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融資規模 包括哪些指標
社會融資來規模的統計主源要有四項原則:即居民原則、金融原則、合並原則和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
居民原則
社會融資規模的持有部門和發行部門均為居民部門。按照居民原則,外商直接投資、外債和外匯占款均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金融原則
按照金融原則,國債發行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因為國債發行的主體是政府,國債的發行與兌付屬於財政政策的范疇。
合並原則
社會融資規模包括各種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因此,在統計社會融資規模時,要將金融機構相互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合並處理。在數據匯總方面,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和所有權關系相互軋差,不重復計算。例如,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持有的股權、相互持有的債券等等,都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貳』 社會融資規模統計什麼時候開始公布
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屬於社會融資。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是指企業簽發的銀行承兌匯票未到當地金融機構進行貼現融資的部分,即當地金融機構表內表外並表後的銀行承兌匯票。統計上體現為企業簽發的全部銀行承兌匯票扣減已在當地銀行表內貼現的部分,扣減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地區社會融資規模不重復計算。
『叄』 社會融資規模中哪些屬於直接融資
為某一項目直接發行債卷和股份,貸款,或由擔保公司擔保融資等等
『肆』 央行: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2.13萬億 期末存量為283.25萬億
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0年11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及增量統計數據報告。
從中獲悉,增量方面,初步統計,2020年1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676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447億元,同比多減198億元;委託貸款減少31億元,同比少減928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387億元,同比多減71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626億元,同比多減1196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862億元,同比少2468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000億元,同比多2284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771億元,同比多247億元。
存量方面,初步統計,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3.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70.45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余額為2.21萬億元,同比增長3.1%;委託貸款余額為11.11萬億元,同比下降4%;信託貸款余額為6.81萬億元,同比下降9.9%;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為3.73萬億元,同比增長15.2%;企業債券余額為27.6萬億元,同比增長19.3%;政府債券余額為45.3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為8.1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
從結構看,11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0.2%,同比低0.2個百分點;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余額佔比0.8%,同比低0.1個百分點;委託貸款余額佔比3.9%,同比低0.7個百分點;信託貸款余額佔比2.4%,同比低0.6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佔比1.3%,與上年同期持平;企業債券余額佔比9.7%,同比高0.4個百分點;政府債券余額佔比16%,同比高1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余額佔比2.9%,與上年同期持平。
『伍』 什麼是社會融資規模
社會融資規模(又稱社會融資總量或社會融資總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
社會融資總量,就是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年度新增融資總量,既包括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又包括資本市場的債券、股票等市場的直接融資。
社會融資規模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金融機構通過資金運用對實體經濟提供的全部資金支持,即金融機構資產的綜合運用,主要包括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信託貸款、委託貸款、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的賠償和投資性房地產等。二是實體經濟利用規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規金融市場、通過金融機構服務所獲得的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非金融企業股票籌資及企業債的凈發行等。三是其他融資,主要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產業基金投資等。
社會融資規模反映的是我國實體經濟從境內金融機構獲得的融資總量,而外匯占款、外商直接投資屬於外部資金流入,因此不應計算在內。
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是增量概念。這里的金融體系為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具體看,社會融資規模主要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保險公司賠償、投資性房地產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資十項指標。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創新深化,實體經濟還會增加新的融資渠道,如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等。未來條件成熟,可會將其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陸』 2020年中國貨幣政策
一、中國貨幣政策響應及時有力,總量合理適度,為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經濟實現穩步復甦。在此過程中,在國務院金融委的悉心指導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相互配合,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為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持。
貨幣政策方面,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通過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出台了規模可觀的宏觀對沖措施。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3次降准,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下降約1個百分點,降准釋放流動性1.75萬億元。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10次降准,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下降約5.5個百分點,累計釋放流動性8.1萬億元。
今年貨幣政策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恢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分層次、有梯度地出台,有內在的邏輯。疫情暴發初期,人民銀行於1月31日設立了第一批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銀行向醫療和生活物資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財政給予50%貼息後,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很低。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使用實行名單制管理,已基本用完,定向支持了7600多家直接參與防疫的重點企業,有力支持了醫療和生活物資保供任務。
在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控制、進入有序復工復產階段,人民銀行於2月26日增加第二批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商業銀行以不超過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當時為4.05%)+50個基點發放貸款,實際執行的平均利率約為4.4%。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已基本用完,支持了近60萬家企業復工復產。
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階段,人民銀行於4月20日增加第三批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支持銀行加大對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5.5%以內,預計支持超過200萬家企業等市場主體。
貨幣政策實施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注重增強直達性、精準性。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人民銀行於6月1日發布了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適當提供央行資金支持,推動銀行積極辦理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截至8月末,銀行已累計對157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本金和81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利息實施了延期,共涉及3.7萬億元到期貸款本息;3月至8月,銀行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超過3000萬筆,共計1.8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300億元。
同時,人民銀行扎實做好金融支持精準脫貧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截至6月末,全國貧困人口及已脫貧人口貸款余額近7500億元,惠及人數超過2000萬。
總的看,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有力支持了經濟穩步恢復。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速分別為10.9%與13.5%,前9個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6萬億元,都明顯高於上年同期。普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等貸款利率均降至歷史新低。信貸結構明顯優化,支持小微經營主體3100多萬戶。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逐月復甦,9月CPI同比漲幅為1.7%。金融管理部門通過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實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減少收費等方式,推動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據估算,截至9月末,已實現讓利超過1.1萬億元。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效果進一步體現,全年可實現讓利1.5萬億元目標。
從金融市場看,面對疫情沖擊,中國金融體系保持了穩健運行。股票市場波動幅度較小。前9個月債券發行42萬億元,同比增長25%。外匯市場運行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升值。
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和完善應對疫情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結構性金融政策,助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
中國前三季度GDP增長0.7%,預計全年正增長。全球經濟從最低點有所恢復,但疫情發展仍高度不確定,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4%,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時日。
新冠疫情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應對沖擊,金融部門推出了一些特殊政策措施。隨著疫情對我國經濟沖擊高峰過去,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正常,有的政策已經順利完成階段性任務,但支持小微民營企業、支持穩就業、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將繼續堅持,並進一步完善,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貨幣政策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貨幣政策應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提高金融機構長期支持實體經濟的積極性,為涉農、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提供持續支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金融政策要圍繞這一重大戰略部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完善政策框架,與財政、產業、就業、科技等政策密切配合,促進經濟綠色復甦和發展。
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匹配。盡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為經濟主體提供正向激勵,總體上有利於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人民幣資產的全球競爭力,幫助我們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今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杠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後,宏觀杠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杠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
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支持北京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在北京市率先啟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本外幣賬戶一體化改革試點,有力助推了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今年,人民銀行對北京四次調增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三次增加再貼現額度,全力保障首都防疫和經濟恢復增長需要。
『柒』 社會融資規模是什麼意思
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主要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是增量概念。
拓展資料:
一.金融體系
1.這里的金融體系是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信託、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 從公式來看: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投資性房地產+其他。 社會融資規模由四個部分九項指標構成:一是金融機構表內業務,包括人民幣和外幣各項貸款;二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包括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是直接融資,包括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和企業債券;四是其他項目,包括投資性房地產和其他。 央行表示,社會融資規模數據是綜合了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央行一行三會的數據,給出的一個更全面的衡量指標,每個季度發布一次。
2.社會融資規模(又稱社會融資總量或社會融資總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
3.社會融資總量,就是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年度新增融資總量,既包括銀行體系的間接融資,又包括資本市場的債券、股票等市場的直接融資。
二.金融規模
1.社會融資規模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金融機構通過資金運用對實體經濟提供的全部資金支持,即金融機構資產的綜合運用,主要包括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信託貸款、委託貸款、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的賠償和投資性房地產等。二是實體經濟利用規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規金融市場、通過金融機構服務所獲得的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非金融企業股票籌資及企業債的凈發行等。三是其他融資,主要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產業基金投資等。
2.社會融資規模反映的是我國實體經濟從境內金融機構獲得的融資總量,而外匯占款、外商直接投資屬於外部資金流,因此不應計算在內。
3.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社會融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是增量概念。這里的金融體系為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具體看,社會融資規模主要包括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保險公司賠償、投資性房地產和其他金融工具融資十項指標。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和金融創新深化,實體經濟還會增加新的融資渠道,如私募股權基金、對沖基金等。未來條件成熟,可會將其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捌』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原則包括哪些內容
社會融資規模的統計主要有四項原則:即居民原則、金融原則、合並原則和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版。
(1)居民權原則。社會融資規模的持有部門和發行部門均為居民部門。按照居民原則,外商直接投資、外債和外匯占款均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2)金融原則。按照金融原則,國債發行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因為國債發行的主體是政府,國債的發行與兌付屬於財政政策的范疇。
(3)合並原則。社會融資規模包括各種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因此,在統計社會融資規模時,要將金融機構相互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合並處理。在數據匯總方面,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和所有權關系相互軋差,不重復計算。例如,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持有的股權、相互持有的債券等等,都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
(4)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社會融資規模是增量概念,為期末、期初余額的差額,也可以是當期發行或發生額扣除當期兌付或償還額的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