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分期付款具有融資性質如何理解

分期付款具有融資性質如何理解

發布時間:2021-10-31 22:23:38

❶ 分期購買的無形資產,如何確定是分期還是 具有融資性質

公司因為現金流不充裕而選擇分期好幾年的一般都具有融資性質。

❷ 為什麼分期付款方式購買存貨,且付款期比較長,在這種情況下該項購貨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

實質重於形式。你長期拿著人家的東西,還不給現金,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

❸ 為什麼分期銷售具有融資性質,希望可以用文字解釋下,呵呵,會計分錄看過但是不太懂~~請高人指點,多謝~~

會計科目里有這樣兩個科目很有意思,一個是「應付」,一個是「應收」。
「應付」可以理解為拿著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兒;「應收」可以理解成別人拿著你的錢辦他的事兒。前者是無本融資,後者是無私奉獻。
分期銷售也是同理。你不用一次把物款付清,就等於你多了機會成本的選擇,你可以用未支付的錢再去掙錢。
財務上的負債有兩類,一類是有本負債,如銀行貸款,需要支付利息;一類是無本負債,像應付賬款、分期付款等,只需要還本而沒有利息。世界500強之首「家樂福」公司,就幾乎沒有貸款等有本負債,全部是應付賬款等無本負債,一直是「拿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

註:「機會成本」通俗地說,就是同樣的錢如果做這個能賺多少,而做那個能賺多少,而你只能選擇一項,那麼沒有做的那項的利潤就是你的機會成本。

不知我說清楚了沒有。

❹ 什麼樣的商品分期付款具有融資性質

你好,首先你理解錯了,並不是「哪些商品分期付款」具有融資性質,而是當一筆交易的付款期限較長,超過了正常信用條件,通常在三年以上(含三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該筆交易實質上視為是具有融資租賃性質的。

❺ 對分期收款銷售,實際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現行《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應當按照應收的合同或者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確定收入金額。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通常應當按照其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或商品現值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或者協議期間內,按照應收款項的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金額進行攤銷,沖減財務費用。」即企業按應收合同或者協議的價款,借記「長期收款」科目,按應收合同或者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折現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❻ 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在會計和稅法上的處理有何差異

分期收款銷貨是指在較長的時間內按合同規定期限分期收取貨款的銷售方式。分期收款銷售是指屬於現代企業運用的一種重要促銷手段,一般適合於具有金額大、收款期限長、款項收回風險大特點的重大重大商品交易,如房產、汽車、重型設備等。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相當於出售商品企業給購貨方提供了一筆長期無息貸款。當然,分期收款銷貨的售價,通常比現銷或普通賒銷商品的貨價要高一些,這是因為,部分差額可用來作為銷貨企業的信貸利息收入,部分差額可用來補償它採用這種銷售方式而可能受到的損失。
特點及原因

特點
與普通賒銷相比,分期收款銷貨具有如下特點:
(1)商品所有權的轉讓一般以應收賬款全部收清為條件,在此之前不轉讓商品所有權。
(2)在銷售成立時,購貨者需先付一定數額的的定金,之後按合同規定分期付清貨款。
(3)購銷雙方通常需要訂立合同,而且常見的合同為擔保合同。

採用原因
銷貨方式採用分期收款銷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銷貨方可以通過這一銷貨方式,將潛在的消費者轉化為現實的消費者,從而為企業的產品打開銷路。另外,分期收款銷貨的售價通常高於現銷或普通賒銷商品的價格也是一個原因,盡管分期收款銷貨由於收款期限較長等原因發生的損失通常也要比普通賒銷為大。

會計處理
由於分期收款銷貨的應收賬款,其收取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分期收款銷貨在這方面的會計處理與普通賒銷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分期收款銷貨應如何確認各期的營業收入,並相應確定分期銷貨的毛利。
從理論上計,企業對這種銷售方式形成收確認應充分考慮傾向時間價值,將總價款採用推算利率進行貼現,折現值在銷售日確認為收入。至於貼現利率的選定,可以是具有相似的信用等級的改造公司改造的相似證券的現行利率,也可以是用於對證券的名義金額折現為商品或勞務的貼現銷價的利率。但從現實條件上講,由於現值確定比較復雜,其中包括諸多不確定性,如折現率、未來現金流量以及風險因素等。這就說明,目前普遍使用現值計算的條件還不具備。因此,企業可以按照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銷售收入。
例如:某企業1996年7月1日採用分期的收款方式銷售日用商品一種,售價1000000元,增值稅率為17%,實際成本為600000元,合同約定款項分5年平均收回,每年的付款日期為當年7月1日,並在商品發出後先支付第一期貨款。
企業應作如下分錄:
一、發出商品時
借:分期收款發出商品600000
貸:庫存商品600000
分期收款銷貨
二、每年7月1日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234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000
三、同時結轉商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20000
貸:分期收款發出商品120000

銷售增值稅會計處理

分期收款銷售收入的確認
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規定,分期收款銷售符合實質性融資性質的,可在銷售成立時一次確認銷售收入,且以公允價值(分期收款總額的現值或商品採用一次性付款時的售價)確認收入金額。
分期收款銷售增值稅會計處理
分期收款銷售增值稅的會計處理有兩種方式:一是在銷售時一次性計繳增值稅,二是按收款期分期計繳增值稅。由於會計上在銷售時即按公允價值確認了銷售收入,因此,分期計繳的部分只有利息收入應交的增值稅額。仍沿用上例,分期收款銷售及其增值稅的會計處理如下:
應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80000(元)
銷售收入應交增值稅額=80000×17%=13600(元)
不含稅利息收入(未實現融資收益)=10000÷1.17=8547(元)
利息收入應交增值稅額=8547×17%=1453(元)
應交增值稅總額=13600+1453=15053(元)
長期應收款=80000+8547+15053=103600(元)
採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為5.25%,每期實際確認利息收益如表2所示:
單位:元
未收本金A 利息收益(含稅)
B=5.25%A 利息收益(不含稅)
C=(B/1.17)×17% 本金收現
D=E-B 總收現(含稅)
E
銷售日 93 600 0 0 0
2007年末 63981 4914 4200 29 619 34 533
2008年末 32 807 3359 2871 31 174 34 533
2009年末 0 1727 1476 32 807 34 534
總 額 — 10 000 8547 93600 103 600
(一)增值稅銷售時一次計繳會計分錄如下:
(1)2007年1月1日銷售成立時,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應收款103600
貸:主營業務收入80000
未實現融資收益854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5053
(2)2007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34533
未實現融資收益4200
貸:長期應收款34533
財務費用4200
(3)2008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34533
未實現融資收益2871
貸:長期應收款34533
財務費用2871
(4)2009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34534
未實現融資收益1476
貸:長期應收款34534
財務費用1476
(二)增值稅分期計繳會計分錄如下:
(1)2007年1月1日銷售成立時,會計分錄為:
借:長期應收款103600
貸:主營業務收入80000
未實現融資收益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0
(2)2007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為:
計算的應交增值稅=(4914÷1.17)×17%=714(元)
借:銀行存款34533
未實現融資收益4914
貸:長期應收款34533
財務費用4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714
(3)2008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為:
計算的應交增值稅=(3359÷1.17)×17%=488(元)
借:銀行存款34533
未實現融資收益3359
貸:長期應收款34533
財務費用287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88
(4)2009年12月31日,會計分錄為:
計算的應交增值稅=(1727÷1.17)×17%=251(元)
借:銀行存款34534
未實現融資收益1727
貸:長期應收款34534
財務費用1476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51
由以上會計處理可見,利息收入應交的增值稅不論一次確認還是分期確認,均不影響所繳納增值稅總額,也不影響每期實際確認的利息收入。但無論從會計處理還是會計實務的角度,分期確認增值稅都更為合理。從會計處理上看,主營業務收入按公允價值在銷售時一次確認,而融資收益則在收款期內分期確認,因此,主營業務收入應交增值稅在銷售時計算,利息收益應交增值稅分期確認,這與會計收益確認是一致的。
從會計實務上看,稅務部門使用增值稅稅控系統開具增值稅發票時,系統會根據輸入的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自動計算增值稅額,按照一次確認增值稅處理,則增值稅發票上記錄的銷售額應為80000元,稅款卻為15053元,顯然這樣的增值稅發票是無法開出的。而採用分期確認增值稅額方式,第一次開具的增值稅發票銷售額為80000元,稅款13600元(80000×17%);第二次開具增值稅發票銷售額為4200元,稅款714元(4200× 17%);第三次開具增值稅發票銷售額為2871元,稅款488元(2871×17%);第四次開具增值稅發票銷售額為1476元,稅款251元 (1476×17%)。開具的增值稅發票銷售總額88547元,稅款總計15053元,價稅合計103600元,對銷售方而言,既未少收貨款,又滿足了稅控系統的開票要求。

❼ 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付款賒購,實際支付的價款多出存貨成本的部分如何會計核算

分期付款購買原材料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現值之間的差額,應記入「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信用期內,該差額應採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攤銷金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計入原材料成本,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確認為財務費用。

❽ 分期收款的銷售商品為什麼具有融資性質

  1. 售後回購通常都是屬於具有融資性質的,因為一般情況下回購價都高於之前的出售價格,彼此之間形成差額就相當於是形成的利息費用了,分攤在各個期間內,計入財務費用。

  2. (1)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是指銷貨單位出售商品時,所採取的提前付貨分期收款的一種商品銷售方式。

    (2)目前在中國主要適用於商業零售企業銷售的一些耐用消費品。(3)其銷售對象是消費者,為了保證按期收回貨款,這種業務通常由購買者所在單位出面擔保.貨款結算期一般不得超過一年。

  3. (1)融資就是融通資金的意思,也就是籌錢。

    (2)融資分為三種:一種通過簽發債券來融資,也就是融資方出售債券,購買者可以得到利息,債券到期後得到融資方歸還的本金;第二種通過股票融資,融資方發行股票,購買者可以得到公司利潤分紅,也可以在二板市場出售以賺取差價。還有就是從銀行借款。

❾ 分期收款銷售商品實際具有融資性質

當然是購貨企業融到了資金。。。

銷貨方為客戶提供分期付款方式,等於購貨方拖著錢不給你,不就等於購貨方獲得了一批資金嗎?
在銷貨方記帳中,應該算作「未實現融資收益」

參考:
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按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應收合同或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折現值),貸記本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❿ 分期付款銷貨和購貨都是屬於融資嗎 分期銷貨為什麼具有融資性質

分期付款銷貨和購貨都是屬於融資嗎? 分期銷貨為什麼具有融資性質?

分期付款購貨是屬於融資性質,這個地球人都知道也不必再和你解釋了吧.

至於分期銷貨, 這里的理解是購貨企業融到了資金。。。

銷貨方為客戶提供分期付款方式,等於購貨方拖著錢不給你,不就等於購貨方獲得了一批資金嗎?
在銷貨方記帳中,應該算作「未實現融資收益」

閱讀全文

與分期付款具有融資性質如何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聯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443
有什麼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638
常山股份股票怎麼樣 瀏覽:369
通達信指標抓大牛 瀏覽:387
廣西今日廢銅價格最新行情 瀏覽:675
易方達基金易理財和余額寶 瀏覽:311
股票季度價格 瀏覽:202
中國黃金的導購上班時間 瀏覽:477
豆粕期貨投資報告 瀏覽:813
埃夫股票 瀏覽:554
股票王國強博客 瀏覽:903
通達信股東戶數公式 瀏覽:225
股權融資審批部門 瀏覽:674
塑料行業傭金怎麼拿 瀏覽:497
西安艾潤物聯網融資 瀏覽:422
澳大利亞幣匯率 瀏覽:212
金如意投資理財 瀏覽:803
湖南漢方集團領導 瀏覽:82
投連險可以投信託嗎 瀏覽:931
融資租賃上市計劃書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