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企業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開源節流啊。節省開支,減少聚餐,減少中高層人數,工資。
❷ 縣級融資平台(建投公司和產業集聚區投資公司)在目前經濟下行的狀況下何去何從,還有明年1月以後歸屬問
2014年,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省、市以及縣委、縣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進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不斷壯大企業規模,積極推進產城結合,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步伐,強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產業集聚區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2014年工作回顧
(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
201433.1%年尉氏縣產業集聚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5%;稅收收入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5.2%;從業人員6.8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尉氏縣產業集聚區有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紡織服裝企業由2009年的29家發展到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79家,這兩個產業產值均突破100億,利稅均突破了10個億。
(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緊緊圍繞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同時依託橡膠製品、有色金屬、電子信息及航空港等產業優勢,制訂了《2014年重點產業大招商工作實施方案》,組建了9個招商團,積極開展委託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大力承接東南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著力引進一批提升優勢產業層次水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今年共接洽項目16個,簽約落地項目9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5個。
(三)涉企服務持續優化。
今年前三季度以來,我們按照「零阻礙」服務工作的要求,堅持首席代辦制、企業聯系制、項目分包制,為入駐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積極開展「半月一匯報、一月一評比」活動,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強力助推在建企業加快建設,規范投產企業的生產建設行為,促進入園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多次召開企業用工協調會,組織企業和轄區村莊勞動力對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1000多人次。
(四)投融資平台建設加快推進。
依託金財投資有限公司,進一步深化BT模式,盤活產業集聚區存量資產和優質資產,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同時,加強銀企合作,加大銀行融資力度,今年以來,通過銀企對接,已為企業融資3.2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融資困難,發展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配套服務難度大,無法滿足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的資金需求;受多種因素制約,企業融資困難現象普遍存在,多數企業加快發展急需大量資金。
(二)缺乏大項目儲備。今年以來,尉氏縣產業集聚區雖然有40多個新開工項目,但投資規模較小,龍頭帶動作用還不強,對投資增長缺乏支撐作用。
(三)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受宏觀經濟影響,部分工業企業也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訂單減少、生產不足,出口下滑等問題。
三、2015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經濟運行。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力度,重點加大對重點龍頭企業的幫扶,促進企業擴大生產或技改擴能,進一步壯大工業經濟總量。同時,抓好投資項目上報和「四上」企業入庫工作。
(二)加強銀企合作。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台,為企業融資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民間資本,緩解產業集聚區建設的資金壓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有投資意向的企業,將根據有關政策給予最大限度的優惠。實行稅費優惠政策,對成長性較好的小型服務企業,在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方面給予更大的扶持,促進服務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四)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強化工作措施,按照「零阻礙」服務的要求,為企業的開工與建設做好各種服務工作,加快推進騰飛鞋業城等在建項目建設,促其早建成早投產。同時,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五)強化服務運行機制。大力推行項目入駐聯審聯批、領導分包、跟蹤服務等工作措施,與客商零距離接觸,不斷提高工作效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增強集聚區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客商和項目建設單位的滿意度。
(六)嚴把項目入駐,依法拆除高污染、高耗能項目。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集聚區發展規劃,對於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環評要求的項目,堅決拒之門外;對於符合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的項目,提供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在項目入駐前嚴把環評觀,所有進入集聚區企業必須通過市級以上的環評審批。同時,對集聚區內高污染、高耗能項目逐步遷出。
❸ 二零二零年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哪些壓力和困難
二零二零年中國經濟發展仍面臨的壓力和困難:產能過剩的局面尚未改變、地方性債務問題、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財政金融風險加大、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
1、產能過剩的局面尚未改變。我國製造業過剩產能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持續時間長等特點,這也導致了我國製造業投資減慢和工業品價格連續三年下跌,尚無價格止跌和市場出清跡象。同時,大量資源固化於一些僵屍企業中,引發融資成本上漲,抑制了新興產業與服務業的發展。
2、地方性債務問題。對於規范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機制,切實防範化解財政金融風險,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還本付息壓力會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資會縮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進入償債高峰期後又需要大量舉債償還債務,同時還要通過舉債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來穩定經濟。在多難選擇下,可能會出現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增大,大量得到批準的基礎設施項目不能開工的局面。
3、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產能過剩行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預算軟約束部門的巨大資金需求拉高了資金成本;房地產市場回調和部分理財產品違約風險上升,金融機構和企業流動性偏好提高,導致資本「避實就虛」,在金融體系內自我循環,難以進入實體部門,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經營較為困難。
4、財政金融風險加大。與房地產調整、產能過剩、政府性債務相關的金融產品違約風險開始暴露,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增大,實體經濟問題開始向財政金融領域傳導。融資難融資貴也導致部分地區非法融資現象抬頭。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導致財政金融風險上升。
5、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我國工業企業自2013年9月份以來進入補庫存階段,2014年3月份我國推出的「微刺激」政策增強了企業信心,產成品庫存持續較快增加,到2014年8月產成品庫存累計增長15.6%,產成品存貨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9倍。2014年9月以後,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和國內經濟下行,產成品庫存增速連續四個月放緩,企業開始進入去庫存階段,這將對2015年上半年經濟產生一定影響。
❹ 你好,請問創業企業融資難的理論和現實原因分別是什麼
創業企業融資難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創業企業大都資質較差。這主要體現在:規模小,經營不規范,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抗風險能力弱;創業者缺乏經營管理經驗;信息不透明,無可靠的信貸記錄;失敗率高,逃廢債務現象嚴重。 (二)我國金融結構發展不對稱。即貸款主要對象與經濟增長主體的不對稱,大城市金融發展與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金融發展不對稱。一方面,創業企業為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卻貸不到款;另一方面,大城市金融發展迅速,而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卻處於滯後狀態,這對廣泛分布於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創業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三)創業企業融資渠道單一。目前,我國創業企業的融資主要來自自有資金,這包括企業自身的積累和折舊以及創業者投入資金,這些即是所謂的內源融資。然而,這種通過自身積累方式尋求自我滾動式發展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創業企業的發展要求,創業企業仍需開拓新的融資渠道。 (四)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未能真正發揮功能。這主要表現在:信用擔保機構資本投入嚴重不足;專業人才缺乏,限制了信用擔保體系專業化、正規化經營;信用擔保機構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風險分擔機制;相關立法滯後,影響信用擔保體系的迅速發展。 (五)信用環境差。這主要表現在公民信用意識薄弱,信用監督不到位。對不守信的公民和企業沒有採取嚴厲的懲戒措施,未建立全國統一的信用檔案,使部分有不守信記錄的公民和企業仍能通過某些手段在其他地方獲取資金。由於這些情況的存在,使得金融機構對貸款對象的審查成本居高不下,從而限制了金融機構對創業企業的信貸配給。 (六)相關法律體系不完善。我國制定實施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以法律的形式為廣大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了有力的保護和支持。但是,《中小企業促進法》的條文過於原則性,也沒有與之相配套的如行業振興、金融、財政、中介服務等方面政策。
❺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經濟領域出現哪些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
一是就業問題;
二是中小企業融資問題;
三是資源的配置總理。
❻ 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影響(有利方面跟不利方面)
房地產不在納入國家戰略產業,迫切需要新興行業支撐國民經濟,現在國家要去庫存,化解房地產風險,但是有個問題是新興產業肯定是向大城市或者產業集中的城市發展,並不會像房地產一樣帶動國家各個地區都發展,所以三四線城市經濟將更加面臨考驗。貨幣增發嚴重 ,但是經濟增速下滑,不發貨幣經濟和金融(債務)都怕會出現問題。
❼ 為什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融資成本高,製造業困難,央行不拿出降息的殺手鐧提振經濟呢
現在才去定向降準的策略了,給中小微企業提高貸款額度,降低標准,釋放了過千億的資金。
❽ 談談我國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的主要做法
今年來中國的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進而影響股市大降導致市場信心缺失。中國的經濟在順周期情況下能快速發展,但是在逆周期環境下則表現出較大的壓力。針對現階段民企的發展困境可以總結為「進水少,出水多」。進水表示企業的融資,出水代表企業的稅負。民企融資渠道受限,同時承擔較重的稅負,在順周期和逆周期情況下將表現出迥異的發展態勢。
現階段中國的金融發展狀況而言,銀行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對於上市企業則還可以通過股市融資。國企控制了國計民生的重要環節,壟斷性強、利潤高、風險低,是銀行最鍾愛和優先考慮的貸款對象。民企規模小、競爭大、風險高,無論從風險把控和投資回報率來說,銀行都更願意將資金投給國企。這導致眾多的民企只能通過其他的渠道進行融資,這可能也意味著高利率和高杠桿。在順周期情況下,其他渠道的融資還能通暢,企業的銷售和利潤還能維持。但一旦處於逆周期環境下,企業銷售和利潤下滑,融資償還的壓力陡增,違約風險加大。這時銀行對於這種處境的企業貸款更是嚴苛,從而導致企業發展處於嚴重危機之中。民企的融資難問題怎麼破?竊以為可以降低國企所控制的國計民生行業的利潤,也就是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開支項上大舉降費。這樣民眾其他可用支出可以增多,發展壯大其他民企市場;國企規模龐大、用戶基數多,薄利多銷而回報穩定。如果銀行要追求穩定可選擇投資低回報率的國企,如果銀行追求高回報率則可以投資民企。如此可以解決國企和民企的融資發展問題。
作為企業融資的另一重要渠道-股市則是長期背離了市場的基本面。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翻了一倍,可股市指數竟還在10年前水平徘徊。短線的投機炒作之風盛行導致股市背離市場的價值。培養股市正確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當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