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小企業為什麼融資困難
對於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著名管理學家朱則榮指出五大阻礙困擾了中小企業。 一是:中國目前還處在工業立國階段,在工業化還沒有進展到後工業時代之時,以汽車、紡織、造船、鋼鐵、基建為主體的工業與能源領域,將大批量消化掉的各種政策傾向和銀行貸款,因此造成了「錢越多越好貸,錢越少越難貸」的尷尬局面。 二是:區域間的經濟不平衡造成區域之間發生資源掠奪和知識掠奪,富裕地區大量吸收掉資源與人才,致使其他地區創新能力與致富能力全面退化,銀行資金的流通和貸款政策也因此受到影響,越欠發達的地區越難以貸款。 三是:中央對中小企業重視不足,中央使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來表達中小企業的地位與作用,國家對中小企業的配套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完成,這是改革開放進程摸索著前進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目前政策還無法全力把中小企業放在突出和顯要的位置上來。 四是:中小企業普遍不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金錢意識濃厚,不注重對企業管理能力的投資,致使中小企業成活率很低,而且銀行慣用的固定資金評估方式難以對以知識和服務為特點的中小企業做出准確的價值評估,投資風險問題困擾了銀行業對中小企業的投資步伐。 五是:銀行業沒有將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放在重要位置,開辟貸款種類較少,對審批流程也缺乏宣傳普及,致使企業紛紛認為從銀行貸款困難,這種普遍的心理障礙促使中小企業在遇到融資問題時將銀行不列入考慮對象,這妨礙了中「借貸、法律、契約」等秩序發育。
2. 鄭和下西洋以後,什麼原因導致我國的造船業從輝煌走向衰落
內政與外交政策都出現了毛病。
下西洋所用的樓船組由現在美國航母的大小,凝聚了明朝工匠和政府財力建造,興起的造船業是典型的國有企業,迅速崛起但是難以長久。
首先國內的財政收入增加不足以維持船隊的出行,政府支出過多。建造、維護以及外交的花銷巨大,使得財政出現較大的虧空,鄭和出訪是非營利的外交行動,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運行,停止遠洋出訪,造船廠自然就沒有了用途。
第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的影響。造船業大發展的目的一個是為了戰爭,另外一個是為了經商,但是中國人一個都不好,造船業發展為有良好前景,國家不投資,民間沒市場,造船業只能萎縮。
第三,海禁政策,倭寇和沿海的盜賊四起,攪亂沿海省份。他們是強盜,不與正規軍向交鋒,政府沒辦法,不得不海禁,只是造船業衰落。
3. 金融危機影響下,船舶配套業最大問題是什麼
貨運量減少導致運價下降.運價下降和銀行融資困難導致船東不願意造船.船東不願意造船導致船廠訂單減少或取消.船廠訂單減少導致船舶價格下降,船廠會認為造船資本和勞動力過多,以上問題直到下一個貨運量高峰到來才會好轉.
最大的問題就是抵抗風險低的船舶配套企業 造船企業和船東會倒閉,有關先進技術和經驗和人才 沒法保留.
4. 造船業寒冬即將來臨了嗎
對,這個寒冬會很長。
5. 我國造船業有何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
1:勞動力價值依然具備一定優勢,造價低有利於船東節約成本
2:傳統技術水平還出於領先地位
3:貨幣目前還具備一定優勢,但是隨著升值速度加快,很久就會喪失這個優勢
4:高度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是我國重工業的立業基礎
不利因素
1:船舶種類單一,技術含量低,雖然有所改進,但是遠遠跟不上世界水平
2:核心技術掌握在設備商手中,無法供應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比如主機和導航設備
3:人民幣升值已經到達臨界值,造船出口業是長期合同,年限過長導致利潤隨升值迅速降低
以上幾點是簡單分析,還有很多因素看大家提供了
6. 目前的金融危機對民企造船業有何影響
由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亞洲造船企業正面臨需求驟減的局面,可能由此導致部分船廠破產。其中中國造船業遭遇危機沖擊可能尤為嚴重。
造船企業的問題來自航運和銀行兩大行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船東取消或推遲了訂單,貿易放緩,加之銀行無力或不願為船舶訂單提供融資。目前,全球大宗商品航運成本基準指數———波羅的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已跌至四個月前水平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挑戰韓國全球最大造船國的地位,但中國許多新成立的造船企業屬於私人所有,需要籌集更多資金進行擴張。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造船完工量為102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6%;手持船舶訂單1921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82%。從目前的手持訂單推斷,未來三年中國造船完成量仍將以35%的速度增長,造船業在世界市場所佔比重將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而根據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對世界造船總量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球承接新船訂單量1177艘、8605萬載重噸,同比分別下滑47.8%和30.1%,但是,以載重噸計,2008年前6個月成交量僅次於2007年同期水平,與2006年基本相當。
由此業內人士預計,船舶製造業今年有望延續2007年的輝煌,2009年和2010年兩年也有訂單的支撐,但在2011年後,新船訂單將會大幅下滑,屆時或者更早,船舶建造將呈現出下滑拐點。
專家表示,我國造船企業設備老舊、技術落後、造船模式單一,在訂單減少、成本提升、行業利潤下滑的情況下,確實存在不小的風險。例如今年上半年,由於造船量大幅增長,甲板機械、舵機、螺旋槳、閥門、齒輪箱、低速機曲軸等配套產品都供不應求。「船等機」的情況越來越多。同時,一些能夠拿到訂單造船企業,也遠遠低估了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帶來的影響,尤其是新興船企,往往將大部分資金用於船廠的擴建,甚至獲得的經濟效益不能維持後續生產,造成拖期交船,未來將有大批這樣的企業面臨淘汰。
面對全球造船企業遭遇新船訂單量下滑的不利局面,專家建議,國內船企需積極應對,早做防範。
7. 如何看待有人稱中國造船業正陷入「船殼工業」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就是一個正常的。因為新中國的一切都是從頭開始,當然這個造船行業也是從頭開始。所以,我們一直都是一個追趕的角色。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的實際情況。但是總會追上。
中國是世界上造船航海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國就製造舟楫。早在商代就出現帆船運輸,並且當時已造出有艙的木板船。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南方已有專設的造船工場——船宮。諸侯國之間經常使用船隻往來,並有了戰船的記載。戰船是從民用船隻發展起來的,但是戰船既要配備進攻手段,又要防禦敵方進攻,因此它在結構和性能上的要求都比民用船隻高。可以說,戰船代表著各個時期最高的造船能力和技術水平,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經濟力量和生產技術水平。
我國早在秦代就能造出長達三十米、寬六至八米,能載重6萬公斤的漂洋過海的大帆船──海船。漢代的造船技術更為進步,能製造百尺樓船,船上除槳外,還有錨、舵。樓船是漢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發展也是造船技術高超的標志。樓船高10餘丈,甲板上建樓數層,每層都有防禦敵方射來的弓箭矢石的女牆(即矮牆),女牆上開有用作發射弓弩攻擊敵方的窗孔。為了防禦敵方火攻,船上蒙上皮革。樓船這個龐然大物上還遍插旗幡,刀槍林立,以壯聲勢。漢朝以樓船為主力的水師已經十分強大。據說打一次戰役,漢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動樓船2000多艘,水軍20萬人。
唐朝舟船已採用了先進的釘接榫合的聯接工藝,使船的強度大大提高。1960年3月,在江蘇省揚州市施橋鎮出土了一條唐代木船,1973年在江蘇省如皋縣又出土了一條唐代木船,這兩條木船都採用了榫接釘合技術,而揚州出土的船更採用了斜穿鐵釘的平接技術,比如皋縣出土的木船採用的垂穿鐵釘的搭接技術更先進。而同一時期的歐洲國家的造船業,連接船板還仍使用原始的皮條繩索綁扎的辦法。唐代對外貿易的商船直達波斯灣和紅海之濱,所經航路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那時使用的海船具有9個水密隔艙,抗沉性好,並設有帆和舵,可利用側逆風行駛。唐代的李皋還發明了利用車輪代替櫓、槳劃行的車船、槳劃行的車船。
到了宋代,已可製造載重20萬公斤以上的大船。當時船上普遍使用指南針用於航海導航,並有了避免觸礁沉沒的隔水艙。同時,還出現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中國古代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所以,這個就是現狀。
8. 金融危機影響下,船舶業最大問題是什麼
對於中國的出口影響比較大
由於經濟危機導致國外需求減少
從而連鎖導致對於中國出口貨物的需求減少
影響貨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