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喬布斯在創立蘋果時都經歷了哪些關鍵事件
蘋果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謂是大起大落,進入上世紀80年代,蘋果公司由於經營不善導致效應每況愈下。甚至到了被收購的邊緣,而當時有意收購蘋果的公司正是當年的索尼。而在蘋果公司內部某次高官會議時,董事會成員選擇了當時的CEO斯卡利,喬布斯憤然離開他一手創立的蘋果。接下來,喬布斯度過了一段長達11年的放逐生涯。正是由於這段特殊的經歷,幫助了喬布斯拯救了瀕臨倒閉的蘋果。
第三、喬布斯對於蘋果公司業務的重整,這可能是喬布斯做的最重要的一個動作。這一次,喬布斯將「專注」兩個字的力量發揮到了極致。
喬布斯整體評估了一下蘋果當時的業務和產品線,他認為情況非常糟糕。因為蘋果的產品太多太雜了,大多數的產品都是為了應付領導或者經銷商而開發的,於是,喬布斯召集了產品部相關人員開會,在會上畫了一個2*2的方格,放個裡面分別放著「台式」、「便攜」、「消費級」和「專業級」。這意味著蘋果未來只專注於4款產品,這一動作砍掉了蘋果90%的產品線。此後,蘋果公司的股價翻了8倍多,蘋果終於起死回生了。
② 喬布斯占蘋果多少股份為什麼老闆也會被掃地出門他被辭退後他占的公司股份怎麼處理
我也想問,他創建的公司,,,卻被 別人趕出來。。。依我們的國情,無法想像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③ 美國蘋果公司觸碰了誰的利益被舉報壟斷
說起手機,不得不提的就是喬布斯和他的蘋果手機,它定位高端,尤其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很大的利潤。但是蘋果手機不單對中國市場給它創造的巨大價值不感恩,還在中國市場實行壟斷,遭到國內開發者舉報。
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迫選擇屈服。不過也希望國內的開發者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做好產品,如何創新才是最主要的,產品的質量才是立足之本。
④ 就「毒蘋果」事件,應對蘋果公司的經營者提出什麼樣的建議
事件一經曝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一向受人膜拜的蘋果公司被部分媒體和公眾冠以「毒蘋果」之銜。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今年1月和8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5...
⑤ 融資的公司風險很大嗎
1、違約來風險,即不能按期歸還到期自債務,導致企業信用受損甚至引起法律拆訟的可能性;
2、道德風險,主要是指融資團隊在資金管理、資產管理、資本管理和融資過程中,由於企業團隊個人原因產生的使企業利益受損的可能性,如資金體外循環等;
3、機會風險,指融資企業在融資決策及融資方案實施的過程中,因為選擇了一方案或機會,從而失去其他機會的可能性;
4、法律風險,融資企業在融資方案設計及實施過程中,由於某些環節違規、造假或欺騙行為,導致觸犯刑律的可能性。
⑥ 毒蘋果事件違反了哪些經濟學道理
而在事件中,蘋果公司的態度也一直為人所詬病,李星文在評論中說道:作為一家有著全球知名度和較高美譽度的跨國公司,蘋果有責任和義務保證自己的產品在所有環節上都沒有明顯瑕疵。所謂沒有瑕疵,不僅是產品質量過硬,更重要的是不能與「有毒工廠」有染。蘋果公司每年發布一份「供應商社會責任進展報告」,承諾「確保供應鏈有安全的工作條件,確保工人受到尊重並享有尊嚴,同時確保生產過程對環境負責」。這些話聽起來美妙,可是蘋果卻沒能盡到責任,讓這些條款成了一紙空文。蘋果公司既然能以強硬的手段保證供應商的產品合格率,就必然能以同樣強硬的手段保證工人的身體健康。 當然也有人並不認同蘋果公司應該在整個事件中承擔最主要的責任,魏岡就認為:或許,有人認為受害員工應當向蘋果索賠,但事實上,這些工人的確是在生產IPAD或者IPHONE等產品中受到損害,蘋果公司作為一知名企業,應當負有道義上的責任要求其供應商善待員工,但這並不意味著蘋果公司應該為此承擔法律責任,除非有證據證明蘋果要求其供應商必須以此種方式生產。供應商才是承擔責任的主體,蘋果公司應該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是考核、督促供應商履行法律義務,讓工人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作業。 [1]其實,無論怎樣,都不能逃避政府應該承擔的監管責任:要確保企業員工在一個安全和衛生的環境中作業,企業依法自然重要,但政府監管也必不可少,在侵權賠償很難實現的前提下,當地政府的處罰威懾是保障工人權利的必不可缺的前提。在環保組織發布報告之後,公眾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蘋果公司的反應上,卻忽視當地政府監管部門的行動。這可能是一條南轅北轍的道路。 而事件的根本就在於利益,政府為了追求GDP放鬆對企業的准入與監管,蘋果公司為了利潤最大限度的壓榨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而供應商不得不在有限的利潤空間里再去降低成本,使工人在一個危險的環境里工作。於是,處於產業鏈最底層的中國產業工人就成為了各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犧牲品。而這,也是對中國工人最大的不公。
⑦ 我需要融資成功與失敗的案例,請大家幫忙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像新浪\網易\網路\騰訊都有融資的經歷,具體你可以上中國風險投資網和中國招商投資網論壇看看.
下面是車盟網的融資案例:
2001年本科畢業的成都小伙石磊,目前正走著和攜程創始人沈南鵬相同的人生道路,他創立了目前國內最大互聯網汽車服務平台-----車盟,在兩輪融資中拿到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風投,並且計劃讓車盟200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繼承了斯坦福的創業傳統
成都四中、清華、斯坦福,他在學生時代走出了一條讓人羨慕的軌跡。2002年,在斯坦福大學攻讀碩士的石磊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這是一家比價購物網站Nexttag,我擁有100萬美元的期權,但不是公司的核心」。
現在回過頭看,石磊的選擇與在斯坦福的求學經歷有密切關系。區別於哈佛,MIT這些美國名校,斯坦福除了給他帶來10美元/場的廉價高爾夫培訓外,還授予他濃厚的創業傳統。10多年來,石磊之前的斯坦福男孩-----楊致遠、周雲帆、茅道臨,個個有一段傳奇的創業經歷。
一年後,他毅然放棄留在美國的機會,回到了上海。
效仿孫正義 1個月了解1個行業
回國後的一年多時間,石磊進過兩家跨國企業,先後成為SAP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助理、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兩家公司分別是全球最大的企業軟體廠商之一和全球第二大咨詢機構。
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工作是他至今感覺受益最大的一段經歷。「你知道我那個時候做了什麼嗎?用1個月時間了解1個行業,看了汽車、通訊、快消……」石磊仿效的是日本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當年,孫正義從美國留學回國,用了3年時間研究日本的各個行業市場。「孫正義寫的行業分析有1米多厚,但我的效率比他高。」這得益於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豐富資源,在這里,他可以接觸到中國某一行業最頂尖的企業家和分析師,看到最全面的行業數據。
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有一類創富人以丁磊、江南春為代表,他們傾向於西方的管理和運作經驗,依靠技術開創全新的領域。石磊就是這類人。
賣房創業 6個月拿到風投
2004年年底,他和同伴林振,各自賣掉了在上海價值150萬元的房子,辭去年薪超過100萬元的工作,用300萬成立了車盟(中國)網路有限公司,採用「電話+滑鼠」模式銷售汽車保險。
那是一段艱難的日子,「要能高能低,事事親歷親為。」石磊回憶,他常常在一天上午和風險投資的高層會面,下午又要和業務員一起面對客戶的電話問訊。幸運的是,公司得到了風險投資的青睞,一共只談了5家風投,其中有3家最終投資。6個月後,300萬的本錢剛燒到一半,第一筆風投就正式落定。去年,他又成功進行了第二輪融資。車盟前後一共獲得上億元的風投。
這當然不只靠運氣。現在的風險投資人經歷過網路泡沫的洗刷,沒有人再會只為一本商業計劃書買單。風投不只要模式,還要看到團隊,看到實實在在運作健康的企業,而石磊正好滿足了這些人的需求,這和他在波士頓咨詢有限公司的工作經驗息息相關,「我太熟悉風投了」。
人生伏筆或造就沈南鵬第二
今年4月初,石磊攜車盟殺回成都市場,試圖創下成都最年輕創富者的新紀錄。去年,車盟在國內獲得1200萬美元的車險銷售收入,並且在國內10多個城市布點,業務收入的增長超過了攜程創業時的速度,這讓石磊堅信,車盟能夠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又一個攜程。一旦車盟在2008年登陸納斯達克的計劃成功,石磊無疑將成為沈南鵬第二。
「在任何時期,你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為成功埋下伏筆」,這是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名言,也是石磊最深刻的創業體會。
創立購物網站Nexttag,讓他熟悉了互聯網的運營規律;在SAP公司工作,讓他掌握了信息化管理企業的經驗;在波士頓咨詢公司工作,讓他精通了資本運作和風險投資的門道,這一切,都為他日後的成功埋下伏筆。
⑧ 蘋果三個主要創始人喬布斯,沃茲,馬庫拉當時是平分蘋果公司股份的,那按照蘋果公司現價值5000億美元
各種PE,VC公司投入的錢都會稀釋創始人所持的股份。舉個例子,阿里巴巴創業初期共有18位創始人,馬雲佔了30%以上的股份,但你看今天,阿里巴巴在NYSE上市,馬雲所佔股份僅為7.74%,這也是被稀釋的結果。
PS.馬雲比較聰明,發明了合夥人制度,從而將阿里巴巴集團的控制權牢牢掌控在手中。相比之下,jobs就沒這么聰明,在Apple被他曾經「你要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著我們改變世界?」這句話打動而加入Apple的John Sculley趕出了Apple。
⑨ 蘋果被法國罰款11億歐元,此事件將會給蘋果公司帶來多大的影響
這次蘋果被罰款11億歐元影響到了蘋果的股票和聲譽,對未來蘋果的銷售都有影響。
1、法國罰款先是給蘋果先是經濟上的損失,然後就是給蘋果的股票帶來了連帶影響。在疫情爆發後,先是關閉了很多國家的實體店,然後又是收到了法國政府開出的11億歐元的罰款,理由是違反了法國設置的競爭規則,簡單點理解就是違反了反壟斷法,而蘋果在被發出這十一億歐元的罰款之後,蘋果的股票市值一天跌停,直接蒸發了1000多億美金,這對蘋果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綜上,蘋果被法國罰款11億歐元是影響很大的一個事情,一旦蘋果處理不好,自己的利益將會得到很大的損失,股票損失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丟失了客戶,那誰去買蘋果手機?現在蘋果已經上訴了,等著看上訴的結果會如何吧。
⑩ 求蘋果公司的背景及發展史。大概提到一些轉折的大事件。2000字左右。
為什麼不去搜索一下網路呢。上面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