向流通股東支付對價。目前對價方案基本處於10送3這一平均水平,這也就意味著,流通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會因上市公司的股改而增長,這就是物質上的豐收。當然,帳戶總市值的變化還得看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情況以及流通股東對這些變化情況的掌握和分析判斷能力,這並不是股改前提下的流通股東受益程度討論的范疇,而是流通股東投資能力的問題。
而這僅僅是股改初期階段的流通股東顯性的物質豐收。在股改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流通股東還有這么兩類物質回報,一是由於限售期的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同列一條戰壕,限售期非流通股東的財富變化曲線圖已與流通股東基本一致,所以,必定會傾其所有能力搞好上市公司。這樣,中小流通股東就通過流通權將自身的利益與大股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而大流通股東的利益又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好壞捆綁在一起,如此一來,中小流通股東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物質上的回報預期也就相應提升,而這一物質回報最長久,但也最有耐力,是任何概念性炒作收益所不能比擬的。
二是公司基本面提升的物質回報。這尤其體現在ST股、績差股等上市公司身上,因為此類上市公司可以憑借股改過程中注入優質資產的對價模式,使得公司的基本面出現脫胎換骨式的提升,ST農化就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通過股改,ST農化獲得了建峰化肥51%的股權,從而標志著ST農化的資產盈利能力出現了質的改觀。根據股改說明書,ST農化在06年的業績極有可能達到0.32元/股,從一家徘徊於虧損與盈利邊緣的上市公司搖身一變成為績優上市公司,這對於ST農化現在的流通股東來說,無異是一次空前的物質大豐收。而從相關信息表明,這才僅僅是一個開始,相信後續還有更多的ST農化出現,因此,股改背景下的流通股東的物質豐收仍然是值得期待的。
② 為什麼股票需要股改啊,股改後的公司都能解決什麼問題啊股改後是不是能更好的進行融資啊
中國的上市公司都有股權分置問題,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並存,這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一大弊端.股改就是要改變這種情況.其實更是改變同股不同權的問題!你想一下,10送3分配利潤時,你的流通股也許是100元才得3元不到,而非流通呢?10元就有3元!可想而知的巨大差別!還有就是,流通股東(你)持有10000元的公司股份,非流通股東也有10000元的公司股份,你的投票權卻只有他的1/10 ! 這樣的差別合理嗎?!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會同意!
③ 麗江上市前如何完成融資和股改相關信息
改制設立股份公司的方案設計
(一)股本
根據《公司法》第九十九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依法經批准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時,摺合的股份總額應當相等於公司凈資產額。
即有限責任公司在審計基準日經有證券從業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凈資產值為變更後的股份公司的股本,由於在一個時點上,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會為整數,一般是取整數折為股本,零數以兩種方式解決,一是進行分配,將零數分配給股東,繼續掛在帳面作為對股東的負債,二是將零數計入資本公積金。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公司有較多的參股企業,則合並報表和母公司報表的凈資產數量可能出現不一致情況,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實踐中一般以母公司報表的凈資產數為折股依據。(沒有明確規定,或者說以兩者中低的數為折股依據)
《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0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其股票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五千萬元(指發行後),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目前中國證監會控制的發行比例一般在25%—40%之間,因此,股份公司設立時的股本一般不低於三千萬元。
④ 股改的意義和作用
股改的意義和作用:
1、地位獲得提升;
一方面由於監管部門的不懈努力,提升了流通股東在進行對價談判中的地位,終於有了流通股東也是公司股東的意識。
另一方面則是在股改過程中確立了流通權的概念,也就是說,在流通層次上,流通股東的權利優於非流通股東,因此非流通股東要想獲得流通權,必須要支付對價,必須經過流通股東的同意。
所以,才有了鋪天蓋地的投資者關系報道與評論,才有了流通股東投票權的價值,由此使得流通股東在精神上無疑獲得前所未有的勝利。
2、物質上的豐收
流通股東持有的股權,不僅代表著上市公司的股權,而且還代表著是否同意非流通股東流通的權利。
因此,非流通股東為獲得流通權,就需要向流通股東支付對價。目前對價方案基本處於10送3這一平均水平,這也就意味著,流通股東所持有的股權會因上市公司的股改而增長,這就是物質上的豐收。
(4)融資和股改擴展閱讀:
股改背景:
中國股票市場剛成立的時候,主要都是國有企業上市股票,一般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是國家或各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這也是國有股和法人股的由來,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像普通股一樣上市流通。
國有股、法人股、普通股這三者就形成了「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局面,不利於股票市場的發展。這樣就慢慢的開始了「股權分置」。股改的目的是讓國有股和法人股「享受」普通股的市場待遇,能夠參與市場流通,通過全流通實現同股同權,同股同利。
⑤ 股改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公司的股權結構要發生變化,股改前的公司一多半是非流通股,股改之後流通股將慢慢的佔多數,這樣整個股市的流通股將佔有絕對的多數,這樣的股票市場將充分競爭,才是成熟的。
股改還意味著公司的投資方向將發生變化,股改前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傾向於控股股東的關聯交易,也就是投資與於大股東控制的公司和領域,使得資金運用的領域范圍過大,不利於本公司經營的專業化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股改之後,管理層將投資於收益率高的,與本公司關聯大的行業進行投資。投資決策的好壞也影響到管理層的業績問題,而沒有了討好大股東的動機。
股改還影響公司的融資,因為股權分置的利益傳送機制,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發行股票,配股等來圈錢,所以存在著盲目的溢價再融資的沖動,股權融資占絕對的融資比例。股改之後,以上的條件將愈加的狹窄,債權融資占的比例將不斷上升,因為股權融資不但不能再圈錢,而且會稀釋股權。相對之下,債券融資在債權融資的比例也要上升,因為要靠銀行的貸款來解決公司的戰略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銀行大多提供中短期的貸款。
⑥ 請問什麼是股改
股改就是幾年前的股權分置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是股票市場全流通,這樣使得股票市場就擴容了,股市亂象太多,市場不透明,單向交易獲利機會有限,數量太多選股費時費力不如直接投資黃金白銀,24小時連續交易及時可以參與行情把握,T+0隨時獲利和迴避風險,雙向漲跌均有機會獲利,歡迎交流加 hi
⑦ 企業在上新三板之前的增資擴股最好是股改前還是股改後為什麼謝謝
企業上新三板之前的增資擴股一般最好是股改後,因為股改完成,券商的輔導,幫助企業更好的上新三板融資,而股改前只是企業單獨的增資
⑧ 企業如何進行股權融資
寫好抄商業計劃書,然後去對接資金襲方,推薦幾種股權融資途徑:
1、到各大投資機構官網進行BP投遞。
2、多參加一些線下的沙龍活動,這也是投資人經常露出的一個渠道,經濟相關發達的城市都有。
3、通過三方融資平台,盡量不要選會員制的嘗試太高,選那種能自助申請一對一和投資人直接電話溝通的平台,要選和你項目行業階段相匹配的,電話溝通比較高效,而且能相對和投資人更詳細的闡述你的項目,聊完還能加投資人微信,這樣更有助於你的項目被投資人選中推薦雲對接。
⑨ 融資跟股改有什麼區別
股改,即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是通過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協商機制,消除 A股市場股份轉讓制度性差異的過程。
融資的概念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對融資的解釋是: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兩個定義性質都不一樣。
⑩ 股改有什麼好處
你好,股改就是指股權分置改革。顧名思義,就是指對」股權分置」這一問題進行改革.股權分置,是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家擔心在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過程中因為股權的稀釋而喪失對國有企業的控制權,就人為地將股票分成了法人股(或說是非流通股)和個人股(流通股,即股市上買賣的那些).其中,流通股只佔大約總股本的三分之一(總股本約為兩萬七八千億,流通股約為九千多億).
顯然,股權分置存在很多的弊端.僅舉幾例:一,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獲取途徑不同,獲取的代價也不同;二,流通股只佔總股本的三分之一,使得操縱股價行為更加容易實施;三,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之間的利益沒能很好地得到統一,流通股股東大都只注重股價的漲跌;四,與提倡的」與國際接軌」相背.
所以,國家實施股改.其目的可以概括成:消除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隔膜,實施上市公司股份的全流通.這就涉及一些問題.任一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要想獲得上市流通的權利,就得得到該公司流通股股東的同意.一來,非流通股的流通必然會使股市擴容,可是卻不一定能把相同比例的其他資金引入股市,這就可能會使股價有所下跌,使流通股股東利益受損;二來,非流通股的獲取代價一般都低於流通股的代價,流通股股東的心理原本就不是很平衡.因此,要想流通股股東同意,就得給他們一些補償,這就是兌價----也就是去年很多上市公司股改方案裡面無償給流通股股東送股,派股利什麼的。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