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採用公允價值計量體現了什麼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採用公允價值計量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的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並有助於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目的是向使用提供更相關的信息。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徵,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
1,可靠性(客觀性、真實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一項信息是否具有相關性取決於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
(1)預測價值。如果一項信息能幫助決策者對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的可能結果進行預測,則該項信息具有預測價值。決策者可根據預測的結果,作出其認為的最佳選擇。因此,預測價值是構成相關性的重要因素,具有影響決策者決策的作用。
(2)反饋價值。一項信息如果能有助於決策者驗證或修正過去的決策和實施方案,即具有反饋價值。把過去決策所產生的實際結果反饋給決策者,使其與當初的語氣結果相比較,驗證過去的決策是否正確,總結經驗以防止今後再犯同樣的錯誤。反饋價值有助於未來決策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清晰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業編制財務報告、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於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會計信息,應當能讓其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易於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滿足向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這主要包括兩層含義:
(1)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比較企業在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信息,全面、客觀地評價過去、預測未來,從而做出決策。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不同企業相同會計期間可比
為了便於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評價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及其變動情況,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採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於形式
實質重於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在實務中,如果會計信息的省略或者錯報會影響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據此作出決策的,該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應用需要依賴職業判斷,企業應當根據其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加以判斷。
7,謹慎性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需要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既不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例如,要求企業對可能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對售出商品可能發生的保修義務等確認預計負債等,就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要求。
8,及時性
及時性要求企業對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具有時效性。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貫徹及時性,一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交易或者事項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或者憑證;二是要求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按照會計准則的規定,及時對經濟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或者計量,並編制出財務報告;三是要求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時限,及時地將編制的財務報告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於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B. 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按公允價值計提, 這是屬於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那一點
相關性,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並有助於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交易性金融資產按公允價值計量,目的是向使用提供更相關的信息。
C. 會計六要素是什麼會計科目有哪些二者有什麼關系
會計六要素是:
1、資產,資產隨處可見,比如房屋、機器設備、運輸工具、倉庫里的貨物等。
2、負債,負債確認必須具備以下條件: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3、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就是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餘索取權。
4、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5、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6、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一種收獲。
會計科目有:
1、資產類科目:按資產的流動性分為反映流動資產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動資產的科目。
2、負債類科目:按負債的償還期限分為反映流動負債的科目和反映長期負債的科目。
3、共同類科目:共同類科目的特點是需要從其期末余額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質。
4、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按權益的形成和性質可分為反映資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類科目:包括「生產成本」,「勞務成本」,「製造費用」等科目。
6、損益類科目:分為收入性科目和費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費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科目。
二者之間的關系是:
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類目。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
為了全面、系統、分類地核算與監督各項經濟業務的發生情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和各項損益的增減變動,就有必要按照各項會計對象分別設置會計科目。設置會計科目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加以科學歸類,是進行分類核算與監督的一種方法
(3)交易性金融資產屬於什麼會計要素擴展閱讀:
六要素特徵
1、資產: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後半句為准則上新加的)
特徵:資產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資產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也是企業所控制的。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而不能是預期的資產)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的本質特徵是將來會引起企業的經濟利益流出,負債的分類按流動性分為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劃分標准為一年,一年以上為長期負債,一年以下的為短期負債。
3、所有者權益又稱凈資產,是指企業所有者享有的企業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後的剩餘權益。在我國將所有者權益分為資本和留存收益,而資本包括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則包括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4、收入。
收入來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
特點:收入是從企業的日常活動中產生的(不包括偶發事件產生的利得——營業外收入、補貼收入)。收入要能表現為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收入只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流入的經濟利益不屬於收入而是利得,如工業企業出售固定資產凈收益。(營業外收入)
5、費用
指各種耗費:營業成本(可以對象化)+期間費用(不可以對象化);
費用的3個特徵:日常活動中產生(不包括偶發事件產生的損失——營業外支出);表現為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將引起所有者權益的減少所以:費用也是日常活動發生的。
其經濟利益的流出不屬於費用而是損失,如工業企業出售固定資產凈損失。(營業外支出)
6、利潤:一定期間經營成果。
利潤=營業利潤+投資凈損益+營業外收支凈額
會計要素的關系是:
會計要素之間存在著特定的等量關系,這些等量關系構成了不同的會計等式,而會計等式又是會計報表的框價,正因為如此,所以有的學者又將會計要素稱之為會計報表的要素,但嚴格地說,會計要素和會計報表要素並不是一回事。
會計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三個等式來表示,即: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收入—費用=利潤
3、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第1個等式可以稱之為靜態等式,反映企業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第2個等式可以稱之為動態等式,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第3個等式反映了在企業期末結帳之前,第1個等式和第2等式之間的辯證關系。
D. 屬於會計要素的有哪些
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根據定義,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徵: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是指資產直接或間接導致資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入企業的潛力。這種潛力可以來自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也可以是非日常活動;帶來的經濟利益可以是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或者是可以轉化為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形式,或者是減少現金或現金等價物流出的形式。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資產作為一項資源,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具體是指企業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或者雖然不享有某項資源的所有權,但該資源能被企業控制。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只有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4)資產必須能夠用貨幣來計量
2、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兩類。流動負債是指將在一年(含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應付利息、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繳稅費、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等。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3、凈資產
事業單位的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的差額,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結余等。事業單位凈資產具體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等。其中,專用基金是指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設置的具有專門用途的基金,主要包括職工福利基金、醫療基金、修購基金、住房基金等。
同時,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後的余額,它表明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產總額在抵償了一切現存義務以後的差額部分。
4、收入
事業單位的收入是指事業單位為開展業務及其他活動,依法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渠道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按來源分為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繳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設撥款收入等。
5、支出
事業單位的事業支出是指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發生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事業支出需要分別財政補助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和其他資金支出等進行明細核算。
E. 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分錄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800000 投資收益 4000
貸:銀行存款804000
借:應收股利20000
貸:投資收益 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900000應收股利20000 投資收益 6000
貸:銀行存款926000
借:銀行存款20000
貸:應收股利20000 (題目中「應收股利」前後兩次應該有40000,應該收到40000,不應該是20000)
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損益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6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60000
借:銀行存款 1040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36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20000公允價值變動損益36000 投資收益 20000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64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64000
(5)交易性金融資產屬於什麼會計要素擴展閱讀:
會記分錄格式:
第一:應是先借後貸,借貸分行,借方在上,貸方在下;
第二:貸方記賬符號、賬戶、金額都要比借方退後一格,表明借方在左,貸方在右。
會計分錄的種類包括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兩種,其中簡單分錄即一借一貸的分錄;復合分錄則是一借多貸分錄、多借一貸以及多借多貸分錄。
需要指出的是,為了保持賬戶對應關系的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經濟業務合並在一起,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為了反映經濟業務的全貌,也可以編制多借多貸的會計分錄。
會記分錄編輯方法:
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第五: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
1)首先從會計科目入手,背熟科目核算內容。
2)學習記賬規則和記帳流程,學習會計制度,學習基礎知識。
3)多練,多積累實際經驗。
4)及時了解各種財稅政策,拓寬知識面。
5)注意靈活運用,逐步做到精準核算,合理避稅。
6)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