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全球財富報告凈金融資產排名國

全球財富報告凈金融資產排名國

發布時間:2021-11-30 13:55:18

Ⅰ 全球最富有的十大國家到底有多富

截止2016年,全球最富有的十大國家的「總體個人財富」分別為:美國(48.9萬億美元)、中國(17.4萬億美元)、日本(15.1萬億美元);

英國(9.2萬億美元)、德國(9.1萬億美元)、法國(6.6萬億美元)、印度(5.6萬億美元)、加拿大(4.7萬億美元)、澳大利亞(4.5萬億美元)、義大利(4.4萬億美元)。

市場研究公司「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公布的《W10:10個世界最富裕國家》排名中,中國名列第二位。

「新世界財富」在其公布的排名中統計的是各國國民的「總體個人財富」,其中包括房地產、現金、銀行存款、事業生意等。

中國的「總體個人財富」達到17.4萬億美元,排名第二。報告指出,中國在最近15年裡展現出的財富增加速度最快。最富裕的國家是美國(48.9萬億美元),第三名是日本(15.1萬億美元)。

前十名中還有英國(9.2萬億美元)、德國(9.1萬億美元)、法國(6.6萬億美元)、印度(5.6萬億美元)、加拿大(4.7萬億美元)、澳大利亞(4.5萬億美元)、義大利(4.4萬億美元)。

(1)全球財富報告凈金融資產排名國擴展閱讀:

全球最富國家的境況:

在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中,最富有的10%人群的收入是最貧窮的10%人群的9.5倍;在1980年,這一比例只有7倍。造成差距擴大的原因一方面在於最富有1%的人群收入的增加;

而更重要的因素在於,在過去30年中,這些國家的最貧窮人群收入即使是在經濟繁榮的年份增長也極為緩慢,而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則下滑更為嚴重。

如果不採取措施,OECD成員國經濟增長在未來25年內將會減少至少8.5%。在過去20年中,貧富差距問題已使墨西哥和紐西蘭減少了10%的經濟增長;在英國、芬蘭和挪威,減少了9%;在美國、義大利和瑞典,則減少了6%—7%。

Ⅱ 國內各大銀行總資產排行

截至2010年11月18日
1.工商銀行134178億元
2.建設銀行105790億元
3.農業銀行101171億元
4.中國銀行101024億元
5.交通銀行38027億元
6.招商銀行23596億元
7.浦發銀行19757億元
8.中信銀行19476億元
9.興業銀行18103億元
10.民生銀行17643億元
11.光大銀行14910億元
12.華夏銀行10108億元
13.北京銀行6898億元
14.深發展6751億元
15.寧波銀行2350億元
16.南京銀行1986億元

Ⅲ 世界最新個人財富排行榜+中國國內的排行!!

2008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http://www.forbeschina.com/inc1/2008326list.htm
1 Warren Buffett 620 美國 伯克夏-哈薩威 77 Up
2 Carlos Slim Helu 及家族 600 墨西哥 電信 68 Up
3 William Gates III 580 美國 微軟公司、投資 52 Up
4 Lakshmi Mittal 450 印度 鋼鐵 57 Up
5 Mukesh Ambani 430 印度 石化 50 Up
6 Anil Ambani 420 印度 多元投資 48 Up
7 Ingvar Kamprad 及家族 310 瑞典 宜家 81 Down
8 KP Singh 300 印度 房地產 76 Up
9 Oleg Deripaska 280 俄羅斯 俄羅斯鋁業 40 Up
10 Karl Albrecht 270 德國 超市 88 Up
2008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http://www.forbeschina.com/inc1/200811fortune.htm
排名 2007
排名 姓名 性別 年齡 2008財富
(億人民幣) 公司名 總部所在地 城市 主要產業
1 20 劉永行 男 60 204.0 東方希望集團 上海 飼料、鋁電、金融
2 10 黃光裕 男 39 183.6 鵬潤投資 北京 家電零售、房地產
3 1 楊惠妍 女 27 151.0 碧桂園 廣東 佛山 房地產
4 12 劉永好家族 男 57 149.6 新希望集團 四川 成都 飼料、房地產、金融
5 360 周成建家族 男 43 136.0 美特斯邦威集團 浙江 溫州 服裝連鎖
6 5 張近東 男 45 122.4 蘇寧電器 江蘇 南京 家電零售
7 21 李彥宏 男 40 115.6 網路 北京 搜索引擎
8 115 杜雙華 男 43 108.8 京華創新集團、日照鋼鐵 河北 衡水 鋼鐵
9 40 馬化騰 男 37 107.4 騰訊 廣東 深圳 即時通訊、門戶網站、網路游戲
10 54 周福仁家族 男 57 105.4 西洋集團 遼寧 海城 化肥、耐火材料

Ⅳ 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有何看點

2018年7月19日晚與全球同步發布了最新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未來更多榜單和深度商業報道請關注「財富中文網」官方網站和微信。

其中中國大陸(含香港在內,不包括台灣地區)為111家企業。13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它們是:招商局集團、雪松控股、象嶼集團、兗礦集團、鞍鋼集團、首鋼集團、緯創集團、台灣中油、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富邦金融控股、泰康保險集團、河南能源化工集團、青島海爾。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業是保險(3家)。青島海爾則是電子與電子設備行業唯一一家中國新上榜公司。

其中,始創於1872年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先行者的招商局集團首次上榜,排名位於280位。采礦、原油生產行業中有一家特點鮮明的新上榜公司——兗礦集團。該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業。去年,兗煤澳洲總產能達到8000萬噸,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煤炭上市公司。

Ⅳ 馬雲整個財富王國凈資產已超136個國家經濟總量嗎

馬雲整個財富王 國凈 資 產已超136個國家經濟總量。

圖二:馬雲打 造的財富王 國,阿里巴巴的崛起帶動的十大億萬富翁。馬雲總身家達476億美元;網上支 付和保 險領域市值達30億美元;順豐創始人王衛身家達201億美元;阿里巴巴聯 和創始人蔡崇信身家115億美元;快遞行業市值368億美元;電商行業市值125億美元。

貨物運送

最初,順豐速運靠派送阿里巴巴在線購物產品賺錢。目前,順豐持有阿里巴巴11%的股份。

根據統計,阿里巴巴執行副 主 席及聯和 創始人蔡崇信(Joseph Tsai)的凈身家達115億美元,盡 次於馬雲。

螞蟻金融

除上述十位億萬富翁,螞蟻金融也造就了十多位富翁。 數據顯示,2015年,螞蟻金融的市值約為500億美元。數據顯示,阿里巴巴至多持有螞蟻金融33%的股份。如果監 管部門批准,螞蟻金 融經歷最後一輪融 資後市值將達到600億美元。

1999年,馬雲在杭州成立了阿里巴巴。根據公司2014年規劃,阿里巴巴和 伙人包括五位螞蟻金 融執行官和一名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高層。據悉,阿里巴巴合夥人共持有3.5億股,目前市值達652億美元。馬雲和蔡崇信所持有的股票價值約為389億美元。

共同成功

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和淘寶讓中國發展成世界最大的電商市場,阿里巴巴的市值甚至可與亞馬遜匹敵。去年雙十一當天,天貓和淘寶的銷售額超過亞馬遜推出的「黑色星期五五」和「網購星期一」的銷售額。據統計,今年雙十一的銷售額比去年多250億美元,同比增加40%。

增長前景

報告顯示,去年,中國網路消費者人均花費11404元(約合1718美元),預計在2019年前,該數據將上漲17%。根據今年2月公布的報告,2020年前,網上零售市場的規模預計將翻一番至1.7萬億美元。

馬雲表示,希望阿里巴巴能夠繼續推動創新,成為本世紀全球創新的主要動力。

厲害了馬雲!

Ⅵ 世界財富排名..

美國「福布斯」雜志3月10日在紐約公布了2005年度世界超級富豪排名榜,過去一年財富超過10億美元超級富豪人數大幅增加。
美國軟體大王比爾·蓋茨以465億美元排名第一,他已連續11次位居榜首,美國投資家沃倫·巴菲特以440億美元排名第二,印度鋼鐵大王拉卡什米·米塔爾以25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位居第三,過去一年中,米塔爾個人財富增長188億美元。李嘉誠仍然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中國人,他的個人財富從去年的124億美元增加到130億美元,排名第22位。
「福布斯」雜志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過去一年,全世界凈財富達到或超過10億美元的超級富豪人數增加了131名,使超級富豪總數達到691名。

TOM新聞——解讀《福布斯》雜志富豪排行榜 美國富人更富

根據美國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的最新統計,美國400個富豪在過去12個月內的資產累計數額上升了10%,達到9550億美元。比爾·蓋茨仍居美國首位,其財產價值為46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30億美元。著名投資家沃倫·巴菲特財富總額為360億美元,繼續保持在第二位。微軟合作創始人保羅·艾倫去年凈收入增加10億美元,以220億美元的身價排在第三位。

排在榜首的富豪主要都來自科技領域。亞馬遜總裁貝索斯的個人財富從原來的31億猛增至50億美元。這一增幅同其公司的股價浮動成正比。

美國富豪財富暴長,主要是美國高科技股經過兩年的低谷之後,過去一年來持續回升所致。2000年,美國科技股曾經如日中天,創造了華爾街歷史上無數個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好景不長,在泡沫經濟的神話破滅之後,所有科技富豪及其企業的腰包都大幅縮水,手裡的股票又一夜之間變成廢紙。從2001年到2002年之間,科技企業經歷了漫長的嚴冬。以2002年福布斯的統計為例:2002年400名最富有美國人的身價連續第二年縮水,損失財富總額達740億美元,較2000年的1.2萬億美元減少3280億美元。

當時,蓋茨的財富勁縮了110億美元,雖然榜首地位未受動搖,但他卻是各富豪中損失最慘重的一位,主要是因為微軟股票下跌所致。自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後的兩年間,蓋茨的財富總共縮水200億美元,成為最大輸家。去年蓋茨的財產是430億美元,雖說今年又掙了30億美元,但比起兩年前的風光,對蓋茨來說這30億美元恐怕也只是個小小的安慰吧!

而投資大王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當年老謀深算,堅持不沾手科技股,得以逃過科技股災,結果網路泡沫破裂的時候巴菲特的財富不降反升,一下子被大家捧為具有遠見卓識的「神人」。2002年的福布斯統計顯示,他的財富增加了37億美元,達到360億,今年不賺不賠,繼續領先第三名140億美元,穩居亞軍,倒也還能氣定神閑。

第三名保羅·艾倫也是微軟創始人之一,大概也是位子坐得最不穩的一個,看看前面的巴菲特,拉下了自己140億的距離,要想追上恐怕還要好多年的時間,而後面沃爾瑪家族的5個姐妹兄弟和他只差5億美元,正虎視眈眈的趕上來。艾倫的財富也歷經兩年的大縮水,2002年比2001年腰包癟了72億,只剩210億美元,今年小賺10億,估計實在是高興不起來。

而來自零售業巨頭沃爾馬特家族的「五虎」———海倫·沃爾頓、羅布森·沃爾頓、約翰·沃爾頓、吉姆·沃爾頓、艾麗斯·沃爾頓則是勢不可擋,2002年就以188億美元的個人資產並列第4至第8位,包攬了富豪榜前10名中一半的座次。今年每人又分到7億美元,平均資產達到205億,大有趕超第三名艾倫之勢。

而向來被看作是「壞孩子」的甲骨文行政總裁埃利森(Larry Ellison),曾經一度要「搞垮微軟」,這兩年在前10名的榜單上也是大起大落。最風光的時候,埃利森的身價直逼蓋茨,然而後來也隨著股價暴跌而跌得很慘,2002年他發財富由219億美元勁縮至152億美元,其排名亦由2001年的第4位跌至第9位。今年雖然仍然沒有恢復元氣,繼續屈居第九,但如果單純從財富凈增長值來看,竟然又暴漲28億美元,頗有咸魚翻身的氣勢,其未來不可小看。

而靠賣電腦起家的邁克爾·戴爾當初是靠擠掉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進入前10名俱樂部的,如今繼續保持謙虛謹慎、穩扎穩打的作風,財富也繼續增長。

當然,有贏家也必有輸家,據說最慘的是蓋瑞·溫尼克(Gary Winnick),他當初創立的電信企業Global Crossing創下電信產業最大破產事件,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四大破產紀錄。蓋瑞曾經打算爭取「留級」,但是最終被開除了,現在在福布斯前400名富豪排行榜上已經看不到他的身影。

同時,本期富豪榜也顯示,在美國,財富繼續向西遷移。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富翁數目比紐約多一倍。400名富豪中有95人來自美國加州;來自紐約的只有47人。而在21年前,當《福布斯》富豪榜推出的時候,400名富豪中有81人來自紐約,來自加州的是56人。福布斯排行榜顯示:富人更富

對於新版福布斯富豪排行榜,《華盛頓郵報》9月18日評論道:「美國經濟在為超級富翁們復甦。」在忍受了兩年的身價縮水後,全美前400名富豪奮起直追,資產總值比2002年增長10%,達到9550億美元。也就是說,只要再有一個比爾·蓋茨,他們的財富總額就將達到驚人的1萬億美元。

與去年相比,《福布斯》「十大榜」的名單基本沒有改變,連排名次序都差不多。這再次證明,美國財富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上的狀況絲毫未見改善,富人更加富裕,很少有黑馬出現。

《福布斯》分析認為,富豪資產整體增長的動力來自互聯網股票的利潤和高科技產品的發展,而財富增值速度最快的當屬那些持有大量網路股的「網路富翁」們,例如Amazon.com(亞馬遜公司)首席執行官傑夫·貝索斯,資產增加了30億,達到51億美元,這要歸功於亞馬遜出色的網上零售業務帶來的股價飆升。貝索斯名列排行榜第32位。此外,雅虎公司的大股東們也同樣收獲頗豐,大衛·費洛和楊致遠的財富都是去年的3倍,Ebay的女掌門梅格·惠特曼和高管皮埃爾·奧米戴爾的財富也增長了50%。財富增加較快的富翁還包括蘋果計算機公司的CEO史蒂夫·喬布斯,排名速升44位,竄升至第78位。

財富迅速增加提高了入選排行榜的門檻,身價在6億美元以下的富人已經與排行榜無緣了。

年紀最大的上榜富豪是馬克斯·菲舍爾,今年95歲的他以經營石油與鋼鐵起家,擁有財富6.8億美元。

最年輕的當屬31歲的丹尼爾·塞夫,他與兩名兄弟共同繼承了其父一手創辦的包括PC Magazine、Boating及Car(Driver等雜志的出版王國,資產達到12億美元。

有錢並不代表有地位。美國《財富》雜志前不久評選出了「最具權勢的」24位美國富豪,該排行榜更注重上榜富豪對美國經濟、企業經營和民眾生活方式的影響。奪得頭把交椅的並非首富比爾·蓋茨,而是投資大師「股神」巴菲特。在《財富》雜志對全美剛畢業的工商管理碩士進行的調查中,巴菲特被評為「除他們的父親之外最受尊敬的人」,其影響甚至超過了美國總統布希和教皇。(代維)(2302)

Ⅶ 忙總如何看待當前台灣和香港的經濟

台灣的經濟增長放緩還要從台灣的經濟結構去分析,台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外貿。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拉動效應基本耗盡,創新處於瓶頸期,沒有創新也就沒有新的國際需求創造出來,國際需求的平庸導致台灣的出口難以放量增長。這跟60年代初的電子產業革命和80年代末期互聯網產業革命帶動國際需求和國際貿易快速增長進而帶領台灣經濟快速起飛有著很大的歷史背景差異。
另一方面來看,台灣的經濟政策是高度保守穩健的類型,在外部趨冷的同時,政府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大力刺激經濟。這裡面主要有三點考慮:1.強行刺激經濟違背經濟學基本規律,人為的抬高資產價格最終扭曲市場機制,導致泡沫的產生,同時也加劇政府負債。2.橫向對比跟台灣處於同一產業水平的西歐部分國家,台灣的經濟增速並不算高也不算低,而是處於中間水平。如果通過財政政策人為刺激增長,在相對高的泡沫化增速下,勢必吸引來國際上追逐利益的游資和熱錢,擾亂正常市場秩序,推升資產價值求一時繁榮恐怕不利於長期發展。3.強行刺激經濟,無論是印錢還是降息,都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過快,對於依靠養老金和失業金的弱勢群體來說會帶來很大生存負擔,對社會安定也不利。
當然,台灣這樣選擇的副作用就是薪資相對停滯,房地產長期處於熊市,整個經濟介乎通縮的邊緣(從CPI來看,台灣的通脹率非常可憐,只有1%都不到)。
但是這只是表象,我們看經濟好不好,GDP並非是唯一衡量指標。如果你去看一下台灣人均GDP按照國際匯率計算已經達22500美元,按照PPP法計算,則接近40000美元。根據德國安聯集團《2016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的人均凈金融資產達81242歐元,位居亞洲第2,僅次於日本的83888歐元。在全球位列第8名。截止2015年底的國際投資部位凈資產排名(即民間+企業+個人全部海外投資減去全部外債),台灣的國際凈財富(凈債務權)達1053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日本的28885億美元,德國的16202億美元,中國大陸的15965億美元。台灣的外匯儲備截止10月份大約有4380億美元,排名全球前五名。另外根據新聞報道,僅在2011年底的統計,台灣全體居民存款總額已經高達33萬億台幣,約1.04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台灣人平均存款達4.62萬美元。
有人就說,台灣的平均薪資為48490台幣/月(9698人民幣/月)也就是一線城市的中產階級水平,為什麼財富積累那麼可觀?
這個問題,第一是華人都有一個毛病,囤積癖,也就是愛存錢不愛花錢。文化使然。台灣發展了50多年,根基還是有的。過去的積累也有相當貢獻。第二,台灣在完成全民健保和12年義務教育後,為人民解決了看病和讀書的問題,兩大項開支基本由政府負擔,賺的工資比較單純的就是拿來花,花不完就存下來,長久地說,比較容易積累一定財富。第三,台灣人熱衷理財,台灣雖然經濟規模稱不上很大,但台灣的保險覆蓋率高居世界前五名,台灣人大多習慣在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險基礎上投資分紅型理財保險,從台灣保險公司總資產高達28萬億台幣,約8880億美元,相當於台灣GDP的1.6倍就可以窺探出台灣人多愛理財型產品以及多麼能存錢。

Ⅷ 台灣到底是不是發達地區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台灣都是發達經濟體。

台灣人均GDP按照國際匯率計算已經達22500美元,按照PPP法計算,則接近40000美元。

根據德國安聯集團《2016全球財富報告》,台灣的人均凈金融資產達81242歐元,位居亞洲第2,僅次於日本的83888歐元。在全球位列第8名。

截止2015年底的國際投資部位凈資產排名(即民間+企業+個人全部海外投資減去全部外債),台灣的國際凈財富(凈債務權/凈資產)達1053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日本的28885億美元,德國的16202億美元,中國大陸的15965億美元。

台灣的外匯儲備截止10月份大約有4380億美元,排名全球前五名。

根據新聞報道,僅在2011年底的統計,台灣全體居民存款總額已經高達33萬億台幣,約1.04萬億美元。相當於每個台灣人平均存款達4.62萬美元。

Ⅸ 求全球銀行2006年或更早的凈資產排名

最近,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了2006年度全球1000家大銀行排名。報告顯示,中資銀行進入全球1000家大銀行由2005年的19家上升到25家,並有14家名次調升。有關情況摘編如下:

一、全球銀行業簡況

總體來看,全球前1000家銀行有以下趨勢和特點:

(一)一級資本回報率再創新高,平均為22.7%,大大高於去年的19.9%。以一級資本利潤率計算,前1000家銀行的利潤率首次超過20%,達到了22.7%,遠遠高於去年的19.86%和17.91%。

(二)稅前利潤增長率從去年的30.3%下降為今年的18.6%,但稅前利潤總額又創下新記錄,已達6451億美元。排名表上的銀行利潤已連續幾年增長,但增長率逐年放緩。2004年的排名表上,銀行利潤增長率為65.4%,2005年為30.3%,今年已下降為18.6%。

(三)一級資本與總資產的增長率均有所下降,分別為3.7%和5.5%,而總量分別增長至28413億美元和638,258億美元。與前兩年一級資本的增長率(分別為15.2%和20.5%)相比,今年一級資本3.7%的增長率相當平緩。與此相對應,銀行資產的增長也有所放緩。盡管全球許多市場的信貸資產,尤其是零售信貸有較大增長,但5.5%的總資產增長率與前兩年相比仍然呈大幅下降趨勢,前兩年的總資產增長率分別為15.5%和19.3%。

(四)來自歐盟25國的286家銀行的資產與利潤佔比分別為50.7%和37.4%。歐盟的銀行延續了去年的強勢,286家銀行一級資本總額佔比為40.7%,資產總額佔比為50.7%,利潤總額佔比為37.4%。這主要得益於歐盟總體的強勢增長、德國的經濟復甦和歐洲大陸的業務擴張。在歐盟25國中,英國銀行的盈利能力最強。在全球前1000家銀行中,有20家來自英國,其稅前利潤總額為651億美元,一級資本回報率為26.8%,遠遠高於歐盟20.9%的平均水平。

(五)美國197家銀行的利潤佔比為26.5%,彰現「美國效率」。美國197家銀行的一級資本總額佔比為20.7%,而資產總額佔比僅為13.7%。在全球前25家銀行中,5家美國銀行用佔比相對較小的資產創造了佔比相對較大的利潤。美國銀行的資本回報率高達29.1%,遠遠高於去年的26.3%和今年22.7%的平均水平,顯示了極高的效率。

(六)一級資本排名前25家銀行的資產佔比為40.8%。

(七)最大6家銀行的一級資本和利潤佔比分別為15%和17.2%。

(八)44家拉美銀行的資本回報率和資產回報率最高,分別為33.2%和2.84%。

二、全球銀行業排名情況

按一級資本排名,前7家銀行仍然與上年度一致,但次序發生變化。花旗集團以79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仍然高居榜首,匯豐集團則以744億美元的一級資本由上年度的第三上升到第二,其次是美國銀行(740億美元)、摩根大通(725億美元)、日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639億美元)、法國農業信貸集團(606億美元)、蘇格蘭皇家銀行(486億美元)。

按一級資本排序,北美最大的銀行集團是花旗集團,西歐是匯豐集團,亞洲(日本除外)是中國建設銀行,日本是三菱金融集團,拉美是Bradesco銀行,中東是國民商業銀行,非洲是標准銀行集團,中東歐是Sberbank。

按總資產排序,巴克萊銀行是最大的銀行。其中,北美是花旗集團,西歐是巴克萊銀行,亞洲(日本除外)是中國工商銀行,日本是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拉美是巴西銀行,中東是Hapoalim銀行,非洲是標准銀行集團,中東歐是Sberbank。

西歐最大的三家銀行分別是匯豐集團、農業信貸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匯豐集團一級資本由上年度的673億美元增長到744億美元,在西歐占首位,居全球1000家大銀行第二位。在西歐前七大銀行中,英國佔四家,處於主導地位。德國僅有兩家銀行進入西歐前25家大銀行。歐盟25國共有286家銀行進入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一級資本佔40.7%,資產佔50.7%,利潤佔37.4%,構成全球銀行業的最主要的部分。

在北美洲,花旗集團繼續成為同業之首。2005年度,花旗一級資本744億美元,超出第二名摩根大通5.4億美元;2006年度,花旗一級資本794億美元,仍然超出第二名美國銀行5.4億美元。北美共有207家銀行進入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其中美國佔197家,加拿大佔10家。2006年度,北美銀行創造1870億美元的利潤,佔全部1000家銀行的29%。美國仍然構成全球第二大銀行業集團。

日本銀行業繼續保持恢復性穩定增長。2006年度實現稅後利潤513億美元,超過了去年的324億美元。目前,日本銀行一級資本318億美元,占前1000家大銀行的11.2%,略高於去年的11.1%;總資產7595億美元,佔11.9%,低於去年的13.2%。總體看,日本銀行贏利能力仍然比不過北美、拉丁美洲和中東的競爭對手。

俄羅斯銀行仍然佔中東歐排名銀行的主導,前25大銀行中,俄羅斯銀行佔17家,而且,隨著該地區銀行不斷被外資並購,該比例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如波蘭、捷克和匈牙利,已成為歐盟25國成員,他們的銀行基本為外資所擁有。

總的來看,與上一年度相比,2006年度全球前1000家大銀行地區分布結構變化不大。美國不變,日本少5家,中東少4家,亞洲多7家,拉丁美洲多4家。

三、中國銀行業情況

2006年度,中資銀行進入全球1000家大銀行由2005年的19家上升到25家。按一級資本排序,2006年度進入全球1000家大銀行前20名的中資銀行有3家,分別是中國建設銀行(356億美元),排第11位;中國工商銀行(317億美元),排第16位;中國銀行(304億美元),排第17位。

2006年度,14家中資銀行名次調升,其中以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調升幅度最大,建設銀行由2005年的第25名上升到第11名,居亞洲(日本除外)銀行榜首,交通銀行由2005年的第105名上升到第65名。

2006年度,6家中資銀行首次進入全球1000家大銀行,分別是天津市商業銀行(第672名)、上海市農村商業銀行(第683名)、杭州市商業銀行(第821名)、大連市商業銀行(第896名)、深圳市農村商業銀行(第927名)、南京市商業銀行(第1000名)。

《銀行家》雜志特別分析了中國主要銀行的一級資本變化情況。該雜志認為,由於中國主要銀行的幾起上市行動,直接提升了中資銀行在亞洲(日本除外)前25家大銀行和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中國建設銀行2005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後,籌得92億美元,使其以356億美元一級資本躍居亞洲銀行榜首,在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的排名也由去年的第25位上升為第11位。但《銀行家》同時認為建設銀行這種地位不會維持多久。

中國銀行2005年度居亞洲銀行之首。通過今年6月份香港首次公開上市,籌得97億美元,成為過去六年來世界上最大的一起上市交易,這足以使該行恢復第一名。另外,該行7月份已在境內成功上市,又籌集了一部分資金。

競爭亞洲第一的另一個對手是中國工商銀行。該行目前處於第2位。該行的上市盡管推遲,但估計能籌得120億美元。今年1月,高盛、美國運通和德國安聯已經入股該行37.8億美元。即使尚未上市籌資,工商銀行的一級資本已由去年的202億美元上升至317億美元。

交通銀行和招商銀行也進入亞洲前25家大銀行。2005年上市後,交通銀行在亞洲銀行的排名由第14位上升到第10位。該行在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的排名也大幅上升,由2005年度的105名上升到2006年度的65名,一次性超越了40家銀行。招商銀行2006年度進入亞洲25強,列第25名。

中資銀行2006年度按一級資本在《銀行家》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的排名

排名 銀行名稱 2006年排名 2005年排名 2004年排名 2003年排名

1 中國建設銀行 11 25 21 37

2 中國工商銀行 16 32 25 16

3 中國銀行 17 11 29 15

4 中國農業銀行 60 37 36 25

5 交通銀行 65 105 101 102

6 招商銀行 173 198 214 187

7 中信實業銀行 188 200 202 291

8 中國民生銀行 247 287 310 405

9 浦東發展銀行 251 270 261 308

10 興業銀行 297 325 434 400

11 中國光大銀行 311 295 273 217

12 華夏銀行 339 360 348 440

13 上海銀行 356 437 344 318

14 北京銀行 370 431 515 N/A

15 廣東發展銀行 495 485 471 434

16 深圳發展銀行 548 693 548 503

17 天津市商業銀行 672 N/A N/A N/A

18 上海市農村商業銀行 683 N/A N/A N/A

19 杭州市商業銀行 821 N/A N/A N/A

20 深圳市商業銀行 839 908 N/A N/A

21 大連市商業銀行 896 N/A N/A N/A

22 深圳市農村商業銀行 927 N/A N/A N/A

23 寧波市商業銀行 937 933 N/A N/A

24 重慶市商業銀行 963 980 N/A N/A

25 南京市商業銀行 1000 N/A N/A N/A

Ⅹ 憑什麼韓國綜合實力比台灣強很多

台灣與韓國是同一個年代發展與起飛的經濟體,而且都是已外貿導向的經濟體。經過多年競爭焦灼,韓國已大幅度領先台灣。
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韓國綜合實力比台灣強很多。我認為韓國之所以比台灣強,主要基於:
1.韓國民族有血性,對歷史,特別是日本的侵略歷史清算明顯,強化了國家凝聚力。台灣對歷史認知有誤,對日本無清算,甚至認賊作父,導致島內認知偏差,國家內耗在國族認知上,國民沒有凝聚力。
2.韓國和台灣一樣,抓住了美國主導的戰後經濟恢復。但當大陸崛起開始,韓國抓住了機遇,千方百計與大陸打造經濟共同體,而即使在大陸讓利前提下,台灣對與大陸的合作都保持一定的政治分離因素,即台灣沒有完全抓住大陸發展的歷史機遇。
3.韓國人比台灣人狡猾,不解釋。

閱讀全文

與全球財富報告凈金融資產排名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服務措施及成效 瀏覽:282
余額寶七天理財基金 瀏覽:779
金融公司平衡計分卡表格 瀏覽:653
供銷兼股東 瀏覽:412
融資租賃經理 瀏覽:120
筷子的杠桿五要素示意圖 瀏覽:159
美國金融軟體公司 瀏覽:680
土地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533
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382
深圳通用振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官網 瀏覽:606
金融學論文題目上市公司 瀏覽:900
紐西蘭金融服務 瀏覽:532
中學生怎樣投資理財 瀏覽:767
影響期貨價格的數據 瀏覽:632
長沙漢元金融服務外包有限公司 瀏覽:799
債權融資計劃綿陽科技城 瀏覽:493
加強兩會期間金融服務保障 瀏覽:916
微信理財通沒到賬收益 瀏覽:890
全球金融機構的新挑戰一交易對手 瀏覽:758
金融代理公司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