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江西省最窮的地方是哪
江西最窮的十個地方:
都昌縣,別名「梟陽」,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縣,自漢高祖六年設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江西18個文明古縣之一,孕育了東晉大司馬陶侃、南宋愛國丞相江萬里等名人。從年度生產總值來看,2015年都昌縣生產總值為95億元,位列江西100個縣(市、區)的第69位。但都昌縣人口總數將近83萬,人均GDP全省最低。
余干縣,江西上饒市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與萬年縣接壤,西連南昌、進賢縣,南與余江縣、東鄉縣毗鄰,北鄰鄱陽縣、都昌縣,全縣通行贛語。2015年,余干縣GDP總值為112.71億元,統計人口總數達到100萬。
鄱陽縣,古稱番(pó)邑,饒州,漢時更名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岸,是江西省試點省直管縣之一,由上饒市代管。2015年,鄱陽縣年生產總值為168.97億元,排在全省第27名。可鄱陽統計人口已經超過了150萬,人均下來,可想而知。
樂安縣;2015年,樂安縣年生產總值為47.10億元,位列第93名。統計人口總數為37萬。樂安縣是江西省撫州市轄縣,位於江西省中部腹地,撫州市西南部。因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樂安鄉名而得樂安縣名。主要景點有金竹瀑布群,水南古樟林,石橋寺。樂安縣是臨川文化發源地之一。
石城縣是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東鄰福建省寧化縣,南抵瑞金市及福建省長汀縣,西毗寧都縣,北靠撫州市廣昌縣。2015年,石城縣年度生產總值為38.91億元,人口31萬。
安遠縣位於江西省南部。東毗會昌、尋烏縣,南鄰定南縣,西連信豐縣,北接於都、贛縣。東西寬約48.8千米,南北長約84.6千米。2015年,安遠縣年生產總值為48.81億元,位列全省第92名。統計人口38萬人。
寧都縣 江西贛州市轄縣,三國孫吳嘉禾五年(236)建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地處貢江上游。東、西、北三面環山,自北向南傾斜。2015年,寧都縣年生產總值為122.46億元,位列全省第40名,而人口總數超過80萬,人均GDP是全省最低的十個縣(市、區)之一。
修水縣是江西省面積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縣,是江西省地區副中心城市和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2015年,修水縣年生產總值為122.13億元,排在全省41位,而人口總數突破了85萬。
永新縣,江西省吉安市轄縣,地處江西西部邊境,羅霄山脈中段。縣境東與吉安縣毗鄰,東南部與泰和縣交界,南與井岡山市相連,西與蓮花縣和湖南省茶陵縣為鄰,北與安福縣接壤,總面積為2187平方千米。2015年,永新縣年生產總值為79億元,位列第73名。人口48萬。
興國縣;位於江西省中南部,贛州市北部。興國是中國著名的蘇區模範縣、紅軍縣、中國烈士第一縣和譽滿中華的將軍縣。全縣國土總面積3215平方公里,總人口80萬。2015年,興國縣年生產總值為121.82億元,位列全省第42名。
⑵ (三)「多位一體」成因類型——江西省九江市大湖塘石門寺鎢礦
1.礦區地質特徵
大湖塘石門寺鎢礦是超大型鎢礦床,系我國近期地質找礦工作的重大成果之一。大湖塘石門寺鎢礦位於下揚子成礦省江南地塊中生代銅鉬金銀鉛鋅成礦帶,贛北九嶺鎢多金屬礦集區中。贛北九嶺鎢多金屬礦集區北東長約20km,南東寬約10km,分布有大小鎢錫銅鉬礦床及礦點15處,是一個以鎢為主伴生銅、鉬、錫、鈹、鈮、鉭等有色和稀有金屬的鎢多金屬礦集區。區內發育的主要礦床有大湖塘鎢礦、大河裡鎢鉬礦、獅尾洞鎢礦、茅公洞鎢礦、新安里鎢錫礦和石門寺鎢礦等(圖1-7)。
圖1-7 大湖塘鎢礦區域地質圖
(據江西省武寧縣大湖塘北區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2012)
1—第四系;2—中-新元古代雙橋山群安樂林組;3—中-新元古代雙橋山群修水組;4—晉寧晚期黑雲母花崗閃長岩;5—燕山中期花崗岩;6—燕山晚期花崗岩;7—礦床及礦點;8—斷層
2.礦體特徵
石門寺鎢礦礦體按照工業類型可劃分為細脈浸染型、熱液隱爆角礫岩型和石英大脈型,具有多次成礦和「一區三型」的特點(圖1-8),但是,黑雲母花崗閃長岩型細脈浸染狀白鎢礦礦體WO3的資源儲量占整個礦區WO3資源儲量的74%以上(項新葵等,2012a)。據《江西省武寧縣大湖塘北區鎢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2012)》,礦區內鎢平均品位為0.182%,共生銅平均品位為0.524%,共生鉬平均品位為0.099%。
圖1-8 石門寺礦區地質剖面圖
(據項新葵等,2012a)
1—燕山中期花崗斑岩;2—燕山中期細粒黑雲母花崗岩;3—燕山中期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4—晉寧晚期黑雲母花崗閃長岩;5—不同岩石單元界線;6—熱液隱爆角礫岩邊界線;7—熱液隱爆角礫岩型礦體;8—細脈浸染型礦體;9—石英脈型礦體;10—糜棱岩、千枚糜棱岩及糜棱片岩;11—硅化;12—斷層
細脈浸染型礦體分布於石門寺礦區的主要地段,產狀總體平緩,厚大的工業鎢(銅)礦體主要呈似層狀產於燕山中期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株與晉寧晚期黑雲母花崗閃長岩基的外接觸帶,以黑雲母花崗閃長岩型細脈浸染狀白鎢礦礦體為主;隱爆角礫岩型礦體主要分布於石門寺礦區中部,隱爆角礫岩順斷裂貫入燕山中期細粒黑雲母花崗岩及花崗斑岩中,以角礫狀和網脈礦化為主,膠結物石英脈充填,岩石中見有小團塊狀、短柱狀、針狀黑鎢礦;石英大脈型礦體主要分布於礦區中部,切穿礦區各岩石單元和其他類型的礦體,礦石礦物主要為黑鎢礦。
花崗岩型鎢礦石含礦母岩為黑雲母花崗閃長岩,主要為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其次為石英,暗色礦物為黑雲母和角閃石;礦石礦物為白鎢礦,呈不規則粒狀與長石和石英緊密共生,在紫光燈下顯天藍色熒光;礦化呈脈狀分布,形成白鎢礦石英脈,脈寬1cm左右,白鎢礦呈細脈狀-細脈浸染狀分布於脈中或脈側。隱爆角礫岩型礦石主要為自形—他形晶結構,角礫狀構造;礦石礦物成分為黑鎢礦、輝鉬礦和黃銅礦,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包括雲英岩角礫中的粒狀石英和硅化石英脈中的塊狀石英,其次為白雲母;角礫成分為雲英岩等,膠結物為硅化石英脈;黃銅礦和黑鎢礦主要發育在硅化石英脈中,而輝鉬礦則主要分布於雲英岩中。石英脈型黑鎢礦石呈板狀自形晶、偉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黑鎢礦,其次為白鎢礦及少量的輝鉬礦、黃銅礦等,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含量大於>90%,其次有少量的斜長石。
3.成因模式
石門寺鎢礦成因類型為岩漿期後中高溫熱液礦床(圖1-9)。在控礦因素上,主要為構造控礦和岩漿岩控礦。在構造控礦方面,近東西向斷裂在區內規模最大,主要分布在該區中部羅絲塘—新安里一帶,該斷裂控制著區內燕山期岩漿岩和礦床(點)的分布,構造的交匯部位通常為早白堊世花崗岩和鎢礦床的分布,為區內控岩控礦的主導構造(阮昆等,2013)。
圖1-9 大湖塘鎢礦成礦模式圖
(據林黎等,2006)
1—石英細脈帶型;2—石英大脈型;3—雲英岩型;4—蝕變花崗岩型;5—隱爆角礫岩型;6—燕山早期細粒黑雲母花崗岩;7—燕山晚期細粒二雲母花崗岩;8—晉寧期花崗閃長岩或中元古代淺變質岩
在岩漿岩控礦方面,大湖塘鎢礦地層出露很少,而岩漿活動強烈,大致可分兩個系列,即晉寧晚期黑雲母花崗閃長岩系列和燕山中期花崗岩系列;晉寧期中—粗粒黑雲母花崗閃長岩呈岩基產出,為九嶺岩體的一部分;燕山期花崗岩呈小岩株、岩瘤或岩牆(脈)產出,前者為主要的容礦圍岩,後者為成礦母岩(項新葵等,2012b)。
4.礦床系列標本簡述
2010年,本著展示大湖塘鎢礦成礦地質條件和礦床地質特徵的原則,採用礦區定點撿塊方法共採集標本14塊(表1-3),類型主要分為礦石、圍岩和蝕變圍岩3類。採集礦石7塊,岩性主要有南區的花崗岩型鎢礦石、北區鎢礦石門寺礦段的黃銅礦輝鉬礦礦石、含輝鉬礦黃銅礦礦石、角礫狀黃銅礦輝鉬礦黑鎢礦礦石和北區鎢礦大嶺上礦段的石英脈黑鎢礦石。採集圍岩5塊,主要是晉寧晚期黑雲母花崗岩、中細粒黑雲母花崗岩、似斑狀細粒黑雲母花崗岩、硅化碎裂似斑狀花崗岩和硅化雲英岩。採集蝕變圍岩2塊,岩性為硅化雲英岩化似斑狀花崗岩和雲英岩化中粗粒黑雲母花崗岩。
表1-3 江西九江大湖塘鎢礦採集標本
註:表中W3-B代表大湖塘鎢礦標本,W3-b代表該標本薄片編號,W3-g代表該標本光片編號。
5.圖版
(1)標本照片及其特徵描述
W3-B01
黑雲母花崗岩。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和石英,次為黑雲母。斜長石,白—乳白色,半透明,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3~5mm,最大可達8mm左右,含量約60%。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結構,粒徑2~4mm,含量約25%。黑雲母,黑色—棕褐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3~5mm,含量約15%。見少量白雲母,含量<1%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2
花崗岩鎢礦石。礦石含礦母岩為黑雲母花崗閃長岩。岩石呈灰白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和石英,次為黑雲母。斜長石,白—乳白色,半透明,自形—半自形晶,粒徑3~5mm,最大可達8mm左右,含量約60%。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粒徑2~4mm,含量約25%。黑雲母,黑色—棕褐色,自形—半自形晶,粒徑3~5mm,含量約15%。可見長柱狀角閃石,邊緣蝕變為黑雲母,含量約5%。礦石礦物為白鎢礦,白色,細粒狀,與長石極其相似,肉眼難以區分,在紫光燈下發天藍色熒光,呈稀疏浸染狀分布,他形細粒結構,含量約1%。偶見細小鱗片狀輝鉬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3
花崗岩鎢礦石。礦石含礦母岩為雲英岩化黑雲母花崗岩。岩石呈灰白色,中粒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和石英,次為黑雲母和白雲母。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自形—他形板粒狀,粒徑1~3mm,部分達4mm,含量約60%。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細粒結構,含量約30%。黑雲母,黑褐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粒徑1~2mm,含量約2%。白雲母,白色—無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粒徑約1mm,含量4%~5%。由於硅化、絹雲母化,岩石顏色變淺。礦石礦物為白鎢礦,白色,肉眼難區分,只有在紫光燈下顯天藍色熒光,呈稀疏浸染狀分布,粒徑約1mm,含量約1%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4
似斑狀細粒黑雲母花崗岩。岩石呈淺灰白色,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成分以斜長石和石英為主,次為黑雲母,含量約10%。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自形—他形粒狀,粒徑3~5mm,大者可達10mm左右。石英,無色透明,油脂光澤,他形粒狀結構,粒徑3~5mm。黑雲母,黑色,他形粒狀結構,粒徑2~5mm。基質成分與斑晶成分相同,主要由斜長石、石英和黑雲母組成,細粒結構,斜長石含量約60%,石英含量25%~30%,黑雲母5%,並見少量白雲母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5
硅化碎裂似斑狀花崗岩。岩石呈淺灰白色,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以斜長石和石英為主,次為黑雲母,含量約10%。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自形—他形粒狀,粒徑3~5mm,大者可>10mm。石英,無色透明,油脂光澤,他形粒狀結構,粒徑一般3~5mm,大者可達10mm左右。黑雲母,黑色,他形粒狀結構,粒徑2~5mm。基質成分與斑晶成分相同,主要由長石、石英和黑雲母組成,細粒結構。岩石中硅化十分發育,主要呈脈狀,粗脈寬2~3cm,細脈寬1~2mm。寬脈未見礦化,細網脈中可見微細粒黃鐵礦或微量黃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6
硅化雲英岩化似斑狀花崗岩。岩石呈灰色—灰白色,鱗片變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蝕變礦物石英、長石、雲母等。長石,白色,他形粒狀結構,分布極不均勻,局部含量高時可達60%左右。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結構,後期硅化形成石英脈。黑雲母,深褐色,粒徑1~3mm,分布不均,局部集中成聚斑,含量約10%。白雲母,白色—無色,細粒狀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7
硅化雲英岩。岩石呈淺灰白色,鱗片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次為雲母。石英,他形粒狀結構,硅化後呈塊狀,含量約90%。絹雲母、白雲母,白色—淺棕黃色,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含量約8%。岩石中零星分布有黃銅礦和輝鉬礦,他形細粒結構,含量<1%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8
雲英岩化中粗粒黑雲母花崗岩。岩石呈淺肉紅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石英、鉀長石、斜長石,次為黑雲母。石英,無色透明,油脂光澤,他形粒狀,粒徑3~5mm,大者可達8mm,含量35%~40%。鉀長石,肉紅色,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5mm±,大者可達10mm,含量約20%。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含量約30%。黑雲母黑色,自形—他形粒狀結構,含量約5%。可見星散狀微細粒狀黃銅礦和黃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9
角礫狀黃銅礦輝鉬礦黑鎢礦礦石。礦石為灰白色,中粗粒結構,角礫狀構造。礦石礦物成分為黑鎢礦、黃銅礦和輝鉬礦。黑鎢礦,黑色,長柱狀、針狀,晶體大小可達1mm×18mm,條痕為紅褐色,半金屬光澤,含量約5%。黃銅礦,亮黃色,金屬光澤,他形細粒結構,含量1%~2%。輝銅礦,鉛灰色,金屬光澤,他形細粒結構,含量<1%。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次為白雲母。角礫成分為雲英岩,膠結物為硅化石英脈。黃銅礦和黑鎢礦主要發育在硅化石英脈中,輝鉬礦主要分布於雲英岩中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10
黃銅礦輝鉬礦礦石。礦石呈灰白色,他形粒狀結構,角礫狀構造。礦石礦物有輝鉬礦和黃銅礦,以膠結物形式充填於碎裂石英脈裂隙中。輝鉬礦,鉛灰色,金屬光澤,細脈狀分布,可見1~2mm寬的純輝鉬礦脈,含量2%~3%。黃銅礦,亮黃色,金屬光澤,他形粒狀,細脈浸染狀,含量5%~10%。脈石礦物主要為石英和少量白雲母。石英,乳白色,油脂光澤,含量約80%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11
含黃銅礦輝鉬礦石英脈。岩石呈白色—淺灰白色,非晶質結構,塊狀構造。岩石幾乎全部由非晶質塊狀石英組成。裂隙中充填有輝鉬礦和黃銅礦,多呈細脈狀分布,在裂隙交匯部位形成團窩狀,含量1%~2%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12
石英脈黑鎢礦石。岩石呈乳白色,粗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石礦物為黑鎢礦,黑色,自形粗晶結構,聚晶集合體呈柱狀,半金屬光澤,條痕呈深褐紅色,晶柱長度可達5cm,含量約5%。脈石礦物為石英,白色—乳白色,油脂光澤,含量約95%。在黑鎢礦中見有微量黃銅礦、黃鐵礦和輝鉬礦,含量<1%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13
花崗岩鎢礦石。岩石呈灰色,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礦石含礦母岩為黑雲母花崗閃長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次為石英,暗色礦物為黑雲母和角閃石。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3~6mm,含量約60%。石英,無色透明,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2mm,含量約20%。黑雲母,黑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3~5mm,局部集中,平均含量約10%。角閃石,黑色,自形晶,長柱狀,粒徑大小約為2mm×8mm至3mm×10mm,邊緣蝕變成黑雲母,含量約5%。礦石礦物為白鎢礦,乳白色、淺灰白色,他形不規則粒狀結構,星點狀分布,與長石和石英緊密共生,在紫光燈下顯天藍色熒光,可見白鎢礦石英脈,脈寬1cm,平均含量約2%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14
中細粒黑雲母花崗岩。岩石呈灰色—黑灰色,中細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和石英,次為黑雲母。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半自形粒狀,呈似斑狀構造,粒徑3~5mm,大者可達8mm,含量約50%。石英,無色透明,他形粒狀,粒徑2~3mm,含量約30%。黑雲母,褐黑色,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約2mm,大者可達4mm,含量15%~20%。岩石中含有暗色細粒包體,主要由暗色礦物黑雲母、陽起石、綠泥石組成,大小1~2cm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2)標本鏡下鑒定照片及特徵描述
W3-b01
中粗粒花崗閃長岩。中粗粒花崗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Pl,約60%)、石英(Qz,約25%)和絹雲母(Se,約10%)。斜長石,呈板狀,顆粒粒徑約2mm,部分長石發生了絹雲母化作用。絹雲母,集合體呈鱗片狀,具絲絹光澤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b06
雲英岩。鱗片變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白雲母(M s,約35%)、黑雲母(Bt,約30%)、石英(Qz,約25%)和少量斜長石(Pl,約5%)。白雲母,片狀,平行消光,弱閃突起,干涉色為Ⅱ級頂部至Ⅲ級,粒徑0.5~1mm。黑雲母,片狀,平行消光,多色性明顯,粒徑0.5~1mm。石英,正低突起,無解理和雙晶。斜長石,呈長板狀,負低突起,雙晶發育明顯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02
主要金屬礦物為黑鎢礦、斑銅礦、黃銅礦、閃鋅礦、自然金。黑鎢礦(Wol)含量約2%,多呈半自形或他形分布,受透明礦物解理控制。多見不連續微細脈狀的黑鎢礦填隙於黑雲母中,粒徑0.01~0.05mm。斑銅礦(Bn)含量少,多呈半自形分布,粒徑0.01~0.5mm不等,多與黃銅礦伴生,被黃銅礦交代。黃銅礦(Ccp)含量較少,出現於斑銅礦礦物顆粒中,粒徑在0.05mm左右,形成可能晚於斑銅礦。閃鋅礦(Sp)偶見,呈半自形粒狀,與黃銅礦、斑銅礦伴生,粒徑約0.05mm。自然金(Gl)偶見,他形粒狀結構,粒徑0.03mm左右
礦物生成順序:斑銅礦、黑鎢礦→黃銅礦、閃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03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黃鐵礦、黑鎢礦、白鎢礦。黃銅礦(Ccp)含量約1%,粒徑0.05~0.1mm,呈他形粒狀結構,交代黑鎢礦,與黑鎢礦伴生。黃鐵礦(Py)少量,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分布在脈石礦物中,粒徑約0.2mm。黑鎢礦(Wol)少量,多呈半自形或者他形粒狀結構,粒徑在0.01~0.1mm之間,多在脈石礦物中呈交代出溶結構,沿著脈石礦物(黑雲母)解理分布。白鎢礦(Sh)少量,多呈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徑約0.5mm,與其他礦物無明顯的伴生關系,紫外光下有熒光反應
礦物生成順序:黑鎢礦→黃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08
主要金屬礦物為鎢錳鐵礦(黑鎢礦)、黃銅礦、斑銅礦、硫砷銅礦、白鎢礦。黑鎢礦(Wol)含量約60%,多呈自形或半自形分布,邊緣上多被裂隙破碎,且多有黃銅礦充填。黃銅礦(Ccp)含量約5%,受裂隙控制明顯,多呈脈狀分布,多為半自形或他形粒狀結構,粒徑0.1~0.4mm不等,一類充填於裂隙中並交代黑鎢礦,另一類分布於脈石礦物的邊緣。斑銅礦(Bn)含量約1%,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粒徑0.1~0.5mm不等,交代黃銅礦。硫砷銅礦含量少,呈他形粒狀分布在脈石礦物與黃銅礦接觸邊緣,粒徑0.01mm左右。白鎢礦(Sh)偶見,沿著細脈分布,紫外燈下顯熒光
礦物生成順序:黑鎢礦→斑銅礦→黃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09
金屬礦物主要為閃鋅礦、斑銅礦,少量黃銅礦、白鎢礦、銻黝銅礦、銅藍、方鉛礦,非金屬礦物主要由石英、斜長石、黑雲母組成。閃鋅礦(Sp)少量,在後期石英(Qz)脈中呈浸染狀—細脈狀不連續分布,呈半自形—他形粒狀結構。與閃鋅礦、黃銅礦、銻黝銅礦共生,受後期方鉛礦的溶蝕作用,發育溶蝕邊結構。斑銅礦(Bn)少量,在後期石英脈中呈星點狀分布,與銅藍、銻黝銅礦共生,局部可見黃銅礦充填交代。方鉛礦(Gn)少量,呈不連續脈狀、星點狀分布。交代閃鋅礦呈共生邊結構。少量黃銅礦(Ccp)和銻黝銅礦(Td),呈稀疏浸染狀分布,密切共生。偶見銅藍(Cv)和白鎢礦
礦物生成順序:白鎢礦→斑銅礦、銅藍→閃鋅礦、銻黝銅礦、黃銅礦→方鉛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10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閃鋅礦、白鎢礦、黑鎢礦。黃銅礦(Ccp)含量約1%,多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狀結構,受破碎裂隙控制,被閃鋅礦交代呈尖角狀結構,粒徑約0.05mm。閃鋅礦(Sp)含量較少,多為他形粒狀結構,交代黃銅礦,粒徑約0.05m m,部分沿脈石礦物的裂隙分布。白鎢礦(Sh)少量,多呈半自形或者他形粒狀結構,單獨賦存在脈石礦物中,粒徑0.2~0.5mm不等。黑鎢礦(Wol)少量,多呈他形粒狀結構,賦存在脈石礦物的裂隙中,粒徑約0.1mm
礦物生成順序:黃銅礦→閃鋅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12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輝鉬礦、硫砷銅礦、黑鎢礦、黃鐵礦。黃銅礦(Ccp)含量約5%,多呈半自形或他形分布,受脈石礦物裂隙控制,粒徑0.1~1m m。輝鉬礦(Mot)少量,受裂隙控制,呈脈狀分布,他形粒狀結構,脈寬0.05~0.1mm,交代硫砷銅礦。硫砷銅礦(Enr)少量,多呈半自形或者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0.05mm。黑鎢礦(Wol)含量少,多呈半自形分布,粒徑0.1~0.5mm。與黃銅礦伴生,多被黃銅礦交代。黃鐵礦(Py)偶見,粒徑約0.1mm,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
礦物生成順序:黑鎢礦+黃鐵礦+硫砷銅礦→黃銅礦+輝鉬礦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W3-g13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銅礦、硫砷銅礦、斑銅礦,少量輝銅礦、黝銅礦、銅藍、輝鉬礦等。黃銅礦(Ccp)含量約15%,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狀結構,受破碎裂隙控制,被硫砷銅礦交代,粒徑0.1~0.3mm。有兩個形成階段,成分差異導致顏色深淺不一。斑銅礦(Bn)含量約1%,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與硫砷銅礦(Enr)伴生,沿構造裂隙分布,粒徑約0.1~0.5mm。硫砷銅礦(Enr)含量約1%,多呈半自形或他形粒狀結構,粒徑約0.2mm,交代黃銅礦呈尖角狀結構。銅藍(Cv)少量,呈細脈狀或者他形粒狀,多與斑銅礦和輝銅礦伴生。偶見輝鉬礦(Mot)呈脈狀充填於黃銅礦中。偶見輝銅礦(Cc)和黝銅礦(Td),呈他形粒狀分布於斑銅礦礦物顆粒中
礦物生成順序:斑銅礦、黝銅礦→黃銅礦(第一世代)→硫砷銅礦→輝銅礦、銅藍→黃銅礦(第二世代)
中國典型礦床系列標本及光薄片圖冊.鎢鉬銅礦
⑶ 江西省九江縣金雞窩銅礦補充勘探
(1)概況
勘查區位於九江市南西77°直距18千米處,屬九江縣城門山鄉管轄。勘查面積2.8平方千米。勘查區有公路(17千米)至九江縣城與昌九高速公路相連,武九鐵路在礦區南部10千米處通過,交通便利。區內屬亞熱帶氣候,冬季乾燥寒冷,夏季炎熱多雨,四季分明。歷年最高氣溫40.2℃,最低氣溫-8.0℃,年平均氣溫17.0℃。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165.7毫米,最小868.3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655毫米。
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江西省地礦局贛西北大隊開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礦種為銅礦,工作程度為普查。
(2)成果簡述
礦床為中溫熱液型礦床。共查明礦體2個,金雞窩主要的銅礦體ⅠCu賦存於黃龍組碳酸鹽岩與五通組硅質鹽岩的不整合面之間。礦體空間規模屬於中型,礦區的銅、鉛鋅礦體主要形成於內生成礦期的硫化物階段,據共生礦物組合,成礦溫度為260℃~270℃,屬中溫熱液礦床。
ⅠCu、ⅡCu獲得(333+334)類Cu金屬量58.95萬噸,平均品位為1.71%。其中333類31.70萬噸,334類27.25萬噸。ⅠPbZn、ⅡPbZn獲得(333+334)類Pb金屬量11.87萬噸,平均品位為2.10%,其中(333)類5.91萬噸,(334)類5.96萬噸。(333+334)類Zn金屬量16.99萬噸,平均品位為3.01%,其中(333)類8.87萬噸,(334)類8.12萬噸。伴生Au資源量12550千克,平均品位為0.31×10-6。共(伴)生Ag資源量2160620千克,平均品位為53.80×10-6。硫量為1029.61萬噸,平均品位為25.64%。
(3)成果取得的簡要過程
金雞窩礦區在前人地質工作成果的積累下,發現礦區上部的銀鉛鋅礦體傾角近於直立,下部在-500米左右礦體成「L」狀的轉折段,而且轉折端處發現了品位較高的銅礦體,加上近兩年來的地質資料的分析從而尋找到並估算了金雞窩礦區-550~-1200米的銅鉛鋅銀金硫資源量。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江西省地礦局贛西北大隊進行了補充勘探,共完成鑽探工作量650米。
⑷ 2015年西部礦業股票怎麼樣
這是嚴重落後於大盤的一個有色金屬類的股票,不是2015年的熱點。
⑸ 江西都有什麼山
1懷玉山脈:
在省境東北,呈東北—西南走向,著名的三清山風景區就在這里。
2武夷山脈:
沿贛閩省界延伸,由北而南呈北北東走向,長達500
余公里,是全省最長的山脈.主峰黃
崗山海拔高達
2158
米,號稱「華東屋脊」,不僅是全省最高峰,也是整個大陸東南部的最高峰.
3大庾嶺和九連山脈:
則屬南嶺山脈的分支,大體呈東北—西南走向,盤亘於贛粵之間.
4羅霄山脈:
系萬洋、諸廣和武功山的統稱,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蜿蜒於贛湘邊境。羅霄山脈除山姿峻秀、竹木蔥郁、礦產豐富外,還有中國水溫最高的溫泉之一湯湖溫泉。
5幕阜山脈和九嶺山脈:
在贛西北。幕阜山脈向西綿延入湘,其東延余脈一山飛峙,是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景觀—匡廬秀峰。
6九嶺山脈與幕阜山脈:
南北平行向望,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千米左右,為修水和錦江的分水嶺.
⑹ 江西九江多地遭遇8級大風,對當地造成了什麼損失
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的財產損失,據粗略估計,本次8級大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個億!
2021年5月15日17:40-18:10彭澤縣天紅,太平關鄉,黃花等大部分鄉鎮出現強對流雷雨大風天氣,狂風所到之處摧枯拉朽,多處戶外棚戶被大風刮到整體倒塌,居民院牆倒塌,有民房屋頂直接被掀翻。多棵樹木被連根拔起,並有車輛被砸,城區部分路段積水深達1米。
一段視頻顯示,一路段兩側多棵樹木被吹倒,倒下的樹枝砸中一輛小轎車,道路中斷,多名消防人員正在救援。現場不時傳出陣陣雷聲,天空有閃電劃過。
家住濂溪區金鳳路的張女士(化姓)告訴記者,15日暴雨過後,她家附近一橋洞下嚴重積水,有4輛車被困,所幸並沒有人員傷亡。
張女士稱,當時有幾輛車開到橋洞下時,水太深了,車子就熄火了。車上的人見情況不妙,就下車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後來,積水大約有1米深,淹沒了車窗。
「下雨像潑水一樣,風也特別大。」潯陽區環城路一商戶告訴極目新聞記者,15日晚8時許,突然下起了暴雨,門店附近有幾棵大樹被風吹得東倒西歪,地上全是吹斷的樹枝。
8級大風指風速為17.2至20.4米/秒的風(1)龍卷風襲來時,應打開門窗,使室內外的氣壓得到平衡,以避免風力掀掉屋頂,吹倒牆壁。
(2)在室內,人應該保護好頭部,面向牆壁蹲下。
(3)在野外遇到龍卷風,應迅速向龍卷風前進的相反方向或者側向移動躲避。
(4)龍卷風已經到達眼前時,應尋找低窪地形趴下,閉上口、眼,用雙手、雙臂保護頭部,防止被飛來物砸傷。
(5)乘坐汽車遇到龍卷風,應下車躲避,不要留在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