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溫州鄉村旅遊融資

溫州鄉村旅遊融資

發布時間:2021-12-07 06:18:16

㈠ 鄉村旅遊項目的資金問題怎麼解決

旅遊產業融資一般有七個渠道,即「跑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支持)、「借錢」(與金融機構合作)、「引錢」(對外招商引資)、「融錢」(資本市場融資)、「兌錢」(盤活資產)、「匯錢」(吸納社會個人投資)、「擠錢」(自身加大投資)。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按照「多渠匯流」的原則,鄉村旅遊開發根據旅遊業投融資的趨勢和規律,提出融資綜合解決方案。即:「跑錢」方案、「借錢」方案、「引錢」方案、「融錢」方案、「兌錢」方案、「匯錢」方案、「擠錢」方案。比如,爭取國家和省市加大扶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大鄉村旅遊項目對外招商引資力度。

㈡ 溫州的經濟產業

農林
201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7.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2年下降0.9%,其中:農業產值80.88億元,增長1.6%;林業產值4.11億元,下降5.2%;牧業產值37.45億元,下降7.6%;漁業產值61.95億元,增長0.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49億元,增長4.9%。
2013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68.48萬畝,比2012年下降0.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33.46萬畝,下降0.6%。全年糧食總產量83.06萬噸,下降10.4%。在經濟作物中,除蔬菜、糖料減產外,水果、茶葉、油料等作物增產。 2013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指標 產量(萬噸) 比上年增長(%) 糧食 83.06 -10.4 水果 43.04 5.9 #園林水果 20.02 7.0 蔬菜 120.00 -7.3 糖料 2.26 -3.0 茶葉 0.51 2.9 油料 2.11 0.0 2013年水利建設完成投資128.43億元,2013年末擁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18座,小型水庫310座。溫州市旱澇保收水田面積52.75千公頃,有效灌溉田面積126.16千公頃。農(漁)業機械總動力222.73萬千瓦,下降4.5%;農村用電量83.78億千瓦時,下降7.2%。
畜牧
2013年肉類總產量12.89萬噸,比2012年下降2.0%,除禽肉下降外,豬肉、牛肉和羊肉產量比上年有所增長。2013年末生豬、牛、羊和家禽存欄均有所下降。2013年水產品總產量57.38萬噸,比2012年下降0.5%。其中海洋捕撈45.37萬噸,增長1.2%;淡水捕撈0.37萬噸,增長5.4%;海水養殖9.66萬噸,下降7.8%;淡水養殖2.0萬噸,下降3.0%。 工業
2013年,溫州市實現工業總產值7253.84億元,比2012年增長4.5%;工業增加值1767.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1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418.48億元,比2012年增長3.5%。其中,輕工業產值1532.58億元,增長2.4%;重工業產值2885.90億元,增長4.1%。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4256.48億元,增長2.3%,其中完成出口交貨值695.77億元,下降1.5%,占銷售產值比重為16.4%。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情況 指標 單位數(家) 工業總產值 實績(億元) 比重(%) 總計 4313 4418.48 100 國有企業 18 254.11 5.8 集體企業 12 16.47 0.4 股份合作制企業 165 73.72 1.7 有限責任公司 912 1073.76 24.3 股份有限公司 70 383.47 8.7 私營企業 2842 2214.58 50.1 三資企業 288 393.70 8.9 聯營企業 3 3.46 0.1 其他企業 3 5.20 0.1 規模以上工業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480.50億元,增長4.8%。2013年新產品產值720.88億元,增長46.2%;新產品產值率為16.3%,比2012年提高4.8個百分點。按行業分,有12個大類行業產值超10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619.4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81.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製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橡膠塑料製品業等6個大類行業年產值超過200億元。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022.58億元,增長1.0%;利稅總額361.17億元,增長7.0%,其中利潤總額213.13億元,增長9.0%。2013年末企業應收賬款凈額933.05億元,上升5.8%;產成品存貨217.61億元,上升7.1%。
建築
2013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47.50億元,比2012年增長9.7%。溫州市擁有三級以上資質的建築企業639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149.14億元,增長19.1%;實現利潤總額24.34億元,增長0.75%。2013年末擁有資產656.6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原價103.61億元。 投資
201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50億元,比2012年增長25.2%;其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618.16億元,增長24.1%。投資結構逐步優化,工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下降。

工業投資增幅加快,產業結構逐步優化。溫州市限額以上工業投資605.55億元,比2012年增長29.0%,其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344.94億元,增長37.6%。高新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步伐有所加快,限額以上通用設備製造業,醫葯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44.9%、121.5%和149.1%,對產業結構調整和重點行業技術改造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房地產開發投資比重降低,對投資拉動力減弱。2013年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額734.37億元,比2012年增長6.8%。房地產開發投資占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28.0%,比2012年回落4.5個百分點。房屋施工面積4242.04萬平方米,增長12.5%;竣工面積367.05萬平方米,增長4.9%。201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49.73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71.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17.41萬平方米,增長74.5%。
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拉動作用增強。2013年限額以上基礎設施投資額完成826.61億元,比2012年增長31.7%,對限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9.1%。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43.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增長36.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25.5%。
新開工項目持續增加,重點工程推進力度加大。2013年限額以上投資施工項目8943個,比2012年增加198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5455個,比2012年增加1062個。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額1065.14億元,增長35%。2013年實施重點工程項目292項,完成投資額663.66億元,增長13.8%。2013年內已建成項目30個,完成投資額73.47億元。主要有龍灣國際機場新跑道工程、樂清灣港區一期碼頭主體工程、諸永高速延伸線(甌江過江通道)主橋工程、雁楠公路工程、濱海大道工程、華潤蒼南電廠一期工程、西向排洪主體工程、市委黨校遷(擴)建工程、大小門島小門西片圍塗工程、永嘉甌北西段標准堤工程、鰲江火車站至千噸級碼頭公路等。
內貿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36.38億元,比2012年增長11.2%。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30.03億元,增長11.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6.35億元,增長11.5%。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879.98億元,增長11.2%;住宿餐飲業零售額256.40億元,增長11.5%。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345.79億元,比2012年增長4.0%;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157.75億元,增長5.4%;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4.4%,日用品類增長15.5%,金銀珠寶類增長54.7%,鞋服、針紡織品類增長7.2%,化妝品類增長4.2%,中西葯品類增長23.0%,傢具類增長27.2%。
截至2013年末溫州市有各類市場492個,其中消費品市場366個,生產資料市場89個,生產要素市場7個,網上市場28個,服務市場2個。2013年各類市場成交額1109.81億元,其中超億元市場82個,成交額829.24億元;超十億元市場24個,成交額637.19億元。
旅遊
2013年接待海內外遊客5751.0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582.43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6.3%和20.2%。其中接待國內遊客5676.85萬人次,增長16.2%,國內旅遊收入556.38億元,增長19.9%;接待海外遊客74.21萬人次,增長29.0%,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21億美元,增長23.6%。
外貿

201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06.02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0.8%。其中進口總額24.56億美元,下降10.5%;出口總額181.46億美元,增長2.6%。外貿依存度為31.9%,其中出口依存度為28.1%,分別比2012年降低3.4和2.5個百分點。至2013年末,與溫州市建立出口和進口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共計204個,擁有進出口經營權企業5828家。 2013年外貿出口分類情況 指標 出口總額(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出口總額 181.46 2.6 #一般貿易 173.00 3.6 加工貿易 8.28 -15.8 #鞋類 51.56 10.7 服裝 18.02 -3.2 合成革 4.68 3.6 眼鏡 7.98 5.7 打火機 0.42 -9.6 汽摩配 7.14 5.6 機電類 71.83 -1.1 2013年主要市場出口情況 地區 出口額(億美元) 比上年增長(%) 歐洲 71.65 5.7 亞洲 47.78 -1.1 北美洲 26.55 2.1 拉丁美洲 19.15 0.8 非洲 13.15 3.1 大洋洲 3.02 5.6 2013年新簽外資項目45項,比2012年增長55.2%,實際利用外資5.02億美元,增長25.9%。2013年新批設立境外機構30家,中方境外投資額9006.2萬美元。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8556萬美元。
郵電

2013年郵電業務收入128.84億元,比2012年增長2.0%,其中通信行業業務收入121.68億元,增長1.5%。至2012年末本地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11.45萬門,本地電話用戶數239.88萬戶。行動電話裝機總量2559.34萬門,行動電話用戶數1185.10萬戶。互聯網用戶數826.37萬戶,其中寬頻用戶數236.94萬戶,增長17.5%。
溫州市郵政業務總收入7.16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2013年函件7116.8萬件,包裹105.0萬件,匯票262.8萬張,特快專遞1452.72萬件。2013年訂銷報紙19024萬份,訂銷雜志656萬份。
溫州市電力系統最高負荷657.32萬千瓦,增長9.4%。2013年用電量343.33億千瓦時,增長5.0%。其中工業用電量216.08億千瓦時,增長2.7%;建築業用電量7.21億千瓦時,增長34.2%;商業用電量13.32億千瓦時,增長7.9%;居民生活用電量77.80億千瓦時,增長8.1%。
財政
2013年財政總收入565.63億元,增長9.2%。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3.98億元,增長11.9%。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7.96億元,增長12.9%。其中,教育支出116.35億元,增長12.3%;科學技術支出9.99億元,增長17.5%;醫療衛生支出34.95億元,增長16.7%;農林水事務支出54.09億元,增長28.2%;環境保護支出6.89億元,增長12.1%;交通運輸支出23.12億元,增長22.1%。
金融
截至201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8095.48億元,比2012年末增長4.5%,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7771.16億元,增長4.7%。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3821.25億元,增長5.6%。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7263.33億元,增長3.6%,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7092.32億元,增長3.7%。 2013年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情況 指標 2013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余額 7771.16 4.7 #單位存款 3198.78 -2.8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3821.25 5.6 各項貸款余額 7092.32 3.7 #短期貸款 5495.60 -0.9 中長期貸款 1474.40 27.5
2013年通過債權、股權等直接融資形式獲得資金153億元。至2013年末,溫州市擁有村鎮銀行7家,境內外上市企業12家,已開業民間借貸服務中心7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11家;小額貸款公司44家,注冊資本金108.4億元。
2013年溫州市證券成交總額8500.59億元,比2012年增長38.8%。其中股票交易額8373.65億元,增長39.9%;基金交易額116.81億元,增長72.0%。至2013年末證券投資者開戶數67.81萬戶,增長4.9%。
保險
2013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31.18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54.23億元,增長11.2%;人身險保費收入76.95億元,增長10.4%。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45.18億元,增長22.2%。其中財產險賠付34.47億元,增長32.8%;人身險賠付10.71億元,下降2.6%。

㈢ 為什麼鄉村旅遊發展總是講的很好,做成功的卻沒幾個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提出,相應的鄉村旅遊業迎來了新的機遇;經常聽人說到鄉村旅遊的發展和規劃,而且也總有人去經營鄉村旅遊,但最終能夠成功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就我個人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都是因為下面這些原因:

三、結構單一,缺乏其他產業支撐

如果僅僅是鄉村旅遊來講,實在是沒有什麼特色;由於經費有限,我們不可能將農村打造的如同景區一般高大上。但景色稀鬆平常,又不能夠吸引來遊客遊玩、參觀;沒有了遊客游覽,相應的農家樂也就沒有生意,自然也就經營不下去。

所以以上三點便是,鄉村旅遊發展不起來的原因。而在我的老家,因為附近有景區存在,所以才帶動了當地的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最終成為了一個成功的案例。

㈣ 如何獲得政府扶持,促進鄉村旅遊事業發展

政府介入發揮主導推動作用是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道路。(一)政府主動謀劃,政策鼓勵促進。發達國家大都把鄉村旅遊作為政治任務或公益事業來發展,主動謀劃,不同程度地採取了一些促進措施,積極發揮政府旅遊和農業等職能部門的組織、規劃、協調、宣傳、推動的作用。比喻西班牙,每個地區政府都有相關鄉村旅遊的立法,從立法上確定鄉村旅遊的地位。美國從縣、州一直到聯邦的各級政府對鄉村旅遊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相繼成立了農村旅遊發展協會和農村政策委員會,協調農村發展尺度,推進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區政府主持制定了發展規劃並提供了規劃編制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並給予嚴格管理。(二)積極搭建平台,強力推動發展。為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各國政府積極搭建企業投融資平台、跨區域合作平台、網路商務服務平台、市場營銷平台等等。比喻1992年,美國土地管理局、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森林委員會、國防部、美國旅行與旅遊管理局的「理解備忘錄」(MOU),形成了地方、區域、州政府在推進聯邦土地發展旅遊業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國於1953 年成立法國農會常設委員會,1998 年專門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作為推廣農業旅遊的中央機構;建立「歡迎蒞臨農場」網路,完善農場客棧、農產品市場、點心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和露營農場等九大系列,推銷農業旅遊,大大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三)堅持農業主體,規范行業運作。西方發達國家在堅持宏觀管理的同時,大都走出了一條行業管理、市場規范、行業自律的發展道路。為了保障鄉村旅遊的農業屬性,英國從法律上規定了農業的地位,全面推行農村事務管理方案;德國農業協會於1972 年制定了鄉村旅遊品質認證制度,凡經檢驗合格者,頒發度假農場認證標章,並由經濟部、財政部等負責後續認證工作的推行,該制度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德國鄉村旅遊服務的總體質量。法國於1974 年頒發了《質量憲章》,根據「農家樂」的周邊環境、軟硬體設施、房間舒適度及各項服務,以麥穗為標志,將它們分為5 個等級,最低等級1個麥穗,最高級別5 個麥穗,要想獲得5個麥穗的「農家樂」要求十分嚴格,要有私家花園、停車庫,還要有包括網球場、游泳池、桑拿及音樂設備在內的休閑設施,引導企業規范運作、加強行業自律。(四)優化農村環境,注重品牌特色。發達國家普遍認為,鄉村旅遊是多事業系統推進的結果,是鄉村傳統產業的替代產業,是發展區域基礎設施、優化農村發展環境的一條重要措施,因此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和優勢進行開發利用。芬蘭鄉村旅遊的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在:經濟增長與調整、創造就業、增加投資、人口穩定、基礎設施和設備供給及保障等。義大利將鄉村旅遊與現代化的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新型生態環境及其他社會資源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綜合性項目,對農村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改善城鄉關系,起著非常重要的紐帶作用。

㈤ 溫州鄉村旅遊發展趨勢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思考</b> 近幾年,溫州城市近郊的「鄉村旅遊」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對豐富城市居民閑暇生活,發展近郊農村特色經濟,拓寬致富門路,盤活地方資源,激活消費市場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自發增長期的鄉村旅遊尚存在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特色不顯、內容不豐、規范不力、服務不周、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等諸多問題。所以,政府要引導郊區鄉村旅遊成規模上檔次,培育城郊區農村多種經濟形式的重要力量,為城區市民提供豐富、舒適的休閑場所。本文對溫州城郊鄉村旅遊的現狀進行科學的調查和客觀的評價,為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開拓新途徑作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一、 城郊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背景分析 「鄉村旅遊」有多種定義。在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實際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專家們對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對鄉村旅遊的定義是: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在法國,這種與鄉村緊密結合的旅遊被稱為「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或「可持續性旅遊」。在我國,學者們對鄉村旅遊比較普遍的認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日前,在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專家們形成了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和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安研究員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目前已形成5種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農家樂」;二是高科技農業觀光園;三是農業新村,特點是經濟發達、鄉村城鎮化,在發展中有意識地使本村成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開發;五是農業的絕景和勝景,如桂林的龍勝梯田和雲南的元陽梯田等。我國擁有56個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保存也比較完好,具有發展高端鄉村旅遊的良好條件。貴州的國際合作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已開始啟動,將與紐西蘭、愛爾蘭等專家一道,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實施反貧困戰略、鄉村旅遊的標准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尋求本土化、中國化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以農庄度假和民俗節日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在歐洲、美洲開展的歷史達百年以上。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也已具相當規模,並走上了規范發展軌道。在紐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政府把鄉村旅遊作為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政府也從中也得到了豐厚回報。凡是在開發鄉村旅遊方面有成功經驗的國家,均制定了專門的鄉村旅遊質量標准,產品、管理和市場開發都比較成熟。二、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條件。城郊鄉村旅遊是農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市民前來吃、住、游、玩、購的旅遊形式。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最關心的是健康,都願意到郊區回歸自然,體驗一種純朴、天然的生活情趣。這就決定了鄉村旅遊不僅是都市人追逐的一種時尚,也是一種朝陽產業。因此,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三大外部條件要素」和「三大內部環境要素」。三大外部條件要素:1、良好的區位條件。一般來講,能夠形成農家樂專業村的,要麼是沿路(省級以上的主幹道),要麼是傍城(毗鄰人口稠密的縣城或大城市),要麼是靠近自然、人文景區。這種區位優勢,可以為農家樂經營提供相對充足、穩定的客源市場。2、便利的交通條件。鄉村旅遊是一種休閑旅遊模式,遊客一般都將出遊時間放在雙休日或節假日。這就要求發展這種旅遊產業,必須具備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這種便利的交通條件正好符合人們駕車出行的心理,是農家樂發展興旺的基礎。3、安定的社會條件。平安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心理底線要求。如果一個地方事故不斷,社會治安環境不好,缺乏安全感,就是生態環境再好,交通再便利,也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三大內部環境要素:1、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鄉村旅遊的客源主體是都市人。因此,鄉村旅遊的經營首先必須能夠提供符合都市人習慣的生活環境。其中包括整潔的住宿環境、干凈的洗漱環境、衛生的飲食環境等等。這就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嚴格要求。2、舒適便捷的硬體環境。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內公用設施比較健全,有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娛樂設施、硬化道路等;二是從業戶自身硬體設施比較到位,有標准客房、取暖降溫設備、洗澡間、水廁等。3、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人之所以選擇鄉村旅遊,除了對於回歸自然的追求,關鍵還在於對農村淳樸、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嚮往。三、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重要意義鄉村旅遊作為城市周邊短程度假,將是相當長時期內城市居民旅遊休閑的時尚。而且,這種方式彈性小,重遊率高,市場相對穩定。為「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致富的道路。對農村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其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旅遊業不僅可輻射周邊農民致富,還可拉動較遠距離的農民從事旅遊運輸、種植養殖和商品生產。因此,鄉村旅遊業作為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實施「以旅助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1、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推動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伴隨著現代農業、科技農業興起的農業旅遊,拓寬了傳統農業的內涵與外延,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促使千百萬農民實現向非農領域的轉化,部分農民的家庭住房變成了旅遊接待的家庭旅館,山場、農田、果園、池塘、老屋成為旅遊吸引物,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首先,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形成以農家樂為中心的產業鏈,推動農村產業分工。由農家樂延伸開的產業鏈包括:農家樂經營;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運輸業,甚至包括農家樂裝修、建設的人員。其次,農家樂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以農村風貌、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為旅遊內容的鄉村旅遊,使很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農村旅遊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位農民從業,直接和間接為1000個家庭增加收入;鄉村旅遊的從業人員沒有年齡限制,實際操作中大多以50歲左右的人為主。這部分人往往處於「種地難增收,出門無技術」的境地。鄉村旅遊不僅給他們提供了就業的舞台,而且讓他們不出家門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鄉村旅遊作為一種超越工業化路徑、直接進入三產服務業的新的產業形態,已成為城鄉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重要紐帶。2、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加快群眾增收,走向生活寬裕。鄉村旅遊的出現是對傳統旅遊景點建設的一種補充,每個農家樂戶就如同一個小型旅行社。所不同的是,農家樂的經營方式更加靈活。一般來講,一戶投資2-3萬元就可以營業,成本少,見效快,回報高。而且,他們置辦的設施也是自己改善生活所必要的設施,有顧客時用於經營,沒有顧客時自己使用,不存在閑置和浪費的問題。3、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是鄉村旅遊吸引遊客的基本條件。隨著鄉村旅遊農家樂的開展,文明的語言、舉止以及對衛生、環境的講究正通過經營實踐言傳身教於農村和農民。許多農民的衛生意識已經滲透到他們接待客人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從業戶對自身生活環境衛生的講究,也極大地推進了全村內部環境的改善。另外,通過農家樂經營活動,有效地消化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減少了家庭矛盾,促進了鄰里和睦。4、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旅遊業對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該說作用很大。據調查,所有發展旅遊的農村鄉鎮,普遍整修了道路,裝修了住房,修建了水沖廁所等,實現了環境衛生、村容整潔;城鄉之間、城鎮居民與農民之間,通過旅遊加強了交流和溝通,既促進了城鎮居民了解國情民情,也有利於農民開闊眼界、更新觀念、變革生活方式,加速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此外,還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了農民主體意識,提升管理民主。對於鄉村旅遊從業人員來講,他們直接面對遊客、面對市場,是經營的主體,也是參與競爭的主體。他們需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主動適應市場,強化主體意識。另外,由於鄉村旅遊經營活動和周邊環境息息相關,這就迫使農民群眾更加關注集體事業,更加致力於在參與集體活動中表達自身的意願和要求。鄉村旅遊開展較好的村子往往也是管理比較規范、民主的村子。四、 溫州鄉村旅遊業的現狀分析1、溫州旅遊產業概況。溫州旅遊業發展經歷了由政府接待到產業化經營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8年以來,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至2002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數量每年以近100萬人次遞增,2002年,溫州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810.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74.82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7.09%。排除2003年受到SARS的不利影響之外,溫州旅遊總收入和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都呈逐年增長趨勢(見表3-1)。但是也要看到與浙江省內其他城市比較,溫州旅遊業產業地位偏低,旅遊總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直低於浙江省內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見表3-2)。而且,從旅遊增長速度來看,國內旅遊增長態勢平穩,且近年增長速度有所降緩。溫州旅遊接待總人數在浙江省內的名次不斷下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7位(見表3-3)。國內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國際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也有所下滑,由1997年的第4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見表3-3)。

㈥ 浙江省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有代表性的景區

浙江鄉村旅遊近年來蓬勃發展,成為做大做強全省旅遊產業新的增長點。目前浙江鄉村旅遊已初具規模,分別形成了圍繞杭州、寧波與溫州的三個環城遊憩圈和環杭州灣運河—水鄉—古鎮鄉村旅遊帶、浙東沿海海島—沙灘—漁情鄉村旅遊帶、西南山區秀山—民俗—麗水鄉村旅遊帶三個鄉村旅遊帶,以及杭州鄉村休閑區、浙北運河古鎮旅遊區、紹興古越文化旅遊區、寧波東錢湖—河姆渡鄉村旅遊區、台州神仙居—天台山鄉村旅遊區、溫州雁盪山—楠溪江鄉村旅遊區、麗水綠谷鄉村旅遊區、衢州宗孔廟—石窟文化旅遊區、金華商貿文化旅遊區、濱海鄉村旅遊區(包括舟山、台州、溫州)等十個鄉村旅遊區。以「三帶十區」為基本架構,各地鄉村旅遊點星羅棋布,形成了「三圈、三帶、十區、多點」的旅遊發展新格局。「十一五」期間,在全省創建10個以上旅遊經濟強縣、100個旅遊強鎮和1000個特色旅遊村為主要內容的旅遊「十百千」工程將旅遊特色村作為其中的一項重要創建內容。

㈦ 溫州市山裡人家鄉村旅遊有限公司怎麼樣

溫州市山裡人家鄉村旅遊有限公司是2014-10-2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泰順縣司前畲族鎮左溪村大段。

溫州市山裡人家鄉村旅遊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30329L21570005L,企業法人藍學許,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溫州市山裡人家鄉村旅遊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國內旅遊業務、入境旅遊業務,餐飲服務:中型餐館(不含冷盤;不含裱花蛋糕;不含生食海產品)(在餐飲服務許可證有效期內經營),農業園休閑觀光服務,農業開發,水果種植。

通過愛企查查看溫州市山裡人家鄉村旅遊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溫州鄉村旅遊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貸款的住址證明 瀏覽:251
中融外包股票 瀏覽:265
期貨買入後可以持倉到交割那天嗎 瀏覽:748
期貨中標准化合同金額 瀏覽:788
股票和國家 瀏覽:782
玖富集團南山 瀏覽:649
匯率傳導機制理論 瀏覽:14
上海嘉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6 瀏覽:428
買了理財產品可中途撤銷嗎 瀏覽:14
泰率轉人民幣匯率 瀏覽:988
期貨就是對沖 瀏覽:141
銀監會三農金融服務委員會 瀏覽:885
金融服務三農主力軍是什麼銀行 瀏覽:406
貸款一萬急用 瀏覽:28
融資理財工作總結 瀏覽:54
國企賣股份 瀏覽:785
融資租賃宣傳語 瀏覽:157
2009房地產信託產品平均收益率 瀏覽:931
2017深圳瓶裝煤氣價格 瀏覽:646
招商證券調整傭金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