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事項
首先,海外並購大都是按照外國當地的法律法規來進行收購,換言之這家中國企業無論如何都要聘請一個外國當地的商業法律顧問來完成並購(也不是一定必須,但沒聽說過不找的)
其次,根據每個國家法律不同,收購並購的具體流程及要求就不同,比如許多國家反對中國國有資產侵佔市場,那麼作為國企你最多可能只能夠收購30%以內的股份;而作為私有企業,一般是沒有太多阻礙的,按照法律流程雙方同意收購並購,寫下合約簽字遞交當地政府機構就可以完成收購了,跟收購股份多少並沒有太大關系;唯一能阻礙收購的只能是當地政府介入了,比如這家公司是當地龍頭企業,政府不想他倒閉,也給他注過資,你收購的時候政府可能出面調解(雖然注資的是銀行),說你得做到如此如此,提供就業一類的要求,然後便可以完成收購了
雙方懂事會的責任就是同意收購咯,必須超過50%同意並簽字,不然達不到收購要求了(畢竟自己的收購意向都達不成統一,如何收購)
『貳』 有沒有高人分析一下對於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的失敗原因有什麼對策
西方人更信仰自由與民主,但中國人更信仰和平與民生。兩種信仰雖然沒有根本矛盾,但在表象層存在尖銳的矛盾。在求得矛盾對立統一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
具體一點說:
信仰自由民主的人,可能會選擇船堅炮利去獲取財富,他們信奉弱肉強食,並且,還會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弱者自強,最終達成競爭後適者生存的效果,通過優勝劣汰來讓人類更加優秀。他們弘揚競爭,而競爭是不擇手段的,最終變得越來越虛偽。
而信仰和平與民生的人,則完全不認同這種強盜邏輯,認為人人平等,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是目前看似沒什麼用的人,也能在特定環境中,發揮其作用。我們不可以去掠奪,不可以去傷害他人,應該在和平的氣氛下相互合作,各展所長,各取所需,達成雙贏,最終共同進步。
總體上,對自由民主的信仰,正在不斷為歷史證明其缺陷,和平與民生正在逐步成為人類的共識。但這一周期可能相當長,想要達成全人類共同和平發展,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任務。而中資企業海外並購失敗,只是其中的表象之一。
具體到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結合信仰差異。信仰自由民主的人,其實要的是實力。如果你的實力強到讓他恐懼,他一定會溫順的服從,但如果你的實力只能讓其嫉妒甚至蔑視,那就一定會給你找麻煩。因此,想要海外並購順利,本質還是能否自立自強,而不是浮誇的吹噓自己強大,也不是錢多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並購本身,就是在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總結而言,我們要繼續努力,在矛盾中求得對立統一,艱難地走向讓自己實力足夠強大的目標。
『叄』 海外企業並購風險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您好,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激增,但是失敗率也很高。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完成率僅為67%,遠低於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可謂風險較大。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外國政府機構的審查風險。最近幾年,隨著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猛增,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對中資企業並購本國標的公司的跟蹤與審查。據美國財政部發布的報告,2015年,遭到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審核最多的是中國投資者。進入2016年,由於CFIUS的干預,美國晶元製造商仙童半導體拒絕了華潤微電子的收購要約;中聯重科(000157,股吧)收購特雷克斯宣布告吹;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兩次延長收購要約期限,目前正在受到CFIUS的嚴格審查,前景並不明朗。同時,制度性歧視也是外國政府機構對待中企並購的慣常行為。據報道,被CFIUS所否決的中國企業並購案中絕大部分是國有企業,理由是涉及或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第二,高溢價風險。雖然中國企業通過收購海外企業,可以獲得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以及提升產業層次等,但支付的價格普遍偏高,高溢價現象嚴重。如均勝電子(600699,股吧)收購KSS的溢價率達到94%,昆侖萬維(300418,股吧)收購Opera的溢價率達到53%,即便是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溢價率也超過20%。而並購高溢價會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現階段的我國企業海外並購與1980年代的日本企業較為相似,當初日本企業攜巨資在全球瘋狂並購,甚至買下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但由於收購溢價過高,同時沒能做好並購後的整合,最終95%的並購以虧損割肉告終。
第三,高杠桿風險。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高杠桿。一方面,中國企業去海外並購的財務風險較大,負債率較高;另一方面,中國並購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基本上依賴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其中銀行貸款占整個融資的大部分。根據標准普爾全球市場情報的數據,54家公布財務報告並在去年進行過海外交易的中資企業的Total Liabilities/ EBITDA(總債務與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的比值)中位數達到了5.4 倍,而該指標在今年中國化工並購先正達中升到了9.5 倍,在中糧集團收購來寶農業中達到52 倍,中聯重科收購特雷克斯更是高達83 倍。但從全球范圍來看,4到5 倍就可以被視為「高杠桿」。高杠桿必然會帶來高風險,如果並購失敗或並購無法整合,造成虧損,並購公司將面臨極大的財務風險。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肆』 簡述一下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主要方式有哪幾種
品牌導向性收購是一種與海外創立自主品牌迥然不同的投資方式,它是通過並購國外知名品牌,藉助其品牌影響力開拓當地幣場的海外役貧萬瓦。這柙萬瓦的王妥特點:一是」佰殼上市」,即先收購國外當地知名品牌這個「殼」,然後藉助這個殼對產品進行包裝,獲得當地消費者的認同,快速進入當地市場。二是由於所並購的多是經營不善或者破產的海外公司現成的知名品牌,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銷售渠道,該方式省去了海外品牌塑造和推廣的時間成本。三是該方式適用於具有一定資金基礎、信譽良好、有能力收購和駕馭海外知名品牌的大型企業。
(2)技術導向型收購
技術導向型收購方式是指收購企業實施海外收購的主要目的是獲取目標企業的高新技術、研發力量、生產設備、高素質人才等,以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技術導向型收購可以提升收購企業的技術能力,從而使自身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3)市場導向型收購
市場導向型收購方式是指收購企業以進入國外市場或者實現當地設計、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本土化戰略為目的的海外並購。市場導向型收購方式能迅速進入國際市場和新的行業領域,獲得新的市場空間,同時可以繞開貿易壁壘。
(4)資源導向型收購
資源導向型收購方式是指企業實施海外並購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海外自然資源的開采權,以保證穩定的資源供給。目前正值我國經濟發展急需資源的時期,許多領域擁有旺盛的需求量,而國內自然資源開采供不應求,所以開辟海外開采基地是能源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伍』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流程是怎樣的
海外並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從研究准備到方案設計,再到談判簽約,成交到並購後整合,整個過程都是由一系列活動有機結合而成的。並購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戰略准備階段
戰略准備階段是並購活動的開始,為整個並購活動提供指導。戰略准備階段包括確定並購戰略以及並購目標搜尋。
(一)確定並購戰略
企業應謹慎分析各種價值增長的戰略選擇,依靠自己或通過與財務顧問合作,根據企業行業狀況、自身資源、能力狀況以及企業發展戰略確定自身的定位,進而制定並購戰略。並購戰略內容包括企業並購需求分析、並購目標特徵、並購支付方式以及資金來源規劃等。
(二)並購目標搜尋
基於並購戰略中所提出的要求制定並購目標企業的搜尋標准,可選擇的基本指標有行業、規模和必要的財務指標,還可包括地理位置的限制等。而後按照標准,通過特定的渠道搜集符合標準的企業。最後經過篩選,從中挑選出最符合並購公司的目標企業。
二、方案設計階段
並購的第二階段是方案設計階段,包括盡職調查以及交易結構設計。
(一)盡職調查
盡職調查的目的,在於使買方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他們要購買的股份或資產的全部情況,發現風險並判斷風險的性質、程度以及對並購活動的影響和後果。
盡職調查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目標企業的基本情況,如主體資格、治理結構、主要產品技術及服務等;二是目標企業的經營成果,包括公司的資產、產權和貸款、擔保情況;三是目標企業的發展前景,對其所處市場進行分析,並結合其商業模式做出一定的預測;四是目標企業的潛在虧損,調查目標企業在環境保護、人力資源以及訴訟等方面是否存在著潛在風險或者或有損失
(二)交易結構設計
交易結構設計是並購的精華所在,並購的創新也經常體現在交易結構設計上。交易結構設計牽涉面比較廣,通常涉及法律形式、會計處理方法、支付方式、融資方式、稅收等諸多方面。此外,在確定交易結構階段還要關注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如定價風險、支付方式風險、會計方法選擇風險、融資風險等,以爭取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獲得最大收益。
三、談判簽約階段
(一)談判
並購交易談判的焦點問題是並購的價格和並購條件,包括:並購的總價格、支付方式、支付期限、交易保護、損害賠償、並購後的人事安排、稅負等等。雙方通過談判,就主要方面取得一致意見後,一般會簽訂一份《並購意向書》(或稱《備忘錄》)。
(二)簽訂並購合同
並購協議應規定所有並購條件和當事人的陳述擔保。它通常是收購方的律師在雙方談判的基礎上拿出一套協議草案,然後經過談判、修改而確定。
四、並購接管階段
並購接管階段是指並購協議簽訂後開始並購交易的實施,其明確的階段標志為並購工商變更手續的完成。該階段包括產權界定和交割、工商手續變更等。
五、並購後整合階段
並購後整合是指當收購企業獲得目標企業的資產所有權、股權或經營控制權之後進行的資產、人員等企業要素的整體系統性安排,從而使並購後的企業按照一定的並購目標、方針和戰略有效運營。並購後整合階段一般包括戰略整合、企業文化整合、組織機構整合、人力資源整合、管理活動整合、業務活動整合、財務整合、信息系統整合等內容。
六、並購後評價階段
任何事物都需要衡量,並購活動也一樣。通過評價,可以衡量並購的目標是否達到,監控並購交易完成後公司的經營活動,從而保障並購價值的實現。
『陸』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需要注意什麼
您好,中國企業海外並購需要注意:
一、 海外並購的目的。並購只是手段,而投資回報率或效益才是目的。企業在向海外擴展的過程中,要防止一種傾向,就是為兼並而兼並,或為了規模而兼並,看到別的企業到國際上收購企業,也盲目跟風。
二、 海外並購的策略。海外並購策略可以分為市場型的並購、資源的並購、品牌的並購、銷售渠道的並購、技術的並購等。要注意的是,有些策略可能會產生功能的抵消作用。
三、 海外並購的成本。企業的並購成本由初始成本和整合成本兩部分組成。其中,整合成本是企業並購的最大未來風險,在進行海外並購時,不要僅僅考慮並購時的價格成本,有時並購的價格可能較低,但這並不意味著兼並的成本低。
四、 整合的風險。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實施海外並購後如何將業務、資源進行整合,才是整個並購活動成功的關鍵,無論何種目的企業並購,都必須在並購後進行整合。如果整合不好,就可能陷入整合的陷阱中,增大跨國經營的風險。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