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何外賣行業巨頭美團當初要收購已經虧損45億的摩拜單車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完全是一場雙贏的交易。
在2018年時,已經瀕臨絕境的摩拜單車召開董事會,以決定自己未來的出路。最終他們決定被美團以股權+現金的方式收購。這一決定終結了此前要被滴滴或者阿里收購的謠傳。對於摩拜單車而言,這一次的決定可能是新的契機。當猜測和喧囂都漸漸落定,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膜拜會被美團收購?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3.美團是交易的最合適的買。摩拜單車在當前的狀況下,接盤者只會是巨頭。而能夠吞下摩拜這等體量的公司,中國估值能達到百億美元級的巨頭並不多。而與共享單車業務有聯系的巨頭更是屈指可數,但滴滴和阿里對於摩拜的需求也並不迫切,所以也就促成了這次交易的達成。
㈡ 市場監管總局調查美團收購摩拜引發關注,美團董事長王興對此有何回應
王興表示會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同時也會配合提交相關資料。
美團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收購了摩拜單車,當時的摩拜單車還號稱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老大。但即便如此,摩拜單車依然默默退出整個共享單車行業,這一點令人唏噓不已。對於用戶來說,很多用戶其實對摩拜單車心存怨言。摩拜單車的創始人通過賣出摩拜單車賺了幾億元人民幣,可謂是金蟬脫殼、滿載而歸。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美團在開展共享單車業務,美團的共享單車業務的前身其實就是摩拜單車。在美團收購摩拜單車之後,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對美團的收購事件進行調查,因為美團沒有依法申報相關的收購信息。換而言之,美團和共享單車的收購行為可能存在貓膩。
㈢ 美團收購摩拜未依法申報,市場監管總局對其展開了怎樣的調查
市場監管總局調查的領域主要是關於反壟斷,具體信息並沒有對外公開。
美團作為一家優秀的互聯網企業,目前這家企業已經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隨著美團的規模越來越大,美團所帶來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我們知道摩拜單車已經屬於共享單車領域非常好的企業了,每天為了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業務,之前曾經收購了共享單車,並且通過這樣的方式推出了美團單車,目前這一起收購案件正在被調查。
一、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的時候沒有依法申報具體細節。
隨著反壟斷的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很多互聯網公司相繼被市場監管總局調查了,美團正是其中之一。美團曾經收購了摩拜單車,在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的過程當中,美團並沒有對外公布收購的具體細節,更沒有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交相應的收購材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行為已經明確違反了企業收購的相關規定。
㈣ 摩拜單車此次融資,或許是劣勢開始出現的時候
近期,摩拜單車又進行了2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繼其C+輪之後的又一次兇猛擴張。但融資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其出現劣勢,摩拜單車這一路的野蠻擴張之後,其隱患開始出現。
單車經濟的本質依然在於共享經濟
單車經濟的本質其實依然屬於共享經濟,無論當前如何兇猛融資,講出各種故事,其最終的價值還在於將每一輛單車資源進行最多的重復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終再從這一價值上賺取差價,尋求盈利。而無論摩拜單車還是ofo最終要想達到盈利,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而此前階段,ofo就採取了輕單車、低成本、低維修的擴張路線,其一開始就從共享經濟出發,因此對於進軍單車出行領域時,同樣採取了低成本擴張的路線,因此更能夠做到資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單車則恰恰相反,由一開始就採取重模式,將每輛車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這也意味著在獲取相同用戶的同時,摩拜單車需要花費更高的價格,一輛車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達到某個規模,那麼同樣的融資情況下,摩拜單車燒錢的劣勢就出現了,而此次急於融資,除了一方面需要繼續佔領市場外,另一方面同樣反映了摩拜單車在資金上想必ofo有著巨大的壓力。
高維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勢正在出現
早期的點滴優勢或者劣勢,會在後期形成更強的馬太效應,此前說過摩拜單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獲客成本遠高於ofo,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規模的逐漸形成,摩拜單車的後期維護成本也在劇烈上升。
摩拜單車造價過高,其中涉及諸多硬體包括GPS、車鎖、車座、太陽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據此前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思維」的爆料,平均維修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簡直可以買一輛全新單車。
而此前摩拜公布過車損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區投放1萬輛單車計算, ??也就是說僅在北京地區幾個月就有1000輛車需要維修,按單車400元的維修費用計算,需要花費40萬。??再加上摩拜公開的100多名運營人員,按照每人5000元工資,每月則需支出50萬。
而如果放到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來看,維修成本必須要遠小於收入,才能夠達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單車的各種維護成本依然是個天文數字,開工沒有回頭箭,最終這一切都需要投資人買單。
專車戰爭燒錢還有著正常邏輯,即燒錢可以培養市場,培養潛在用戶與車主,但是平台卻並不需要為車輛保養維修去買單,而摩拜單車的擴張卻相反,其不僅需要比對手更高成本的獲取用戶,其還需要為更高的維修成本買單。
摩拜方面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也開始推出了大量輕版單車,也在縮減成本透支,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投放市場的重型單車,不可能全部替換,只能夠維持更高成本的維修開支。
單車戰爭必將重回理性
還是回到之前說的,將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關鍵。
此前共享專車大戰之時,盡管資本在風口的補貼用戶與司機,但是當補貼消失,價格回歸價值,最終一切回歸理性時,市場被教育了出來,而閑置資源也開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供需開始平衡,沒有一輛多餘的車輛。
但是單車大戰卻有個問題,當前的資本一味的砸錢造車,最後一定會導致大量的閑置車輛出現在城市中,關鍵是每一輛車的維護成本還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單車,如果其生產單車的量與ofo相當,那麼其必定要付出幾倍的生產成本,以及後期的維護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並非意味著市場會買單,一切由市場供需決定,這是常識。在單車這個領域,由於租賃價格本身就低,用戶對價格並不敏感,而很多用戶更偏向於有一個更輕便的出行體驗,更快速的解決騎行問題為主,輕單車一直是國內用戶的主力。
因此未來很可能出現這么一種情況,當摩拜單車與OFO單車在城市的數量上達到相同時,這個市場將會出現高度的飽和狀態,而註定有一部分單車資源是要被浪費掉的,但是摩拜單車的高成本則意味著,其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與損失,同時還並不一定會受到主流用戶的買單。
單車大戰,最終一定會造成大量的單車閑置資源,這一點已經可以預見,但問題是,誰能夠在擴張的同時,一邊節省資源,一邊又能捕獲更多的用戶,這將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摩拜單車此次急於輪融資,表面上是在擴張,但實際上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續的燒錢正在難以為繼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擴張與維護,最終依然需要投資人買單。
這一輪的單車泡沫,開始越來越明顯。
㈤ 關於美團和摩拜單車的事
美團對摩拜單車是從投資到收購的關系。
2018年4月3日深夜,摩拜股東會通過美團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此外美團承擔摩拜債務(5-10億美元之間),管理團隊留任。從美團發出收購要約到交割結束,全程在兩周內完成。
這起並購的背景是美團在生活服務領域的場景拓展;是美團和滴滴兩個小巨頭在出行、外賣上的正面沖撞;是騰訊和阿里兩大超級巨頭的全面對抗。共享單車處於生活服務和出行的交匯口,作為一個高頻、多領域融合性的產物,天然成為大小巨頭爭搶的對象。
(5)美團並購摩拜融資風險擴展閱讀:
美團收購摩拜背景
美團對摩拜的收購談判同樣始於2017年9月。王興曾在2016年10月個人參與了摩拜的C輪融資,當時美團內部就已經在探討兩個業務的協同可能性。彼時外界並未意識到美團在出行領域有所想法,直到2017年2月美團打車在南京上線。
「美團在收購還是投資摩拜之間搖擺了很長時間。」上述人士稱,美團對摩拜很早就提出了收購邀約,但當時所有人(包括騰訊在內)都押注在摩拜ofo合並上,因此收購被拒絕。
2017年12月,在摩拜董事長李斌的建議下,美團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對摩拜的小股投資方案——以估值35億美金投資6億美金,然後摩拜再融4億美元。
當時美團收到的信號是,李斌會大力支持美團在投資方案外的附加合作條款,以保證雙方在小股投資的基礎上還能有戰略協同。李斌是易車網和蔚來汽車的創始人,摩拜早期的戰略思路和發展路徑深受李斌影響。
㈥ 美團已確認全資收購摩拜了嗎
據報道,4月4日美團與摩拜聯合確認,雙方已經簽署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的協議,不過收購金額並未透露。
網友紛紛表示,希望共享單車可以健康發展下去!
㈦ 市場監管總局調查美團收購摩拜,美團是否存在違規違法行為
目前還沒有證據直接表明美團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因為這個事情正在進一步調查。
如果單純讓我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嚴重懷疑美團在收購摩拜的過程中存在違法行為。摩拜單車的這種行為就等同於套現離場,只要一個人有基礎的精力去嘗試,就會知道這是一種套現跑路的行為。換而言之,美團和摩拜之間的收購交易可能存在很多不能公開的內容。
一、美團收購摩拜的案件正在被調查。
這一起案件主要是由反壟斷所引起,因為目前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嚴格調查各個互聯網公司的反壟斷現象。與此同時,市場監管總局也關注到了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的案件。這個案件當時引發了市場不小的轟動,但隨後就悄悄沒有了消息。摩拜單車是之前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一個老大的隕落肯定會牽扯到很多內幕消息。
㈧ 美團強勢收購摩拜有何意義
2019年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台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
目前美團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掃碼騎車,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㈨ 美團收購摩拜後,市值增長18億,摩拜後悔了嗎
當然不會。不知不覺間,共享單車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是,2018年對於共享單車來說,好像進入了一個困境。深受大眾喜愛的摩拜單車賣身給了美團,引發無數人感嘆,覺得摩拜單車被賤賣了。可是,當ofo小黃車也開始走下神壇,人們紛紛覺得摩拜的胡瑋煒,果斷抽身,才是真正的贏家。那麼,對於美團來說,收購摩拜是對是錯?
對比堅持融資道路的ofo小黃車,由於沒錢,身陷多重困境,負面新聞頻出。目前的共享單車前景還不明朗,免押金是大勢所趨,經過小黃車的「退押難」,如今的消費者更加願意使用免押金,共享單車也不可能一味的依靠融資燒錢。所以,摩拜團隊的「賣身」決定,顯然是很明智的,現在可謂名利雙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