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

發布時間:2022-01-07 22:43:45

Ⅰ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如何融合

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結合,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縱觀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當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於對資本需求的不斷擴大,就會開始不斷向金融資本滲透;而金融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也必須要尋找產業資本支持,以此作為金融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於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就像「冬蟲夏草」一樣分不開。

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和成熟過程中,。除了蒙牛集團與國際金融機構的融資行為外,近年來,四川新希望集團、華晨集團、海爾集團等企業,都先後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方面有過不同程度的作為。據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全國共有近20個大型傳統企業和許多發展迅速的民營企業開始涉足金融產業,涉及的金額達上百億元人民幣,是中國有史以來產融結合最緊密的一年。難怪有專家驚呼:中國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聯姻的帷幕已經拉開了!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開辟了更寬闊的道路

中國加入WTO,為中國的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和提供了更寬闊的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加速了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速度。

產業資本在中國的傳統行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擁有巨額產業資本的大型企業緣何紛紛涉足金融圈?海爾總裁張瑞敏曾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是一種大趨勢,進入金融業不代表一定會成功,但要成功則一定離不開金融。2001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突破600億元,其規模逼近全球500強。靠家電起家的海爾要想有更大的發展,必須多元化經營。

張瑞敏說,美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就是海爾做金融的樣本。通用電氣每年有1200多億美元的收入,金融業的收入佔了近一半,而且利潤和增長率也主要來自金融業的收入。通用電氣並非是離開原來的產業孤立地發展金融,而是產業與金融結合得很好,比如它的租賃業務、消費信貸業務等等,都是與產業相結合發展的。另外,通用電氣全球的資金「24小時不落地」,這也是海爾集團一心嚮往之的地方。

張瑞敏認為,如果不是加入WTO,就算你有50個億,也投不出去。比如海爾申請做財務公司,一申請就是8年。但是中國加入了WTO後,就為產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提供了契機,很多事情迎刃而解。因此,可以說加入WTO,是中國傳統行業巨頭紛紛涉足金融圈的催化劑。

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也說,他們對金融業頻拋綉球的出發點主要是為了「不把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作為飼料業巨頭企業,劉永好認為,市場競爭的加劇已使該行業漸趨微利化,價格大戰在所難免,企業即使勝出,也將面臨低利潤的命運。「我覺得曾經壟斷的金融行業逐步放開的過程中,有許多特殊機會,誰抓住就會有較大發展。」他說:「一個行業一旦由壟斷向開放轉變,其門戶洞開的瞬間將爆裂出蓄積已久的巨大能量,一旦獲取這種能量,企業就會得到超常發展的機會和資本。」

Ⅱ 什麼是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二者有何區別

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並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 金融資本是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取代工業資本占統治地位,是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形成壟斷以後,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相互滲透,日益溶合,終於形成了金融資本。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相互滲透和溶合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業務上的相互滲透:銀行通過購買工商企業的股票或直接開辦新企業,插足產業資本的經營活動;而工業資本則通過購買銀行的股票或開辦新銀行,躋身於金融領域。美國的摩根財團就是從銀行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發家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的摩根票據承兌行。在摩根承兌行發展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後,它開始創辦或擠入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樣一些大型工業企業,成了當時最大的金融資本集團。洛克菲勒財團則是從工業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在控制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和其他許多行業之後,從19世紀90年代起,又把資本大量投入銀行業,並完全控制了美國花旗銀行,也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資本集團。帝國主義國家的各種金融資本集團大致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溶合的另一方面,是人事參與: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派人充當對方的各種領導職務,這樣,工業壟斷資本家也是銀行壟斷資本家。銀行壟斷資本家也是工業壟斷資本家,一身而二任,都成了金融資本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柏林6家最大的銀行經理就參加了344家工業公司。這6家銀行的董事也參加了407家公司。這750多家公司分布在各行各業,與此同時,有51個最大的工業家參加這6家大銀行的監事會,當時最大的工業壟斷企業克虜伯公司的經理就包括在內。這種人事上的結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非常顯著。60年代初,聯邦德國3家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代表,就在各種企業中佔有1347個領導職位。僅德意志銀行行長一人就同時兼任了16家大工業公司監事會的主席。在德意志銀行的14名監事會成員中,西門子公司、萊茵電子公司等工業壟斷組織的代表占據著一半的席位。在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其領導成員兼任著79家大公司的董事。摩根財團的摩根保證信託公司,其領導成員更兼任著 233家工商企業的董事。根據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在1967年底,美國十大城市的49家大銀行同6591家公司之間,就有8019名兼任董事。正是這些既控制著工業資本又壟斷著銀行活動的金融資本家主宰著帝國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是帝國主義國家真正的統治者。

二者的區別很明顯:產業資本是實物資本而金融資本是虛擬資本。

Ⅲ 如何打造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融合新動能

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路徑。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本,是國家核心競爭力之本,也是保險業健康發展之本。保險資金一定要做長期資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資金炒作者。要成為中國製造的助推器。保險業助推中國製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財務投資者,不做敵意的收購控制者。保險行業要主動承擔起提供全方位風險管理的任務,為中國製造保駕護航。要利用科技保險為重大設備研發、生產、運行全環節和科技創新全過程提供風險保障,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Ⅳ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融合,反應了怎樣的問題

當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由於對資本需求的不斷擴大,就會開始不斷向金融資本滲透;而金融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也必須要尋找產業資本支持,以此作為金融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於是,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就像「冬蟲夏草」一樣分不開。

Ⅳ 生產資本、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關系

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並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 金融資本是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取代工業資本占統治地位,是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形成壟斷以後,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相互滲透,日益溶合,終於形成了金融資本。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相互滲透和溶合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業務上的相互滲透:銀行通過購買工商企業的股票或直接開辦新企業,插足產業資本的經營活動;而工業資本則通過購買銀行的股票或開辦新銀行,躋身於金融領域。美國的摩根財團就是從銀行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發家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的摩根票據承兌行。在摩根承兌行發展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後,它開始創辦或擠入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樣一些大型工業企業,成了當時最大的金融資本集團。洛克菲勒財團則是從工業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在控制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和其他許多行業之後,從19世紀90年代起,又把資本大量投入銀行業,並完全控制了美國花旗銀行,也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資本集團。帝國主義國家的各種金融資本集團大致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溶合的另一方面,是人事參與: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派人充當對方的各種領導職務,這樣,工業壟斷資本家也是銀行壟斷資本家。銀行壟斷資本家也是工業壟斷資本家,一身而二任,都成了金融資本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柏林6家最大的銀行經理就參加了344家工業公司。這6家銀行的董事也參加了407家公司。這750多家公司分布在各行各業,與此同時,有51個最大的工業家參加這6家大銀行的監事會,當時最大的工業壟斷企業克虜伯公司的經理就包括在內。這種人事上的結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非常顯著。60年代初,聯邦德國3家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代表,就在各種企業中佔有1347個領導職位。僅德意志銀行行長一人就同時兼任了16家大工業公司監事會的主席。在德意志銀行的14名監事會成員中,西門子公司、萊茵電子公司等工業壟斷組織的代表占據著一半的席位。在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其領導成員兼任著79家大公司的董事。摩根財團的摩根保證信託公司,其領導成員更兼任著 233家工商企業的董事。根據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在1967年底,美國十大城市的49家大銀行同6591家公司之間,就有8019名兼任董事。正是這些既控制著工業資本又壟斷著銀行活動的金融資本家主宰著帝國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是帝國主義國家真正的統治者。

Ⅵ 產業資本並購和金融資本並購的區別

產業資本並購和金融資本並購的區別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不同,是一種寄生性資本,既無先進技術,也無須直接管理收購目標。金融資本一般並不以謀求產業利潤為首要目的,而是靠購入然後售出企業的所有權來獲得投資利潤。因此,金融資本並購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1. 產業資本並購

一般由非金融企業進行,即非金融企業作為並購方,通過一定程序和渠道取得目標企業全部或部分資產所有權的並購行為。

並購的具體過程是從證券市場上取得目標企業的股權證券,或者向目標企業直接投資,以便分享目標企業的產業利潤。

正因為如此,產業資本並購表現出針鋒相對、寸利必爭的態勢,談判時間長,條件苛刻。

2.金融資本並購

一般由投資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投資企業、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進行。

金融資本並購有兩種形式:

(1)金融資本直接與目標資本談判,以一定的條件購買目標企業的所有權,或當目標企業增資擴股時,以一定的價格購買其股權。

(2)由金融資本在證券市場上收購目標企業的股票從而達到控股的目的。

Ⅶ 如何通過產融結合實現產業的更好發展和金融資本的增值

第一,產融一體化。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一體化是產融結合的新趨勢。銀行與大型的企業之間形成一體化的集團公司。這種產融結合能夠促使企業之間融合程度大幅度提高,也能夠促使企業逐步朝著外向型經濟發展。但是這種方式所佔據的比例極少。一方面,大型企業數量有限,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大融合也很容易導致壟斷。因此,產融一體化的則一般表現為一核多星式的發展形式。大銀行與多個企業聯合,共同投資於某個領域的形式更為多見。第二,產融相互補充、融合。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相互補充,產融之間相互為對方提供所需的產品或者服務,以實現金融與企業之間的相互支持。第三,金融機構投資。投資銀行多見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基本沒有投資銀行,我國的政策性銀行只能提供政策性融資服務,而商業銀行的投資也受到大量政策限制。第四,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我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與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中國人民大學集團管控班根據以往培訓經驗分析}

閱讀全文

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查持倉 瀏覽:847
農行貴金屬交易時間 瀏覽:378
甘肅消費金融公司有哪些 瀏覽:367
炒貴金屬分 瀏覽:448
1704螺紋鋼期貨價格 瀏覽:655
我國期貨交易所漲跌停板 瀏覽:538
15年6月5日黃金行情 瀏覽:797
微信理財通基金現金分紅的錢在哪 瀏覽:9
橫河股票代碼 瀏覽:134
外匯博美支持信用卡入金嗎 瀏覽:426
資產公司進行非金融債權收購 瀏覽:492
深圳捷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天眼查 瀏覽:34
分期樂樂花卡金融機構上線 瀏覽:36
嘉實基金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609
現在民生信託值得去嗎 瀏覽:65
10000寮國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278
你家的理財年收益率是多少 瀏覽:707
可以融資開一個奶茶店嗎 瀏覽:811
借殼會和再融資相沖嗎 瀏覽:288
如何快速融資30萬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