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地產企業為什麼要去海外高成本融資
還有這種事情嗎???
那說明國內的融資越發規范了。
同時國外的很多投資者還是非常看好我國的房地產市場。
國外融資應該很容易,所以國內房地產企業才去國外融資。
不過,前景有待進一步觀察。
Ⅱ 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占房價多大比重
土地成本基本在30%左右,建安成本30%,營銷成本+灰色成本10%-20%,利潤20%-30% 這是大體的狀況,,具體的個案的成本控制要看開發商自己的運作能力了。
Ⅲ 房地產信託融資成本:有個做信託的跟我說成本是36%,有這么高嗎
說不準,這也是根據具體項目來說的,一般性的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都在20%左右,好的企業如萬科之類的可能不到10%,而對於某些風險較高的項目可能會達到28%,當然有的會收取一些其他的費用什麼的,綜合起來第一年的成本達到36%也有可能。還是要看具體的項目來說的,有可能你遇到的不是房地產信託,而是有限合夥基金。如果想做房地產融資,可以私信我。
Ⅳ 房地產企業社會融資利息能進成本抵扣嗎
是可以的。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7號——借款費用》第六條規定: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專門借款的,應當以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費用,減去將尚未動用的借款資金存入銀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進行暫時性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後的金額確定。
相對於新增貸款量是更廣義的貨幣流通量統計指標,社會融資總量除了包含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外,還進一步納入股票、債券融資等,使貨幣流量統計延伸到股市和債市等渠道的融資來源,從而更加真實地反映社會經濟資金的供求狀況。
(4)2018龍頭地產企業融資成本擴展閱讀:
社會融資大類上可以分為股權類、債權類融資,其中股權類融資不牽扯到融資利率,不需要償付利息,因此融資成本主要針對債權類融資。
債權類融資主要包括銀行貸款、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票據等間接融資方式,債權等直接融資工具,根據當期各類工具的利率及新增融資規模可以測算加權平均的社會融資成本。
信貸資金從儲戶到資金的需求方企業,中間要經過銀行、信託、券商、基金子公司等一系列中介服務結構的配合,相對於6%的加權平均社會融資成本,降低信貸資金的「物流成本」能顯著降低融資成本。
Ⅳ 房地產企業的開發成本明細都有什麼,誰那裡有比較完整全面的資料,每個明細都是指什麼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辦法》(國稅發〔2009〕31號)
第二十七條 開發產品計稅成本支出的內容如下:
(一)土地徵用費及拆遷補償費。指為取得土地開發使用權(或開發權)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土地買價或出讓金、大市政配套費、契稅、耕地佔用稅、土地使用費、土地閑置費、土地變更用途和超面積補交的地價及相關稅費、拆遷補償支出、安置及動遷支出、回遷房建造支出、農作物補償費、危房補償費等。
(二)前期工程費。指項目開發前期發生的水文地質勘察、測繪、規劃、設計、可行性研究、籌建、場地通平等前期費用。
(三)建築安裝工程費。指開發項目開發過程中發生的各項建築安裝費用。主要包括開發項目建築工程費和開發項目安裝工程費等。
(四)基礎設施建設費。指開發項目在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基礎設施支出,主要包括開發項目內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污、排洪、通訊、照明等社區管網工程費和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園林環境工程費。
(五)公共配套設施費:指開發項目內發生的、獨立的、非營利性的,且產權屬於全體業主的,或無償贈與地方政府、政府公用事業單位的公共配套設施支出。
(六)開發間接費。指企業為直接組織和管理開發項目所發生的,且不能將其歸屬於特定成本對象的成本費用性支出。主要包括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勞動保護費、工程管理費、周轉房攤銷以及項目營銷設施建造費等。
Ⅵ 房地產公司融資需要什麼條件
澎湃新聞獲得的消息顯示, 交易所反饋給陸家嘴的文件函提到,如發行單位屬於「關注類」企業,需另外提供至少六個方面的消息,待交易所審核,方能發行。
根據去年10月的監管函,發行公司債的房企需滿足一定的基礎條件,非上市的民企收到規模的限制。境內上市公司、房地產央企、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所屬房企,或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協會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營非上市房企,滿足其中之一方可發債。
此外,200億元總資產、30億元營收、凈利潤、65%負債率、一二線土地儲備佔比50%,這些分類指標將部分中小房企推至公司債門外。
同策咨詢研究總監張宏偉認為,今年國內房企融資渠道收緊,未來會有更多的房企將融資需求轉向至海外,但門檻並非小企業可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