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分析 谷歌創業成功的因素
1,方向要對。這個沒什麼好說。
2,路子要對。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錢不多就不能做從啟動到有收入時間太長的事。
3,執行要到位。不僅指要做事,還包括不對的人要馬上立刻盡快離開,缺人也不用。
4,要有paper
work。不要想著省事,不要以為人少沒事,paper
work可以簡單簡陋,但不做或者弄不清楚絕對不行。
5,要勤奮。
6,成功人士引路。
2. 阿里巴巴能從亞馬遜和谷歌的IPO中借鑒哪些經驗
阿里巴巴到底價值幾何?回顧一下亞馬遜(Amazon.com)的IPO會有助於回答這個問題。1997年上市時,亞馬遜還只是一家在線書籍零售商。如果投資者只把它視為美國的一家書商,那麼要想讓首發價格達到18美元,亞馬遜就得迅速占據美國圖書市場90%以上的份額並且一直保持這樣的水平!不過,這樣的衡量標准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當年亞馬遜具有的實物期權價值。
最初,亞馬遜首席執行官傑夫•貝佐斯列出了20種有可能在線銷售的商品,包括書籍、軟體和CD。雖然從圖書起步,但如果他的經營模式獲得成功,就可以推廣到其他產品上,也可以延伸到其他國家和地區。事後證明,這種規模擴張期權蘊含著極大的價值。當這些期權兌現時,不僅證明了亞馬遜的IPO價物有所值,還證明了該公司的股價應該遠高於首發價格,2014年9月15日亞馬遜的收盤價為323.89美元,按照12比1的整體股票拆分比例復權後,亞馬遜的市值為1500億美元,而上市當天市值僅為4.38億美元,也就是說亞馬遜這些年來的年均資本增長率高達41%!
和亞馬遜一樣,阿里巴巴的大部分收入也來自在線交易,該公司佔有中國約80%的電子商務市場份額。其第一個交易平台Alibaba.com把中國的製造商和小型企業聯系在了一起。淘寶網是它的C2C平台,類似於eBay,是一個虛擬市場。天貓是B2C平台,是一個虛擬購物中心,中國購物者可在此買到跨國公司的產品。支付寶則是阿里巴巴的在線支付業務,類似於eBay的PayPal,為每一筆交易提供擔保。
科技與市場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零售行業的規模已經突破3000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將增長80%。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巴巴的招股說明書著重強調了這一增長機會。該公司還有一條兌現實物期權的途徑,那就是跨越國界的國際性擴張,包括向美國消費者的延伸,因為他們是世界上在線購物消費最高的群體。從亞馬遜的IPO中可以看出,實物期權兌現時的規模將極大地影響阿里巴巴的最終估值水平。
如果要推測阿里巴巴的上市對IPO市場有何影響,我們就應該回顧一下谷歌(Google)的首發過程。周二,阿里巴巴對提交給美國證監會(SEC)的F1表格進行了第7次修正。修正後的信息顯示,該公司將3.201億份美國存托憑證的詢價區間從60-66美元調整為66-68美元。本次IPO的規模預計將達到211-217.7億美元,超過2008年Visa首發時的197億美元,預計將在美國市場創下新的紀錄。從歷史上看,重大IPO能夠保證隨後的IPO市場處於炙手可熱的狀態嗎?未必。
2004年穀歌的首發規模為16.7億美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與之前那些通過修改後的荷蘭式招標[又稱單一價格招標,是指按照投標人所報買價自高向低(或者利率、利差由低而高)的順序中標,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中標的承銷機構以相同的價格(所有中標價格中的最低價格)來認購中標的國債數額。——譯注]上市的公司相比,谷歌的IPO規模要大得多(在它之前的10次荷蘭式招標的總融資額只有3.13億美元)。然而,谷歌的IPO並未引發新股洶涌而來的局面,在這之後也一直沒有公司用荷蘭式招標首發上市,直到2005年才出現了晨星(Morningstar)1.40億美元的IPO,隨後是2007年5月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 Group)12億美元的IPO。
關鍵的一點不同可能是路演過程揭示的需求情況。我曾在案例分析文章《別作惡:記2004年穀歌通過荷蘭式招標首發上市》(Don』t Be Evil: Google』s 2004 Dutch Auctio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由哥倫比亞商學院CaseWorks項目出版)中明確指出,谷歌原計劃融資27億美元。該公司原定發行股票2460萬股,詢價區間為每股108-135美元;隨後,發行數量提高到了2570萬股。但接下來,谷歌調整了自己對需求的樂觀預期。由於路演遇到困難,谷歌的IPO再三推遲。最終,該公司只發行了1960萬股,詢價區間也降至85-95美元;最終確定的發行價為85美元,籌集資金16.7億美元。需求萎縮也許不僅意味著對這支新股的興趣減弱,而意味著對所有新股的整體興趣減弱;它所體現的可能不僅僅是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增長前景信心下降,他們對所有新上市公司可能都是如此。
和谷歌的遭遇相反,阿里巴巴的股票一直非常受歡迎,而且早早就完成了申購。周二收盤後,阿里巴巴提高了詢價區間,發行價上限從66美元升至68美元,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們對新股變得更有興趣,投資者對其他公司的增長前景也更有信心。許多互聯網和科技公司都已經提交了首發上市申請文件,但還沒有開始公開招股,其中包括雲存儲服務商Box Inc.、網路域名供應商GoDaddy Inc.、集客式營銷軟體製造商HubSpot、個人貸款公司LendingClub Corp.以及太陽能企業Vivint Solar。這些公司都等著看阿里巴巴的表現,然後再進行自己的發行。
3. 在沒有掌握財務技能盡量少投資
絕對是真理,不然你就是那個被割的韭菜了。
4. Google收購 Tesla,這背後涉及到哪些投行的利益角逐
特斯拉在香港的銷售似乎不再火爆,現在正停滯不前。根據香港交通主管部門的最新數據,今年4月,香港並未登記任何新購特斯拉車輛。其實,這在很大程度上與香港**的政策有關,今年3月,香港**宣布將改變購買電動汽車車主們的福利。新政策已經於4月1日起開始執行,並有望推行至2018年3月。
安德森表示,他早已預測過特斯拉銷量大幅下滑的局面,但是,從香港目前的新車登記情況來看,特斯拉或很難在香港享受市場利好信息。安德森說:「因為每個國家都會有新車登記數據,我覺得香港的零登記率是一個偶然現象。我認為,稅收優惠政策大打折扣,需求大幅下滑之間有著很大的必然聯系。這是需求彈性方面的典型案例,如果商品價格變得更高,人們當然就會少買它了。」
5. 案例分析 谷歌創業成功的因素
1,方向要對。這個沒什麼好說。
2,路子要對。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錢不多就不能做從啟動到有收入時間太長的事。
3,執行要到位。不僅指要做事,還包括不對的人要馬上立刻盡快離開,缺人也不用。
4,要有paper work。不要想著省事,不要以為人少沒事,paper work可以簡單簡陋,但不做或者弄不清楚絕對不行。
5,要勤奮。
6,成功人士引路。
6. 請問google adwords的投資回報率方案
google的投資回報率就可以稱為ROI了,也就是和轉化率掛鉤的,你可以在最終的支付頁放上谷歌分析所提供的代碼,這樣子就可以精確的統計到哪一個關鍵詞的客戶轉化成為了
這個就是投資回報率的統計方法,應該是你的方案的一部分吧,不知道有用沒用
7. 谷歌的營銷觀念是什麼
1、以用戶為中心 創建伊始,谷歌即以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為其中心任務。雖然很多公司主張客戶利益優先,但難以抗拒各種誘惑,往往會犧牲客戶的少量利益來增加股東價值。谷歌的一貫態度是:如果所做的更改不會給網站訪問者帶來任何優勢,則將堅定不移地予以拒絕。 2、將每種技術做到極致 谷歌的願望是將搜索的強大功能應用於以前未曾探索的領域,並幫助用戶更多地訪問及利用其生活中不斷擴展的信息。谷歌追求的是一個完美的搜索引擎。它堅持利用每一個機會,在每一個網頁中,為用戶創造好體驗。它的風格是重內涵而輕外表、簡單而好用、快速而便利、精準而使用。 3、快比慢好 谷歌相信瞬間帶來的喜悅。谷歌執著地削減自己網頁上每一個多餘的比特和位元組,不斷地提高服務環境的效率,並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創造的速度紀錄。 4、多贏的商業模式 谷歌的卓越之處在於,它找到了一種可以讓用戶、廣告贊助商和它自己三方「共贏」的商業模式。如何將網站的人氣有效地轉化為商業利潤,是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都在困惑的問題,也是這些互聯網企業能否存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5、網站推行民主作風 谷歌依賴數以百萬計的向網站發布信息的用戶來確定哪些網站提供的內容具有價值。在公司內部,它也充分民主。雖然是首席執行官宣布Google中文名為谷歌的,其實谷歌是由公司的員工從100個中文名詞中投票選出來的。 6、用正當途徑賺錢 用戶可能從未在谷歌上看到過廣告,因為除非廣告與所顯示的搜索結果頁內容相關,否則谷歌不允許在用戶的搜索結果頁上展示任何廣告。因此,只有某些搜索才會在搜索結果的上方或右側顯示贊助商鏈接。谷歌堅信,僅當廣告與用戶要查找的內容相關時,才會為用戶提供有用的信息。 7、信息始終在不斷累加 在谷歌索引中包含的互聯網中的HTML網頁超過任何其他搜索服務之後,谷歌的工程師開始將精力轉到那些不太容易獲得的信息上。谷歌持續不斷地探索新的方式,將不斷累加的所有信息提供給尋找答案的用戶。 8、信息需要超越國界 谷歌的宗旨是幫助全世界的用戶獲得所需的信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谷歌維護著十多個互聯網域。在它所提供的搜索結果中,超過一半提供給美國境外的用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從谷歌支持的35種語言中任選一種來展示搜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