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信託券商化

信託券商化

發布時間:2021-11-27 21:20:03

Ⅰ 什麼是券商信託

券商公司的主業來不是通源道業務,同時每次進行貸款時還需要進行委託貸款。而信託公司雖說銀行單一資金佔了很大比例,但仍然是法律上明確可以直接進行貸款的企業(信託貸款),劣勢就在於需要計提風險資本。
券商就是投資銀行、證券中介服務商;而信託是資產託管、投融資服務;目前中國他們一般是分開經營的。

Ⅱ 券商,銀行和信託的哪些部門的具體什麼業務是跟資產證券化有關的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在規范市場上面做資產證券化的只有證券公司才可以做的,一般投行、資管和信託都可以做的。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Ⅲ 信託與券商資管的區別,股權質押信託是什麼意思

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目前我國有91家公募基金,但證監會只批復了67家公募基金可以設立全資子公司做特定資產管理業務(這些在證監會網站可查詢)
資管產品與信託產品的區別:
相同點:
1.必須報備監管部門,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2.資金監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3.認購方式相同,項目合同、說明書等類似;
4.本質相同通道不同,都屬於投融資平台,都可以橫涉資本市場、貨幣市場、產業市場等多個領域;
不同點:
1.全國只有68家信託公司,而資產管理公司只有67家,牌照資源稀缺性更加明顯;
2.資產管理公司投研能力強,尤其在宏觀經濟研究、行業研究等方面尤其突出。在這樣的研究團隊指引下選擇可投資項目,能有效的增加對融資方的議價能力並降低投資風險;
3.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資管計劃具有雙重增信,經過資產管理公司、監管層的雙重風險審核
5.資管計劃小額暢打,最多200個名額
6.收益高,資管計劃一般比信託計劃高1%/年;期限短,資管計劃期限一般不超過2年
今後趨勢:基金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證監會提倡的金融創新結果,因監管嚴格、運作靈活,收益較高,小額不受限制、專業管理等優勢,未來基金專項資管用來分拆信託或發起類信託產品是一種必然趨勢。
股權質押信託:顧名思義,就是融資方把股權質押給信託計劃。信託計劃的底層資產就是股權的質押。

Ⅳ 去信託和券商哪個好

時下,金融圈最熱的就屬券商和信託打架了,你猜,最後誰死了?

強力圍剿配資賬戶,一刀切!

強力清理場外配資已經造成了投資者、券商、信託之間的糾紛不斷升級。

此前報道稱,近日監管發文要求券商徹底清除違法違規的配資賬戶,重點是違規接入的以恆生HOMS系統、上海銘創、同花順為代表的具有分倉交易功能的信息技術系統。清理整頓工作原則上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個別存量較大的公司不得晚於10月底前完成。

此後,各家券商積極行動。截至目前,已有包括齊魯證券、中航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等多家券商陸續向信託公司發函,要求限期妥善處置相關賬戶和資產,對於逾期不處理的賬戶則採取「限制資金轉入」及「限制買入」等措施。

監管層對於配資賬戶的清理態度十分強硬,特別是上周末證監會對華泰、海通、廣發三家券商的執行不力行為給予了重罰。證監會表示「這三家未採取有效措施嚴格審查客戶身份的真實性,未切實防範客戶借用證券交易通道,違規從事交易活動,新增下掛子賬戶,應從重處罰。」

面對監管的施壓,多家券商已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包括傘形信託和單一信託產品,一概清除。

券商匆忙的的「一刀切」舉動,給信託二級市場業務帶來了重創。針對券商單方面關閉交易埠一事,信託公司近期紛紛向券商發出公開函,上周中融信託強硬致函華泰證券,本周又有北方信託、外貿信託跟進,牽動無數業內人士目光。

受清剿配資影響,本周兩個交易日,A股接連大跌。證監會在9月14日火速發言:已清理的賬戶結構:76.28%採取取消信息系統外部接入許可權並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僅6.33%採取銷戶方式清理,部分賬戶採取產品終止等方式清理。

私募被搞垮:零發行、零倉位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的配資「大清洗」從最初信託公司被券商單方面要求限期妥善處置相關賬戶和資產,到部分券商停止第三方軟體下單服務,再到最近通過信託公司接入券商的私募也將面臨被清理。范圍正在不斷蔓延,餘震不斷。

有市場人士表示:「傘形信託下面會設置許多子單元,主要是給散戶使用,可以加杠桿,陽光私募通過信託公司發行的傘形信託產品,目前看也在被清理范圍內。」

但當下具體的私募通過信託接入券商的產品究竟有多少?資金量又有多大?並沒確定的數字。

有人私募士指出,具體數據比較難估算,每家私募的情況和風格都不一樣,所以選擇也不一樣。需要信託公司或者券商相關業務部門統計才可得出精確數據。

不過部分私募人士也表示:「如果在信託介面的正規私募也因為不能外接介面的問題要關閉,那就轉做券商的交易戶口,由信託繼續發布信息披露就是了,配資清理潮對私募的沖擊有限。」

不少券商已經停止為私募提供交易介面疊加慘淡的A股行情,陽光私募的產品發行驟降,發行期也是被延長,私募正處在最煎熬的時刻。

目前私募圈出現了兩個「零」現象,即零倉位和零成立。大部分私募都表示已經將倉位下調至30%以下,個別私募稱接近零倉位。滬上一位結構化私募產品的基金經理表示,現階段低倉位有利於保證投資人的權益,是最好的投資策略。

另一方面,私募新成立產品數量也進入零階段。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以來共成立2403隻陽光私募新品,此前幾乎每周都有新產品成立,但是抗戰紀念日節前一周新產品成立數卻為零。

Ⅳ 銀行裡面做的券商資管業務和信託有什麼區別

券商和抄信託都是銀行襲的通道,客戶和資金都是銀行的,只不過出於繞開監管的需要,有時會選擇信託作為通道,有時會選擇券商作為通道。現在銀行更多地是選擇券商,因為證監會出台了新政策,對券商資管業務進一步給予鼓勵和扶持!

Ⅵ 信託公司和證券公司有什麼區別啊

證券公司一般是幫你開證券賬戶給你自己交易或者有授權幫你買賣股票的,內而信託公司是你把容資金交給那個公司的專業管理人員幫你投資,相當與基金。(一)實繳資本或者實際繳付出資不低於1000萬元人民幣;(二)自行募集並管理或者受其他機構委託管理的產品中,投資於公開發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債券、基金份額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的規模累計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三)有兩名符合條件的持牌負責人及一名合規風控負責人;(四)有好的社會信譽,最近三年沒有違法違規行為記錄,在金融監管、工商、稅務等行政機關以及商業銀行、自律管理等機構無不良誠信記錄。

Ⅶ 信託公司收入、前途和券商投行相比怎末樣

信託公司算高端?在金融行業中,銀行、證券、信託、保險你能說誰高端不高內端?就行業來說這容樣區分有失偏頗。金融行業是一個受監管的行業,其發展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監管政策。評價一個行業的未來走向,要從監管政策去了解。
信託公司經過幾年前的生死邊緣後,現在突飛猛進,處於上升期。根本原因是監管政策的改變。但是其存在的風險就是杠桿,一旦有某幾只或一隻信託產品沒有做好風險控制,出現兌付風險,一下子就可能打垮一家公司。錢太好賺,就容易昏頭了。
券商投行看起來是很牛B,但是我認為已處於頂峰時期。新出的規定大大削弱了保薦代表人的含金量,券商投行本應在兼並收購、提供債券等多種融資工具等方面賺錢,而不是現在賺一個溢價發行的差價。所以投行未來也存在一個轉型的問題。
當然了,從技術價值來說,我個人覺得做投行比信託要高。

Ⅷ 券商資管為何專搶信託業的飯碗

來自申銀萬國證券的數據顯示,在目前的理財產品市場上,銀行、保險、信託、基金和券商分別管理著6.7萬億元、6.6萬億元、6.3萬億元、2.6萬億元和1萬億元的理財產品。券商資管自年初的2800億元驟升至目前的萬億規模,無疑成為今年理財產品市場上最大的明星。
筆者仔細研究券商資管受託資產規模的結構發現,在集合資產管理計劃規模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其定向理財產品規模驟升至8000億元,是券商資管受託資產規模劇增的絕對主力。更為重要的是,券商定向資管產品中,絕大部分是信託業一直獨霸票據和資金池等為銀行轉移表內資產的業務領域。
這引發了理財產品市場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疑問,難道券商資管要朝這個理財產品市場的軟柿子下手?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回答券商資管為何要搶信託業的通道業務,以及信託業是不是軟柿子這兩個問題。
在回答券商資管為何要搶信託業的通道業務這一問題之前,首先有必要知曉銀行和保險在理財產品市場中的優勢所在。據統計,銀行業每年發行的理財產品規模超過20萬億元,存量僅為6.6萬億元。這其中的原因在於,銀行循環發行的理財產品多為短期理財產品,實際上,在國內理財產品市場,也只有銀行能夠發行期限在1個月內的理財產品。
更為重要的是,盡管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期限較短,但這並未影響其動輒超過5%的年化收益率,秘密就在於其資金池的業務模式——用短期的融資投資長期的項目。當然,其系統內容納的超過百萬億的資產和20萬家營業網點更是銀行眾所周知的獨特優勢。很顯然的是,券商資管和銀行所服務對象並非同一個細分市場,也不具有與之競爭的任何優勢。
再看看保險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吧,國際成熟的保險市場和目前大型國內保險公司的實踐已充分證明,保險業的理財產品承擔著「保險」的社會功能。其風控意識決定了其與定位保值增值的理財產品存在本質區別,也就是說,在這一領域,保險業與其他金融機構並沒有直接的替代和競爭關系。
此外,從表面上看,券商資管和公募基金無論從產品設計、投資范圍,還是發售渠道方面,均存在不少重合的地方。但監管層在今年券商資管一法兩則修改的過程中,執意保留券商資管大小集合產品5萬元和10萬元的投資門檻。這表明,公募基金未來將主攻大眾理財的產品市場,而券商資管的定位將趨於高端,兩者的客戶對象具有一定差異。
不難看出,公募基金、銀行和保險市場均非券商資管適合爭搶的對象,信託業又如何呢?筆者認為,至少有3個理由支持券商正面「攻擊」信託業的純通道業務。其一,銀行存在表內資產轉表外的動能;其二,信託業通道業務毫無技術含量卻存在3%。的不合理通道費率;其三,券商資管一法兩則的修訂使得券商資管可以合法地藉助定向產品進入銀信合作業務。
事實上,令券商資管垂涎欲滴的不僅是銀信合作業務。
截至今年三季度,在信託業6.3萬億元的受託管理的資產中,銀信合作、私募基金合作業務規模分別為1.84萬億元和2190億元,在信託業受託管理資產總規模中佔比分別為29.13%和3.47%。可見,同屬於純通道業務的私募基金合作也是未來券商資管爭奪的對象。
剩下的一個問題是,信託業就真的是理財產品市場上的一個軟柿子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券商資管之所以可以輕易從信託業爭奪到超過5000億元的市場,原因在於銀監會對銀信合作的監管和信託業較高的通道費率。
在通道費率方面,目前銀信理財產品中,除卻體量大的資金池產品信託公司收費在1%。以下外,普通類銀信理財產品信託公司收費均在3%。左右,而目前銀證合作的通道費率已降至0.5%。。在監管方面,銀監會對信託業轉移銀行表內資產和資金池業務均表態要規范發展,使其規模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剛剛進入該行業的券商資管因為遠未到達引發監管層干預的規模,因此政策空間大得多。
由此可見,券商資管輕易搶占市場並不能說明信託業是軟柿子,只是兩者的競爭策略和政策空間不同而已。
不僅如此,近年來,信託業在人才儲備、投資管理能力、客戶渠道和項目資源方面均不可與往年同日而語。截至三季度末,在單一信託業務中,銀信合作的規模依然徘徊在1.8萬億元左右,在單一信託的佔比由一季度末的33.83%降至三季度末的29.13%;而非銀信合作的規模在三季度末達到2.42萬億元,較二季度增長26.7%。
信託業去純通道式的銀信合作化正在加速,而券商資管仍在低技術水平的通道業務領域展開價格戰,令半年內通道費率從3%。下降至0.5%。。
這足以證明,信託業不是券商資管隨意捏的軟柿子,至少現在不是。

Ⅸ 信託、券商、基金、它們的資管產品有哪些共性

要說共性的話,一般就是都是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有一定的期限和規模,其他也沒有什麼,無非是投資的領域不同,以及監管不同了

Ⅹ 信託,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有什麼區別

1、信託歸銀監會管,券商和基金都是證監會的。
2、金融行業是嚴格監管的,除回了做私募的,凡是從事銀行、證答券、保險、基金、信託、擔保、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的,都需要向監管部門申請牌照。
3、信託需要銀監備案,券商資管和基金產品需要證監審批。
4、有準備金計提要求,具體請查詢《金融企業准備金計提管理辦法》及相關監管細則。
信託目前只有集合資金信託需要報銀監會備案,單一不需要;另外券商資管計劃和基金子公司專項計劃都是事後備案制而非審批制。

閱讀全文

與信託券商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理財產品最好 瀏覽:103
中國銀行理財手機上怎麼買 瀏覽:73
創業板再融資放開 瀏覽:438
股票上市首日價 瀏覽:400
杠桿中阻力的作用點 瀏覽:700
出口貨物收匯申報錄入金融機構代碼 瀏覽:342
融資杠桿比例計算 瀏覽:977
外國金融機構 瀏覽:63
期貨杠桿是怎麼計算的 瀏覽:370
江蘇金融服務外包 瀏覽:762
介紹客戶到銀行理財有抽成嗎 瀏覽:178
金融服務業的實施細則 瀏覽:159
微信裡面的基金理財安全 瀏覽:98
太平洋理財基金是真的嗎 瀏覽:465
金融公司貸款工作人員有風險嗎 瀏覽:881
漢口銀行九通理財怎麼樣 瀏覽:136
金融服務措施及成效 瀏覽:282
余額寶七天理財基金 瀏覽:779
金融公司平衡計分卡表格 瀏覽:653
供銷兼股東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