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財務結構的融資策略
影響因素
根據上述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原因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中小企業的融資主渠道是向金融機構貸款融資,其困難程度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信貸契約條件以及企業本身條件。這三方面因素中,企業本身條件短時間無法改善,而有關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關系改善,國內眾多學者、專家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改進辦法,例如盡快建立有政府支持的服務於中小企業的信貸體系,建立有利於中小企業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的體制等等。但從融資困難的原因分析來看,當前要想在短時間內改善金融機構與企業信息不對稱、信貸成本高、擔保困難等,關鍵要從信貸契約條件入手。現有的信貸契約是一種不完全對稱契約,借貸雙方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由於不完全信息和不對稱信息,金融機構無法識別貸款企業優劣,面對資金的超額需求,金融機構如果簡單通過提高利率來規避風險,大多數中小企業只能退出信貸市場。因此,筆者建議採用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型的信貸契約,來解決這個問題。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型信貸契約的主要思想包括三個方面:
⑴金融機構在保持貸款基本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與企業達成協議,能夠分享企業未來若干年內的經營成果,提高金融機構提供更多長期資金的積極性。
⑵給予經營管理上的積極輔導和支持,以提高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力,例如金融機構幫助企業建立合理的會計與財務管理制度,參與對投資項目的評估和財務報表分析等。
⑶將以比率分析為主計算貸款風險度的方法發展為集多種技術於一體的動態量化綜合信用評價技術,並綜合考慮企業的財務結構和未來獲利能力等指標。這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型的信貸契約,政府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類似做法,考慮首先在部分省市的中小企業信貸體系中進行試點,在取得相關經驗後,再向全國推廣。
Ⅱ 怎樣從財務報表分析融資結構
資產負債表中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一般是向銀行融資;應付債券是發債融資專;屬利潤表項目的財務費用裡面有融資利息支出;現金流量表裡面融資活動現金流量裡面有關於融資的現金流向。
財務報表是以會計准則為規范編制的,向所有者、債權人、政府及其他有關各方及社會公眾等外部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
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或財務狀況變動表、附表和附註。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報告、管理分析及財務情況說明書等列入財務報告或年度報告的資料。
Ⅲ 財務戰略調查分析之融資層面怎麼寫
1.擴大生產規模成為成長型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需求;技術改造、研發也成為成長型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需求。我們設計問題,「貴公司有融資需求嗎?如果有,希望通過融資來解決哪些問題?(限選三項,並按照其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調查結果表明,中小企業目前的融資需求主要是用於擴大生產,63%的企業將擴大生產列為首要的融資需求,30%的企業將擴大生產列為第二大融資需求。這是大多數成長型中小企業實行擴張型外延投資戰略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30%的企業將技術改造、研發列為第一大融資需求;65%的企業將技術改造、研發列為第二大融資需求。這說明,一方面成長型企業的技術改造、研發動機比較強烈,另一方面成長型中小企業還存在缺乏技術改造、研發資金的現實問題。調查結果也進一步說明,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體現了它們未來的投資戰略。比如,不少企業需要資金用於技術改造、研發,這是與上述成長型中小企業內涵投資戰略重點選擇是一致的。
2.向銀行借款是成長型中小企業首選的籌資方式。我們設計問題「貴公司在籌資時,會依次選擇哪些籌資方式?」。調查表明,向銀行借款是首選的籌資方式;其次是吸收外資。56%的企業將向銀行借款列為首要的融資方式;26%的企業將吸收外資作為首要的融資方式。為了進一步了解其原因,我們設計問題「在需要長期資金時,貴公司是否願意通過讓出一定股份的方式獲得?」來了解成長型中小企業讓渡企業控制權來獲得資金的意願程度。調查表明,表示「願意」的只有16家,佔31%,「無所謂」是8家,佔14%,占「不太願意的」或「很不願意」的有30家,佔55%。這說明,大多數成長型中小企業的老闆因擔心採取權益融資的方式會導致控制權的削弱而採取銀行借款的籌資方式。而外資參股,通常對企業控制權不會構成威脅,因此,也受到一些企業的青睞。此外,調查還顯示,絕大部分公司(佔80%)在未來五年內還沒有到股票市場中小企業板融資的計劃,反映成長型中小企業對通過發行股票融資的方式不看好。也在表明,我國的股票市場(特別是其中的中小企業板塊)建設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增強其對成長型中小企業的吸引力。
3.絕大部分的企業有意識地安排長期資本結構,財務風險意識較強。相當一部分的成長型企業在籌資風險上選擇低風險偏好。資本結構反映了企業對財務風險的偏好程度。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公司(有44家,佔81%)有意識地使長期負債與公司自由資金的比率保持在一個適當的范圍內,說明絕大部分成長型中小企業財務意識較強。沒有該意識的有6家,比例是19%。
Ⅳ 財務報表中如何查看企業融資情況
一、財務報表中反映企業融資情況的主要是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中,具體如下:
1、資產表涉及企業融資的科目有「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租賃負債」「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1)、「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票據」反映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借款融資;
(2)、「長期應付款」「租賃負債」反映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融資情況,
(3)、「其他應付款」「預收賬款」「應付賬款」反映企業通過經營負債融資情況
2、現金流量表涉及企業融資的是「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其中「 取得借款收到的現金」「發行債券收到的現金」反映企業債務融資情況,「吸收投資收到的現金」反映企業股權融資情況。
(4)財務怎麼分析融資擴展閱讀:
一、償債能力分析: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指標越高,企業流動資產流轉越快,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越強。國際公認200%,我國150%較好。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國際標志比率100%我國90%左右。
3、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指標越高負債程度高,經營風險大,能以較低的資金成本進行生產經營。保守比率不高於50%,國際公認較好60%。
4、長期資產適合率=(所有者權益+長期負債)/(固定資產+長期投資)*100%
二、綜合償債能力:
1、已獲利息倍數=(稅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2、盈利能力:
(1)、主營業務凈利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2)、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總資產)×100%=主營業務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
(3)、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總額)×100%
參考資料來源:
財政部——關於修訂印發2019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
Ⅳ 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怎麼看他們的融資渠道,具體哪一項可以對應看出是什麼渠道融資,大神幫幫忙。
首先現金錶的籌資部分,大概能看到一個當期對外融資的總量。
如果說只是想區分銀行貸款 ,還有發債的總量區分。
資產負債表, 長短期借款,債券等,
不過也有少數個別企業的特殊原因,可能長期應付款,或者其他流動/非流動負債裡面 也有對外融資的內容。入集團劃撥之類的。
具體問題 具體對待,看附註說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Ⅵ 如何從公司財務報表中分析出融資情況,需要計算哪些財務指標
可用過計算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等分析融資情況。
一、短期償債能力比率
1、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4、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
5、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
二、長期償債能力比率
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
3、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
4、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
三、總債務流量比率關系
1、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2、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利息費用
3、現金流量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債務總額
(6)財務怎麼分析融資擴展閱讀
例如:某公司2017年12月31日流動資產合計3600萬元,其中貨幣資金250萬元,交易性金融資產45萬元,應收票據40萬元,應收賬款2100萬元,預付賬款60萬元,其他應收款120萬元,存貨580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240萬元,其他流動資產165萬元。
另得知其流動負債總額為1600萬元。該公司2017年末各項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營運資金=3600-1600=2000萬元
流動比率=3600÷1600=2.25
速動比率=(250+45+40+2100+120)÷1600=1.60
現金比率=(250+45)÷1600=0.184
通過計算我們看出該公司雖然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較高,但現金比率偏低,說明該公司短期償債能力還是有一定風險,應縮短應收賬款回收期,加大催賬力度,以加速應收賬款資金的周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務分析
Ⅶ 做合並財務報表分析,融資主要來源是什麼這個看什麼怎麼說還有年度資金來源和流向怎麼分析
融資主要來源和年度資金來源看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增長多的項目,流向看資產增長多的項目。
Ⅷ 試分析說明融資前分析和融資後分析的主要區別
融資前分析和融資後分析的主要區別:
(1)融資前分析:是在考慮融資方案前就可以開始進行的財務分析,即不考慮債務融資條件下進行的財務分析。融資前分析只進行盈利能力分析,並以投資現金流量分析為主要手段。
(2)融資後分析:是比選融資方案,進行融資決策和投資者最終決定出資的依據。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進行融資後分析,但只是階段性的。
(3)融資前分析只進行盈利能力分析,並以項目投資折現現金流量分析為主,計算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值指標,也可計算投資回收期指標(靜態)。融資後分析主要是針對項目資本金折現現金流量和投資各方折現現金流量進行分析,既包括盈利能力分析,又包括償債能力分析和財務生存能力分析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