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公司在做一個項目,現在資金緊缺,想知道怎麼融資
融資也要有渠道,不是電視上的綜藝節目,如果不是需要特別大的資金,
200萬以下的話,談不上融資,有房產的話可以
做良性抵押貸
還利息不還本金的方式
Ⅱ 剛成立的公司,缺資金,怎樣融資(本人草根創業,無關系,無背景)
常見融資方法:1、朋友借貸2、銀行借貸3、當地大學生創業無息貸款(咨詢勞動和人力保障部門)4、項目融資5、民間借貸6、天使投資7、從籌融資8、國家政府部門的扶持基金:如扶貧、家業、養殖、科協等9、股權融資10、技術融資11、質押融資12、信用卡分期貸款補充:融資之前,要完善自己的項目可行性掃告~
Ⅲ 我想開公司,但是資金不夠怎麼辦
沒有抵押在銀行是貸不了款的
開公司可以找工商代理操作,注冊10萬的公司也就5000-6000元就夠了
Ⅳ 公司經營過程中遇到資金困難,如何才能得到融資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題,這時就需要一筆資金來渡過難關,融資的方式有很多種,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融資方式。我們大致將企業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大型企業,一種是小型企業,在選擇融資方式之前,需要了解一下大小企業為什麼需要融資。
綜上所述:企業想要或得融資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並不是每一種都適用,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盡量用最低的成本融到最多的資金。
Ⅳ 假如我想成立一間公司,但是沒有足夠資金,請問有那些方式可以融資
如果你有房產一類的可以低壓貸款。項目貸款是很難的。
要不就借錢;或朋友合夥;如果都不喜歡的話你就先別自己成立公司。先個人代理一些產品賣。以你所代理產品的公司。或別的朋友的、熟悉公司的名義也一樣可以做。賺到錢在自己成立公司。其實自己搞公司很麻煩的。沒有十分必要就不要自己搞。
Ⅵ 我們幾個人合夥開廠子,資金不足了,怎麼融資
注冊資本認繳制了,資金無需一步到位
銀行貸款有以下4種:
1、抵押貸款,指借款人向銀行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信貸抵押的貸款方式。
2、信用貸款,指銀行僅憑對借款人資信的信任而發放的貸款,借款人無須向銀行提供抵押物。
3、擔保貸款,指以擔保人的信用為擔保而發放的貸款。
4、貼現貸款,指借款人在急需資金時,以未到期的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而融通資金的貸款方式。
去街道咨詢一下,有沒有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
Ⅶ 資金不夠的情況下你更傾向於什麼融資方式
先說結論:
公司在確信融來的錢創造的收益可以超過貸款利息(而且銀行也相信你)的情況下,應該向銀行貸款,貸的越多賺的越多。其他一切情況下,都只能股權融資。
先從創業公司的角度來看一下兩者的不同:
股權融資,公司付出的是股份,對應的是現有股東對公司控制力下降,同時未來公司成長的部分收益被讓渡給了投資人。好處是公司通過股權融資得到的錢理論上是不需要償還的,就算虧光了你也不用擔心。
某普通公司1A,發展需要用錢,於是拿出20%的股份向VC融資得到100萬。第一年擴大產能盈利50萬,分給VC 10萬;第二年擴大產能盈利200萬,分給VC 40萬;第三年公司內斗,VC聯合第二大股東投票賣了公司分走400萬,創始人失去公司。故事結束。VC共拿走400萬+40萬+10萬-100萬 = 350萬。
某創業公司2B,發展需要用錢,於是拿出20%的股份向VC融資得到100萬。第一年燒錢100萬,號稱獲得用戶500萬,再拿出20%股份融資200萬;第二年剛擴大規模就喜聞「微信加入新功能」,燒完200萬,公司關門。故事結束。VC共虧損 300萬元。
債權融資,公司付出的是利息,需要考慮的東西非常直接,公司借錢賺到的收益能不能超過貸款的利息。還是以1A和2B兩家公司為例。
某普通公司1A,發展需要用錢,向銀行借100萬。第一年擴大產能盈利50萬,還給銀行106萬,再借100萬;第二年擴大產能盈利200萬,還給銀行106萬;第三年公司內斗,創始人絕對控股逼走異端。故事結束。銀行只拿走106萬+106萬-100萬-100萬 = 12萬。
某創業公司2B,發展需要用錢,向銀行借100萬。第一年燒錢100萬,號稱獲得用戶500萬,年底沒錢還銀行被告上法庭,創始人被抓。故事結束。
從金主的角度看問題又不一樣了:
VC投資看的是一段時間的收支整體情況,給100家公司每家投一筆,雖然虧了99家,但是剩下一家是Facebook,增長了10000倍,還是可以狂賺一筆。所以VC把錢給你主要看你企業未來的想像空有多大。想像空間嘛,嗯,你懂得。
銀行的收益是固定的,只要你還得起,借給中石油還是借給大學里做Facebook網站的扎克伯格能拿回來的錢一樣多,所以銀行看的是壞賬率,每筆壞賬都會有人要背黑鍋。銀行最看重的其實是你的穩定盈利能力,什麼叫穩定,請用過往業績說明。於是銀行基本不可能借錢給新成立的創業公司。
——恩美路演整理回答!
Ⅷ 我現在准備成立一家公司,但是現在資金不夠充足,請問我該如何融資,跪求!!
找了當地一家叫人眾金融的公司,通過P2P網貸平台借了10萬元,總算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