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業戰略目標包括哪些基本內容
企業戰略目標是指企業在實現其使命過程中所追求的長期結果,是在一些最重要的領域對企業使命的進一步具體化。內容包括:
1、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2、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企業戰略的基本目標包括什麼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2)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擴展閱讀
1、穩健型戰略
穩健型戰略是採取穩定發展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中等及以下規模的企業或經營不景氣的大型企業選擇,可分為:無增長戰略(維持產量、品牌、形象、地位等水平不變)、微增長戰略(競爭水平在原基礎上略有增長)兩種戰略形式。
該戰略強調保存實力,能有效控制經營風險,但發展速度緩慢,競爭力量弱小。
2、收縮型戰略
收縮型戰略是採取保守經營態度的戰略形態,主要適合處於市場疲軟、通貨膨脹、產品進入衰退期、管理失控、經營虧損、資金不足、資源匱乏、發展方向模糊的危機企業選擇。
㈢ 戰略目標的內容
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使命和功能的具體化,一方面有關企業生存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目標;另一方面,目標還取決於個別企業的不同戰略。因此,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性目標,又包括定量目標。盡管如此,各個企業需要制定目標的領域卻是相同的,所有企業的生存都取決於同樣的一些因素。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B·M·格羅斯在其所著的《組織及其管理》一書中歸納出組織目標的七項內容:
(1) 利益的滿足:組織的存在以滿足相關的任何組織利益、需要、願望和要求。
(2) 勞務或商品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產品包括勞務(有形的或無形的)商品,其質量和數量都可以用貨幣或物質單位表示出來。
(3) 效率或獲利的可能性:即投入-產出目標,包括效率,生產率等;
(4) 組織,生存能力的投資:組織能力包括存在和發展的能力,有賴於投入數量和投資轉換過程。
(5)資源的調動:從環境中獲得稀有資源;
(6) 對法規的遵守;
(7) 合理性:即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包括技術合理性和管理合理性,
㈣ 戰略目標的目標體系
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使命和功能具體化,一方面有關企業生存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目標;另一方面,目標還取決於個別企業的不同戰略。因此,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性目標,又包括定量目標。盡管如此,各個企業需要制定目標的領域卻是相同的,所有企業的生存都取決於同樣的一些因素。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b.m.格羅斯在其所著的《組織及其管理》一書中歸納出組織目標的七項內容:
(1)
利益的滿足:組織的存在以滿足相關的任何組織利益、需要、願望和要求。
(2)
勞務或商品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產品包括勞務(有形的或無形的)商品,其質量和數量都可以用貨幣或物質單位表示出來。
(3)
效率或獲利的可能性:即投入-產出目標,包括效率,生產率等;
(4)
組織,生存能力的投資:組織能力包括存在和發展的能力,有賴於投入數量和投資轉換過程。
(5)
資源的調動:從環境中獲得稀有資源;
(6)
對法規的遵守;
(7)
合理性:即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包括技術合理性和管理合理性,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盈利能力。用利潤、投資收益率、每股平均受益、銷售利潤等來表示。
2.
市場。用市場佔有率、銷售額或銷售量來表示。
3.
生產率。用投入產出比率或單位產品成本來表示。
4.
產品。用產品線或產品的銷售額和盈利能力、開發新產品的完成期來表示。
5.
資金。用資本構成、新增普通股、現金流量、流動資本、回收期來表示。
6.
生產。用工作面積、固定費用或生產量來表示。
7.
研究與開發。用花費的貨幣量或完成的項目來表示。
8.
組織。用將實行變革獲獎承擔的項目來表示。
9.
人力資源。用缺勤率、遲到率、人員流動率、培訓人數或將實施的培訓計劃數來表示。
10.
社會責任。用活動的類型、服務天數或財政資助來表示。
一個企業並不一定在以上所有領域都規定目標,並且戰略目標也並不局限於以上十個方面。
㈤ 企業戰略目標包括以下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企業戰略目標包括:
1、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2、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5)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擴展閱讀:
在企業使命和企業宗旨的基礎上制定企業的總戰略,為了保證總目標的實現,必須將其層層分解,規定保證性職能戰略目標;也就是說,總戰略目標是企業主體目標,職能性戰略目標是保證性的目標。
現代企業越來越多的認識到自己對用戶及社會的責任,一方面,企業必須對本組織造成的社會影響負責;另一方面,企業還必須承擔解決社會問題的部分責任。
企業日益關系並注意良好的社會形象,既為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爭得信譽,又促進組織本身獲得認同。企業的社會目標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如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參與社會會活動、支持社會福利事業和地區建設活動等。
㈥ 閱讀短文中為什麼是杭州來承擔這一關鍵使命使命是指
它應該放在第⑤段之後.
2.這一句中「最基本的東西」是:締造我們的幸福生活的烈士,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3.內涵:「悲壯感」是指對烈士奮勇戰斗、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仰。「使命感」是指向烈士一樣為國家作出貢獻。
4.讀懂了一種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
5.本文聯系現實生活,由過去說現在。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完全贊美烈士,回憶過去。
6.本文由敬仰之情轉為神聖的使命感,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篇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是敬仰之情.
㈦ 有效目標包括哪些因素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㈧ 企業戰略目標的內容
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使命和功能的具體化,一方面有關企業生存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目標;另一方面,目標還取決於個別企業的不同戰略。因此,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性目標,又包括定量目標。盡管如此,各個企業需要制定目標的領域卻是相同的,所有企業的生存都取決於同樣的一些因素。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B.M.格羅斯在其所著的《組織及其管理》一書中歸納出組織目標的七項內容:
(1) 利益的滿足:組織的存在以滿足相關的任何組織利益、需要、願望和要求。
(2) 勞務或商品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產品包括勞務(有形的或無形的)商品,其質量和數量都可以用貨幣或物質單位表示出來。
(3) 效率或獲利的可能性:即投入-產出目標,包括效率,生產率等;
(4) 組織,生存能力的投資:組織能力包括存在和發展的能力,有賴於投入數量和投資轉換過程。
(5) 資源的調動:從環境中獲得稀有資源;
(6) 對法規的遵守;
(7) 合理性:即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包括技術合理性和管理合理性。 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盈利能力。用利潤、投資收益率、每股平均受益、銷售利潤等來表示。
2. 市場。用市場佔有率、銷售額或銷售量來表示。
3. 生產率。用投入產出比率或單位產品成本來表示。
4. 產品。用產品線或產品的銷售額和盈利能力、開發新產品的完成期來表示。
5. 資金。用資本構成、新增普通股、現金流量、流動資本、回收期來表示。
6. 生產。用工作面積、固定費用或生產量來表示。
7. 研究與開發。用花費的貨幣量或完成的項目來表示。
8. 組織。用將實行變革獲獎承擔的項目來表示。
9. 人力資源。用缺勤率、遲到率、人員流動率、培訓人數或將實施的培訓計劃數來表示。
10.社會責任。用活動的類型、服務天數或財政資助來表示。
一個企業並不一定在以上所有領域都規定目標,並且戰略目標也並不局限於以上十個方面。
㈨ 企業戰略目標的內容是什麼
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使命和功能的具體化,一方面有關企業生存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目標;另一方面,目標還取決於個別企業的不同戰略。因此,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性目標,又包括定量目標。盡管如此,各個企業需要制定目標的領域卻是相同的,所有企業的生存都取決於同樣的一些因素。
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位;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極其有效地利用;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人力資源方面的目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㈩ 戰略目標的內容包括哪些
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使命和功能具體化,一方面有關企業生存的各個部門都需要有目標;另一方面,目標還取決於個別企業的不同戰略。因此,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多元化的,既包括經濟目標,又包括非經濟目標;既包括定性目標,又包括定量目標。盡管如此,各個企業需要制定目標的領域卻是相同的,所有企業的生存都取決於同樣的一些因素。德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提出了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1) 市場方面的目標:應表明本公司希望達到的市場佔有率或在競爭中達到的地;
(2) 技術改進和發展方面的目標:對改進和發展新產品,提供新型服務內容的認知及措施;
(3) 提高生產力方面的目標:有效的衡量原材料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4) 物資和金融資源方面的目標:獲得物質和金融資源的渠道及其有效的利用;
(5) 利潤方面的目標:用一個或幾個經濟目標表明希望達到的利潤率。
(6) 人力資源方面的標:人力資源的獲得、培訓和發展,管理人員的培養及其個人才能的發揮。
(7) 職工積極性發揮方面的目標:對職工激勵,報酬等措施。
(8) 社會責任方面的目標:注意公司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b.m.格羅斯在其所著的《組織及其管理》一書中歸納出組織目標的七項內容:
(1) 利益的滿足:組織的存在以滿足相關的任何組織利益、需要、願望和要求。
(2) 勞務或商品的產出:組織產出的產品包括勞務(有形的或無形的)商品,其質量和數量都可以用貨幣或物質單位表示出來。
(3) 效率或獲利的可能性:即投入-產出目標,包括效率,生產率等;
(4) 組織,生存能力的投資:組織能力包括存在和發展的能力,有賴於投入數量和投資轉換過程。
(5) 資源的調動:從環境中獲得稀有資源;
(6) 對法規的遵守;
(7) 合理性:即令人滿意的行為方式,包括技術合理性和管理合理性,企業的戰略目標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 盈利能力。用利潤、投資收益率、每股平均受益、銷售利潤等來表示。
2. 市場。用市場佔有率、銷售額或銷售量來表示。
3. 生產率。用投入產出比率或單位產品成本來表示。
4. 產品。用產品線或產品的銷售額和盈利能力、開發新產品的完成期來表示。
5. 資金。用資本構成、新增普通股、現金流量、流動資本、回收期來表示。
6. 生產。用工作面積、固定費用或生產量來表示。
7. 研究與開發。用花費的貨幣量或完成的項目來表示。
8. 組織。用將實行變革獲獎承擔的項目來表示。
9. 人力資源。用缺勤率、遲到率、人員流動率、培訓人數或將實施的培訓計劃數來表示。
10. 社會責任。用活動的類型、服務天數或財政資助來表示。
一個企業並不一定在以上所有領域都規定目標,並且戰略目標也並不局限於以上十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