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國家出台融資建設租賃房政策

國家出台融資建設租賃房政策

發布時間:2021-11-02 13:29:39

Ⅰ 國辦發文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有何亮點影響幾何

7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基礎制度和支持政策。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意見》旨在從土地、資金、金融、稅收支持以及優化行政審批等5大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其重點是減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企業負擔,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房源供給;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此次印發的《意見》,旨在從土地、資金、金融、稅收支持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資料圖片

將新市民、青年人群體納入租賃住房保障

《意見》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明確了對象標准,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准入和退出的具體條件、小戶型的具體面積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保基本」的原則合理確定。

據了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有3.76億流動人口,這些群體普遍收入較低,租賃需求主要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而目前租賃市場供給的主體是60-90平方米、租金3000元以上的兩居室,公租房的供給規模也並不大,導致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存在住房條件較差、尋找合適房源較為困難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黃卉指出,此次《意見》明確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是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的房源,未來我國將形成覆蓋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緩解現有租賃住房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從而讓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群體也在城市中安居樂業。

巴樂兔研究院也表示,《意見》明確提出,供給側改革優先服務的對象為新市民、青年人群,主要目的是要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緩解人口流動的結構性供給不足,對保障性租賃住房提出了規范性和指導性建議。

推出多項政策支持,提高租賃企業積極性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為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意見》明確,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主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設,適當利用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建設,並合理配套商業服務設施;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

《意見》還進而提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比如,在進一步完善土地支持政策方面,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可探索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對企事業單位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在相應條件下允許用於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並變更土地用途,不補繳土地價款;可將產業園區中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面積所佔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保障性租賃住房用地可採取出讓、租賃或劃撥等方式供應……對此,黃卉指出,這些政策可以增加有效租賃房源供給,職住不平衡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此外,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為此,《意見》提出,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或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在取得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後,按照適用住房租賃增值稅、房產稅等稅收優惠政策,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按照居民標准執行。同時,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在實施房地產信貸管理時予以差別化對待。

值得注意的是,7月2日,國家發改委還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該通知明確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包括各直轄市及人口凈流入大城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納入基礎設施REITs試點項目。

在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看來,該通知可視為《意見》的配套政策,這意味著國家將從資金端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援力。黃卉則表示,預計未來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環境將獲得改善,融資難的問題將被有效緩解。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環境將獲得改善,融資難的問題將獲得有效緩解。資料圖片

業內:租賃新政精準度高、操作性強

在黃卉看來,此次《意見》旨在從土地、資金、金融、稅收支持以及優化行政審批等5大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從而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房東東公寓創始人全靂指出,《意見》是中央一份綱領性文件,再次強調租賃住房的保障,這和中央房地產政策是承上啟下和互補的關系,必須堅持房住不炒。

「精準度高、操作性強是《意見》的突出特點。」趙然告訴新京報記者,《意見》的落點精準,在需求側,明確了保障性租賃租房服務的人群、需求特點,對於產品設計、租金設定都提出了相應要求,充分體現了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的決心。而在供給側,該政策直擊目前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發展的兩大矛盾:一是市場供給與需求錯配的矛盾,二是市場支付能力有限與保障性租賃住房企業投入大、收益低的矛盾。

此外,趙然指出,《意見》提出「堅持供需匹配」「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在地鐵上蓋物業中建設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這些政策都將極大地緩解市場供需錯配的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首次提出要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

實際上,今年6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要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政策,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會議指出,為保障城鎮化進程中新市民、青年人基本住房需求,確定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鼓勵市場力量參與,增加租金低於市場水平的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等,可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建設或利用閑置商業辦公用房等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0月1日起,租賃企業向個人出租住房減按1.5%繳納增值稅,企事業單位等向個人、規模化租賃企業出租住房,減按4%徵收房產稅。

「《意見》出台後,各類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面臨的障礙有望突破,隨著金融財稅政策的落地,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方式走向多元化,未來將形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成熟住房租賃市場,各類群體都能夠在城市中住有所居,安居樂業。」黃卉稱。

影響:平抑市場租金,助推企業向輕資產轉型

那麼,上述《意見》對於租賃企業而言,將帶來哪些影響?對此,優客逸家CEO劉翔告訴新京報記者,短期而言,保障性租賃住房會平抑市場租金水平,對於過往以高價包租,或經營預算是以租金上漲為前提的企業,在經營損益上會帶來一些影響。中長期來看,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增加了市場的可出租房源供給,對有精細化運營能力的專業公司是長期利好。

「未來,這些房源都需要委託專業運營公司來管理,有助於行業內部分企業向輕資產化轉型發展。」劉翔稱。

安歆集團創始人兼CEO徐早霞指出,該政策一旦落地,可帶來較多利好。其中,「非改租」可以同步將商用電改為民用電標准,這在住客成本下降和幸福指數提升上作用明顯;產業園區配套比例7%提升到15%,且提高部分主要用於建設宿舍型公寓,可解決園區配套不足且產品錯配的問題;簡化審批流程,可以讓企業開業時間更為可控;保障性用房不需要補繳土地出讓金,可以增加房源供給;此外,加強金融支持,對於企業而言,則可以拿到更低成本的資金。

趙然指出,《意見》對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土地和物業所有權給予了保障,明確了「誰投資、誰所有」。同時,「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期間,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土地款項可以分期支付」等細則,可以從用地源頭進行合理的地價讓渡,從而給企業減負。

新京報記者 張曉蘭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張彥君

Ⅱ 解讀|國務院六大政策支持保障性租賃房:讓住房困難群體安居

7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意見》旨在從土地、資金、金融、稅收支持以及優化行政審批等6大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其重點是減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企業負擔,提高企事業單位、租賃企業等市場主體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積極性。同時,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房源供給,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認為「精準度高、操作性強」是《意見》的突出特點。

趙然指出,此次發布的《意見》落點精準。在需求側,明確了保障性租賃租房服務的人群、需求特點,對於產品設計、租金設定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的決心。在供給側,政策直擊目前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發展的兩大矛盾:一是市場供給與需求錯配的矛盾,二是市場支付能力有限與保障性租賃住房企業投入大、收益低的矛盾。《意見》提出的「堅持供需匹配」、 「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在地鐵上蓋物業中建設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都將極大緩解市場供需錯配的矛盾。

小戶型、低租金滿足新市民住房要求

此次《意見》中明確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准入和退出的具體條件、小戶型的具體面積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保基本的原則合理確定。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黃卉指出,根據七普數據,2020年我國有3.76億流動人口,由於普遍收入較低,租賃需求主要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而市場供給的主體是60-90平方米、租金3000元以上的兩居室、公租房供給規模更少,導致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條件較差、尋找合適房源困難,尤其是維持城市運行必不可缺的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群體。因此,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的房源,未來我國將形成覆蓋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緩解現有租賃住房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讓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群體也在城市中安居樂業。

鼓勵多主體參與供給,快速擴大房源規模

《意見》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堅持「誰投資、誰所有」,主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適當利用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建設,並合理配套商業服務設施。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

黃卉指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規模龐大,通過調動社會力量的參與,能夠高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此前以公租房形式解決無房低收入家庭的租房問題,政府財政壓力較大,提供的租賃房源規模有限,藉助市場的力量可以盤活市場存量,調動租賃企業積極性,提高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規模,通過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還有利於培育發展成熟的住房租賃市場。

盤活存量,緩解職住不平衡的矛盾

《意見》提及,堅持供需匹配。城市人民政府要摸清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資源情況,結合現有租賃住房供求和品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因城施策,採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和將政府的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加供給,科學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設計劃,並向社會公布。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此次《意見》的目標更加明確化。在以往各地不斷推出租賃房源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本次政策要求科學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設計劃,並向社會公布。可以充分有效滿足市場預期,並實現租賃房源更加有序上市。

同時,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將產業園區中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面積占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築面積佔比上限相應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於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嚴禁建設成套商品住宅;鼓勵將產業園區中各工業項目的配套比例對應的用地面積或建築面積集中起來,統一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

《意見》提出,對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規劃原則、權屬不變、滿足安全要求、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允許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期間,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

黃卉表示,按照土地相關政策,建設單位應按規定或合同約定使用土地,在變更土地使用性質時需要重新補繳土地價款,此次政策明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企事業單位閑置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閑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租賃住房,均不用補繳土地價款,將有效激活企事業單位各類閑置土地,盤活閑置非居住房屋投入到保障性租賃住房中。

加強金融支持,提高租賃企業的積極性

《意見》提出,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產權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貸款。完善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相適應的貸款統計,在實施房地產信貸管理時予以差別化對待。

同時,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投放。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公司信用類債券,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企業持有運營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具有持續穩定現金流的,可將物業抵押作為信用增進,發行住房租賃擔保債券。支持商業保險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此外,給予中央補助資金支持。中央通過現有經費渠道,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任務予以補助,並綜合利用稅費手段,加大對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支持力度。

張波指出,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對租賃企業給予資金和稅收支持。例如中央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任務予以補助,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這都將有利於推動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值得關注的是,同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包括各直轄市及人口凈流入大城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納入基礎設施REITs試點項目。對此,趙然指出,這可視為本《意見》的配套政策,將從資金端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援力。

黃卉認為,《意見》出台後,各類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面臨的障礙有望突破,適合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的租賃房源規模擴大,能夠有效緩解住房租賃市場供給結構錯配的問題。今年是租購並舉提出的第七年,隨著金融財稅政策的落地,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方式走向多元化,企業經營負擔的減輕,未來將形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成熟的住房租賃市場,能夠滿足多元化、品質化的租賃需求,各類群體都能夠在城市中住有所居,安居樂業。

原題:《解讀|國務院六大政策支持保障性租賃房:讓住房困難群體安居》

Ⅲ 北京出台新規鼓勵改建租賃住房 業內:短期內對租金影響有限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推進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鼓勵其改建項目業態混合兼容,促進產業融合和新業態發展。在明確對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工程加強監督管理的同時,相關支持政策也被提及。
此外,《通知》出台後,北京存量商辦物業是否有了新出路、租賃市場的租金是否會產生波動等熱點話題備受業內關注。
鼓勵「非改租」和業態兼容
非居住建築改建(以下簡稱「非改租」)宿舍型租賃住房是指具有一定規模、不動產權(房屋所有權)證(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證載用途為辦公、商業、旅(賓)館、廠房、倉儲等非居住類型的現有存量建築,由實施主體按照有關要求對其進行裝修改建,經政府有關部門驗收後,面向周邊單位員工或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提供的宿舍。
近年來,職住失衡的現象在北京部分區域已逐漸凸顯。隨著城市戰略空間布局的改變,北京亦庄、懷柔科學城、通州副中心等區域都提出了職住平衡的需求。《通知》提出,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應重點分布在商務區、科學園區、產業園區、交通樞紐等重點功能區周邊以及合理通勤圈交通樞紐周邊區域。同時,根據周邊需求,允許同一建築物內分區域改建為宿舍型租賃住房和公寓型租賃住房,其中宿舍型租賃住房建築面積比例不少於50%。
具體來看,《通知》提及,鼓勵宿舍型租賃住房改建項目業態混合兼容,同一項目內可兼容多種功能,租賃住房、研發、辦公、商業等用途可混合利用,促進產業融合和新業態發展。在監督管理方面,《通知》將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工程納入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范圍,並且要求各區加強運營監管,對於違規違法行為給予處置。
有效破解職住分離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新規的發布,或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市的職住失衡現狀。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黃卉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說,非居住建築改建為租賃住房普遍面臨改建范圍模糊、建造標准限制較多、審核手續復雜、缺乏流程指引等問題,除了加強監管、嚴禁以租代售以及提供常規的資金支持、實行民水民電等政策支持外,此次《通知》還有不少亮點體現。
具體來看,其一,明確定義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劃定了清晰的「工/商改租」范圍界限;其二,明確了運營期間的改建項目在被徵收時,項目應獲得補償的權益,保障了項目的運營權益;其三,強調選址要求,重點解決突出的職住平衡矛盾;其四,允許項目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突破現行的結構、消防等建造規范,項目改造有標可依;其五,細化了改建程序並設置聯席會議,簡化了變更手續、縮短審核周期;其六,允許同一建築內分區改建藍領、白領公寓,能夠更好地滿足周邊不同類型的租客需求。「該文件對當前『非改租』項目落地過程中的主要難點均做了針對性的約束、規范和突破,有利於盤活閑置存量的資源,更好地緩解城市職住平衡的問題。」黃卉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除北京外,還有一些城市也出台了鼓勵非住宅改建居住用途房屋的相關政策。
2017年,南京出台了《南京市住房租賃試點工作方案》,主要鼓勵國有企業廠房、商業辦公樓改建為租賃用房,通過國有企業對非住宅類用房改建,從而在保證居住安全性的情況下,提高這部分物業使用效率。同一年,廣州出台了《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工作方案》,鼓勵市場化的租賃企業參與到老舊社區、城中村、廠房的改造中,緩解市場的租賃矛盾。
巴樂兔研究院分析指出,北京租賃政策向來以規范、控制為宗旨,此次《通知》的出台表明北京市已開始有針對性地解決租賃市場的問題,是一次分人群、分用地的積極嘗試。特別對於一二線城市未來是否能幫助藍領和龐大的「長尾人群」解決租房貴的問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存量商辦探尋去化新思路
自2017年「3·26商辦限購政策」出台以來,北京商辦用房的成交量驟然降至冰點,商辦用房大量積壓。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霄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目前商辦改造項目面臨著一定的現實難題。商辦改造存在技術上的改造難度,由於商住與民住在水、電設施配置上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建築完工後水電更改難度較大。另外,改造需要投入的成本不低,且租賃回報率不高,資金回籠的時間較長,開發商更偏向出售,而如果地段、配套等條件不佳,改造後出租難度也較大。「商辦改造項目,一方面需要前期改造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後期還需相應的監管、規范政策相配套。」陳霄認為,《通知》激起了業內對北京存量商辦出路的探討。
合碩地產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也指出,該政策的積極信號是,城市管理者們重視北京商辦市場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積極尋找破題的思路與解決的可能性。
北京市此次政策除了提出「符合條件的改建項目可申請使用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外,更提出「納入全市政策性住房建設籌集計劃的宿舍型租賃住房改建項目,運營期間相對應的土地視同城鎮居住用地管理,租賃住戶使用水、電、氣、熱執行居民價格」。
短期內對租金影響不大
「非改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擴大北京市場的租賃房源供應,那麼市場租金水平是否有可能會被拉低?多位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的行業人士均表示,新規短期內對租賃市場的租金水平影響有限。
陳霄分析指出,總的來說,由於符合改造的商辦項目有限,並非所有的非居住建築均可改建成宿舍型租賃住房,符合指標條件的方可申請改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改建的規模,不會出現大批量的改建產品湧入市場;並且相關改造在實施上也有諸多難度,預計短期內對租金水平影響不會太大。
那麼,對於持有非居住建築房源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而言,持有期間的資金壓力將如何緩解?
同策研究院分析師陳舒認為,針對正規持有房源的開發商來說,抵押貸、經營貸等融資渠道一直保持暢通,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獲得融資,以緩解資金壓力。他還表示,非居住建築改建宿舍型租賃住房的開發商,可以通過發展其他業務板塊來分擔資金壓力。「相信進一步的配套政策,在接下來也會隨之出台。」
作為目前北京分散式長租公寓市場的代表企業,自如相關負責人認為,在「非改租」新規之下,精細化的運營管理極為重要,這既是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有效措施,也是優化客戶居住體驗的根本所在。

Ⅳ 解讀|國務院六大政策支持保障性租賃房

7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意見》旨在從土地、資金、金融、稅收支持以及優化行政審批等6大方面全方位支持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其重點是減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企業負擔,提高企事業單位、租賃企業等市場主體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積極性。同時,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房源供給,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

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認為「精準度高、操作性強」是《意見》的突出特點。

趙然指出,此次發布的《意見》落點精準。在需求側,明確了保障性租賃租房服務的人群、需求特點,對於產品設計、租金設定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充分體現了保障新市民、青年人的決心。在供給側,政策直擊目前保障性租賃住房市場發展的兩大矛盾:一是市場供給與需求錯配的矛盾,二是市場支付能力有限與保障性租賃住房企業投入大、收益低的矛盾。《意見》提出的「堅持供需匹配」、 「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鼓勵在地鐵上蓋物業中建設一定比例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都將極大緩解市場供需錯配的矛盾。

小戶型、低租金滿足新市民住房要求

此次《意見》中明確指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准入和退出的具體條件、小戶型的具體面積由城市人民政府按照保基本的原則合理確定。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黃卉指出,根據七普數據,2020年我國有3.76億流動人口,由於普遍收入較低,租賃需求主要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而市場供給的主體是60-90平方米、租金3000元以上的兩居室、公租房供給規模更少,導致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條件較差、尋找合適房源困難,尤其是維持城市運行必不可缺的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群體。因此,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的房源,未來我國將形成覆蓋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緩解現有租賃住房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讓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群體也在城市中安居樂業。

鼓勵多主體參與供給,快速擴大房源規模

《意見》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堅持「誰投資、誰所有」,主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適當利用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建設,並合理配套商業服務設施。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

黃卉指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規模龐大,通過調動社會力量的參與,能夠高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此前以公租房形式解決無房低收入家庭的租房問題,政府財政壓力較大,提供的租賃房源規模有限,藉助市場的力量可以盤活市場存量,調動租賃企業積極性,提高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規模,通過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還有利於培育發展成熟的住房租賃市場。

盤活存量,緩解職住不平衡的矛盾

《意見》提及,堅持供需匹配。城市人民政府要摸清保障性租賃住房需求和存量土地、房屋資源情況,結合現有租賃住房供求和品質狀況,從實際出發,因城施策,採取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和將政府的閑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切實增加供給,科學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設計劃,並向社會公布。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認為,此次《意見》的目標更加明確化。在以往各地不斷推出租賃房源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本次政策要求科學確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年度建設計劃,並向社會公布。可以充分有效滿足市場預期,並實現租賃房源更加有序上市。

同時,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和省級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將產業園區中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的用地面積占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例上限由7%提高到15%,建築面積佔比上限相應提高,提高部分主要用於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嚴禁建設成套商品住宅;鼓勵將產業園區中各工業項目的配套比例對應的用地面積或建築面積集中起來,統一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

《意見》提出,對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旅館、廠房、倉儲、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經城市人民政府同意,在符合規劃原則、權屬不變、滿足安全要求、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允許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期間,不變更土地使用性質,不補繳土地價款。

黃卉表示,按照土地相關政策,建設單位應按規定或合同約定使用土地,在變更土地使用性質時需要重新補繳土地價款,此次政策明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企事業單位閑置用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閑置和低效利用的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租賃住房,均不用補繳土地價款,將有效激活企事業單位各類閑置土地,盤活閑置非居住房屋投入到保障性租賃住房中。

加強金融支持,提高租賃企業的積極性

《意見》提出,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產權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貸款。完善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相適應的貸款統計,在實施房地產信貸管理時予以差別化對待。

同時,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投放。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公司信用類債券,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企業持有運營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具有持續穩定現金流的,可將物業抵押作為信用增進,發行住房租賃擔保債券。支持商業保險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此外,給予中央補助資金支持。中央通過現有經費渠道,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任務予以補助,並綜合利用稅費手段,加大對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支持力度。

張波指出,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對租賃企業給予資金和稅收支持。例如中央對符合規定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任務予以補助,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這都將有利於推動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值得關注的是,同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將保障性租賃住房(包括各直轄市及人口凈流入大城市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納入基礎設施REITs試點項目。對此,趙然指出,這可視為本《意見》的配套政策,將從資金端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提供援力。

黃卉認為,《意見》出台後,各類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面臨的障礙有望突破,適合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特別是從事基本公共服務人員的租賃房源規模擴大,能夠有效緩解住房租賃市場供給結構錯配的問題。今年是租購並舉提出的第七年,隨著金融財稅政策的落地,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融資方式走向多元化,企業經營負擔的減輕,未來將形成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成熟的住房租賃市場,能夠滿足多元化、品質化的租賃需求,各類群體都能夠在城市中住有所居,安居樂業。

Ⅳ 國家最新出台有關公租房的政策有哪些

不同地區政策不太一樣,而且比較多,詳細情況請網路~

公租房每次合同期限最短為1年,最長為5年。在租賃5年期滿後,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可以購買居住的公租房。

租金標准按照貸款利息、維護費並根據不同地段、不同房屋類別等因素,由市物價部門會同市財政、市住房保障機構等相關部門研究確定。租金原則上不超過同地段、同品質、同類型普通商品房市場租金的60%,並實行動態調整,每兩年向社會公布一次。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Ⅵ 國務院辦公廳:進一步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金融支持

中國政府網7月2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意見》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緩解住房租賃市場結構性供給不足,推動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進一步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金融支持。
《意見》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堅持「誰投資、誰所有」,主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閑置房屋建設,適當利用新供應國有建設用地建設,並合理配套商業服務設施。支持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建設和運營管理保障性租賃住房。
《意見》明確了六方面的支持政策。在降低稅費負擔方面,綜合利用稅費手段,加大對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支持力度。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後,比照適用住房租賃增值稅、房產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
在進一步加強金融支持方面,一是加大對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向保障性租賃住房自持主體提供長期貸款;按照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產權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住房租賃企業提供貸款。完善與保障性租賃住房相適應的貸款統計,在實施房地產信貸管理時予以差別化對待。
二是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投放。支持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公司信用類債券,用於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企業持有運營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具有持續穩定現金流的,可將物業抵押作為信用增進,發行住房租賃擔保債券。支持商業保險資金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Ⅶ 保障性租賃住房出台利好政策,李克強要求加快推進

中國政府網6月20日消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和流動人口規模的擴大,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問題日益凸顯。」李克強總理在6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要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更好保障這些群體的基本住房需求。」

當天會議確定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政策,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

李克強指出,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

「實踐證明,多年來推動大規模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舉措,不僅改善了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而且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總理說。

李克強表示,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有力支撐城鎮化進程健康發展。他明確要求,要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鼓勵市場力量參與,加強金融支持,增加租金低於市場水平的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當天會議確定,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等,可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允許將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用房、廠房等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從10月1日起,住房租賃企業向個人出租住房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5%徵收率減按1.5%繳納增值稅;對企事業單位等向個人、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出租住房,減按4%稅率徵收房產稅。

(原題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出台利好政策啦!李克強要求加快推進》)

Ⅷ 國務院出新政策 住房租賃市場將如何發展

為了實行購租並舉,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購房者今後可以租購並舉。新政策規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供應主體多元、經營服務規范、租賃關系穩定的住房租賃市場體系,推動實現城鎮居民住有所居的目標

《意見》中有六項具體政策措施

1、培育市場供應主體。發展住房租賃企業,提高住房租賃企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開展住房租賃業務,規范住房租賃中介機構,支持和規范個人出租住房。

2、鼓勵住房租賃消費。完善住房租賃支持政策,保障承租人依法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引導城鎮居民通過租房解決居住問題。落實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政策。明確各方權利義務,保護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權益。

3、完善公共租賃住房。推進公租房貨幣化,提高公租房運營保障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和青年醫生、青年教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凡符合條件的應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鼓勵地方政府採取購買服務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將現有政府投資和管理的公租房交由專業化、社會化企業運營管理。

4、支持租賃住房建設。各地應結合住房供需狀況等因素,將新建租賃住房納入住房發展規劃。允許將商業用房等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允許將現有住房按照國家和地方的住宅設計規范改造後出租。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依法登記備案的住房租賃企業、機構和個人,給予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住房租賃企業發行債券、不動產證券化產品。穩步推進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鼓勵地方政府盤活城區存量土地,採用多種方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有效供應。

6、加強住房租賃監管。完善住房租賃法律法規。城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住房租賃市場管理負總責,要建立多部門聯合監管體制,明確職責分工,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等基層組織作用。加快建設住房租賃信息服務與監管平台,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行業管理。

租購並舉政策短期目標:去庫存

我國房地產市場以前是賣房的市場,將來是租房的市場,租房市場也是住房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政府鼓勵機構出租,鼓勵家庭購買了房子以後去用於出租,這個實際上跟去庫存相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6-07,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Ⅸ 住建部部長:「穩」字當頭 大力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3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人民日報》發表《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署名文章。
王蒙徽表示,當前,要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應有貢獻。
2020年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確保脫貧攻堅需改造的農村危房2020年全部竣工。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力度,確保2020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90%以上。堅持「穩」字當頭,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堅決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
2020年重點工作,首先是統籌做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協調專業技術力量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點地區應急醫院建設,分區分級推動企業和項目有序復工復產。
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繼續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建立和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房地產調控體制機制,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因城施策、分類指導,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著力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工作力度。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引導發展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助餐、保潔等服務。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
著力培育和發展租賃住房,促進解決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問題。加快推動住房保障體系與住房市場體系相銜接,大力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進一步培育機構化、規模化租賃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的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和完善發展租賃住房的規劃、土地、稅收、金融等支持政策,鼓勵發展長期租賃住房。
此外,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城市」。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46個重點城市要實現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目標。著力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總結推廣鋼結構裝配式等新型農房建設試點經驗,完善水、電、氣、廁配套,提升農房品質和農村生活條件。著力推進建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著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著力加強黨的建設,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王蒙徽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著力解決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走內涵集約式的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新路,全面推動致力於綠色發展的城鄉建設,切實把新發展理念落實到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各方面、各環節。
他說,2019年,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城市主體責任制,穩步推進「一城一策」試點,建立全國房地產市場監測系統,321個城市網簽備案數據實現全國聯網。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集中力量開展住房租賃中介亂象專項整治,凈化市場環境,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同時,住房保障工作扎實推進。提出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並結合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框架。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2019年開工316萬套,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2個省和8個城市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探索融資方式、群眾共建等體制機制。持續提升住房公積金管理服務效能,全面建成住房公積金數據平台。

Ⅹ 保障性租賃住房出台利好政策

中國政府網6月20日消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和流動人口規模的擴大,進城務工人員、新就業大學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難問題日益凸顯。」在6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要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更好保障這些群體的基本住房需求。」

當天會議確定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政策,緩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

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是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

「實踐證明,多年來推動大規模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住房舉措,不僅改善了住房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而且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總理說。

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有力支撐城鎮化進程健康發展。他明確要求,要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鼓勵市場力量參與,加強金融支持,增加租金低於市場水平的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當天會議確定,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等,可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土地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允許將閑置和低效利用的商業辦公用房、廠房等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從10月1日起,住房租賃企業向個人出租住房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5%徵收率減按1.5%繳納增值稅;對企事業單位等向個人、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出租住房,減按4%稅率徵收房產稅。

閱讀全文

與國家出台融資建設租賃房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季度價格 瀏覽:202
中國黃金的導購上班時間 瀏覽:477
豆粕期貨投資報告 瀏覽:813
埃夫股票 瀏覽:554
股票王國強博客 瀏覽:903
通達信股東戶數公式 瀏覽:225
股權融資審批部門 瀏覽:674
塑料行業傭金怎麼拿 瀏覽:497
西安艾潤物聯網融資 瀏覽:422
澳大利亞幣匯率 瀏覽:212
金如意投資理財 瀏覽:803
湖南漢方集團領導 瀏覽:82
投連險可以投信託嗎 瀏覽:931
融資租賃上市計劃書 瀏覽:778
房產屬於理財產品嗎 瀏覽:810
建設銀行理財白金卡積分規則 瀏覽:444
妙醫佳c輪融資 瀏覽:738
理財產品設計方案模版 瀏覽:318
理財項目公司是怎麼賺 瀏覽:595
中國銀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