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明末大將李岩其人其事
李岩(?-1644年),原名李信,明朝河南開封府杞縣人。原為明王朝天啟丁卯年舉人,後投奔李自成,輔佐其成就霸業,建立大順。1644年,因牛金星誣陷,李岩慘遭冤殺。在歷史上李岩與紅娘子之事仍待考證。無名氏的《檮杌近志》和吳梅村的《鹿樵紀聞》中,都有李岩與紅娘子的一些記載。谷應泰的《明史紀事本末》、彭孫貽的《平寇志》、計六奇的《明季北略》皆未提及紅娘子。有的學者認為,李岩是虛構人物,曾親身參加大順軍的河南人鄭廉在《豫變紀略》中否認杞縣有李岩其人,康熙《杞縣志》中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認李岩是李精白之子,更否認有舉人李岩的存在。但是近年來發現了河南省博愛縣唐村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李氏家譜》,上面寫明李岩確有其人,不是杞縣人,是河內人(今博愛),只是到杞縣短暫居住過而已,他的叔父叫李春玉,字精白。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書李精白。而李牟是他的堂弟。
B. 閔行梅隴幫老闆開車的司機——李岩真實的感情狀況
網路上的人還是要多留個心
C. 上海呈爾包裝印刷有限公司介紹
簡介:上海呈爾包裝印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12月0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包裝印刷(憑許可證經營),紙製品加工、銷售,五金建材、金屬材料、塑料製品、紡織品、機械設備、皮革製品的銷售,企業形象策劃等。
法定代表人:李岩
注冊資本:150萬人民幣
聯系方式:021-50431757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合慶鎮大星村周家宅39號三號廠房
D. 斯諾克大師賽中國的小將李岩外卡賽打的怎麼樣啊
北京時間9月7日,2009年斯諾克榮威上海大師賽進入到外卡輪的爭奪,中國選手李岩在先失三局的不利情況下,上演大逆轉以5-4險勝格林,晉級正賽。在另外一場比賽中,另一位中國選手石漢青由於實力懸殊,以0-5遭塞爾特橫掃,止步外卡賽。
李岩是第二次參加上海賽外卡戰,去年他1-5慘敗給希克斯,本次對陣傑拉德-格林無論從實力還是經驗上都處於下風,要想晉級需要超水平發揮。
首局比賽,盡管李岩率先上手得到一分,但07年大獎賽打進四強的格林馬上還以顏色,並以一桿40分將比分拉開。此後兩人都注重防守,短暫膠著後,格林連得20分將比分改寫為60-10。盡管李岩有零星得分,但格林還是以65-24拔得頭籌。第二局,格林延續了首局的良好狀態,搶先進攻後以一桿33分先聲奪人。在大比分領先後,格林越打越順,並且沒有給李岩任何反擊的機會,在單桿收下75分後,以108-1的懸殊比分再下一城。
第三局伊始,兩人都注重防守,局面遲遲未能打開,李岩在零星得分,並以16-0領先。然而好景不長,格林就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再度勝出。第四局,17歲的小將李岩如夢方醒,逐漸找回了手感,在單桿收下31分後,以86-0扳回一城,將總比分改寫為1-3進入中場休息階段。
第五局比賽,背水一戰的李岩搶先上手進攻,在一桿36分後,將比分改寫為36-2。關鍵時刻這位17歲的小將出現失誤,格林趁機連得24分,將比分差距縮小到7分。隨後的比賽兩人打得十分謹慎,在一番拉鋸後李岩抓住機會以57-31再勝一局。第六局,李岩開局搶先進攻,幾輪後以40-5領先,不過一次失誤讓格林得到進攻機會,這位老將隨即單桿收下43分。此後雙方膠著幾輪,格林又一次抓住機會一桿收下26分,從而以90-44贏得本局勝利。
戰至第七局,李岩放手一搏率先得到一分,並在此後抓住機會,一桿收下71分,從而以84-0將總比分改寫為3-4。第八局,格林在一桿收下30分後出現失誤,李岩趁機連得60分並以60-30領先。爾後兩人陷入拉鋸戰,盡管格林通過零星得分把比分迫近,但關鍵時刻李岩十分果敢,並以71-66險勝將比賽拖入決勝局。
第九局,後來居上的李岩上來便佔得主動,並以一桿37分擴大領先優勢,最終他以63-14鎖定勝利,從而以5-4逆轉格林順利挺進正賽。李岩將在正賽首輪對陣好手瑞恩-戴。
E. 打檯球的李岩的資料
李岩
性別:男
生日:1992-09-17
國籍:中國
居住地:黑龍江哈爾
開始練球時間:6歲開始接觸檯球 11歲開始練習斯諾克
握桿習慣:左手
比賽單桿:138
訓練單桿:147
職業規劃:赴英倫打職業比賽
座右銘:向丁俊暉學習
喜歡的電影人物:打檯球的周星馳
比賽情況 :
2005年全國青少年錦標賽冠軍;
2006年全國全國青少年錦標賽季軍;
2007年全國青少年錦標賽亞軍;2007年康鴻杯蕪湖市斯諾克公開賽冠軍;2007年山西太原斯諾克公開賽冠軍。
2008年江蘇省職業聯賽蘇洲站冠軍;2008年參加上海大師賽。
2009年中國斯諾克公開賽張家港站季軍;2009年中國斯諾克公開賽海口站季軍;2009年中國斯諾克公開賽鄭洲八強;2009年代表中國IBSF世界青年錦標賽伊朗第四;2009年上海大師賽進32強正賽。
現中國職業排名第九
F. 李岩的主要論文
《論國樂改進觀念的衍變》(1994)、《許之衡生平事略及其音樂戲曲著述的研究》(1997)、《論民族音樂學記譜中所涉及的理論與方法》(1998)、《對劉靖之三模式的商榷》(2000)《克萊斯勒1923年北京演奏會及相關評論》(2001)、《中國風琴製造之駛》(2001)、《耒維思John Hazedel Levis滬、平演講暨音樂會濺起的微瀾餘波》(2001)、《冬來了,春還會遠嗎?── 紀念黎錦暉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要點實錄》(2002)、《海菲慈1931年冬季在中國》(2002)等。專著:《朔風起時弄樂潮》(2004,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繽紛妙響――澳門音樂》(2005,文化藝術出版社)。現兼職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山東大學威海分校藝術學院、湖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