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周末下午茶 | 豐田全球召回340萬輛車;戴姆勒預計2019年利潤減半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當地時間1月29日稱,盡管股價飛漲,但該公司沒有進一步籌集資本的計劃;特斯拉將專注於增加電池生產能力和降低電池生產成本。
?賈躍亭發微博為武漢加油:無力做貢獻心如刀絞
2月1日,FF創始人、樂視創始人賈躍亭近日在個人微博發聲,稱祖國人民深受疫情之苦,悲痛如潮。
科技
?蘋果申請新專利,通過語音直接控制汽車行駛
日前,蘋果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它可以讓自動駕駛汽車通過語音進行控制。這項技術被稱為「利用意向信號在目的地附近引導自動駕駛汽車」,在2020年1月被申請專利。蘋果公司解釋稱,用戶可以在車內對導航說「我想喝杯咖啡」,那麼車輛會基於一些參數標准來篩選出最合適的去處,例如附近咖啡館距離、咖啡館價格等等。此外,該系統還能在通過語音指令明確目的地後,自動搜索附近最合適的停車場。
?自動駕駛公司「AutoX」獲數千萬美元Pre-B輪融資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utoX」宣布已於去年12月底完成數千萬美元的Pre-B輪融資,由深圳前海宏兆基金領投,其他深圳基金和潮汕資本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在中國市場的落地運營。AutoX創始人董事長肖健雄透露,他們即將啟動B輪融資。
?Uber妥協!網約車司機可自行定價、拒單也不受罰
據《華爾街日報》,Uber正在加利福尼亞州試行一項新政策,允許駕駛員在某些情況下自行設定乘車價格,司機可以增加Uber規定價格的10%,最多可以提高至原本打車價格的5倍。加利福尼亞去年9月18日通過的5號法案規定網約車司機應為正式雇員而非獨立承包商,這意味著Uber/Lyft等共享經濟公司需要為司機提供諸如最低工資保證、加班費、失業保險和工人補償金之類的福利。
?消息稱Lyft計劃重組裁員,股價下跌逾2%
知情人士表示,網約車公司Lyft計劃宣布將進行重組並裁員。消息傳出後,Lyft股價下跌逾2%,現報47.12美元。Lyft目前在美國和加拿大的300個城市中運營。據報道,該公司計劃於周三通知員工。
投融資
?通用汽車投資30億美元生產各類全電動車型
1月27日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宣布,公司將投資30億美元生產「各種類型」的全電動卡車和SUV,以及用於旗下最近推出的CruiseOrigin自動駕駛車型。
?比亞迪子公司3.5億元增資騰勢新能源
比亞迪1月21日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對騰勢新能源現金增資認繳3.5億元。完成後,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持有騰勢新能源的股權比例保持為50%。比亞迪在公告中表示,本次現金增資認繳有利於推動騰勢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在當前行業競爭趨勢激烈的狀態下,為騰勢新能源提高研發實力提供資金支持。
?大眾豪擲201億:將收購美國卡車製造商Navistar
大眾汽車在去年共售出1083萬輛汽車,力壓豐田汽車成為全球銷量第一車企。但是,大眾汽車的銷量主要來自於乘用車,在商用車領域,大眾所佔的發言權遠不及其乘用車。
?飛行汽車製造商「JobyAviation」籌集5.9億美元C輪融資
據外媒報道,美國「JobyAviation」籌集5.9億美元C輪融資,由ToyotaMotorCorporation領投。JobyAviation是一家飛行汽車製造商,成立於200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由JoeBenBevirt創立。公司正在利用自主研發的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以及豐田汽車的製造經驗,開發飛行汽車。
抗擊疫情車企在行動
(排名不分先後,名單更新中)
1、吉利集團攜手李書福公益基金會設立2億元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基金,用於支援湖北、廣東、浙江、河南等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嚴重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吉利控股集團同時表示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適時進一步擴增專項基金的資金規模。
2、上汽榮威協同上汽乘用車鄭州生產基地,克服假期人手不足、車輛短缺等諸多困難,在6小時內完成首批榮威RX5eMAX防疫車調配並交付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此前,上汽集團攜下屬企業捐贈2200萬現金和醫療物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貢獻力量。
3、廣汽集團將追加捐贈900萬元現金及物資,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廣汽集團總部800萬元,廣汽三菱100萬元。連同1月26日捐贈,廣汽集團迄今已累計捐贈1400萬元現金及物資。
4、沃爾沃(亞太)宣布,將通過上海市醫葯衛生發展基金會成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專項資金,首批100萬捐助將定向支持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新型冠狀病毒發病機理、臨床救治研究、疫苗研發以及關聯葯物的研製。
5、豐田汽車公司與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攜手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和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機構捐助資金1000萬元,用於購買醫療用品,支援武漢等地區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6、抗擊疫情盡所能,東風風行推出五大關愛服務,助力東風風行車主,以及東風風行車型將獲得更好的防疫服務。
7、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與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宣布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1000萬元。
8、江淮汽車宣布通過武漢市紅十字會捐贈1000萬元現金,馳援武漢市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並派出9輛格爾發重卡、1輛瑞風M6商務車,與其他物流公司的3輛重卡組成應急車隊,滿載8個品種、300噸新鮮蔬菜,由合肥周谷堆大興農產品國際物流園出發駛向武漢。
9、長安汽車集團決定捐贈1000萬元人民幣,全力馳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長安汽車捐贈500萬元,長安福特捐贈200萬元,長安馬自達捐贈200萬元,長安跨越捐贈100萬元。
10、福特中國聯手福特總部FordFund共同捐助價值100萬的醫療物資。福特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江鈴福特定向武漢捐贈10輛福特全順負壓監護型救護車。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目前屬於疫區應急保障不可或缺的短缺物資。江鈴汽車在江鈴集團和福特汽車的大力支持下,緊急召回員工,調動各方資源,加班加點生產福特全順負壓救護車,馳援疫區。
11、長城汽車決定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人民幣500萬元,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12、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通過上海慈善機構向全國疫情嚴重地區捐贈800萬元人民幣,用於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13、梅賽德斯-賓士管理層、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經銷商合作夥伴代表組成的星願基金管委會迅速啟動重大疫情應對機制,在三天時間內已完成了第一批資助項目的800萬元善款的撥付。
14、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決定捐款200萬元人民幣,用於支持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防治工作。
15、日產汽車公司、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日產汽車在華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捐贈500萬元人民幣和10萬副口罩,用以支援湖北省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16、蔚來用戶信託理事會決定,籌集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抗擊新型肺炎,具體使用方向包括成立300萬元的抗肺炎用戶關懷專項基金以及200萬元的蔚來用戶抗肺炎公益基金。
17、為了助力早日遏制住疫情,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決定捐贈1000萬元,馳援疫情防控。奇瑞發揮全球渠道優勢,從以色列、巴西、俄羅斯、阿根廷等10餘個國家全力籌措國內緊缺醫療防護物資,現已陸續抵達國內!
18、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決定:通過比亞迪慈善基金會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贈愛心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用於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19、現代汽車集團捐贈1500萬元馳援武漢,(包括500萬元從韓國緊急采購的口罩,護目鏡等急需物品)。
20、哪吒汽車決定緊急向湖北省慈善總會捐款人民幣100萬元,用於當前疫情防控支援。
21、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捐款800萬元,用於當前疫情防控支援及重大流行疾病中小學校園預防。
22、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將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款人民幣500萬元,馳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並向全體奮戰在防控前線的醫護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3、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協同旗下大眾、奧迪、捷達三大品牌,向發生疫情的地區捐贈600萬元人民幣,用於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24、東風小康捐贈500萬元車輛馳援湖北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25、東風本田發布消息,決定向武漢捐贈300萬元現金,並緊急調集可用物資,籌集標准型白色有帽防護服400套、乳膠手套1000雙、醫用口罩1200個,捐贈給疫情應急車隊使用。
26、特斯拉將捐助500萬元人民幣專項資金用於協助中國政府支持疾控中心以及其他機構應對本次疫情。同時,中國區劃撥預算500萬元人民幣,以補貼疫情期間車主免費使用超級充電站的能源費用。
27、小鵬汽車決定向武漢等地醫療機構捐贈人民幣300萬元醫療物資、車輛與服務,支援一線防疫工作。
28、威馬汽車宣布捐助400萬元物資,包括口罩在內的醫護用品,防疫工作用車以及現金款項等,全力馳援當地防疫工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股權是如何在融資的過程中,被慢慢稀釋的
1.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創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權分享給股東以及建立期權池。通過股權為紐帶,穩固內部管理。
2.天使輪——10%-20%股權
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創期融資,比起規模更看重企業創始團隊、股權結構、內部組織架構等。擁有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的團隊,內部崩壞導致企業失敗的幾率較低,這是投資人所看重的。這個時期的融資在50-200萬左右。
3.A輪融資——20%-30%股權
企業的商業模式、團隊的作戰能力被市場所檢驗是可行且有效的,企業已經實現初步盈利,VC會投出A輪,通常在500萬-1000萬左右,支持企業進一步的擴張、發展。
4.B輪融資——10%-15%股權
發展了一段時間,公司的經營狀況步入正軌,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更多的投資方也會隨之而來,B輪融資的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之間。
5.C輪融資——5%-10%股權
企業抵達C輪有一個條件:年營收達到2000萬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資者才會進一步的投資。這時的融資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業上市。
6.IPO融資
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企業上市,面向公眾進行更大范圍與規模的融資。這個時候,創始人的股權會稀釋得很低,但這時即使1%的股權所涵蓋的財富也大得驚人。
③ 小馬過河教育公司倒閉了
2017年3月3日,在線教育領域創業公司小馬過河確認公司經營不善,已暫停營業,進行破產清算,尚有欠款未結算,小馬過河員工在北京中關村丹棱SOHO舉牌討薪。
④ 拼多多一個星期銷量
發展歷程編輯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上線。
2016年2月,拼多多單月成交額破1000萬,付費用戶突破2000萬。
2016年7月,拼多多用戶量突破1億,獲得B輪1.1億美元融資,IDG資本、騰訊、高榕資本領投。
2016年9月,拼多多與拼好貨宣布合並。
2016年10月10日,拼多多周年慶單日交易額超過1億元。
2017年10月,拼多多近1個月長期占據iOS總榜及購物類第一名。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發行價19美元,市值達到240億美元。
2018年8月31日,拼多多(PDD)公布上市來首份財報,2Q營收同比增2489%。
主要功能
拼多多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拼團,以更低的價格,拼團購買需要的商品。
拼多多凝聚更多人的力量,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好的東西。
⑤ 創業公司融資,股權如何慢慢被稀釋的
融資過程中,股權的稀釋總是難免的~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加盟公司時拿到的期權比例,並非最終公司上市時手中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外部融資會不斷稀釋大家的股份。究竟最後能拿到多少公司股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的融資和期權池。 首先,創業者需要理解融資和股權轉讓的區別。
融資是企業融資,企業引入外部投資者的資金做大公司,投資人則拿到公司的一部分股權成為公司的新股東(即「增資入股」)。
而創始人轉讓出自己手裡的公司股權,其實質是股東的套現,股權轉讓的收益歸屬於股東個體而非公司,除非,該股東又將轉讓收益作為新的注冊資金再次投入公司,這樣的投入會導致公司股權結構的變化,與融資效果類似。
融資時,企業注冊資本增加,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不變;股權轉讓時,企業注冊資本不變,且原股東股權計稅成本調整。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
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
天使輪: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
A輪:經過基本驗證,具有可行性
B輪:發展一段時間,公司還可以
C輪: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看到上市的希望
IPO: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大家都覺得該上市了。
第一輪天使輪融資在50萬-200萬之間。天使投資人也會拿走10%到20%的股權。接下來,公司的商業模式初步取得成效時,VC會投出A輪。A輪融資通常在500萬-1000萬間,同時拿走公司20%至30%的股份。下一輪(B輪)融資額進一步擴大,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當然了,公司要繼續發展壯大投資人們才會給錢。這時候,公司一般出讓10%到15%的股份。最後,公司進一步擴大,如果達到年營業收入2000萬以上,PE或其他戰略投資者會進一步投C輪,數額在5000萬左右。此時他們拿5%-10%的期權。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一個簡易的稀釋案例
例如:甲乙二人建立了企業A,他們兩人的出資比例為6:4,則此時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一年之後,天使投資人來了,雙方經過評估,認為企業價值80萬,天使願意投資20萬,且要求在自己入股前,公司先拿出20%的股份建立期權池。
此時:
甲所佔的股份為:60%×(1-20%)=48%
乙所佔的股份為:40%×(1-20%)=32%
公司的股權結構為:
天使投資人入股後,他的股份:20/(80+20)=20%
甲的股份:48%×(1-20%)=38.4%
乙的股份:32%×(1-20%)=25.6%
期權池:20%×(1-20%)=16%
此時公司的股權比例如下:
此後(這里假定一個簡單的情形),A輪,B輪,C輪,IPO公司都拿出20%的股權份額給新的投資者。其中較特別的是:A輪投資人仍然面臨較大的風險,一般A輪投資者會跟公司簽署協議,如果在B輪融資時,公司估值達不到某一個特定值,就必須保持A輪投資人的股份不被稀釋,僅稀釋A輪投資前的股東股份。
這樣,公司各個階段的股權比例如下: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的」雙層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
如果公司資金鏈有問題,財務總是不順暢,那麼公司需要以相對較低的估值來融到更多的資金。這樣的話,老員工和原有股東的股份會被稀釋的更厲害。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
期權的稀釋在員工的工作Offer上也能體現。以一個中級軟體工程師的offer為例。他在不同階段加入公司時,能夠拿到手的期權比例都是不同的。如果該工程師選擇在A輪融資前加入公司(此時公司有5-20個員工),那麼他大約拿0.27%的期權;如果該工程師等到公司快要B輪融資前加入(此時公司有20-50個員工),則他會拿到0.084%的期權。C輪融資之前加入公司的員工,可以拿到0.071%的公司期權。可以看到,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
小結
一個股份逐漸稀釋的模型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個過程。稀釋不一定是壞事。籌集資金,把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能做到這一步的話,稀釋股份就很值得。公司持續的市值增加帶來的收益會遠高於出讓的那一小部分股份的價值。換句話說,讓出一小塊蛋糕,然後換取整個蛋糕的一步步做大。
⑥ 拼多多第四季財報曝光,你看好拼多多的未來發展嗎
在我個人看來,拼多多的發展是無可限量。看了一下拼多多第四季度的那個財報,非通用會計准則下(Non-GAAP),拼多多四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 1.845 億元,全年歸屬凈虧損為 29.65 億元,均較上一年同期大幅收窄。 雖然從那個財報數據來看,拼多多的財報數據還在虧損。但用戶活躍人數規模接近8億,用戶人數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從近期的財報數據看,拼多多雖然在虧損,但用戶買家活躍數是強勁增長,有著近8億活躍用戶基數強大在那裡,發展肯定越來越好。
⑦ 京東二季度獲利百億,其投資領域遍布哪些行業呢
四、其他投資
8月初,京東完成對工業用品供應鏈電商公司工品匯的收購,工品匯將作為京東工業品的子品牌,面向次終端零售門店提供MRO(非生產原料性質的工業用品)服務。資料顯示,工品匯已累計覆蓋全國10萬家零售門店。
⑧ 為什麼有些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會被稀釋掉大量股權
融資帶來的股權稀釋的過程是怎樣的?
通常,一個不斷做大的公司在上市前往往需要4-5輪的融資。典型的情況下,企業根據融資輪數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期
股東自己出注冊資本金,創始人自身要拿出部分股權分享給股東以及建立期權池。通過股權為紐帶,穩固內部管理。
2、天使輪——10%-20%股權
改革發展,天使投資人「看人下菜碟「。在初創期融資,比起規模更看重企業創始團隊、股權結構、內部組織架構等。擁有科學合理的股權結構的團隊,內部崩壞導致企業失敗的幾率較低,這是投資人所看重的。這個時期的融資在50-200萬左右
3、A輪融資——20%-30%股權
企業的商業模式、團隊的作戰能力被市場所檢驗是可行且有效的,企業已經實現初步盈利,VC會投出A輪,通常在500萬-1000萬左右,支持企業進一步的擴張、發展。
4、B輪融資——10%-15%股權
發展了一段時間,公司的經營狀況步入正軌,規模也在不斷的壯大。更多的投資方也會隨之而來,B輪融資的數目通常在2000萬-4000萬之間。
5、C輪融資——5%-10%股權
企業抵達C輪有一個條件:年營收達到2000萬以上,PE或者其他的展露投資者才會進一步的投資。這時的融資主要的作用是助推企業上市。
6、IPO融資
發展壯大,投資人要套現離場,企業上市,面向公眾進行更大范圍與規模的融資。這個時候,創始人的股權會稀釋得很低,但這時即使1%的股權所涵蓋的財富也大得驚人。
設立股權期權池帶來股權稀釋
期權池
期權池是在融資前為未來引進高級人才而預留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不預留,會導致將來進來的高級人才如果要求股份,則會稀釋原來創業團隊的股份,這會造成一些問題。如果融資前估值是600萬,而風險投資(vc)400萬,那麼創業團隊就有60%的股權,VC有40%。一般而言,現在的創業團隊把自己的20%預留給了未來的要引進的人才。
為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公司會設立期權池,這也會稀釋原有股東的股份。每年,公司都要保證期權池占據一定的比例,來激勵員工們。員工們在加入公司初期,因為心裡清楚,公司其實是前途未卜,所以往往要求拿到較高比例的期權補償。而每一次給新員工發期權,公司創始人和部分老股東的股份就會被稀釋。
老員工和舊股東的期權稀釋過程
每一次新一輪的外部融資進來後,隨之而來的期權池的調整和新的投資者的權益都會使老員工和原有的投資者手裡的股份被同等的稀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員工手裡期權的價值反而是增加的。例如:一個員工在公司種子輪融資後加入時拿到了1%的期權,但是公司在A輪融資後,他手裡的期權只剩下0.6%。但公司的價值其實是在不斷增加的。
即便是公司創始人,經過了多輪融資和期權池調整後,最終手裡剩下的股權比例也大為減少。例如一個創始人在公司成立之初有60%-70%的股份,上市後可能手裡只有20%-30%的股份。
為了防止股權稀釋而導致控制權大大減少,創始人們可以採取特殊的股權設計,以起到類似Google,Facebook、京東的」雙層AB股股權結構」的效果,保證自己對公司的發展占據主導。京東的劉強東,只擁有16.2%的股權,卻能掌握80%的投票權。
即便是同一個職位,越往後加入公司,能拿到的期權越少。這是因為,除了因公司融資和增加期權池帶來的稀釋效應外,越往後加入公司的員工所需承擔的風險也在減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似乎是一個社會中普遍通行的法則。
公司通過設立期權池的方法給員工做股權激勵,雖然CEO自己手中的股份被稀釋掉一部分,但此舉留住了關鍵人才,且吸引了優秀的人才加入公司,長遠來看是值得的。如果吝惜股份,則較低的薪酬禮包吸引不了最好的員工,對公司的負面效應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