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託投資的收益率
據數據顯示,2015年1-5月份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依次為8.92%、9.04%、9.04%、8.95%、9.43%,6月份收益率專為9.47%,呈屬逐月上升態勢。1月份收益率僅為8.92%。
通常而言,投資於房地產、證券市場的信託項目收益相對較高,但其風險也偏高;而投資於基礎設施的信託項目收益普遍較低,但大部分相對穩定,現金流量明確,安全性相對更高。
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資管行業競爭加劇,信託公司必須提高收益保持吸引力;另一方面信託收益率與信託功能分類有關,融資類信託受貨幣政策影響較大,但是今年大部分信託公司主動減少融資類信託規模,提高投資類比重,因此短期內信託收益率依然維持高位。
『貳』 關於信託法規定不能承諾最低收益率的問題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於2001年10月1日起實施。
2、 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於2002年5月14日起實行。
3、 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信託投資公司資金信託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於2002年7月18日起實行。
《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信託投資公司經營信託業務時,不得承諾信託財產不受損失或者保證最低收益。根據《信託法》的有關規定,信託投資的風險由委託人自己承擔,只有在受託人違反信託目的處分信託財產或者因違背管理職責、處理信託事務不當致使信託財產遭到損失的,才承擔賠償責任。
『叄』 信託理財產品收益如何,據說越來越低
2016年共有773家上市公司購買8873款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高達7666.71億元,理財產品種類包括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投資公司理財產品、信託計劃、基金專戶以及逆回購等理財產品。
但這7666億元的市場並非信託能參與的全部。證監會出台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對上市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投資產品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二是流動性好,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
對於證監會要求提供保本承諾的要求,集合信託產品顯然無法滿足。
據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更多考慮滿足監管的保本需求,資金一般會投向銀行間市場信用等級較高、流動性較好的債券或貨幣市場工具,比如債券回購、拆解、存放同業、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以及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等低風險資產。正因為交易所對募集資金的監管要求較為嚴格,因此上市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大多投向收益較低的保本型理財產品,而小額自有資金則可以選擇高收益的信託或其他類型的產品。
自有資金投資可觀
即使如此,上市公司自有資金可投資的數目亦十分可觀。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中,資金來源於募集閑置資金、自有資金的比例分別為58%、42%。也就是說2016年僅上市公司自有資金投資理財產品金額就高達三千多億元,而投資信託產品的金額僅占自由資金理財投資額的3.6%,待開拓空間仍十分廣闊。
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主要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同時,購買理財產品也有利於增加公司收益。並且,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具有嚴格的風控標准,將對理財產品發行公司實力、資金安全性、是否承諾保本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而面對記者「是否會考慮購買收益更高的信託產品」的問題,該負責人則不置可否。
而從投資收益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收益率大多維持在2%-3%之間,甚至有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低於2%。這樣雖確保資金相對安全,但難與信託產品平均5%-8%的預期收益相提並論。事實上,面對銀行理財越來越低的年化收益率,有董秘稱,更多的上市公司願意通過其他渠道,選擇高回報、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從目前的情況看,信託公司對待上市公司這樣的優質客戶,尚需繼續努力深挖資源。但如何服務這類優質客戶,是橫亘在信託公司面前的重要問題。某信託公司業務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會定期對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優質機構客戶進行日常維護,了解投資需求並及時提供相應產品,但尚無其他積極措施。
上市公司仍有信託「粉絲」
但盡管信託在委託理財的比重中佔比較小,但不妨礙有一批上市公司的信託「粉絲」存在。
數據顯示,去年共有27家上市公司用信託理財。最愛信託理財的上市公司當屬兆馳股份(2.43 +1.25%,買入)無疑。2016年,兆馳股份共斥資14.65億元,購買信託產品30餘次。緊隨其後的是西部礦業(6.19 +1.31%,買入),該公司旗下子公司在2016年購買了信託產品11次,共計12.9億元。
不過記者發現,推動上市公司購買信託產品的一大因素,為其與信託公司之間的關聯關系。「這樣雙方的信息溝通比較通暢,可以使上市公司減少因信託掌握不足而導致的風險。」有業內人士稱。在上述上市公司購買的104款信託產品中,有19筆交易為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16.66億元。如揚農化工(56.22 -0.37%,買入),去年曾從關聯方外貿信託,6次購買信託產品,合計超過4億元。
中融信託是上市公司最青睞的信託產品發行方。去年至少有5家上市公司分14次認購中融信託的信託產品,合計金額達到10.84億元。
『肆』 信託的收益率如何
信託長期以來有“剛兌”信仰,客戶基本上可以說是閉著眼睛買,之前的信託客戶在信託理財上面可謂說是賺的四平八穩,無風險、高收益。
我通過兩個方面來說明信託目前的風險狀況,以及如何挑選信託產品:
首先,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止2019年6月信託行業風險資產的佔比為1.3%,低於同期中國銀行業1.89%的不良率,早知道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從2012年開始大幅增加,曾經有家國有大行的不良率一度突破8%,2014-2018年幾乎所有全國型銀行都致力做資產核銷處置不良資產,從這幾年四大AMC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的業績暴增就可看出端倪,銀行業經過5年的不良資產處置後不良率仍然接近2%,從而對比信託的1.3%……大家相信銀行理財,歸根到底是相信銀行的經營水平,這么對比信託的經營成績比銀行還要優秀一些。因此如果大家對銀行有信心,那麼對於信託應一視同仁。
綜上,信託的風險總體不高,作為中國金融四大支柱的信託仍然值得大家信任,信託理財的低風險、相對較高收益還是合格投資者最有效的資產配置工具。
『伍』 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走低原因是什麼
2016年度信託項目年化綜合收益率更加符合當前理財產品市場的主流趨勢,是因為利率的市場化對信託產品收益率形成「熨平」效應,可以有效改變信託產品預期收益長期居高不下的困境。
長期以來,信託產品收益率一直在理財市場上一枝獨秀,遠遠高於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收益水平,「低風險、高收益」有悖規律的產品定位一直成為信託業難以化解的「痛」。而近期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社會融資成本普遍下降,加之一些優質項目也必然選擇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這兩方面的因素為信託產品趁勢大幅調低產品預期收益率、隨行就市、回歸供需規律常態,進而「熨平」資金成本、釋放投資壓力、化解兌付風險,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而2016年度信託項目年化綜合收益率的實際走勢也充分印證了這一必然趨勢。
『陸』 請問信託的收益率大概有多少
1、信託受益:是指信託財產管理、運用或處分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信託收入,包括貸款專利息收入、屬股權投資分紅、股權轉讓差價收入以及其他收人。
2、信託收益計算:
1.信託資金收益率的計算方法。
信託資金收益率=信託收益÷信託計劃資金×100%。
2.信託資金年平均收益率的計算方法:
信託資金年平均收益率=(信託收益總額÷信託計劃資金)÷3×100%。
3、信託收益情況:
看具體項目,不同的項目收益不同
『柒』 信託產品收益率多少
信託產品是根據利息來而變動的,看自平均收益率沒有用的,前些年信託產品不過停留在6%左右的水平上,只是最近幾年才隨著社會利息率的提高水漲船高,到去年年中達到了頂峰,今年已經開始回落了,尤其是在降息後,信託收益下降更加明顯。
300萬一年期的信託產品不是很多,收益在9%左右的水平
『捌』 關於信託產品最終發放收益低於預期收益的案例
應該沒有,即便有,你也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案例,肯定隱藏在歷史的最深處。
一旦這樣的情況可能出現,信託公司即便自己墊付,也會兌現其承諾的預期收益。因為這是信託公司生存的根本,喪失一次信任,基本就不用幹了。信託業競爭很厲害,但牌照也是壟斷資源,而且後台都是國家,所以失信的情況不可能出現。
『玖』 最近信託收益下降的厲害,請問各位業內是什
目前國內股票、信託、基金市場都比較低迷,銀保監會明確現在的理財產品不能保本保息,信託也是要投資出去才能產生收益的,目前實體、金融業都不太適宜投資,所以收益才不斷地降低。
作為金融的三家馬車之一的保險,是目前最穩定的資產配置方向,而且保險資產是目前唯一合同確定收益、免稅、規避債務風險、實現企業與家庭資產的隔離、指定傳承等功能的金融工具,目前的新型增額終身壽險是以3.5%的復利增值,可以作為資產保值增值、子女教育金、創業金、婚嫁金、養老金、財富指定傳承等功能使用,資金領取非常的靈活自主!
『拾』 信託產品收益率越來越低了,現在該怎麼選擇信託產品
安全是第一要素。發達地區(江蘇,浙江,山東等區域)的政信類信託,現在雖然收益率7%左右,但是很穩。地產類信託,由於融資環境收緊。地產公司這個階段如果想融資,給到客戶的收益率會稍微高一些,不過對於地產類信託產品,項目地的區位優勢是一個核心的點。只有好的區位優勢,才能保證去化速度。一線城市,強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信託項目是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