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私募債權基金的種種疑問現在信託能做到8%-12%收益,而市場上遇到私募債券基金能做到15%-20%
其實私募基金(起點50萬或者100萬以上的)都是比較正規的,其實私募和信託運行方式差不多,私募屬於單個品種的信託,或者就是募集資金來購買信託產品,當然你說的15-20%收益的是單一的產品,為什麼收益率比信託高呢,因為風險性,信託產品一般要經過信託公司和銀監會的雙重審核才能批下來,而私募相對容易多了,所以很多做不成信託的項目就通過私募的方式發行了,當然成本也提高了;另外,信託公司運營的成本比較高。
從安全性來說,信託私募雖然都不保本保息(承諾保本保息都是不合法的,大多數是不懂的人或者本身就是騙子),但是信託公司實力強大,固定收益產品有個剛性兌付的原則,就是項目出問題的話,信託公司兜底,但是私募就不行,就那麼一個項目,出了問題,抵押物不能變現的話,很難保障能拿到本金和利息的
㈡ 有沒有人知道信託公司跟一般的私募公司在業務上有什麼區別
信託是高端、管理相對透明、具有政府背景、受國家監控嚴格、起點比較高的私募!
㈢ 私募基金,私募債券,私募債三者的區別。
1、投資標的不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標的是未上市公司股權;私募證券基金則是以有價證券為投資標的,收益為浮動型。私募債和私募債券是一個意思,投資標的為公司/企業債權。
2、投資期限不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期限長,一般5-10年不等,期限不固定,收益不固定;私募證券基金一般有個封閉期,封閉期相對固定,封閉期後可以開放申購贖回,收益也是浮動型;私募債券基金/私募債則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投資期限,收益率也是相對固定的。
3、投資風險不同:私募股權投資風險與私募證券投資的風險都比較高,私募債券投資因為屬於債權投資,所以風險相對二者較小,當然還是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
(3)私募債券信託擴展閱讀:
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
1、2014年7月11日,證監會正式公布《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對合格投資者單獨列為一章明確的規定。明確私募基金的投資者金額不能低於100萬元。
2、根據新要求的「合格投資者」應該具備相應的風險識別能力以及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能低於100萬元。投資者的個人凈資產不能低於1000萬元以及個人的金融資產不能低於300萬元,還有就是個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於50萬元。
3、因為考慮到企業年金、慈善基金、社保基金以及依法設立並且受到國務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監管的投資計劃等機構投資者均都具有比較強的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私募基金管理人以及從業人員對其所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充分了解,因此也被認可為合格的投資者。
㈣ 請問什麼是信託,私募是信託的一種么
信託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理財產品,是信託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一定的期限,一定的收益率。
關於你說的私募,其實是理財的性質,和公募相對,其實你說反了,應該是信託是私募的一種,私募還包括諸如基金等
㈤ 信託vs 私募債 二者有什麼不同
私募債發行:1、發行成本低。2、對發債機構資格認定標准較低。3、可不需要提供擔保和信用評級。4、信息披露程度要求低。5、有利於建立與業內機構的戰略合作。
信託發行:1、發行成本高。2、對交易對手資格認證標准較高。3、需要股權、土地、應收賬款、連帶擔保等一系列風控措施和信用評級。4、信息披露程度要求低。5、主要做大企業的融資。
㈥ 公募基金和私募信託有啥區別嗎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區別如下:
1、募集的對象不同。公募版基金的募集對象是廣大社會公眾權,即社會不特定的投資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對象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包括機構和個人。
2.募集的方式不同。公募基金募集資金是通過公開發售的方式進行的,而私募基金則是通過非公開發售的方式募集,這是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最主要的區別。
3.信息披露要求不同。公募基金對信息披露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其投資目標、投資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則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有較強的保密性。
4.投資限制不同。公募基金在投資品種、投資比例、投資與基金類型的匹配上有嚴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資限制完全由協議約定。
5.業績報酬不同。公募基金不提取業績報酬,只收取管理費。而私募基金則收取業績報酬,一般不收管理費。對公募基金來說,業績僅僅是排名時的榮譽,而對私募基金來說,業績則是報酬的基礎。
6.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別以外,在投資理念、機制、風險承擔上都有較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