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支持

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支持

發布時間:2021-10-29 01:35:26

㈠ 武漢是位於長江中上游還是中下游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主要城市:上海、武漢、南京、長沙、杭州等,故而武漢位於長江中下游。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指長江中下游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Yangtze Plain,Middle and Lower ;Ch'ang Chiang Chung-hsia-yu P'ing-yuen)是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為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國鄂、湘、贛、皖、蘇、浙、滬等7省市,素有「水鄉澤國」之稱,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水陸交通發達。
長江中下游平原介於東經111°05′~123°,北緯27°50′~34°之間,西起巫山東麓,東到黃海、東海濱,北接桐柏山、大別山南麓及黃淮平原,南至江南丘陵及錢塘江、杭州灣以北沿江平原,東西長約1000千米,南北寬100~400千米,總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蘇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及長江三角洲平原等6塊平原組成。一般海拔5~100米,多在海拔50米以下。年均溫14~18℃,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
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揚子准地台褶皺斷拗帶內,燕山運動產生一系列斷陷盆地,後經長江切通、貫連和沖積後,形成現今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整體。受新構造運動影響,平原邊緣白堊系―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紀紅土層微微掀升,經流水沖切,成為相對高度20~30米的紅土崗丘,中部和沿江沿海地區則繼續下降形成泛濫平原和濱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糧、油、棉生產基地,亦為中國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長江天然水系及縱橫交錯的人工河渠使該區成為中國河網密度最大地區。同時該區是中國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區,著名淡水湖有鄱陽湖、洞庭湖等。

㈡ 長江上中下游的特點

上游

長江幹流湖北宜昌以上為長江上游,長4504千米,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跨越中國地理的第一級和第二級階梯。長江發源自唐古拉山冰川,通天河的楚瑪爾河口以上各水系為長江源,以下至四川宜賓的長江幹流稱金沙江,岷江匯入後始稱為「長江」。

長江幹流自岷江口以下至宜昌又稱「川江」,在四川盆地南緣和巴東峽谷中穿行。


中游

長江中游主河道自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長955千米,流域面積68萬平方千米。其中湖北省宜都市至湖南省岳陽市洞庭湖口城陵磯一段,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又稱荊江。

荊江河道曲折,水流遲緩,造成大量泥沙淤積,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長江最易泛濫的河段,有「萬里長江,險在荊江」的說法。為了減輕洪水的威脅,建成荊江分洪工程、下荊江裁彎工程。

長江中游沿岸的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管理整個長江流域的長江水利委員會的行政中心所在地。


下游

長江自江西九江湖口以下至長江口為下游。長938千米,流域面積12萬平方千米。安徽境內江段又稱「皖江」,大致為東北流向,直至江蘇南京才轉折向東進入鎮江、揚州,因此該段右岸的廣大地區自古又稱江東。

這一段河道在皖南、皖中、寧鎮丘陵與北岸平原之間蜿蜒,右岸常有臨江的石磯,河床在石磯處變窄然後又展寬,形成寬窄相間的藕節狀河床。銅陵大通以下江段受海潮影響,水勢和緩,沙洲顯露。

主要支流有青弋江—水陽江、滁河、秦淮河等。長江從鎮江至長江口長約312千米,這一段即將入海的河道因古代有揚子津渡口,因而又稱「揚子江」。江陰以下江段又稱河口段,江面從江陰附近的1200餘米向東迅速展寬呈喇叭狀,至長江口已寬達91千米。

京杭運河在揚州、鎮江與長江相交,淮河水量的80~90%經京杭運河從北岸匯入長江。江南的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流域內河網密布,組成龐大的灌溉系統和內河水運網。湖水除少量經江陰、太倉的一些河道流入長江外,絕大部分水流向東經長江最後一條重要支流黃浦江在吳淞口匯入長江。

長江每年挾帶約4.86億噸泥沙入海,形成的長江三角洲西端以鎮江、揚州為頂點,北至通揚運河,南抵杭州灣,大茅山、天目山為西南界,包括江蘇、浙江兩省部分地區和整個上海市,面積達4萬平方千米,是一片坦盪的大平原,只有少數低山像孤島一樣矗立在平原之上。

這裏海岸線平直,海水黃渾,有一條寬約幾千米到幾十千米的潮間帶淺灘。三角洲自全新世以來,年均向海推進約40米。



(2)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支持擴展閱讀:

水量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由於流域人口眾多,人均佔有水量為276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長江水資源特徵,主要反映在河川徑流的時空分布上,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占水資源總量的99%;在地表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又佔96%以上。

汛期的河川徑流量一般佔全年徑流量的70%~75%。徑流地區分布也很不均勻,單位面積產水,以金沙江和漢江水系為最少,鄱陽湖和洞庭湖水系為最大。


㈢ 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徵

上游:高原段水流平緩含沙量小流量不大。峽谷段水流湍急水量大含沙量也大。

中游:水流平緩河道彎曲,汛期易泛濫。

下游:江闊水深多島嶼,水流平緩,南京以下屬於感潮型。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3)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支持擴展閱讀:

由江源至河口,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三級巨大階梯。

第一階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橫斷山區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階梯為雲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

第三階梯由淮陽山地、江南丘陵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流域內的地貌類型眾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豐沛,由於幅員遼闊,地形變化大,因此有著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也經常發生洪、澇、旱、冰雹等自然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年平均氣溫16~18℃,夏季最高氣溫達4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4℃左右。

四川盆地氣候較溫和,冬季氣溫比中下游增加約5℃。昆明周圍地區則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峽谷地區呈典型的立體氣候,山頂白雪皚皚,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區屬典型的高寒氣候,年平均氣溫-4.4℃,四季如冬、乾燥、氣壓低、日照長和多冰雹大風。

㈣ 長江上中下游的環境問題及治理

問題:上游都是說冰雪消融快,水源減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中游的話水質受到工業及人類生產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響,由由中游地區水流較急大多為山區,而樹木砍伐過度,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除了受工業污染外還由於下游水流平緩而造成河道堵塞,河床上升. 治理:
上;植樹造林,防止上游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有利於減少下游的泥沙淤積
中;植樹造林,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下;加強長江沿岸水污染的管理,關停並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業,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加固下游的堤壩。

㈤ 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徵

水文特徵

1、水量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

長江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951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246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2360億立方米。由於流域人口眾多,人均佔有水量為2760m3,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長江水資源特徵,主要反映在河川徑流的時空分布上,流域地表水資源量占水資源總量的99%;

在地表水資源中,河川徑流量又佔96%以上。汛期的河川徑流量一般佔全年徑流量的70%~75%。徑流地區分布也很不均勻,單位面積產水,以金沙江和漢江水系為最少,鄱陽湖和洞庭湖水系為最大;按行政區,青海、河南最小,湖南最大。

2、旱澇災害

長江流域各地區發生乾旱與洪澇災害的史料記載悠久,最早的旱災記述在漢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夏,大旱,江河水少,溪谷絕」(《漢書·五行 志》);高後三年(公元前185年),「夏,江水、漢水溢,流民四千餘家」(《漢書·高後紀》)。

從大量史料中選擇記述詳實和可比性較好的歷史時期典型旱 災年份有公元1671、1679、1778和1835年;典型水災年份有1586、1663、1788、1831、1853、1867和1870年。

上述典型旱澇年絕大部分集中在清代,這主要是清代距今最近,歷史文獻資料保存較好,記述較詳,並不能說明清代旱澇災害最為頻繁。清代以前的一些嚴重旱澇年事 件,或記述簡略,或文獻不全,多數從略未選。

近百年來,長江流域也出現過比較嚴重的旱澇災害典型年份,有大量的實測資料和分析研究文獻,可供參考,此處未 列入。選列的11個典型旱澇年,根據歷史文獻記述的災情嚴重程度,各用3級予以區分,即:乾旱、大乾旱、嚴重乾旱和水災、大水災、嚴重水災。

長江流域旱澇災害的地域分布特性極強,各地區發生不同程度旱澇災害的差異甚大。根據中央氣象局(現稱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主編的《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布圖集》(1470~1979年)資料,旱澇系列採用5級表示:Ⅰ級——澇,Ⅱ級——偏澇,Ⅲ級——正常,Ⅳ級——偏 旱,Ⅴ級——旱。

長江流域100E以東地區有37個站點,經整理分析得出長江流域歷史乾旱(Ⅴ級)和洪澇(Ⅰ級)頻率分布圖。流 域發生比較嚴重乾旱的頻率平均為5.55%,中下游地區受旱機會高於上游地區,其中長江三角洲、幹流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乾旱頻率高達9.0%以上,為全流 域最高乾旱頻率區;

其次是上游的嘉陵江地區,中心最高乾旱頻率為7.0%以上。流域洪澇災害的平均頻率為7.97%,顯著高於乾旱頻率。洪澇災害的地區分 布大體上與乾旱相同,即中下游地區普遍高於上游地區。

在幹流中下游和兩湖地區有一東西向的洪澇災害高頻地帶,其中鄱陽湖北部和洞庭湖沅江、澧水至中游荊江 河段為洪澇災害的兩個高頻中心區,中心頻率高達12.0%以上;

長江上游的嘉陵江和漢江上游地區為第三個洪澇災害高頻區。上述洪澇高頻地帶和中心與初夏中 下游的梅雨雨帶、盛夏上游集中性降雨雨帶以及流域的主要暴雨中心位置基本吻合。

長江歷史旱澇在時間上的分配也是不均勻的。根據中國科學技術藍皮書第5號《氣候》公布的全國1000餘年的「旱澇型年表」資料,經補充分析得出長江流域歷史干濕氣候和旱澇周期變化規律,列表如下。

一千餘年來,長江流域經歷了三個大幹濕氣候周期振動,其濕潤期和乾旱期最短 為120年,最長達220年,其間各包括3~5個小旱澇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長江進人新的濕潤氣候期,當前處於這個新濕潤期中的第一個小洪澇期, 表內括弧的數字為預測參考值。

(5)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支持擴展閱讀

氣候特點

長江流域氣候溫暖,雨量豐沛,由於幅員遼闊,地形變化大,因此有著多種多樣的氣候類型。也經常發生洪、澇、旱、冰雹等自然災害。長江中下游地區四季分明,冬冷夏熱,年平均氣溫16~18℃,夏季最高氣溫達40℃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4℃左右。

四川盆地氣候較溫和,冬季氣溫比中下游增加約5℃。昆明周圍地區則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峽谷地區呈典型的立體氣候,山頂白雪皚皚,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區屬典型的高寒氣候,年平均氣溫-4.4℃,四季如冬、乾燥、氣壓低、日照長和多冰雹大風。

長江流域夏季和夏季前後,盛行分別來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挾帶著大量水汽的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在季風進退與冷暖氣流交鋒過程中,形成降水。6月中旬副高脊線躍進到北緯20°~25°,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季節。7月中旬北躍,該地區出梅,進入伏旱天氣。

冬季和冬季前後,流域內盛行來源於極地和亞洲高緯度地區寒冷又乾燥的冷空氣,降水很少。長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近1100mm。雨季為4~10月,其降水量可占年降水量的85%。流域內除金沙江白玉以上,支流雅礱江爐霍以上,其餘150萬km的廣大地區時有暴雨出現。

流域主要暴雨高值區有二:一是以贛東北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和鄂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mm;二是以川西雅安地區為中心,包括川東、川北、陝南、鄂西和滇西北地區,年平均降水量約為2000mm。流域內較大日暴雨覆蓋面約4萬~15萬km,最大達21.3萬km。

各支流降水量為:雅礱江上游地區600~800mm,中下游900~1800mm;大渡河上游地區370~600mm,中下游652~1949mm;沱江上游地區1200~1400mm,龍門山為暴雨區,中下游900~1000mm;嘉陵江流域1494mm,大巴山南麓為暴雨區;

烏江流域1163mm;清江流域1400mm,恩施和五峰是鄂西暴雨中心;漢江流域700~1100mm;資水流域1200~1800mm,六都寨附近和柘溪至桃江一帶為暴雨區;沅江流域1100~1800mm;澧水流域1300~1800mm,五峰、鶴峰一帶為暴雨區;贛江流域1400~1800mm。

㈥ 長江上、中、下游的特點分別是什麼

1、長江上游,這一河段長約4500公里,河流大部分流經高原、高山、峽谷地帶,特別是通天河、金沙江和三峽地區,具有明顯的高原山地峽谷河流特徵。這里河床比降大,僅金沙江幹流落差即達3000米。河流水量豐沛,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城市分散,人口稀少。

2、長江中游長約1000公里,流經江漢平原,那裡河道迂迴曲折,江面寬展,河床比降銳減,冰流遲緩,平均流速只有1米/秒。城市形態呈條帶狀,人口密集。

3、長江下游長800多公里,江闊水深,支流短小,河網稠密,縱橫交織。城市形態呈團塊狀或組團狀,城市分布密集,人口密布。

㈦ 長江的上游和中下游有什麼區別

長江流域上中游以湖北宜昌為界,中下游以江西湖口為界。

㈧ 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分別是什麼

長江中下游分界點--湖口(江西 贛 )
湖口始建於南唐(公元950年),因地處鄱陽湖入長江之口而得名,是「江西水上北大門」,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之稱。境內東臨彭澤,南接都昌,西與星子、廬山區界湖毗鄰,北與安徽宿松襟江為界。
長江上中游分界點--宜昌(湖北 鄂)
宜昌市位於湖北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交界處,鄂西山區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

閱讀全文

與長江中上游融資租賃支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非保本浮動收益安全嗎 瀏覽:512
華安證券手機版下載交易 瀏覽:556
買銀行理財可以辦信用卡嗎 瀏覽:262
疫情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瀏覽:926
2018年浦匯外匯出金問題 瀏覽:728
000158常山股份到底是怎樣重組 瀏覽:479
高頻交易存在的風險 瀏覽:350
滬深今日交易提示 瀏覽:190
融資凈買入額是負的說明什麼區別 瀏覽:77
同花順黑馬指標用法 瀏覽:850
什麼是低風險理財產品 瀏覽:320
城投公司招金融類是考哪些專業知識 瀏覽:399
中西方金融機構區別 瀏覽:216
招聯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443
有什麼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638
常山股份股票怎麼樣 瀏覽:369
通達信指標抓大牛 瀏覽:387
廣西今日廢銅價格最新行情 瀏覽:675
易方達基金易理財和余額寶 瀏覽:311
股票季度價格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