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融資是一個團隊的事情還是個人的事情
當然是一個團隊的事情了
融資前前後後有許多事情要做的
需要一個團隊打好配合的
當然,一般融資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都是總經理及創業者吧本身了
B. 什麼是天使輪、A輪、B輪、C輪、D輪融資
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
一般情況順序為天使投資→A輪(1輪)融資、→B(2輪)融資、→C(3輪)融資等。
總的來說按企業成長的周期分:
天使投資:種子期,可能只有一個概念什麼都沒開始,或者剛開始運營,還沒有出來產品,或者出來了產品卻沒有大規模開賣。此時澆澆水,種子會長大,你就是一個天使。
種子會長大,成長的過程之中還是有許多的風險,需要更多的呵護。
如果你願意還可以有C、D、E、F、G輪。
當然,A、B、C、D、E的名字只是一個俗稱。
或者叫做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
現在,創業環境日益完善,資本對創業支持也很給力。我們經常會聽到周圍人說某某公司獲得了某輪融資。
在國外,資本支持創業,是經濟創新的重要動力,誕生了一大批耳熟能詳的公司,在現在創業的時代,如果你沒有風險資本的支持,恐怕就輸在起跑線了。
我們國內現在的新經濟力量,騰訊、阿里巴巴、京東、滴滴等等,都是風險資本支持的。
創業小夥伴們,你知道什麼是A、B、C、D輪融資嗎?天使投資、VC、PE之間又有什麼不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它們之間的關系。天使投資(AI):天使投資所投的是一些非常早期的項目,有些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產品和商業計劃,或者僅僅只有一個概念。天使投資一般在A輪後退出,天使投資是風險投資的一種,投入資金額一般較小。
風險投資(VC):VC所投的通常是一些中早期項目,經營模式相對成熟,一般有用戶數據支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且盈利能力強,在獲得資金後進一步開拓市場可以繼續爆發式增長。投資節點一般為在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的谷底。VC可以幫助創業公司速提升價值,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為後續融資奠定基礎。
私募基金(PE):PE所投的通常是一些Pre-IPO階段的公司,公司已經有了上市的基礎,PE進入之後,通常會幫助公司梳理治理結構、盈利模式、募集項目,以便能使得至少在1-3年內上市。
實際上融資輪次並沒有太嚴格的定義。為了突出重點,我們可以通過一句話來解釋:
種子輪:僅有一個idea,靠刷臉融資。
天使輪:已經起步但尚未完成產品,模式未被驗證。
A輪:有團隊、有以產品和數據支撐的商業模式,業內擁有領先地位。
B輪:商業模式已經充分被驗證,公司業務快速擴張。
C輪:商業模式成熟、擁有大量用戶、在行業內有主導或領導地位,為上市作準備。
D輪、E輪、F輪融資:C輪的升級版。
現在融資的輪次越來越多了,ofo2017年就宣布完成超7億美元 E 輪融資。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分成好幾輪融資,一次性完成融資不最省事么?主要原因包括:
1、一下子找不到那麼多資金(不同階段投出的錢有限);
2、公司在特定階段的發展用不到那麼多錢(錢多了也燙手);
3、公司創始人不願意一下子要那麼多錢(早期估值低,股權稀釋多)。
而融資額基本靠談,靠企業根據自己業務發展預測的財務報表進行評估,一般是這樣劃分的:
天使投資人(AI):發生在公司初創期,是指公司有了產品初步的模樣(原型),可以拿去見人了;有了初步的商業模式;積累了一些核心用戶(天使用戶)。這個時候一般就是要找天使投資人、天使投資機構了。投資量級一般在100萬RMB到1000萬RMB。
A輪融資:公司產品有了成熟模樣,開始正常運作一段時間並有完整詳細的商業及盈利模式,在行業內擁有一定地位和口碑。公司可能依舊處於虧損狀態。資金來源一般是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VC)。投資量級一般在1000萬RMB到1億RMB。
B輪融資:公司經過一輪燒錢後,獲得較大發展。一些公司已經開始盈利。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沒有任何問題。可能需要推出新業務、拓展新領域。資金來源大多是上一輪的風險投資機構跟投、新的風投機構加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加入。投資量級在2億RMB以上。
C輪融資:公司非常成熟,離上市不遠了。應該已經開始盈利,行業內基本前三把交椅。這輪除了拓展新業務,也有補全商業閉環、寫好故事准備上市的意圖。資金來源主要是PE,有些之前的VC也會選擇跟投。投資量級:10億RMB以上,一般C輪後就是上市了,也有公司選擇融D輪,但不是很多。
C. 中小企業如何合理確定融資規模 詳細
而到銀行究竟貸多少錢,其實是非常有講究的。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考慮企業成本,銀行貸款是需要支付利息的,貸款過多,必然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企業的成本無形中增加了不少,而且企業負債過多,償還難度增大,企業經營風險也相應地提高;貸款過少,又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同時,不利於攤銷銀行借貸時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其次對銀行而言,不合理的融資規模會導致銀行懷疑企業的財務操作能力和還款的誠信態度,並極有可能影響銀行的審核通過。因此,企業在決定向銀行借貸之前,合理確定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是中小企業申請銀行貸款極重要的環節。 那麼,究竟如何合理確定中小企業的融資規模呢?答案是企業必須根據企業運營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企業自身的實際狀況及借貸的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量力而行地確定企業的合理的融資規模。具體而言,可以有四種方法來加以選擇: 銷售比例法 銷售比例法是按照對企業在借貸期內所可能達到的銷售額的預測,用目前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比例關系來進行測算,得到資金缺口的具體數字。具體的計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根據預測的銷售總額來測算未來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總額,然後得到 2 與現有負債的差額從而來確定融資規模;另一種是根據預測的銷售增加額來直接測算負債的增加額,扣除負債的自然增加額後得出融資規模的數字。用公式來表示就是:融資規模=預測的資產增加值-負債的自然增加值-未分配利潤的增加值=(資產銷售百分比*銷售增加值)-(負債銷售百分比*銷售增加值)-(銷售凈利率*銷售增加總額*(1-利潤分配率)) 項目預演算法 大多數中小企業申請貸款,都是因為要上新的項目。因此,只要對項目的預算進行嚴格的測算,就可以得出向銀行借貸的數額。 財務模型測演算法 財務模型測演算法相對來說是最精確的,同時也是最能體現中小企業主對本企業的熟悉程度。具體來說,就是先根據企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建立企業未來的財務模型,然後根據財務模型編制預測的現金流量表,從而得出現金流量的缺口。這種方法專業性很強,但適用范圍也是最廣的,不僅在向銀行貸款時確定融資規模時使用,而且在直接融資對外私募時也廣泛採用。 頭腦風暴法 這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通常適用於規模較小,業務較簡單的企業。就是指企業經營團隊根據有關的歷史沿革數據,依靠團隊的經 3 驗、主觀分析和判斷能力,憑借團隊對企業的了解,集中座談,集思廣益,通過廣泛的交流,來確定企業的合理的融資規模。這種方法有時耗時較長,因為往往需要開幾次這樣的會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家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選擇一種或幾種方法,來合理地確定企業的融資規模,從而順利地從銀行獲得支持,幫助企業更快地發展。
D. 創業團隊融資1000萬的話,創始人能夠拿到多少錢
如果你是創業公司老闆,算A輪,融資了1000萬,這個錢你可以花,但不屬於你。
投資的錢不是你的,花的合理可以,亂花也不行。當然每家投資公司,每個對口財務,尺度都不同。有的管控松一點,甚至形同虛設,那你還能報個假賬,給自己忽悠點利益。但是大部分財務都是老江湖人精,什麼沒見過,買包列印紙都要盯著你,想撈錢,沒空間啊。
還有一塊正經的收益就是發工資了,自己的公司,給自己開多少工資,總是自己說了算了吧?理論上沒錯,實際也就是看起來很美。沒看很多投資人就鼓吹了,創業的時候給自己開一萬塊工資的,都沒什麼出息。拿個幾千工資,夠生活就行。
也有些不知死活的創業人,或用公司名義購房買車自用,或用公司名義理財把收益轉自己賬戶,或強行給自己開10萬工資,還有直接挪用公款的,投資人也有辦法治你。看到前面說的1000萬是一期一期給的么,一旦發現創業人不靠譜了,最多前面幾期交學費,馬上止損出場,後續的資金是再也不會出現了。嚴重的還會走法律程序。
還有的創業人沒什麼主觀過錯,但是業務發展不順,投資人也是會隨時撤資離場的。拿到投資不等於成功了一大半,組織上對你的考驗才剛開始。
創業者想富裕,一般至少堅持到了B輪。能拿到B輪,表示前面的工作不錯,業績也有明顯增長。A輪的投資人如果想回收成本,或者不想擔風險,也可以轉手退出。新的投資進來之後,創始人也可以通過套現小部分股份的形式,從投資部分資金里轉成現金落袋,這也是要在新一輪融資的條款上大家討價還價的,不能過了投資人的底線。這時候給包括自己在內的高管團隊,提一提工資,也就好說話了。
投資人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一樣有業績回報壓力,有利益增長需求,正規大型的投資公司,還有很多是LP/GP架構,一樣要給出資人交代。能幹投資這一行,人脈和智商應該都強過平均水平,在他們面前玩心眼耍花招,基本落不了好。創業拿了投資,已經很幸運了,就不要有老闆的心態,還是當自己是高級打工仔吧。等被收購或者上市了,再大家一起彈冠相慶財務自由了。
E. 怎麼組建一個好的融資管理團隊
團隊建設和員工激勵,是研發團隊主管的主要責任。激勵員工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普遍適用的原則,但一些共同的道理就是:
1、要有同理心,站在員工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2、開放心態,注意傾聽,不要自以為是,以平等、尊重、開放的心態和團隊溝通。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多上華為和萬科的網站看看,上面都有很多有用的經驗。
3、老員工是團隊的財富,是團隊的骨乾和財富,對他們採取適當的激勵措施會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4、加薪確實是激勵手段,但不是萬能的。
5、對待新員工,最重要的是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在工作中感到提升是最主要的激勵手段。
F. 融資A輪、B輪和C輪有什麼區別
一般來說,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或者小團隊,如果資金不足想對外融資的話,融資的輪次順序,一般為天使投資→A輪(1輪)融資、→B(2輪)融資、→C(3輪)融資等。這里的A、B、C其實指的是,創業公司過了種子期,從發展早期開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資。可能還會有D、E、F、G輪,但也可能只有A輪就上市了(這種神話還是非常非常少滴~~)。
初創期的小公司,融資對象一般是VC,也就是風險投資機構,但也有可能是PE,甚至有些天使投資機構也是做A輪的。
關於在哪個階段融資,每一輪應該是什麼情況開始融資,融資金額大概為多少,投資圈裡有一個大概約定俗成的這么一套規則。當然,剛開始創業的,很多初創團隊的創業者並不清楚。其實當你分別融A輪、B輪、C輪時候,公司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
要記住,你拿到的融資在很大部分情況下,終極目標是為了上市,它也就是投資者投資你的動機---上市套現,讓投資者把投資你的錢和賺到的錢都拿走。要記住,別人投資你大多是為了從你的發展中賺了錢,然後再拿走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香港H股、納斯達克、紐交所……可以上的市太多了,每個要求都不一樣,你越早上市,投資者越早把錢拿走,實現了一輪投資盈利。
這個從拿錢到可能上市的時間周期,一般至少在三年到五年左右,所以你要清楚,投資者投資你,就是為了從你身上收回回報的,它是幾年內希望就賺錢而且拿走錢的,不是你一輩子的股東。所以,除非非常優秀或者規模非常龐大的被投資企業,融到F輪之後還無法上市的話,命運一般會淪為被收購、兼並等其他歸宿,以便當初的投資者實現資金退出。
G. 風險投資中創業團隊和投資方,一般各佔多少股份
這個具體要看,項目的成熟度和融資比例
不知道朋友你有沒看過央視的 創意中國星 節目,那個就是現場拉風投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
打個比方:你的項目已經成熟,類似那個節目中有個汽車導航服務的公司,年產值已經1000W,他要融資500W,只給5%的股權,但是最後大家協商,給了風投10%的股權,這個地方個人認為風投肯定是轉到了,因為回收期很短
再打個比方,也是那個節目中的,有個北京農民老漢,我不記得叫什麼了,自己可以研發機器人,並且推廣,他的初步構思是給中小學生做模型聯系,但是只是一個想法,連計劃書也沒有,那麼風投方就要來做前期的孵化,包括後期的運營,那麼是很辛苦的,誠然這個項目很好,但是回收期較長,風投方出資200W,並且擔負是初始的費用,要了50%的股權。。
所以說你要給自己的項目做好評估,再去打動風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