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關系型融資理論

關系型融資理論

發布時間:2021-11-11 23:23:34

① 關系型借貸的借貸類型

根據美國學者伯林和麥斯特(Berlin and Mester)的分類。商業銀行的借貸方式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交易型貸款」(transactional lending),一種是「關系型貸款」(relationship lending)。交易型貸款所依據的是企業的「硬信息」,比如財務報表、抵押品的質量和數量、信用得分等,這些信息容易數碼化,不具有人格化的特徵,可以很方便的在所有人員之間傳遞;交易型貸款多為一次性或短期交易行為,信用需求不會反復發生。

② 什麼是融資策略

融資策略是指企業為了有效地支持投資所採取的融資組合,融資戰略選擇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而且還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

融資策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激進型融資策略。採用這種策略,公司的全部長期資產和一部分長期性流動資產由長期資金融通;另一部分長期性流動資產和全部臨時性流動資產由短期資金融通。

2、適中型融資策略。指對流動性資產,用短期融資的方式來籌措資金。

對長期性資產,包括長期性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均用長期融資的方式來籌措資金,以使資產使用周期和負債的到期日相互配合。

3、保守型融資策略。採用這種策略,公司不但以長期資金來融通長期流動性資產和固定資產,而且還以長期資金滿足由於季節性或循環性波動而產生的部分或全部臨時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求。

(2)關系型融資理論擴展閱讀

融資的准備工作主要指為制定融資規劃所進行的企業或項目的資料搜集、分析等基礎工作,為包括:

1、企業基本情況(含歷史,現狀,股東及公司治理等);這里需要對出資方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合法性程度、企業文化、團隊價值等進行總結和分析,加強出資方對企業經營能力的認知。

2、企業主要經營業務、業績以及實施項目的淵源、市場目標等商業運營與發展的邏輯關系;將向出資方傳達企業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

3、企業經營團隊的現狀、核心優勢、人力資源規劃等關於發展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因素;

4、企業財務各項數據及其量化分析,核心素材在於財務管理與資金控制運作能力。

5、企業或項目的市場環境及其競爭態勢,特別是相關各類商業模式的比較、分析、預期等。

③ 企業融資理論有哪些

1、MM理論: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

2、權衡理論: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

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

(3)關系型融資理論擴展閱讀:

企業融資注意事項:

1、特定減免稅進口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超過海關監管期限的,根據海關總署令規定企業可自行與銀行簽定抵押貸款合同。

2、在海關監管年限內屬於海關監管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企業如向銀行辦理抵押貨款,必須事先持有關證明文件向海關申請,經海關許可後方可抵押。

3、企業資信情況良好,能遵守海關規定,無走私違規情況的,海關才可准予辦理抵押手續。

4、銀行抵押貸款數額與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應繳稅款之和,應小於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實際價值。

5、對保稅進口貨物,暫時進口貨物和特定減免稅貨物中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如汽車等),企業不得申請設立貸款抵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關總署令

④ 關系型融資的概念是什麼

關系型融資尚未有統一的定義,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定義。
Peterson和Rajan(1994)從企業出發,把關系型融資定義為能使企業獲得更低融資成本和更多資金的緊密的融資關系,此關系以存在信息生產的規模經濟且信息是耐用和不能輕易轉移為前提。
青木昌彥,瑟達爾·丁克(1998)從融資收益的角度將關系型融資定義為:「出資者在一系列事先未明確的情況下,為了將來不斷獲得租金而增加融資的一種融資方式」。
Steven Ongena and David C.Smith(1998):「關系型融資是銀企之間超越簡單、匿名的金融業務執行的聯系。」Berger(1999)認為:一個國家在某一時期的融資活動中同時出現了下面的三個特徵,就可以說該活動屬於關系型融資。
(1)金融中介機構擁有企業的業主專有性信息,這些信息是普通公眾所無法獲得的;
(2)金融機構所擁有的業主專有性信息是通過與同一客戶的長期、或者多種金融服務交易而得到的;
(3)內部信息對於局外人自始至終具有機密性,僅僅為關系型融資雙方所特有。
Boot(2000)從關系專用性投資方面將關系型融資定義:為企業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銀行在提供服務中為獲得企業專有信息進行了關系專用性投資,並通過與企業的長期交易來評價這種投資的盈利前景,從而獲得回報。
Berger and Udell(2002)從銀行貸款技術的角度出發認為:當銀行的貸款決策主要基於通過長期和多種渠道的接觸所積累的關於借款企業及其業主的相關信息而做出的就是關系型融資。
童牧(2004)認為:關系型融資是投融資雙方在長期的互動關系中,通過私有信息在雙邊框架下的生產來平滑投融資過程的融資行為。
Elsas(2005)從契約論角度把關系融資定義為「一個銀行與其借款者之間長期的隱含而默契的契約」。
關系型融資的本質特徵是資金供求雙方之間長期互動,資金供給這在關系存續期間收集到大量的企業及其業主的私有信息(包括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現金流量、企業以前的還款記錄和項目的執行情況等可以傳遞、復制的、數碼化的硬信息和企業主個人的素質、品德、還款意願等不可數碼化的「軟信息」),這些信息不僅能夠幫助銀行更好地了解企業及成為是否為企業繼續提供貸款的依據,還能給銀行帶來利潤。

⑤ 融資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多樣性原則。由於中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金融發展環境差異極大,所以各地中小企業不僅現有融資渠道存在很大的不同,其融資困境成因也不盡相同。因此,為了取得理想的支持效果,應採取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區別對待。

2、機構主導,特別是本地銀行主導原則。雖然近十幾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有所發展,但中國金融體系最大特徵仍是「銀行主導」。這就決定了中國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政策支持主要將通過中介機構實現。考慮到信息與交易成本等決定的「關系型融資」特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最終解決必須依賴本地金融機構的服務,所以政府在設計扶持方案時,必須堅持「優先發展本地機構」這一基本原則。

3、商業化原則。由於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而言,其融資是一種完全市場化的理性選擇活動,所以政府在設計扶持方案時,必須堅持「商業化融資」這一基本原則,而不應把其政策化(即把扶持措施作為一種面向中小企業或相關機構的財政性政策支持)。

4、整體性原則。由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是一項系統工程,所以政府在設計扶持方案時,必須堅持「著眼中國本地金融機構整體發展」這一基本原則,才有可能真正幫助中國最終解決這一問題。

⑥ 融資理論與案例分析

一、融資理論

1.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引入了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對企業價值影響的因素。企業可通過增加債務而增加其市場價值,但隨著債務的增加,企業風險、財務虧空的概率也在增加,這給企業帶來了額外成本,使它的市場價值下降。因此企業最佳資本結構是平衡節稅利益和因財務虧空概率上升而導致的各種成本的結果。企業因陷入財務虧空而產生的成本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因虧空而導致破產的破產成本;另一類是破產可能性增大使代表股票所有者利益的經理採取次優或非優決策,犧牲債券持有人利益,擴大股東收益,這被稱為代理成本,會引起社會效益的絕對損失。

2.啄食順序理論

梅耶斯和邁基里夫1984年在「資本結構之謎」一文中提出了不對稱信息下的新優序融資理論。該理論認為,由於發行成本和信息不對稱,企業管理層更偏好內部籌資而不是外部籌資,如果需要外部融資,則偏好債務融資,最後是股權融資。

3.不對稱信息理論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於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於比較不利的地位。在企業中一般存在如下不對稱現象:①高層管理者與中低層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②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信息不對稱;③內部經營者與外部債權人之間信息不對稱;④職工與企業管理層之間信息不對稱等。

4.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

伴隨著企業成長周期而發生的信息約束條件、企業規模和資金需求的變化,是影響企業融資結構的基本因素。在企業創立初期,由於資產規模小、缺乏業務記錄和財務審計,企業信息是封閉的,因而外源融資的獲得性很低,企業不得不主要依賴內源融資;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資金需求猛增,同時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可用於抵押的資產增加,並有了初步的業務記錄,信息透明度有所提高,企業開始更多依賴金融中介的外源融資;在進入穩定增長的成熟階段後,企業的業務記錄和財務制度趨於完備,逐漸具備進入公開市場發行有價證券的條件。隨著公開市場可持續融資渠道的打通,債務融資的比重下降,股權融資比重上升,部分優秀的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金融成長周期理論表明,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隨著信息、資產規模等約束條件的變化,企業的融資渠道和結構也隨之變化。其基本規律是,越是處於早期成長階段的企業,外部融資的約束越緊,渠道也越窄;反之亦然。因此,企業要順利發展,就需要有一個多樣化的金融體系來對應其不同成長階段的融資需求。

二、籌資渠道與籌資方式

融資渠道主要有:①國家財政資金-國家地質勘探基金;②銀行信貸資金;③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④其他企業資金;⑤居民個人資金;⑥企業自留資金。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①吸收直接投資-地質工作撥款;②發行股票;③銀行借款;④商業信用;⑤發行債券;⑥融資租賃。

三、企業融資風險點分析

融資能力是指企業對內對外融集資金的多少、快慢和成本效益水平的高低。首先,融資前經過全方位的可行性論證和各級審批,以邊際報酬率大於邊際成本判別項目融資計劃;其次,根據項目資金需要量決定融資規模,財務風險和利率風險完全在掌控之中;第三,融資時機選擇得當,項目開工時間與融資時機步調一致;根據項目投放資金進度和邊際資本成本原理設計融資批次;選擇國內外金融環境最有利時融資,選擇最有利的籌資渠道和籌資方式;第四,表內負債與表外負債在企業合理且可控制范圍內,對外抵押、擔保、貼現、借貸都有節有度,不至於因為表外負債而使企業資金鏈條斷裂;第五,沒有收入轉負債情況,沒有尚無披露的秘密准備金(低估資產、高估負債);第六,負債內部結構、負債與流動資產、長期資產、所有者權益內在結構搭配合理;第七,企業負債與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相互作用是正影響;第八,長期負債遠遠超過營運資金。長期負債會隨時間延續不斷轉化為流動負債,並需用流動資產來償還。如果長期負債超過營運資金很多,就會因這種轉化而造成流動資產小於流動負債,從而使長期債權人和短期債權人都感到貸款沒有保障;第九,負債大於所有者權益。這樣企業在經濟惡化時就會雪上加霜。應該警惕企業對資產負債率的修飾:①提前確認資產;②延遲確認負債;③該確認成本費用的不予確認;④該折舊或攤銷的不予攤銷;⑤對資產進行經常性評估使其增值。第十,資本結構質量主要體現在企業資本成本與總資產報酬率之間的比較是否決定了負債的擴張和撤退。即當總資產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盡量利用更多的負債以提高主權資本稅前利潤率;當總資產報酬率小於借款利率時,盡量減少負債,以減少主權資本稅前利潤率下降的速度。一般所有者權益佔60%,負債佔40%是比較理想的,但負債率最好不要超過銀行貸款的警戒線70%。第十一,長期資產大於所有者權益。這樣所有者權益不但不能用於流動資產的購置,而且很可能會靠拍賣長期資產來償債。在長期資產佔40%的情況下,當然流動資產要佔60%。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高科技公司無形資產最高可達注冊資本的70%,因為一旦企業清算和破產時無形資產往往一文不值。已經嚴重貶值的長期投資、遞延資產,在企業清償債務方面幾乎毫無作為。第十二,流動比率小於2,速動比率小於1。這可能造成短期償債能力薄弱,流動資金緊張。但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到底怎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內部結構和質量。一般來說,流動負債就佔30%,當然長期負債佔10%比較合適。第十三,所有者權益內部結構,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金、留存收益等各項積累之間的比例關系。決策時要考慮企業分紅壓力和未來長期發展潛力和資本積累約束。實收資本一般只能追加不能減少,實收資本應小於各項積累,以積累為資本的2倍為宜。這樣可以減少分紅壓力,使企業重視長期發展。資本公積金的來源一般不是企業盈利,而是一種資本准備金,故不能用資本公積金分配股利、彌補虧損,只能用於轉增資本,這是資本保全原則的具體體現。公積金應明顯大於未分配利潤即3∶1為宜,這樣可以保持企業未來發展後勁。第十四,無節制地投資衍生金融工具;企業的債務人無任何可供抵押擔保的資產或保證金、存在大量表外負債、因經濟或其他因素導致產能過剩、存在大量長期未作處理的不良資產、顧客或交易嚴重依賴某些群體、重要下屬單位無法持續經營且未作處理、無法繼續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關條款等可能招致公司財務結構的惡化。

*ST寶碩、*ST滄化和宣工股份都是因為對內對外提供巨額貸款擔保,借款人無力償還到期貸款而被執行股權司法凍結,進而導致三家公司依法破產,落入被收購兼並的命運。

某地勘單位各項資產、融資情況如表20-1、表20-2、表20-3所示。

表20-1 某地勘單位資產負債表趨勢分析(定基比)

(1)速動資產在2010~2012連年下降,表明短期償債能力在下降;但在2013年開始速動資產小幅增加情況下,短期償債能力有所增強。

(2)存貨在在2010~2012年連年增加,庫存壓力大,佔用資金多,可能是速動資產下降的主要原因。2013~2014年庫存下降,也許是貨幣資金迅速增加的原因。

(3)待處理流動資產6年沒有變化,表明不具有償債能力的流動資產變化不大。

(4)固定資產6年投資連年增加,佔用資金較多。

(5)無形資產及遞延資產前3年沒有變化,後3年比前3年增加較快,但主要是遞延資產增加較多。

(6)地質勘探撥款除了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增長異常迅猛,地質工作支出也同步增長,說明國家對地質找礦政策的傾斜,加大了地質找礦的投資力度。該地勘單位也積極爭取地質找礦項目,努力完成預定任務。

(7)資產總額也因地質工作支出的增加而同步增加。

(8)流動負債忽高忽低,尤其在2014年增長較快,與速動資產的增減變化並不同步,可能是固定資產和遞延資產的佔用較多。

(9)長期負債6年沒有變化。

(10)國家基金穩步增長,地勘發展基金增加較多,公益金增長最快,但並不是地勘支出的重要來源。

(11)未分配節余與收益逐年下降,甚至出現虧空,是導致凈資產增加不明顯的主要原因。

(12)地質工作撥款增長異常迅猛,說明它是地質工作支出的主要來源,也說明該地勘單位主業相當突出。

表20-2 某地勘單位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情況

該單位長期負債在2010~2013年都沒有超過營運資金,不會出現短期償債風險增大的可能。但是在2009年和2014年營運資金卻出現負值,同時出現了長期負債超過營運資金的現象,而且超出很多,當長期負債轉化為流動負債到期償還時,該單位可能會出現償債困難或者變賣長期資產予以還債的情況。

表20-3 某地勘單位資本結構情況

該單位資產負債率在逐年下降,表明長期償債能力較強;長期資產一直小於所有者權益,表明該單位有足夠的所有者權益用於流動資產的購置。但是其總資產報酬率遠低於借款利率,負債越多,所有者報酬下降得越快。因此不但不宜再多借更多債務,而且盡量把舊債還清,或者努力提高經濟效益,為今後舉借更多債務打開空間。

【例20-4】邯鋼債券利率風險案例剖析1996年初邯鋼公司發行年利率14%,3年期信用債券。不久,國家7次下調利率,同期債券利率為8%即可發行,邯鋼公司遭受巨大利率風險。請問:在發行時如何預先防範利率風險?

四、BOT等投融資方式

1.BOT(build—operate—transfer)

即建設—經營—移交。政府給予某些公司新項目建設的特許權時,通常採取這種方式。私人合夥人,或某國際財團願意自己融資,建設某項基礎設施,並在一段時期內經營該設施,然後將此轉讓給政府部門或公共機構。特許必須是獨立的經濟單位並能獨自產生現金流;特許必須能在運作中與其他單位隔離。從這兩個條件看,能源、交通等大型基建項目最適合於BOT,但並非所有的項目都能應用BOT,BOT有其特殊的功能。BOT是一種集融資、建設、經營和轉讓為一體的多功能投資方式。

2.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

即建設—擁有—經營—轉讓。私人合夥人,或某國際財團融資建設基礎設施項目,項目建成後,在規定的期限內擁有所有權並進行經營,期滿後將項目移交給政府。

3.BOO(build-own-operate)

即建設—擁有—經營。這種方式是承包商根據政府賦予的特許權,建設並經營某項基礎設施,但是並不將此基礎設施移交給公共部門。

【例20-5】來賓電廠B廠項目

運用BOT融資方式建設的電廠,除早期不太規范的沙角B電廠之外;主要是來賓電廠B廠項目。該項目是首次經國家批準的BOT試點項目,1995年12月正式向外發售標書,1996年11月,法國電力—阿里斯通公司中標並簽訂特許權協議,該項目總投資25億美元,其中25%為股東投資,其餘75%以有限追索方式進行項目融資,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英國匯豐銀行等銀行參加了貸款安排,該項目1997年5月動工,1999年竣工投入商業運營,項目特許期為18年,其中建設期3年,運營期15年,上網電價為0.41元,15年不變。來賓電廠是目前國內運作最為成功的BOT電廠項目,該項目從批准到開工,時間不足兩年,上網電價為國內外資辦電項目最低的,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4.BT-(build-transfer)

BT即建設-轉移。石家莊市環城水系由河北建投公司建設,由植物園西城水系途徑南城水系、泊水公園到東城水系天山公園總投資108億元,其中,南環城水系35億元。建成後移交給政府園林局。政府分三年連本帶利還清,並支付5%的利潤率。還款來源是把水系周圍的土地收儲,變成熟地,賣給開發商,建設水系的配套設施,比如酒店、餐飲、娛樂、體育、商業、民俗、水一條街等。

⑦ 關系型借貸的主要特點

關系型貸款與交易型貸款相對,其決策所依據的信息稱為「軟信息」,也稱為意會信息。它是通過長期和多種渠道的廣泛接觸所積累的關於借款企業及其業主的相關信息,比如財務和經營狀況、企業行為、信譽和業主個人品行等信息。這些信息具有強烈的人格化特徵,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具有模糊性,難以用書面報表的形式進行統計歸納和傳遞。

⑧ 關系型融資的概念是什麼

關系型融資(Relationship Finance)尚未有統一的定義,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定義。Peterson和Rajan(1994)從企業出發,把關系型融資定義為能使企業獲得更低融資成本和更多資金的緊密的融資關系,此關系以存在信息生產的規模經濟且信息是耐用和不能輕易轉移為前提。
信息不對稱在眾多領域存在,但在申請貸款過程中,尤其當借款人是小微企業時,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突出。借款人了解自己企業和項目的真實情況,為了得到貸款,它會極力宣傳項目好的方面並誇大項目成功的概率,把風險說的很小甚至乾脆隱藏起來,這使得商業銀行不能根據借款人的申請資料作為發放貸款決策的依據,從而加大了銀行的信息搜尋成本與核實成本。由於銀行無法判斷那些是好的、風險低、具有平穩利潤的項目,哪些是差的、風險高的項目,這也加劇了銀行的逆向選擇風險,從而降低了銀行的預期收入。為了降低風險,銀行會採用一個低於市場出清的利率發放貸款,將那些風險高的項目或者企業配給出去。

⑨ 中小板 創業板關系型融資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我也不懂。

閱讀全文

與關系型融資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陸金申華融資租賃登錄 瀏覽:767
2008年中美匯率 瀏覽:403
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期貨交易時間 瀏覽:207
廣州盛融小額貸款公司旗下 瀏覽:102
藍箭電子股票 瀏覽:436
歐元匯率什麼時候低 瀏覽:662
淘寶貸款1000利息 瀏覽:145
金融機構沒有將某一具有可疑 瀏覽:75
wind每日信託 瀏覽:90
合肥長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867
農行理財產品待清算 瀏覽:319
杠桿利用二力平衡 瀏覽:823
保費杠桿率高 瀏覽:436
公司虧損小股東不出資 瀏覽:689
安逸花匯率 瀏覽:866
集中量常有指標 瀏覽:985
idc融資方式國外 瀏覽:345
證券公司融資案例 瀏覽:365
股東大會罷免董事 瀏覽:418
購買基金公司理財如何做賬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