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項目融資風險的管理防範
針對不同來源的項目融資風險以及我國項目融資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應採用積極的防範和管理措施。
1、對政治、法律方面的風險管理
(1)為政治風險投保。承保政治風險的主要是國有保險公司、國家的出口信貸機構及其保險部等,也有多邊機構,如世界銀行有時也為自己的項目向其貸款方提供政治風險擔保。私營的保險機構也以較高的保費承保政治風險,如德國的海爾梅斯。
(2)請求政府及有關部門做出一定的保證承諾。包括政府對一些特許項目權力或許可證的有效性及可轉移性的保證,對外匯管制的承諾,對特殊稅收結構的批准等一系列措施。
(3)項目國際化。盡可能採用多邊金融組織、多國出口信貸銀行的貸款,或者使項目出資方來自眾多國家。
(4)發起方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需要聘請法律顧問的參與。因為項目的設計和項目的融資及稅務處理等,都必須符合項目所在國的法律要求。
2、金融風險的管理利率風險管理:優化貸款的利率結構,控制融資成本。在國際金融市場資金供給不足時,利率會逐漸上升,以選用固定利率為宜,其比例應占整個貸款的70%左右;而當國際金融市場資金供給過剩時利率會趨於下降,以選用浮動利率為好。貸款中固定利率債務與浮動利率債務比例均衡可以降低風險,減少利益損失。
匯率風險管理:採用合理的外債幣種結構,控制匯兌風險。由於國際金融市場匯率劇烈波動,合理的外幣幣種結構應該是保持多種貨幣適當比例,軟硬貨幣均衡使用,防止形成幣種過於單一的不合理結構。盡量做到外幣貸款的借、回、還的幣種統一,縮短對外貸款的還款期限。此外,還可通過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對金融風險進行管理。
3、對項目本身風險的管理
完工風險的管理。超支風險、延誤風險以及質量風險是影響我國項目竣工的主要風險因素,控制它們的方法通常由項目公司利用固定價格固定工期的「交鑰匙」合同和貸款銀行利用「完工擔保合同」或「商業完工標准」來進行。通過工程建設合同將部分風險轉移給工程承包公司。
生產風險的管理。生產風險的管理是通過一系列的融資文件和信用擔保協議來實施的。對於能源和原材料風險,可以通過簽訂長期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合同,加以預防和消除。關於生產風險中的技術風險,貸款銀行一般要求項目中所使用的技術是經過市場證實的成熟生產技術,是成功合理並有成功先例的。
市場風險的管理。市場風險的管理貫穿於項目始終。在項目籌劃階段,投資方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市場預測,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在項目融資過程中,降低項目市場風險的有效辦法是要求項目必須具有長期的產品銷售協議,長期產品銷售協議的期限要求與融資期限一致,銷售數量也應為這一時期項目所生產的全部產品或至少大部分產品,在銷售價格上則根據產品的性質既可以採用浮動定價方式也可以採用固定定價方式,在定價中應充分反映通貨膨脹、利率和匯率的變化,這樣有助於降低項目的市場風險。項目公司還可以爭取獲得其他項目參與者,如政府或當地產業部門的某種信用支持來分散項目的市場風險。
Ⅱ 項目風險管理的對策研究
風險對策研究包括對機會的跟蹤進度和對危機的對策的定義。對威脅的對策大體分以下三點:
1. 避免--排除特定威脅往往靠排除危脅起源。項目管理隊伍絕不可能排除所有風險,但特定的風險事件往往是可以排除的。
2. 減緩--減少風險事件的預期資金投入來減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如為避免項目產出的產品報廢而使用專利技術),以及減少風險事件的風險系數,或兩者雙管齊下。
3. 吸納--接受一切後果。這種接受可以是積極的(如制定預防性計劃來防備風險事件的發生),也可以是消極的(如某些工程運營超支則接受低於預期的利潤)。
對風險對策研究的輸入:
1. 需跟蹤的機會,需反應的危脅。
2. 被忽略的機會,被吸納的危脅。
對風險對策研究的輸入的工具和方法。
Ⅲ 風險管理的研究方法
對風險管理研究的方法採用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通過對風險進行調查研究,做出邏輯判斷的過程。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採用系統論方法,將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風險因素組成一個系統,抽象成理論模型,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數學工具定量計算出最優的風險管理方案的方法。
隨著經濟發展中產業的細化和經營方式的多樣化、金融深化以及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對風險的科學識別、計量和安排都必須要有相應技術作為支持,僅僅藉助經驗和主觀判斷是無法勝任的。
在投資項目、前期評價、貸款定價、授信決策、風險監控、資本計量、減值計提、績效考核、組合管理、貸後管理等方面,用依賴經驗的非標准化方式進行,不僅難以兼顧風險偏好和決策,同時也大大影響了工作流程,資金效率、項目成本等指標。
因此,就需要進行系統的學習,全方位的了解和應用投資項目分析體系,用正確的系統工具和分析方法,對項目進行評價。
Ⅳ 工程項目融資中如何控制和管理金融風險
三、風險監控的目標與內容
風險監控工作不是簡單地在風險發生後實施風險應對策略,以及在實施風險應對策略後進行新的風險分析,而是一個全面的和連續的動態過程。風險監控的目標包括:努力及早識別風險;有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積極消除風險事件的消極後果;分吸取風險管理中的經驗與教訓。
具體風險監控則包括以下內容:
1
按照風險管理計劃和風險應對計劃,針對風險實施應對策略;
2
持續、動態觀察各類風險,確定風險狀態;
3
對風險應對計劃的實施進行分析評估,確定是否需要重新制定新的風險應對策略;
4
有效對各類風險因素變化,進行評估更新,並針對風險變化制定相應風險應對策略;
5
工程項目整體目標的實現可能性及應對策略分析;
6
對工程項目計劃的假設是否依然成立,計劃階段的政策或程序是否執行的順利;
7
在風險的嚴重程度超出預期水平或者出現新的關鍵風險時,制定新的應對措施。
工程項目建設活動受各類風險因素影響較大,風險事故的發生一方面會直接對相關建設活動主體造成生命或財產方面的損傷損失,另一方面還影響著整體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項目風險監控對於工程建設有著重要意義,有效的項目風險監控能夠對工程建設起到重要的風險保障作用。
Ⅳ 項目融資的風險管理如何進行
根據項目的融資的特點,對項目融資風險的防範及管理,應該在項目評審階段就已經開始了。在項目評審階段,包括這樣幾個主要的方面:一是聘請行業的專家,對項目可行性進行再評估。需要對以下的一些重要的風險進行科學的評估。政治風險:政府的政策的連續性、政治的穩定性特別是對一些在國際上來看,對欠發達發展中國家或者地區,政策性風險是項目融資之前應作為一個謹慎的評估的重要方面;技術可行性和先進性:技術上的可行性和先進性就決定了在投產以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以及投產以後產生效益的能力;環境風險:通常一些大型的項目,特別是一些超大型的項目,可能會對環境產生一些改變,而環境的變化又會對整個項目所在的運行的要求,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國開行近年的實踐表明,在項目建設期以後,以及項目投產以後的風險管理措施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內容:按照不同項目所屬行業或者地區的特點,區別項目建設地段及投產後不同的風險因素,制定恰當的風險評價標准。定期對項目融資進行審閱,以及早識別信用惡化的信號。為進一步加強項目融資信貸質量控制,可能考慮外聘專業的評估機構對貸款質量進行檢查。根據項目融資質量檢查的結果,考慮從會計操作上,從穩健經營的角度提取必要的檢測准備,以及相應的資本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