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注冊會計師考試中關於金融資產轉移的部分中企業繼續涉入的會計分錄該怎麼做
去中華考試網CNE163論壇留言吧!會有人幫你解答的。
Ⅱ 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屬於什麼科目還有怎麼使用在世紀也無中這2個科目如何使用
一、繼續涉入一共有6種:
1、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
2、附期權合同並且所轉移金融資產按攤余成本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3、持有看漲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4、出售看跌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5、附上下期權且所轉移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下的繼續涉入;
6、金融資產部分轉移的繼續涉入。
二、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2)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負債。
(2)關於金融資產的繼續涉入擴展閱讀:
一、金融資產轉移的分類:
1、金融資產整體轉移:一般是指一項可辨認金融資產的轉移。
2、金融資產部分轉移:一般是指一組類似的金融資產中轉移其中一部分。
二、金融資產部分轉移包括: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現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認部分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應收利息轉移等。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全部現金流量的一定比例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本金和應收利息合計的一定比例轉移。
將金融資產所產生現金流量中特定、可辨認部分的一定比例轉移。
如企業將一組類似貸款的應收利息的一定比例轉移等。
Ⅲ 會計准則講解2010中關於通過擔保方式繼續涉入條件下金融資產轉移的問題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
正確的版本里 貸款出售給乙銀行 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990萬的出處。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二十二條 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 沒說不能抵消
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
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 對於金融機構來說 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Ⅳ 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怎麼理解,事物當中如何處理
繼續涉入條件下金融資產轉移的計量
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且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根據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企業所確認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應當充分反映企業所保留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
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相關規定處理。繼續涉入資產應當根據所轉移的性質及其分類,列報於資產負債表中的貸款、應受款項等。繼續涉入負債應當根據所轉移的資產是按攤余成本計量,分類為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或其他金融負債
Ⅳ 金融資產轉移繼續涉入中信用增值是什麼意思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
正確的版本里 貸款出售給乙銀行 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990萬的出處。
根據《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
第二十二條 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 沒說不能抵消
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
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 對於金融來說 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Ⅵ 求解一道cpa書上的例題,關於金融資產繼續涉入的問題
你看的題目版本是錯的正確的版本里貸款出售給乙銀行售價為990萬元,這就是990萬的出處。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第二十二條企業應當對因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形成的有關資產確認相關收入,對繼續涉入形成的有關負債確認相關費用。繼續涉入所形成的相關資產和負債不應當相互抵銷,其後續計量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這里只說資產和負債不能抵消,沒說「相關收入」和「相關費用」沒說不能抵消其實就是軋差部分看在借方還是貸方,這個例題里出現在借方所以確認「相關費用」,而這個相關費用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就是其他業務成本了
Ⅶ 繼續涉入金融資產
看你的意思 是B給A提供擔保吧?那到時候出事情的話 是B給A 100萬吧?需要再把事情說清楚 比如B怎麼轉移給A 誰給誰的什麼東西提供擔保之類的
Ⅷ 什麼是繼續涉入資產、負債
比如,甲銀行將本金1000萬的貸款轉讓給乙銀行,售價990萬,雙方約定,甲提供300萬的擔保,該擔保的市價為100萬。 書中經典例題上,關於1000萬的部分, 而40萬是超額利差,所以計入涉入資產和負債 區別:都資產,但是,25萬是實實在在的對價,而40萬可以說是有點虛,因為有條件約束。 1.繼續涉入的判斷 企業既沒有轉移也沒有保留金融資產所有權上幾乎所有的風險和報酬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1)放棄了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終止確認該金融資產; (2)未放棄對該金融資產控制的,應當按照其繼續涉入所轉移金融資產的程度確認有關金融資產,並相應確認有關金融負債。 2、通俗的來說,就是企業把資產銷售給別人,但是該資產有些後續的處理還與企業有聯系(如:擔保),所以就有了繼續涉入資產和負債 3、你給出的例子 300萬元計入繼續涉入資產,300+100=400萬元計入繼續涉入負債。 解析:企業通過對所轉移金融資產提供財務擔保方式繼續涉入的,應當在轉移日按照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財務擔保金額兩者之中的較低者,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同時按照財務擔保金額和財務擔保合同的公允價值(提供擔保而收取的費用)之和確認繼續涉入形成的負債。 其實書上是把資產證券化兩部分的處理分錄合並了,所以看起來不是太明白。拆分後是這樣的: 本例信用增級對價包含兩項:一項是超額利差公允價值40萬元;另一項是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體現在甲銀行收到的轉移貸款對價當中:甲銀行收到受託方支付的價款共計9 115萬元,包含了兩個項目的價值,一個是9 000萬元貸款的公允價值9 090萬元,另一個就是甲銀行為9 000萬元貸款提供擔保而形成的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元(9 115萬元-9 090萬元)】。因此,甲銀行需要確認的繼續涉入負債為:1 065萬元(擔保1 000萬元+超額利差40萬元+權利次級化價值25萬元)。 確認繼續涉入負債和繼續涉入資產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 (權利次級化合同的對價)25萬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00萬 超額賬戶 40萬 貸:繼續涉入負債 1065萬 這筆貸款90%的部分即9 000萬元貸款,受讓方取得了收取本息的權利,同時沒有其他約束條件,即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都轉移給了受讓方。因此,這9 000萬元貸款符合終止確認的條件(注意:甲銀行享有獲取這9 000萬元貸款超額利差的權利,對這9 000萬元貸款所有權的轉移不構成影響)。 90%部分的賬面價值為9 000萬元、公允價值為9 090萬元,應終止確認,即轉銷賬面價值9 000萬元,以及確認處置損益:公允價值9 090-賬面價值9 000=90萬元(計入其他業務收入)。 終止確認的賬務處理: 借:存放同業9 090萬 貸:貸款9 000萬 其他業務收入 90萬 兩個分錄拆開之後就很清晰了,權力次級化合同的公允價值25萬計入的是存放同業。存放同業就是銀行的資產項目。超額利差是銀行貸款的原利息與證券化後的債券利息的差額。本例中銀行貸款利率是10%,債券為9.5%,由於該筆貸款已轉移給相應的受託方,銀行只保留了收取10%本金利息,90%利息差的權利。至於為什麼還要把40萬計入繼續涉入負債是因為甲銀行還要承擔這部分利息差的擔保義務,所以在該筆貸款本息未償還之前,該部分超額利息差還是要確認為負債的。 是這樣的,25萬是信託機構因銀行承擔了次級債務給予的對價,在貸款方沒有實際支付完全部的貸款前,這只能算是預收的(有點象普通企業的預收賬款),當然也就是負債了。 至於確認資產,1000萬本金還在是沒錯,但是這1000萬本金因為信用的增級,有了條件約束,如果對方貸款不能順利收回,這1000萬本金會從甲銀行的資產中扣除,所以要相應的確認一筆1000萬元的繼續涉入資產,而不是把本金直接轉換過來。 你再稍微梳理一下吧,我說得也有些亂。自己多看多做幾次慢慢就好理解了,這塊內容確實很有深度。
Ⅸ 關於金融資產轉移 繼續涉入的計量 問題! 中財注會書 p59-61頁的
(1)甲銀行出售了2項:90 000 000元的本金; 90 000 000元本金9.5%的利息,
保留了3項:10 000 000元本金;10 000 000元本金10%的利息;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
(甲銀行保留的目的是為了「內部信用增級」,這屬於次級權益。在交易過程中之所以甲銀行還保留一部分權利,主要是為了保證將來信託公司利用這批貸款發行債券時,因為甲銀行的一部分權益在裡面,銀行的信用等級相對比其他金融機構更高一些,就會產生內部信用增級,就有利於債券的發行,因此甲銀行還保留一部分權益。)
甲銀行轉移了該組貸款所有權相關的部分重大風險和報酬(如重大提前償付風險),但由於設立了次級權益(即內部信用增級),因而也保留了所有權相關的部分重大風險和報酬,並且能夠對留存的該部分權益實施控制。根據金融資產轉讓准則,甲銀行應採用繼續涉入法對該金融資產轉移交易進行會計處理。
甲銀行收到的91 150 000元對價,而出售部分的公允價值為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那麼售價超過了出售部分的公允價值,這個差額可以理解為一種繼續涉入負債,屬於遞延收益。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轉移的90%貸款及相關利息的對價,即90 900 000(即101 000 000×90%)元;另一部分是因為使保留的權利次級化所取得的對價250 000元。此外,由於超額利差賬戶的公允價值為400 000元,從而甲銀行的該項金融資產轉移交易的信用增級相關的對價為650 000元。
(超額利差,指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總收益減去證券化應支付的利息,必要的服務費和違約等因素造成的壞賬損失後的超額收益.它是承受損失的首要防線,當超額利差為負時,表明現金流已明顯不足,這時需要動用其它形式的信用增強措施. 超額利差賬戶是由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收益所支持,作為以後可能的損失補償的現金准備。)
假定甲銀行無法取得所轉移該組貸款的90%和10%部分各自的公允價值,則甲銀行所轉移該組貸款的90%部分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計算見書上的表.
甲銀行該項金融資產轉移形成的利得=90 900 000-90 000 000=900 000元,
甲銀行仍保留貸款部分的賬面價值為10 000 000元。
甲銀行因繼續涉入而確認資產的金額,按雙方協議約定的、因信用增級使甲銀行不能收到的現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另外,超額利差賬戶形成的資產400 000元本質上也是繼續涉入形成的資產。
因繼續涉入而確認負債的金額,按因信用增級使甲銀行不能收到的現金流入最大值10 000 000元和信用增級的公允價值總額650 000元,兩項合計為10 650 000元。
據此,甲銀行在金融資產轉移日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①確認轉移貸款部分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
借:存放同業 90 900 000(101 000 000×90%)
貸:貸款 90 00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900 000
②實際收到的對價與轉移貸款部分公允價值的差額(信用增級的處理):
借:存放同業 250 000(91 150 000-90 900 000)
貸:繼續涉入負債 250 000
(分錄中的250 000元可以理解為甲銀行因保留了1000萬元貸款的本金及其10%的利息對應的公允價值,也可以理解為銀行信用的價值。)
③保留10 000 000元本金權利的處理:
借: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 000 000
貸:繼續涉入負債 10 000 000
(在企業保留收取1000萬元本金的同時,又承擔了義務,根據題目條件:「如該組貸款發生違約,則違約金額從甲銀行擁有的10 000 000元貸款本金中扣除,直到扣完為止」。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不能相互抵銷)
④保留90 000 000元本金0.5%的利息權利的處理:
借:繼續涉入資產——超額賬戶 400 000
貸:繼續涉入負債 400 000
(分錄中的400 000元可以理解為甲銀行因保留了9000萬元貸款本金05%的利息對應的公允價值確認為繼續涉入資產,同時,甲銀行又承擔了義務,因為題目條件給定:「如果該組貸款被提前償付,則償付金額按1:9的比例在甲銀行和受讓人之間進行分配」,所以又形成了繼續涉入負債。
上述幾筆分錄合並,就是教材中的分錄:
借:存放同業 91 150 000
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10 000 000
——超額賬戶 400 000
貸:貸款 90 000 000
繼續涉入負債 10 650 000
其他業務收入 900 000
(2)金融資產轉移後,甲銀行應根據收入確認原則,採用實際利率法將信用增級取得的對價650 000元分期予以確認。
(3)在資產負債表日應對已確認資產確認可能發生的減值損失。比如,在20×7年12月31日,已轉移貸款發生信用損失3 000 000元,則甲銀行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3 000 000
貸:貸款損失准備——次級權益 3 000 000
()
借:繼續涉入負債 3 000 000
貸:繼續涉入資產——次級權益 3 000 000
(因為未來擔保金額下降,所以同時調整繼續涉入負債和繼續涉入資產,使其反映剩餘擔保的金額。)
(因為發生了貸款信用損失,說明這部分收取的權利減少了,同時義務也減少了,因此要同時將繼續涉入資產和繼續涉入負債同時調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