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人民日報融資

人民日報融資

發布時間:2022-01-04 18:06:41

Ⅰ 人民日報:不能動不動就拿納稅人錢為國企違約買單

債券市場要想健康持續發展,必須打破剛性兌付,這應該成為共識.
近日,東北特鋼債券違約事件,因其第一大股東是遼寧省國資委,引起廣泛關注。投資人希望能夠財政兜底予以兌付,企業大股東則試圖以「債轉股」「債轉貸」等方式解決。當地政府、主承銷商和投資人能否通過市場規則和法治方式達成共識、破解困局,考驗各方智慧。
債券違約有增加趨勢。談到近期幾起違約事件,財政部負責人直言,「援助但不兜底」。的確,對於國企債券違約的處置,應該用市場化手段、堅持法治化方向。債券發行是一種市場行為,不可避免有違約的風險。而長期以來,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對國企債券違約風險漠視,存在著剛性兌付依賴。在發生兌付風險時,不少地方政府為了維持政府信用,也總是動用納稅人的錢,補市場的窟窿。當前,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為國企兜底的能力越來越弱,一旦發生國企債券違約,動輒幾十億元,政府即便想兜底也有心無力;更重要的是,剛性兌付使國企債務風險越來越高,杠桿率不斷提高,風險積累也越來越大。
打破剛性兌付,恢復建立良性債券市場,需要讓市場在債券的資源配置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國企的違約問題固然不同於一般企業,政府應該給予一定援助,但援助不等於兜底。作為市場主體,國企應該按照市場規則處理債務違約問題。國企之所以債務規模偏大、債務率過高,主因就是把政府當保姆、當靠山,而金融機構也患「國企崇拜」病,總覺得政府可以兜底。
長期以來,剛性兌付成為「行規」,金融機構、投資者忽視了背後的風險,導致債券市場價格失靈,風險信號失靈。債券市場剛性兌付如果一直硬撐下去,泡沫只會越來越大,杠桿越來越高。東北特鋼資產負債率遠超警戒線,各種貸款、債券還是一路綠燈,債務居然超400億元,就是一個例證。
如何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投融資體制?實際上,長期存在的剛性兌付,使得債券市場扭曲失真。「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指出,「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局部的風險該釋放的也要及時釋放,打破剛性兌付,反而有利於降低長期和全局風險」。債券市場要想健康持續發展,必須打破剛性兌付,這應該成為共識。剛性兌付打破,信用債的定價回歸市場,企業再發債券,其利率就會由市場根據不同行業的投資風險定價,利率和資金會優化配置,一些落後產能發行債券就會越來越難,這對於去產能、去杠桿,國企的深化改革、產業的轉型升級作用巨大。
對政府來說,則要釐清政府和市場、政府和企業的邊界。在市場經濟機制下,政府應該權責對等,該由市場來做的事情,不越位、不缺位。不能動不動就拿納稅人的錢來為國企的違約買單。同時,政府「援助不兜底」,該作為的必須作為。處理債券違約,要有底線思維,立足於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應該看到,目前債券市場整體違約率很低,構不成系統性區域性債務風險。
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絕不能倒退,債券處置也必須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債企業、地方政府、承銷機構和市場監管部門應發揮各自作用,既不兜底,也要堅決防止逃避債務的惡意違約,盡最大努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Ⅱ 人民日報批各地造城盛宴:5.95萬億債務怎麼還

很多新城規劃面積達到了現有城市面積的一半多,規劃人口基本相當於現有城市人口「蘭州推移700座荒山建新城、延安將投千億元建新城、貴州多個貧困縣土地置換集鎮建設新城、廬山建新城1.5萬名居民遷下山……」在搜索引擎中,輸入建新城這一關鍵詞,各地轟轟烈烈的「造城」新聞就會映入眼簾。近年來,一些地方打著推進城鎮化的旗號,紛紛建設新城新區,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對12個省區的最新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全部提出要推進新城新區建設,共規劃建設了55個新城新區,其中沈陽要建設13個新城新區,武漢也規劃了11個新城新區。在144個地級城市中,有133個提出要建設新城新區,佔92.4%,平均每個地級市提出建設1.5個新城新區。161個縣級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區建設的有67個,佔41.6%。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新城」嗎?「新城不是不可以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原有城市的承載力達到極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有其合理性,但現實中一些新城建設卻違背了發展規律,是人為的『造城』。」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說,目前一些地方新城新區建設中普遍存在著「數量過多、規模過大、標准過高」等問題。「在我們調查的城市中,有很多新城的規劃面積達到了現有城市面積的一半多,規劃的新城新區人口基本相當於現有城市人口。而且,不少地方新城新區建設都提出了較高的建設標准,生態城、智慧城、科技城、現代城等比比皆是,建設配置標准大多是國內和國際領先標准。」這種拔苗助長、超越實際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許多問題。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設中拍著腦袋搞規劃,新城區動輒就是幾十、上百平方公里,但由於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招來的商家寥寥無幾,新城區最終變成了荒草地;一些地方大興土木,用鋼筋水泥和磚瓦石塊在短時間內人為造出一個新城,但由於沒有足夠的人口,到了夜晚一片漆黑,無人居住,成為「鬼城」;還有一些新城在建設過程中,大肆違規佔地擴張,安置補償不合理,政策不到位,引發群眾不滿,群體性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造城運動」誰是推手?一些地方在城鎮化的路徑選擇上,更偏重於城市空間擴張和土地開發,認為這樣推行起來見效更快地方政府如此熱衷造新城,原因何在?「新城建設過熱,根子在於各地對中央的城鎮化政策理解有偏差。」中國人民大學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嚴金明說,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進城鎮化發展,但城鎮化絕不是鋼筋混凝土的簡單堆砌,它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遺憾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在城鎮化的路徑選擇上,更偏重於城市空間擴張和土地開發,因為這樣推行起來相對更容易,見效更快,但副作用也比較大,很容易造成『爛尾工程』」。一些地方以GDP為導向的發展思路,也是「造城運動」的重要推手。雖然各地都表示不再以GDP為考核指標,但實踐中不少地方仍「唯GDP論英雄」。當下工業招商競爭激烈,想以此快速拉動GDP增長困難重重,但通過新城開發,可以輕松帶動基礎設施投入,促進房地產業發展,短時間內就能實現GDP的大幅增長。「目前很多新城建設體現的是政府和官員的意志。」李鐵認為,新城建設看得見摸得著,在城市周邊圈上一大塊地,規劃一個新城,再按照高標准建設一大批樓房、馬路、廣場、地標建築,城市的「品位」自然就提升了,政績很容易顯現出來。「有了這些『顯績』,政府官員就能獲得更多的提拔機會,而且,即便後來發現決策有誤,新城成了爛攤子,已經升遷的官員也會因為缺乏有效的獎懲機制,而不用為這一失誤承擔責任,所以大多數地方官在新城建設上都充滿熱情。」「新區」建設變味,深層原因也在於一些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近年來,各地土地出讓金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不斷提升。2012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2.69萬億元,相當於同期全國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0%以上,在有些縣市, 土地出讓金占預算外財政收入比重已超過50%。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現行財稅體制下,中央和地方的財權、事權不相匹配。地方政府在缺乏建設性財政資金的前提下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需要依靠經營性用地出讓取得資金,以支撐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支出。」因此,通過大規模造城來拉動地價,提升城市價值,以獲得更多的財政收益,也就成為很多地方的「理性」之選。盲目「造城」風險多大?將帶來耕地大量佔用和嚴重的資源環境破壞,地方債務風險也不容忽視專家認為,目前這種各級政府都熱衷擴張城市面積的做法十分危險,大躍進式的「造城運動」蘊藏的巨大風險不容忽視。「很多地方在新城建設中,大量佔用耕地,這會嚴重沖擊我們的18億畝耕地紅線。」嚴金明說,一些城市「攤大餅」式擴張,脫離實際建設寬馬路、大廣場,建成區人口密度偏低,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耕地減少過多過快。據統計,1996年全國耕地面積19.51億畝,到2008年減少到18.2574億畝,12年間耕地面積減少了1.2526億畝,耕地保護形勢越發嚴峻。「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同時,對於糧食的剛性需求也在增加,耕地大量減少,將直接威脅到我國的糧食安全。」資源環境面臨的壓力同樣巨大。一些城市空間無序開發、人口過度集聚,交通擁堵嚴重,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污染加劇。地方債務風險也不容忽視。「現在很多地方都把促進經濟增長的寶押到了新城建設上,利用融資平台舉債成為普遍的做法。」李鐵說,大部分新城規劃都確定了龐大的投資規模,寄希望於未來通過新城開發的土地出讓金償還。國土資源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84個重點城市處於抵押狀態的土地面積為34.87萬公頃,抵押貸款總額5.9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和23.2%。「這些新城建設,一旦開發主體不到位,地方政府必將面臨投資風險問題。」目前一些城市的債務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審計署對36個地方政府本級2011年以來政府性債務情況抽查結果顯示,兩年來上述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增長了12.94%,債務率最高的城市債務余額是當地綜合財力的兩倍多。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還債的重要「靠山」——土地出讓金卻出現下降。2012年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2.69萬億元,這一數字遠低於2011年的3.15萬億元,加之中央政府又從出讓收入中提取了水利、教育等基金,使得地方政府掌握的可用資金大幅減少。這一增一減加大了債務風險。「新城」建設如何走正路?關鍵要先解決幹部的考核問題,從「物本考核」轉變為「人本考核」,不能再「GDP至上」城鎮化是歷史演進的過程,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絕不能把建新城作為追求GDP的手段和「應景之作」。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設中,應當遵循科學發展的思路,更新城市規劃理念,切實轉變城市發展模式。「引導地方的新城建設行為,關鍵要先解決幹部的考核問題,不能再GDP至上。」嚴金明認為,長久靠「造城」拉動GDP增長,既不可能也不現實。未來對各級幹部的考核評價,應更多著眼於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盡快從「物本考核」轉變為「人本考核」,評價內容要更多地體現科學發展的理念和關注民生、服務群眾的政績觀。規劃本應是城市建設的「指揮棒」,但現實中常常是前面一個市長規劃的項目還沒做完,下一任市長就要重新改、重新建設,規劃成了「紙上畫畫」。「目前很多新城建設都是市長的拍腦袋行為,未來必須要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切忌行政推動。」李鐵認為,新城規劃出台前必須經過科學論證,對於已經確定的規劃要嚴格執行,絕不能上一任領導向東、下一任領導向西,要盡快建立約束機制,同時,也要加強對城鎮政府負責人在城鎮管理方面的培訓,提高對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引導地方在城市建設上走正路,財稅體制也必須做相應的調整。在目前財權事權相割裂的分稅財政體制中,財力相對集中在中央、省級;事權則分散在地方政府。專家建議,未來要加快現有的財稅體制改革,建立財政收支平衡制度,重新調整中央與地方之間財權事權,減小地方財政壓力,同時建立並強化土地、金融、財政、規劃、審計等部門分工負責、信息共享、聯合督查的風險防範機制,減少違法違規抵押。

Ⅲ 人民網卓達非法融資國家怎麼有近期新聞嗎不查

無界新聞 你是在保護抄群眾利益嗎?你質疑你可以寫信向有關部門舉報。
你這樣一造輿論弄的人心惶惶。我是卓達的集資戶,在國外打工掙來的錢想再理理財升點值好買房安個家。你這次搞亂了卓達我會恨你一輩子,甚至寫在家譜上世代恨你!

Ⅳ 怎樣向人民日報爆料

買份人民日報報紙,照上面的電話打,如不行就照上面的地址直接殺過去爆料。

Ⅳ 唯彩會完成5850萬元融資,股票人民網會漲嗎

跟人民網沒有關聯,為此漲不漲沒太大關聯

Ⅵ 人民網卓達非法融資政府有新聞嗎

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版SDR貨幣籃子相應擴大至美元、歐權元、人民幣、日元、英鎊5種貨幣,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權重分別為41.73%、30.93%

Ⅶ 人民日報 網紅經濟是美麗泡沫,還是代表著未來走向

你好,

網紅經濟應該是代表著未來走向,原因如下:
papi醬的火爆,尤其幾個小時敲定1200萬元融資的消息,讓網紅經濟變成一個更大眾的話題。「其實今年最大的贏家,應該是電競女主播Miss。」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Miss與虎牙直播簽約,年薪3000萬,一簽就簽3年。而虎牙直播在歡聚時代旗下,雷軍就是歡聚時代的股東和董事長,對於這筆近億元的生意,雷軍在微博上公開「站台」。在電競直播平台中,騰訊領投斗魚,王思聰力捧熊貓tv,一系列直播平台的興起,電競女主播的年薪也一路水漲船高,從幾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Ⅷ 人民日報:什麼是開發性金融機構

開發性金融機構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深化和發展,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版業績為支柱,通權過融資貫徹國家政策,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簡單地說就是既開展政策性金融業務,又開展商業性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開發性金融機構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深化和發展。它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通過融資貫徹國家政策,實現政府的發展目標。

Ⅸ 【請教】為什麼人民網沒有剝離采編業務

人民網作為意識形態性極強的時政類媒體,把采編業務注入上市公司,一方面,在資本市場的左右下,將難以保證新聞內容的獨立性;另一方面,與那些由於先天性原因無法取得新聞采編權的新聞門戶網站競爭,有違行業公平之嫌。

閱讀全文

與人民日報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建設用地價格 瀏覽:110
九問投資理財 瀏覽:225
理財產品銷售招聘 瀏覽:780
銀行理財樂享天天 瀏覽:842
普惠家理財收益高嗎 瀏覽:257
包鋼北方股份央視 瀏覽:952
莊家布局建倉指標 瀏覽:431
公司章程沒有規定銀行融資 瀏覽:422
實物貴金屬賬戶貴金屬 瀏覽:906
上海國際信託總經理 瀏覽:582
近年出版期貨預測書 瀏覽:299
躍嶺股份雲南信託 瀏覽:718
活期黃金購買 瀏覽:268
最近的科創板股票 瀏覽:633
中國建設銀行的理財靠譜么 瀏覽:203
如何查持倉 瀏覽:847
農行貴金屬交易時間 瀏覽:378
甘肅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 瀏覽:367
炒貴金屬分 瀏覽:448
1704螺紋鋼期貨價格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