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市公司融資得到的錢給誰
上市公司融資所得資金,會分別計入股本和資本公積中,是上市公司的資產來源。
明德天盛是由深諳中國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高管、券商保代,實戰經驗豐富的企業戰略與管理顧問,資深的投融資、法律、財務專家以及一定的政府資源背景的人士共同創設,專注於擬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和戰略性投行服務業務。
【如果你還有有關企業融資上市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② 股票融資的資金到哪裡去了 是給上市公司了還是在哪裡去了
大約有百分之一是給承銷商的傭金。剩下的給上市公司了。一級市場也是給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能把這些資金投到它的項目上,買廠房、設備、原料,發工資,如果賺了錢可以給股東分紅,也可能做一些假交易把錢弄到私人口袋裡。
③ 關於公司上市的問題, 1. 公司上市後就可以融資, 融資所得到的錢從哪裡來 是從買該公司股票的人中獲得嗎
融資是從買該公司股票的人中獲得的。
融資途徑:
1、銀行
需要融資的時候您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銀行,銀行貸款被譽為創業融資的「蓄水池」,由於銀行財力雄厚,而且大多具有政府背景,因此很有「群眾基礎」。
2、信用卡
信用卡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結算方式日趨電子化,信用卡這種電子貨幣不但時尚,而且對於從事經營的人來講,在急需周轉的時候,通過信用卡取得一定的資金也是可行的。
3、保單質押
保單質押保險公司「貸」錢給保險人嗎?很多人可能會表示驚奇,然而,這項業務確實已經出現了。投保人如因經濟困難或急需資金周轉時,可以把自己的保單質押給保險公司,並按相關規定和比例從保險公司領取貸款。
4、典當行
典當可能是從古至今最具生命力的行業。現在通過典當行取得資金,也逐漸開始為百姓所熟知。黃金、珠寶、家電、房地產、機動車等都可以典當,有價證券可以用來質押。
5、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這也是解決個人資金需求的一種辦法。簡單地講,就是資金的提供者通過商業銀行將資金借貸給需求方,借款人按時將本息歸還給對方在銀行所開立的賬戶,利率在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基礎上上浮3成,具體由雙方商定。
融資特點:
(1)間接性。在間接融資中,資金需求者和資金初始供應者之間不發生直接借貸關系;資金需求者和初始供應者之間由金融中介發揮橋梁作用。資金初始供應者與資金需求者只是與金融中介機構發生融資關系。
(2)相對的集中性。間接融資通過金融中介機構進行。在多數情況下,金融中介並非是對某一個資金供應者與某一個資金需求者之間一對一的對應性中介;而是一方面面對資金供應者群體,另一方面面對資金需求者群體的綜合性中介,由此可以看出,在間接融資中,金融機構具有融資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3)信譽的差異性較小。由於間接融資相對集中於金融機構,世界各國對於金融機構的管理一般都較嚴格,金融機構自身的經營也多受到相應穩健性經營管理原則的約束,加上一些國家還實行了存款保險制度,因此,相對於直接融資來說,間接融資的信譽程度較高,風險性也相對較小,融資的穩定性較強。
(4)全部具有可逆性。通過金融中介的間接融資均屬於借貸性融資,到期均必須返還,並支付利息,具有可逆性。
(5)融資的主動權主要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在間接融資中,資金主要集中於金融機構,資金貸給誰不貸給誰,並非由資金的初始供應者決定,而是由金融機構決定。對於資金的初始供應者來說,雖然有供應資金的主動權,但是這種主動權實際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間接融資的主動權在很大程度上受金融中介支配。
④ 公司一上市就拿到了全部融資的錢嗎還是說只有投資者認購的那部分錢
公司上市,既公司賣自己發行的股票,投資者買股票,投資者買了股票的錢就是公司融到的資金,既公司用股票換錢。證券公司只是一個中介對於交易來說,收取傭金是他們賺的錢,其餘的都是上市公司自己的。
⑤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融資的股民的錢最後還不會還給股民,比如上市公司倒閉了
當你買了上市公司的股票,就意味著你是該上市公司的股東了,你與其他股一道按各自所持股份的比例風險共擔、利益均沾。
⑥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融資嗎,股民的錢交給誰
上市公司賺的錢中會有當時持股的股民的一些分紅,前提是公司准備分紅,而且分紅的時候你持有這家公司的股票~想想人家都來上市是干嗎的
,就是來圈錢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上市公司如何拿到股民的錢
原始股以後,股民的錢實質上是一個轉讓,再轉讓的過程,也就是你的錢到了其他股民手裡。那上市公司是不是不再掙錢了?(也就是說,上市公司只能掙第一次的錢,以後就沒收益了,是吧?)
你講的很對,只是沒考慮到上市公司用的這種發行股票得來的錢,比其他任何資金來源得到的錢的成本都低,很多公司都會千方百計的想再融資,從來不分紅的上市公司多的是,但不想再融資從股民手中多圈錢的上市公司恐怕沒有吧。
⑧ 上市公司在股市融資後,資金是怎麼再返還到股市的
這是不用還的,和借錢不一樣。因為這是股權融資,相當於公司出賣一部分股權來換取發展資金。你出錢買它上市或再融資時的股票,是交易(它賣股你出錢),不是借給公司錢。
市值下降對公司有幾個影響:一是如果公司想再融資(也就是再發新股圈錢),因為股價低迷,可能融不到想籌集的資金量。 二是影響公司形象,因為上市地位是公司的活廣告。三是,管理層等往往都會持有公司的股票,股價過低會使他們的股權激勵無法獲得 四是,大股東的身價縮水
對你主要問題的回答:最初那句話已經解釋了,不是借錢而是交易,所以不用還。 但是人家買了你的股票,就是你的股東,是你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如果你做的太爛會被起訴或者被大股東fire掉
大概就是這樣
股權融資的確比債券融資風險小的多,這也是現在為什麼很多公司熱衷於上市的原因。
但是發股票也有風險,就是股權稀釋了,可能被別人取得控股權,然後直接把你公司控制了。
-------
最後,我不確定你是不是有個概念混淆:只有在公司IPO(首次上市)或者它發新股融資(再融資 比如配股 增發等) 你買才算把錢送給公司用來發展。。。而平時股民說的買股票其實是在二級市場,也就是從別的股東那買來賣去,公司得不到這部分錢的
⑨ 有明白上市公司和股民關系的嗎
道理很簡單,因為現在總的來說。我們國家的股市是賣方市場。
⑩ 上市公司融資是不是等於白拿股民的錢
曾經有一個人問我:什麼是上市公司的股票。
我給他的解釋是:
假設你現在是A公司,你手中有一棵蘋果樹,這棵蘋果樹每年都會結果。現在你需要種一棵新的蘋果樹,需要10塊錢,但是你沒錢。或者說有錢,但不想動那筆錢。於是你就想到上市,你找到券商作為你的保薦人,將這個蘋果樹包裝,計算。算出這個蘋果樹值1000塊錢。而且年年盈利,盈利非常可觀(如果不說盈利,傻子才去買你的這顆蘋果樹的股份)。你就將這棵蘋果樹的30%的股份上市融資,大概可以融資到300塊錢。
那些買你這棵蘋果樹股份的股民說實話他們心裡也清楚,你這個這棵蘋果樹頂多就值50塊錢。而且將來你是否分紅還說不清楚。但他們還是擠破腦袋的要去買這棵蘋果樹的股份,因為他們始終抱著一種心態認為,他們可以將這棵蘋果樹30%的總價以350元的價格賣給下一批傻子!
為什麼說將來你是否分紅還不清楚呢?因為成功上市融資之後,你對該蘋果樹仍有絕對控股權,到時候股民要求分紅的時候,只要你投反對票,想分紅,門都沒有!而且不分紅之後剩下的這批錢還是由你來花掉,當然是以另外的明目花掉。比如給你這個老闆漲薪水啊、每年有半年讓你去夏威夷度假啊(當然不能直接的這么說,可以換種說法,玩文字游戲,文字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