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蒙牛當初為什麼選擇私募股權融資
私募股權的話,大概率就是內部人比較看好公司的未來,覺得股票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所以選擇私募而不是公募。
② 蒙牛公司簡介的三大股東
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法國Danone(達能)、丹麥Arla Foods(阿拉福茲)分別是蒙牛的第一、二、三大戰略股東。
③ 蒙牛的經營戰略是什麼
1、攜手老大共創乳都牛根生曾做過這樣的分析:從歷史上看,草原是牛的故鄉、奶的搖籃。千百年來,人們一提起內蒙古,首先想到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謠,不僅是寶貴的草原文化遺產,更是古人留給內蒙古的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從地域上看,世界畜牧專家認為,北緯45度左右是最佳的天然養牛帶;內蒙古大草原恰位於北緯40—45度。從產業看,全世界年人均消費牛奶約為100公斤,我國僅為10公斤;在我國,牛奶製品有著無比廣闊的市場空間,乳業被公認為朝陽產業。從現實看,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和牛奶增長速度均居全國第一;2000年,呼和浩特還確立了「奶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以上諸要素,都是內蒙古創乳業品牌得天獨厚的優勢所在。整合歷史、文化、地理、經濟、現實的大背景、大資源,2001年6月,蒙牛公司攜手伊利以「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為主題,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燈箱廣告,將經營企業品牌與經營地區品牌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通過多種媒體的廣泛傳播,「中國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國人心目中漸趨形成,蒙牛在為內蒙古創造了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的同時,不僅巧妙地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蒙牛非常聰明的一點,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特定的時間里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於創業之初的蒙牛,首先需要佔領的是本地市場,那麼就不應該向國際知名品牌如達能、雀巢去借,也不應該向國內巨頭光明、三元去借。最好的選擇就是向伊利這樣的本地霸主借,借伊利的勢長自己的勢。同時借自己的地域優勢――呼和浩特這個全國最優的奶源之地。在這里,「中國乳都」之光除了照亮伊利,就是照亮自己了。而光明、三元等是無法借到這個光的。因此,他可以先在這里養精蓄銳,等到自己力量強大之後再沖殺出來。2、借勢國際資本武裝2002年12月19日,和林縣盛樂經濟園區蒙牛公司總部,一個隆重的簽字儀式正在舉行——3家著名的國際金融投資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輝、英聯共同向蒙牛投資2600萬美元。一般而言,企業是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外融資的需求。蒙牛並不缺錢,為何要引進國際資本呢?蒙牛決策層有著自己深遠的考慮。蒙牛的長遠目標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均派出董事進入蒙牛董事會,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結構國際化,從而相應提升蒙牛的經營管理水平,使其向國際水準看齊。三家投資公司皆為實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國際財團。作為專業化的國際投資公司,在其投資行為發生後,必須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公布其交易信息。三家投資公司注資蒙牛後,也必須遵循上述程序。這就意味著蒙牛藉助國際資本的跳板縱身躍入了國際視野從而迅速擴大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蒙牛乳業在香港上市,摩根士丹利是兩家保薦人之一。蒙牛的戰略時間表是:2003年,中國乳業領導品牌——已經做到了。2010年,世界乳業領先品牌——蒙牛團隊正以國際化的眼光、理性的思維、飽滿的激情,向著目標闊步前行。3、贊助申奧初顯身手借勢,看似比較容易,人人都可以借。但如何才能借得對,借得准,卻不是像說的那樣簡單。在《紅樓夢》里一心要掌握賈府實權的薛寶釵說過一句話:「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不管企業也罷,個人也罷,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好風」,自然也上了「青天」。那種只靠自己的力量達到成功的觀念早該扔掉了。2001年炎熱的夏季,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申奧」事件上,奧運會歷來是商機無限,剛剛起步僅兩年的蒙牛瞄準了這一千載難逢的時機,打算藉助「申奧」的東風為「奧組委」捐助1000萬,打響在全國市場的第一炮。蒙牛當時的想法是:既然要借公益活動提升品牌,就必須搶占最佳資源,做中國「申奧」成功後的第一個捐款品牌,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價值。經過慎重推敲,蒙牛將捐款日定在了2001年7月10日,此時「奧組委」即將成立,並且距離「申奧」成功的7月13日僅僅提前3天,正是萬眾矚目,翹首以待的時候,蒙牛此時出招,可將傳播效果最大化。蒙牛當時想了一個恰倒好處的捐款理由:內蒙古和林格爾盛樂經濟園是蒙牛的大本營,在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是一片荒地,是北京市西城區對口幫扶捐資100萬元,啟動了盛樂經濟園區,可以說蒙牛與盛樂經濟園區是同步發展起來的,蒙牛正是藉助這個淵源,喊出了「北京援我100萬,我助北京1000萬!」的口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蒙牛在這個時候捐款,讓人們感覺到了中華民族「知恩圖報」的傳統美德。因此,蒙牛打出了「一厘錢精神,千萬元奉獻」的旗幟,意思是蒙牛在每袋牛奶、每根雪糕的銷售收入中各提取一厘錢,累計提取1000萬元,分期分批捐給「奧組委」,這樣,蒙牛的公益行為就天衣無縫的與消費者聯系在了一起,讓每個購買蒙牛產品的消費者感覺到為「申奧」做了貢獻,即體現了消費者的個人價值,又升華了蒙牛品牌形象,可謂一箭雙雕。
④ 蒙牛於摩根士丹利的融資過程中在哪些環節可以賺錢
請參考:《摩根財技狩獵「蒙牛」》
⑤ 蒙牛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蒙牛在定價方面
在香港市場,蒙牛去香港「上市」(指銷售市場)的時候,當時國內的乳業品牌沒有一家,而作為香港惟一的一家內地乳品品牌,面對的是全世界的品牌,在香港市場的品牌定位就必須是打高端品牌,因為在香港市場有日本的、澳洲的,全是國外的品牌,蒙牛隻能「上高端」而不能「打低端」。幾年下來,蒙牛在香港市場佔有率提升至38%。像在上海市場,針對上海人注重品牌,蒙牛在產品定價的時候,上海定的是最高的,「你定得低了,他就感到不滿意,說你是劣質產品。本來我們的產品好,我們的價格也定到最高。你中間的利潤空間大一些,經銷商渠道上加的勁也多。」而在北京市場,當時競爭對手全中國的產品幾乎都有,這個時候蒙牛和伊利的產品,基本上產在同一個地域,口味也相差無幾,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只能從細微處入手。蒙牛通過市場銷售人員的細微觀察就發現,消費者市場,就拿伊利講,當年在北京市場叫「利樂磚」,它的飲用方式是用一個吸管吸吮的。這個時候如果蒙牛要佔有這個市場,要拿利樂產品很困難,因為伊利的品牌、知名度、信任度,甚至品牌忠誠度都在蒙牛之上。在具體的市場操作上,蒙牛必須讓消費者感覺到蒙牛品質是好的,於是蒙牛用「利樂枕」打北京市場,「利樂枕」牛奶喝的方式是撕開一個口倒到杯里來喝。「這實際上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當時口感的一種提高,他就感覺蒙牛很好。到現在很多人依然跟我說,他說蒙牛和伊利有啥區別?無非你蒸發掉4%的水,我蒸發掉5%的水,但是你完全可以在飲用方式上讓消費者找口感上的差別。」
⑥ 蒙牛對賭協議
分析對賭次數及起止時間
決定是否追加投資 決定是否上市
決定是否投資,且首輪對賭 次輪對賭? 決定是否提前終止對賭
02.6-9 03.7-10 04.3-6 05.4
⑦ 蒙牛分段融資意義
珠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