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行一員工用「假信託假理財」騙8千萬炒股票,銀行有責任嗎
網上流傳一個段子,外甥正月在理發店剃頭時,正好被舅舅撞見,兩人因此起了爭執,差點打起來。據說這也是真實事件,可見,「正月剃頭死舅舅」有多麼深入人心了。今天研究金融侵權案例時,發現一宗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也是外甥坑舅舅。這次涉及的銀行是交通銀行。
(一)損失數額計算,應當有基礎事實證據
賠償損失是承擔侵權責任的主要方式,因此確定財產損失數額是這類案件審理的基礎。《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規定,「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故侵權賠償的損失是以直接經濟損失為限,以填補損失為原則。
任何人不能因訴訟獲利。當事人自己確認的損失數額,能否認定為財產損害賠償的數額?筆者認為不能,理由是這類侵權案件不是合同糾紛案件,合同糾紛案件是要最大限度尊重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但侵權糾紛案件不能,是以保護直接損失為限。
換個角度,倘若該案中霍某以合同糾紛為由,訴請盧某按照《還款承諾書》約定的數額還款,尚且不一定能得到支持,何況侵權糾紛?在民間借貸案件中,僅有借條、借據等債權憑證訴請還款的,法院還要通過銀行流水等客觀證據佐證,沒有銀行流水等證實的,不能輕易認定借貸數額。
舉重以明輕,在財產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僅有當事人確認的損失數額不能作為認定依據,應當根據銀行流水等證據證明其直接經濟損失。如果原告不能提供具體計算方式和銀行流水等證據,則應按照法院查明的有證據證實的數額認定。盧某的侵權行為是持續性的,《還款承諾書》是侵權行為發生以後才出具的,怎麼能以事後行為認定在先損失呢?
在事實真偽不明的情況下,應當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處理。該案中,法院依據《還款承諾書》認定損失數額的做法,值得商榷。
(三)罰酒三杯,判銀行承擔10%補充責任過輕
盧某的侵權行為,對霍某的損失具有百分百的原因力,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這點並無爭議。判決也查明,銀行承擔責任的性質,與盧某承擔責任的性質完全不同。
其實判決沒有說透。盧某與銀行之間屬於無意思聯絡的共同侵權,盧某是因為其主動的侵權行為承擔責任,主觀狀態為直接故意。銀行是因為是管理漏洞和不作為承擔責任,主觀狀態是間接故意。所以,銀行是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因第三人侵權而按照過錯程度承擔補充賠償責任,銀行的責任是第二位的,銀行承擔責任後可以向盧某追償。銀行與盧某之間實際是不真正連帶責任。
判定銀行責任大小的比較對象,不是銀行、盧某、霍某三方,應該是霍某與銀行兩方之間比較。判決最終認定銀行承擔10%責任,即意味著由霍某承擔90%責任,這不合理。判決理由為「霍某將理財產品全權交由盧某進行管理和操作,是盧某實施侵權行為並造成巨大損失的基礎條件和重要原因。霍某是基於對盧某個人的信任而非基於對其銀行工作人員身份的信任,且對於理財產品疏於管理和控制,長期未與盧穎敏進行對賬,未及時發現資金被侵佔的事實,亦導致了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如果盧某不是銀行工作人員,霍某會信任嗎?如果盧某提供的不是銀行加蓋公章的理財合同,霍某會持續信任嗎?霍某有基於親屬關系的信任,但對於這種大額銀行業務,主要還是基於對銀行的信任,基於對盧某銀行員工身份的信任。誠然,霍某確實未盡到注意義務,存在一定過錯,可以減輕銀行責任,但要霍某承擔90%責任,銀行僅承擔10%責任,則過於輕率了。筆者個人認為,銀行與霍某之間的過錯無法區分大小,應各承擔50%為宜。
四、總結:
在最終結果上,銀行方面承擔60多萬的責任,可能是比較公平的。這可能就是裁判技巧,一打一壓,損失數額計算是傾向於原告霍某的,比例分擔是傾向於銀行方面的,兩邊都不太好挑理。
近年來,銀行疏於管理職員被判承擔責任的案例比比皆是。銀行該怎麼防範呢?好像也不太好防範。利益驅使,鋌而走險者有之。案發之後,銀行就被判承擔一定比例責任,銀行只能祈禱這類案件越少越好。
其實這些涉及銀行的案例,完全可以整理出來讓銀行員工學習。看守所、監獄這些地方,也要多帶員工去參觀。只有經得起訴訟考驗的制度,才是好制度;經得起判決檢驗的合同,才是規范的合同。
㈡ p2p與信託,作為未來職業,求大神建議!
除了選擇行業外,建議考慮更多的因素:
1、成長性。
比如,假設信託公司內部機制是信託經理負責制,則你會得到更多的鍛煉與成長,學會包括客戶溝通、合同撰寫、商務談判、信託法律法規等等方面的訓練,從一個更高的平台上看待從事的行業,接觸的也是一些大中型企業,更了解市場上偏向規范的做法和規則。
假設P2P的資金不是通過網上募集的,而是線下操作簽合同過風控的,則合規性上會比信託稍弱一些,也沒有那麼多的法律法規需要遵守,接觸的客戶可能以中小的為主,風格偏向野一點。
這里的客戶其實包括投資人和融資人。
2、崗位。
前台和後台的差別還是蠻多的。信託公司後台,可能比較安逸,不太適合年輕人。P2P後台可能從事的工作會更繁復一些。
如果是做銷售,則去信託會好一點,大平台更容易積累客戶資源。
第一點,P2P是新興行業,雖然跑路的很多,但是整體未來應該會出現正規的做的好的殺出黑馬,雖然這個商業模式,如果光憑高利率,是很難維持的。信託公司做正規高利貸,但是行業整體在走下坡路。如果為先掙點錢,可以考慮。為多學點東西,可以考慮信託。
你說的第二點,其實意義不大,因為是否市區其實影響不會太大。利率優勢並不在這一點上體現。
第三點,比較關鍵。應屆生遇到一個願意帶你的領導,是很重要的。這個就不取決於公司了,而是帶你的經理的風格,願意教你,才能更好的入手。
㈢ 為什麼「你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傳遍朋友圈
2015年9月21日下午13點30分,超過10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泛亞投資人聚集在證監會門口維權。他們身著印有標語的白色T恤,拉起橫幅,高喊「活捉單九良,還我血汗錢」等口號。監管的缺失,人性的貪婪,令這家號稱世界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延續了數年瘋狂的圍獵資本游戲。最終資金鏈斷裂,20多個省份的22萬投資者的430億元資金難以討回。
以高額回報誘惑客戶開戶,然後開始向你介紹現貨白銀,說現貨白銀交易更加靈活,可以雙向買賣,漲的時候可以做多,跌的時候可以做空,盈利空間大,開戶後,有專業的老師帶著操作,做了幾天可能會賺一些,然後會說你的錢太少來錢慢,又讓投資者加大資金量,結果就是無休止的虧損。
實際上就是一場對賭游戲,交易軟體被後台人為操縱,交易所、會員、代理商層層設置陷阱,行情處於高位時不能平倉、本該下跌的白銀價格,在交易軟體上卻直線飆升……勢單力薄的散戶們要想賺到錢,幾乎是不可能的,虧損的錢都被代理商賺走了
參與白銀投資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平台操作和交易軟體,而且正規的平台均有模擬盤,方便投資者進行模擬實際操作。
在多地貴金屬亂象之後,監管層下定決心開始下猛葯整頓交易所亂象。經營「貴金屬現貨」的交易場所將被集中清理整頓,此類交易所最後在全國將被砍至20家左右
結語:
經過一番羅列,發現金融詐騙幾乎已經涉及了金融業的所有領域,而所有的金融騙局都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高息。而其背後的本質則是人性的貪婪。最後還是用這句話來總結下吧:「你貪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謹記謹記。」
㈣ 信託跟理財產品風險哪個大
信託屬於理財產品范疇;從風險的角度來講,信託理財屬於中等風險理財產品。
根據理財產品投資領域的不同,可分為貨幣型、債券型、信託型、股票基金類、及QDⅡ型產品等。
貨幣、債券型雖然風險最低但是收益也最低。信託類產品雖然也出現過延期兌付的,但是收益高,因此一直被高端客戶所鍾愛;基本上信託公司的產品項目本息是能夠保證,這也是為什麼信託行業能夠超過保險成為四大金融行業的二師兄。不過在選擇產品時還需防範一些項目虛假信託類產品。
㈤ 信託產品在金融機構系統查詢得到嗎
㈥ 如何選擇優質信託產品
投資應走正常流程
作為投資者,購買信託產品前首先要了解自身情況、信託公司實力、融資對象等基本面。比如,綜合衡量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益、期限、流動性需求等,不盲聽、盲信、盲從,不追逐「熱門」產品;在選擇信託公司時,應將信託公司的資本實力、管理能力、防控風險能力作為衡量要素。
選擇信託產品時,還要了解融資方的實力、資金用途、還款來源、抵押物,以及其他擔保措施的具體情況。當然,還要留意投資去向的行業景氣程度。
哪裡可以放心購買信託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可以到信託公司購買產品。目前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合法從事信託業務的信託公司全國共有68家;信託公司也可以委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代銷信託產品,投資者可以通過具有銷售信託產品資格的金融機構購買產品。
低門檻信託不可信
除了例行的正常流程之外,信託專家表示,投資者還應知道自己的權益,比如信託公司應盡的責任。
信託公司設立一款信託產品需要做大量工作,從產品設計、盡職調查、風險管控、產品營銷、後續管理、信息披露和風險處置等環節,全方位、全過程、動態化加強盡職管理,做到勤勉盡責,降低合規、法律及操作風險。同時,信託公司應切實履行「賣者盡責」義務,堅持把合適的產品賣給適合的對象,在產品營銷時向投資者充分揭示風險,不得存在虛假披露、誤導性銷售等行為。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要仔細閱讀認購風險聲明書,在確定購買信託產品後,簽署相關合同,根據合同內容履行買者責任,遵循「買者自負」原則,自行承擔風險損失。
如何辨別真假信託產品
首先,信託產品只有持有銀監會批準的金融牌照的信託公司才能發行,相關公司名錄可在銀監會官網查詢。其次,認購任何一款信託產品打款時,資金都是直接打入信託公司在銀行設立的對公賬號,不經手任何非信託公司的第三方。
此外,相關產品的認購門檻也值得注意。信託產品一般為百萬元起步,50萬元起步的比較少見。極為少見的產品也有起步門檻在20萬元,或者30萬元的,但多為銀監會特批項目,比如帶公益性質的信託產品。不過,目前市場上並不存在以5萬元、10萬元為認購起點的信託產品,這點需要投資者注意。
㈦ 信託理財與銀行理財,哪個更安全
信託屬於理財產品范疇;從風險的角度來講,信託理財屬於中等風險理財產品。
根據理財產品投資領域的不同,可分為貨幣型、債券型、信託型、股票基金類、及QDⅡ型產品等。
貨幣、債券型雖然風險最低但是收益也最低。信託類產品雖然也出現過延期兌付的,但是收益高,因此一直被高端客戶所鍾愛;基本上信託公司的產品項目本息是能夠保證,這也是為什麼信託行業能夠超過保險成為四大金融行業的二師兄。不過在選擇產品時還需防範一些項目虛假信託類產品。
㈧ 請問投資信託的風險大嗎有什麼風險小年收益能達到10%的
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有低門檻,有高門檻的,收益一般在10%左右!比銀行肯定要高很多,經過國家整改,現在全國僅剩信託公司50多家,且受到銀監會的監管,有剛性兌付的制度,您作為客戶是出借方,有先行賠付的法律保護制度與原則,如果項目出現意外,借款方當時簽訂的合同裡面會有房產,地產,股權,公司,作為抵押物,法院會拍賣這些抵押物,第一個賠付給您本金和利息,所以現在信託是比較安全穩健的,但是您也不要太匆忙的購買信託產品,選擇正規的,大公司是更加有保障的,以免一些投機取巧的人利用大家信任信託的想法,發布假信託騙取錢財,如有需要,作為一名理財顧問,我會問您全程解憂!祝您愉快!
㈨ 如何避免虛假信託
在美國,個人申請信託必須要求信託財產合法且真實存在,其對信託財產仍具有財產所有權,但其託管目的必須合乎法律法規,同時信託財產必須具有至少一個第三方受益人。託管人則必須嚴格按照與委託人之間的協議對託管財產進行管理、經營和使用,為受益人提供最大利益,另外區分固有財產及信託財產,將兩者分別管理記賬是託管人必須要做的,並且為自身信託行為填報納稅申請表,以確保自身不會以私人名義使用信託財產並從中獲利。託管人可以根據簽訂的協議獲取一定的勞務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