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很大部分原因在於銀行信用審核困難,那麼要解決這個問題該從哪裡著手呢
小微企業生存困難,融資難的原因:很多小企業並沒有一個完善的機智,也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好的項目,投資這投資企業需要看到以後的發展才行。
㈡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銀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我國中小銀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浦發銀行(600000.SH);招商銀行(600036.SH);興業銀行(601166.SH);中信銀行(601998.SH);民生銀行(600016.SH);光大銀行(601818.SH);平安銀行(000001.SH);華夏銀行(600015.SH);北京銀行(601169.SH);盛京銀行(HK.02066);重慶銀行(601963.SH);寧波銀行(002142.SZ);廣州農商行(01551.HK);重慶農商行(601077)。
本文核心數據:新三板發行規模;私募債行規模;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疫情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下降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急劇下降,據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季度以來,我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波動下降,截止2021年1季度,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指數分別下降至62.3%和72.3%。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中小銀行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㈢ 小微企業融資財稅現狀有哪些
近年來,通過大力度建設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包括資本版市場、銀行體系、投資創業權在內的中小企業多領域融資渠道。其中,許多中型企業甚至已經成為中小型銀行的目標客戶,其融資需求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緩解。與此同時,仍有許多微型企業處於矛盾的邊緣,接受著金融支持體系的浪潮,卻在實質上未能有效解決融資難的困境。也因此有大量的小微企業從政府援助轉向了民間借貸的融資方式。這為他們帶來了高額的融資成本,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融資風險。據中國商務部數據,我國將自有資金作為發展資本的中小企業佔到總體的65%。有約25%的小型企業發展資本來源於銀行貸款,有大約60%的小型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感受到了融資困難帶來的發展制約。另一方面,從資金提供方角度,我國商業銀行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拒貸率超過五成。這也直接導致了超過80%的小微企業意願選擇民間借貸完成融資,以快速便捷地滿足自身融資需求。
㈣ 為何說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解決
據報道,央行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金額達到157.55萬億元,是2012年的68倍,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等新金融形態蓬勃發展,降低了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在一定成都市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網上銀行負責人表示,依託這些數據和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網商銀行匯總出了10萬多項指標體系,創建了100多個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風險控制更為容易,大數據的分析也減少了小微企業融資貸款難的問題。
㈤ 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的問題,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
國務院正在組織多個部門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的系列扶持政策,預計將會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
知情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國家將出台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融資,以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而相應的准入政策將進一步放開,准入門檻也將降低。
國資委下屬的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機械工業信息中心提供的材料顯示,工信部等部委將針對目前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計劃於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並將貫穿整個「十二五」期間。
長期擔任國資委和工信部相關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的機械工業信息中心主任劉功效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十二五」期間國家相關扶持政策的重中之重。「更多地是通過建立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進行投融資,並幫助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信用體系,然後通過發行債券和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破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引導民間資本的過程將分為三步走。首先,中央會建立一個政策框架,出台一系列的指導文件和法規,調整民間資本准入制度,並建立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股權融資的相關規范;第二步,有關部委將通過建立具有示範性的中介服務頂場侈渡儂盜疇醛川互機構,為中小企業和民間資本牽線搭橋;最後,將這一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劉功效介紹,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的同時,國家還會鼓勵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協助中小企業進行現代企業改造。
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民間資本對中小企業的投融資將進一步放開,門檻也將降低。另外,國家會鼓勵民間資本投向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並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和稅收優惠。
對這一說法,劉功效予以確認。他還介紹,「十二五」期間國家會引導民間資本優先進入具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
劉功效還透露,「鼓勵自主創新」將成為「十二五」期間出台的中小企業系列扶持政策的一大思路。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推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將通過兩條路徑實現。一方面,國家將出台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向有自主創新實力的中小企業傾斜。而對於暫時不具備創新能力,但有創新意願的中小企業,國家將通過設立中介服務機構的方式,在中小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建立合作。另外,在國家大型項目、政府采購以及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在達到技術標准或服務要求的前提下,將優先採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小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對於技術附加值較低的中小企業,國家除了會逐步降低稅收減免的幅度,還將力促企業間進行兼並重組,並對兼並重組後進行自主創新的企業給予新的政策扶持。
劉功效介紹,8月份開始,國資委、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將舉行全國范圍內的中小企業研討和調研活動,目的是摸清中小企業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並對扶持政策做進一步調整。
㈥ 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
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中,小微企業不僅在社會發展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也是經濟發展方面:增加就業機會、激發企業創新創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迫在眉睫的是:解決融資難問題及由此產生的健康教育發展。
小微企業融資現狀
小微企業發展因為社會生產經營規模小,銷售靈活而快捷,資金管理需求分析一般是用於購買原材料或者通過機器設備,往往所需金額比較少。小微企業的發展主要靠自身內部積累。
部分小微企業進行內部管理控制制度不完善(財務核算不規范、財務報表不完善、數據虛假、企業信息內部化程度高、大量非經濟信息、一般渠道難以獲取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於完全不進行內部控制。都導致了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微型企業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較為嚴重。由於金融機構無法識別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所以就無法監督檢查貸款工作的進行,無法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的資金運作。
小微企業進行融資最重要的外部信息渠道是銀行貸款。然而,銀行與小微企業的關系一直不和諧。運用流動性和固定資產來補充資本主要是銀行採取的做法,反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2016-2018期間,許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開始抱怨銀行過於苛刻的信貸發展條件。此時企業信貸出現負增長,微型企業損失最大。
一般而言,小型和微型企業規模較小,資金不足,技術較少,較為傳統和資源型。這類公司企業的主要發展特點是具有較低的技術進行含量、附加值、單價,較高的能耗、污染;增長管理方式為結構不健全、設置一些不合理的粗放型。
來源:科教創新與實踐2021年2期
㈦ 面對中小企業 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談談初創業有哪些融資方法
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要發展,暢通融資渠道是關鍵,這需要政府、銀行、企業的共同努力,在現有金融資源之下進行信貸業務創新、政策支持和企業練內功上下功夫,同時,充分發揮政府、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等第三方風險分散作用,理順信貸融資關系,推進小微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經濟發展。
(一)練好內功,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當前,小微企業的發展已經過了低工資、低附加值,依靠消耗人口用工紅利的時代,小微企業要想有效利用各種融資方式獲得長期穩定的發展,一是要建立有效的自我積累機制。沒有自我積累動力的企業想通過外部資金來源獲得發展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而自我積累機制的建立要從建立自身資產信用開始,並且要建立守信的行為准則。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有資格到資金市場上去籌集資金。要做到這些,小微企業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自己的企業管理水平。二是要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企業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三是要堅持差異化戰略和品牌建設,堅持自主創新,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斷優化企業的產品結構。四是要專注於核心業務,加強財務管理,建立真實可信的財務報表,積累企業的信用制度,從而提高企業多渠道融資的能力。五是要充分了解、運用政府的各項各項優惠服務,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能有效的應對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危機,做大做強。
(二)創新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
今後相當時間內,商業銀行仍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各區域內商業銀行應樹立「貸款立行」的觀念,創新信貸管理制度,科學合理設臵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1、完善制度,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國有商業銀行內部要設立專為小微企業服務的信貸管理部門,提高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比例。中小商業銀行及新興金融機構要抓住當前國家鼓勵支持小微企業契機,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區域內小微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同時促進金融機構自身的加快發展。二是在小微企業信用等級評定中,應變重規模為重效益、重成長性,以相對消除對小微企業的信用歧視,根據企業所處的地區以及發展的不同階段,適當擴大貸款抵押率。三是加強銀行信貸登記咨詢管理制度,完善信貸人員考核制度,激勵與約束相平衡,調動信貸人員防範風險和拓展業務的積極性。台州銀行、泉州農商銀行等一批「小個子」銀行,把小微企業的「缺點」看成其特點,有針對性地摸索出小微企業信貸技術體系,台州銀行實施的小微企業信貸技術體系概括為16個字:「下戶調查、眼見為實、自編報表、交叉檢驗」,強調客戶經理與小微企業客戶當面接觸,以"腳勤"來多方位獲取客戶軟信息。客戶經理還要將企業財務信息自編財務報表,並根據其經營規模,採取不同方式對各種信息進行交叉檢驗。碰到個體經營者甚至會要求其當場清點收銀台或錢包里的現金,以驗證營業額。通過這番深入細致的了解,客戶經理就能確定貸款。2008年以來,台州銀行持續加大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數量,保障小微企業客戶資金鏈不發生斷裂。截至2012年6月,該行有貸款余額的小微企業達6萬多戶,戶均貸款
余額為46.5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下貸款客戶佔99.5%,貸款金額佔比84.9%。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隊伍現狀看,傳統金融機構只有信用聯社有專門針對小微企業信貸的中小企業信貸大廳,**銀行、**銀行等新入住金融機構正在形成規模,總體上專業經理隊伍還不夠強。今後工作中,要著力推動區域內商業金融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經理人隊伍,在營業部等基層部門配備小微企業信貸人員,以適應小微企業業務發展需要。同時認真做好小微企業客戶經理的業務培訓,提高小微企業信貸人員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為小微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2、努力創新業務模式
金融創新理論研究始於上個世紀60 年代,其中以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的技術推進理論最具影響力。該理論認為,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出現是推動金融創新的主要因素,新技術的出現是保障金融創新順利進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小微企業數量多,行業分布廣、信貸周期短、貸款額度小、頻率高、不良貸款率相對高、擔保物和擔保方式貧乏、客戶信息採集困難。所以,駐地各商業銀行應根據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理解並容忍小微企業發展的「不規范性」,創新業務模式,制定適合小微企業融資業務需求的業務流程及評審標准。一是著力推進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知識產權、商標使用權、農民住房、土地承包經營權、排污權等抵質押
方式。積極推廣供應鏈融資、物流融資、「小本貸款」、小微企業債權集合信託、「創業通」、「速貸通」、循環貸款等多種信貸創新產品。大力推廣「抱團增信」、「網路聯保」、「橋隧模式」、「信貸工廠」等多種金融服務模式,更好地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資金需求。二是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擴大對小微企業的資金供給。「長期互動」和「共同監督」假說是由美國學者 Banerjee 等人(1994)提出的,該假說是針對小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業務提出的。「長期互動」假說支持大力發展小銀行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原因就在於小銀行一般是服務於一個地區的小型銀行,對於當地的經濟狀況比較了解,對於當地小微企業的情況也比較熟悉,長期的業務往來有助於緩解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共同監督」假說則更適合於合作性的小銀行,該假說認為即便是銀行不能完全了解小微企業的情況,合作組織中的小微企業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會對組織中的小微企業進行監督,而這種監督往往比金融機構的監督更有效。小微企業規模較小,單個企業承擔融資風險能力較低,但是,可以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相互合作,組成擔保聯盟互助融資。合作擔保一方面可以放大擔保機構的擔保倍數,分散擔保機構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提振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貸款的信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在這方面,**市**小微企業家創業俱樂部就是**銀行在借鑒「長期互動」和「共同監督」假說基礎上,創新業務模式,就走出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該行依託企業傢俱樂部,提出了「小微企業」 及「商戶融資」的概念,並將其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案取名「商貸通」(將小微企業及其實際控制 人統稱為「商戶」)。在那些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區域優勢明顯、受經濟波動和通脹影響較小、經營周期穩定、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認知度高的行業里,緊密圍繞「商業圈」、「產業鏈」和「供應鏈」集群進行批量系統開發和授信。具體分為單戶營銷和區分不同業態商業集群進行批量開發兩種模式,其中以立足集群進行批量開發模式能更有效地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俱樂部成立兩個多月以來,已發展會員**名,向**戶授信**億元,實際向**戶放貸**億元。**銀行針對鎮村小微企業的「村長貸」、**銀行以託管社會閑散資金為主要內容的「互助合作社」以及**銀行針對微型企業設計,貸款額度*萬元左右的「貸款」也在積極設計論證中,不久將投放市場,可進一步緩解**市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3、保險和信用擔保相結合,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銀行對小微企業惜貸,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信用風險。把保險機制引進來能為銀行提供貸款償付能力擔保,從而直接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為小微企業融資創造一個良好
的發展環境。保險業要想發揮社會保險管理功能服務於小微企業融資至少要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積極探索信用風險管理。將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引進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為小微企業提供風險保障服務,提高小微企業的綜合素質和信用水平。二是加大產品的創新和服務。通過產品的創新和服務的深入,努力為廣大小微企業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保險服務。三是要堅持加強與有關方面的合作。在保險機構,信貸機構和小微企業之間建立一個合作的激勵機制,大家協同健康發展,共同承擔市場的風險,共享市場信息,共同分享市場利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的協調發展,為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提供一個保險的服務。
4、藉助民間資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
**市民間資本存量充沛,發展迅速,可以藉助民間資本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一是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引導。民間資本主要以**銀行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的形式參與信貸業務,但**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還處於起步階段,盈利空間有限,發展方向也需引導。二是要以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對現有的各類民間融資方式進行規范,逐步形成一整套制度,作為民間融資相關行為的指導依據。三是要加強對創新類地方金融組織的管理,積極防範化解民間融資及企業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四是要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做好民間融資動態跟蹤和風險預警。五是要嚴厲打擊金融傳銷、非法集資、地下錢庄等非法金融活動及暴力討債的黑惡勢力,維護經濟金融穩定發展。
㈧ 小微企業融資難在哪裡
小微企業的融復資難融資貴由來已久。制業內人士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在全世界都是難題,這在中國也無法避免。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經營時間短、信用記錄不規范、內部管理和財務制度不健全的問題,而銀行對於小微企業的風險狀況又缺乏有效的識別手段,審核成本過高。專家認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三,與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不健全有關。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和滲透率偏低,符合小微企業發展特徵的金融產品體系有待構建。在當前去杠桿的背景下,隨著銀行存款成本持續上升,表外融資回表,導致銀行資金成本向企業端傳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尤為明顯。
㈨ 小微企業融資目前是一個大問題,怎麼能有效解決呢
這個是一個系統的問題,現在大家都在關注和提供辦法。
目前 主要的手段為:
1、業務流水 做 小微信用貸款
2、部分抵押 做 擔保貸款
3、再大一點的,做私募債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