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企業融資並購有什麼理論

企業融資並購有什麼理論

發布時間:2022-01-08 19:56:18

Ⅰ 企業並購融資的方式有哪些

Ⅱ 並購動因理論的並購動因理論的類型

企業並購動因理論一般涉及到四種經濟學理論:新古典綜合派理論、協同效應假說、委託—代理理論以及新制度經濟學中關於並購的理論,下面將分別加以綜述。
一、新古典綜合派有關並購動因的理論
新古典綜合派有關並購動因的理論主要有規模效益理論、市場力假說及稅賦效應理論。
規模效益理論是指在一特定時期內,企業產品絕對量增加時,其單位成本下降,即擴大經營規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從而提高利潤水平。並購可以在兩個層次上實現企業的現模效益,即產量的提高和單位成本的降低。並購給企業帶來的內在規模經濟在於:通過並購可以對資產進行補充和周整:橫向並購可實現產品單一化生產,降低多種經營帶來的不適應;縱向並購,將各生產流程納入同一企業,節省交易成本。並購的外在規模經濟在於:並購增強了企業整體實力,鞏固了市場佔有率,能提供全面的專業化生產服務,更好的滿足不同市場的需要。
市場力假說將企業並購的動因歸結於並購能夠提高市場佔有率。由於市場競爭對手的減少,優勢企業可以增加對市場的控制能力。但市場佔有率的提高並不意味著規模效益的達成,只有在橫向或縱向並購中,優勢企業既增加了市場佔有率,又達成了規模經濟,這一假說才能夠成立。
稅賦效應理論認為並購是由於一個企業有過多的賬面盈餘,因而必須承擔高額稅收,為減輕稅收負擔而採取的行為。被兼並企業往往由於稅收負擔過重無法持續經營而出售。由於虧損可以在若干年內稅前彌補,一個有高額盈餘的企業並購一個虧損企業,無疑會帶來稅收的好處。
二、協同效應假說
由Weston提出的協同效應理論認為公司並購對整個社會而言是有益的,這主要通過協同效應體現在效率的改進上。所謂協同效應,是指兩個公司實施並購後的產出比並購前兩個公司產出之和要大,即2+2>4。對於並購公司而言,2+2>4的效應主要體現在經營協同效應、財務協同效應、管理協同效應等方面,該假說主要為企業間的橫向並購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經營協同效應主要來源於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
通過並購方式可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達到規模經濟的生產范圍,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該理論的假設前提是,在行業中存在著規模經濟,並且在企業並購活動之前,公司的經營水平和經營規模都達不到實現規模經濟的潛在要求。范圍經濟指企業能夠利用現有產品的生產銷售經驗以較低的成本生產相關的附加產品。
(二)財務協同效應的來源主要是可以取得較低成本的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例如,合並公司的舉債能力可能大於合並前各個公司之和,從而可帶來稅收上的節約,或者舉債成本更低,從而可帶來財務費用上的節約。該理論隱含的假設前提是,企業並購活動產生的稅收減免大於並購成本,但是這種情況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
(三)管理協同效應主要來源於管理能力層次不同的企業合並所帶來效率的改善
假設兩個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在高管理效率公司並購另一個公司之後,通過資產重組、業務整合,可以改善低效率公司的管理效率以創造價值。
三、委託—代理理論
代理問題的產生是由於公司管理層與股東兩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其根本原因在於管理者(決策或控制代理人)和所有者(風險承擔者)之間的合約不可能無代價地簽訂和執行,由此而產生了代理成本。該理論對企業並購動因的解釋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並購可以降低代理成本
公司的代理問題可經由適當的組織設計解決,即當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時,決策的擬定和執行與決策的評估和控制應加以分離,前者是代理人的職權,後者歸所有者管理,這是通過內部機制設計來控制代理問題。而Manne(1965)認為收購事實上可以提供一種控制代理問題的外部機制,當目標公司代理人有代理問題產生時,收購或代理權的競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Fama和Jensen(1983)提出的自由現金流假說認為與管理者和股東之間在自由現金流支出方面的沖突聯系在一起的代理成本是並購活動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經理主義
Mueller(1969)提出的經理主義假說認為代理人的報酬決定於公司的規模,因此代理人有動機通過收購使公司規模擴大,而忽視公司的實際投資收益率。但Lewellen和 Huntsman(1970)的實證分析表明,代理人的報酬與企業利潤率相關而與銷售水平無關,此結果與Muller的假設相反。持反對意見者則認為收購本身實際就是代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因為公司管理層可能會為了其自身利益而做出損害股東利益的並購決策。
(三)自大假說
Roll(1986)提出的自大假說認為,並購企業決策者過多地關注目標企業的未來價值,從而忽視或有意迴避兩家公司合並後可能產生的負面協同作用,而並購企業的過高估價來自於自大——他們的過度自信。這一理論的提出,從一個側面增加了人們對企業並購動機的認識。這意味著企業管理者的意圖是增加企業的資產,但其決策違背了股東的利益,並購價格過高。
四、新制度經濟學關於並購的理論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並購的動因在於對並購後公司潛在效率的追求,包括節約交易費用、效率最優化等。Coase(1937)提出的交易費用理論為理解公司並購提供了一個較有解釋力的基礎。交易費用理論認為推動企業兼並有兩種基本力量:一是技術關聯性決定的兼並,二是存在壟斷和寡頭的兼並,即「技術決定論」和「市場缺陷論」。商品經濟的交易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交易市場的交易,一種是企業內部交易。市場交易發生在企業之間,由市場來調節、控制,這種交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大,費用也高。因此,通過縱向兼並能夠將上游產品和下游產品納人同一企業組織結構內,可降低市場交易費用,達到最終降低成本的目的。Williamsion(1951)進一步發展了 Coase的理論,深入研究了企業「縱向一體化」問題,認為縱向一體化有效地削弱了人的機會主義和有限理性,克服了環境的不確定性。
盡管西方的企業並購動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釋我國的部分並購活動,但我國的企業並購動機仍存在自己的特色。如我國有的企業並購的原始動機就是為了迎合主管部門解決長期存在的虧損企業問題、解決財政的沉重負擔和支持優勢企業發展等要求。另外有的企業並購動機受資本市場限制,買殼上市成為部分企業並購的動機。

Ⅲ 企業融資理論有哪些

1、MM理論:MM 理論及後來的修正 MM 理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妮和米勒在《資本成本公司財務與投資理論》中提出的,也稱作資本結構無關論苛刻的假設條件基礎上提出來的,但是現實的經營運行過程中,這種假設不可能實現,有眾多的阻礙因素。

2、權衡理論:權衡理論是以MM理論為基礎,通過放寬MM理論的部分假設來探究結構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在負債產生的稅收收益和破產成本之間進行的權衡。

如果企業存在債務,當管理層的投資決策對股權價值和債務價值中造成不同影響時,就很容易爆發股東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並且如果企業徘徊在財務困境邊緣時,股權和債權人的利益沖突就更可能發生。

(3)企業融資並購有什麼理論擴展閱讀:

企業融資注意事項:

1、特定減免稅進口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超過海關監管期限的,根據海關總署令規定企業可自行與銀行簽定抵押貸款合同。

2、在海關監管年限內屬於海關監管的貨物(包括生產設備),企業如向銀行辦理抵押貨款,必須事先持有關證明文件向海關申請,經海關許可後方可抵押。

3、企業資信情況良好,能遵守海關規定,無走私違規情況的,海關才可准予辦理抵押手續。

4、銀行抵押貸款數額與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應繳稅款之和,應小於該特定減免稅進口貨物的實際價值。

5、對保稅進口貨物,暫時進口貨物和特定減免稅貨物中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的商品(如汽車等),企業不得申請設立貸款抵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融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關總署令

Ⅳ 並購有哪些融資方法各有什麼特點

1、以來自有資產為抵押向銀行進源行流動資金進行融資然後並購。手續比較繁復如融資數額較大可能會被銀行拒絕。自有資產不足銀行融資額度不夠。貸款期較短2、融資租賃公司以被並購企業資產作為售後回租項目。手續比較簡單,貸款期限比較長。3、如是上市公司向被並購公司定向發行股票。股權可能被分散。無需還款但需要支付股票分紅。

Ⅳ 企業融資和並購有啥區別

收購是指一個公司通過產權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以實現一定經回濟目標的經濟行為;並購是指兩答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並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並購一般是指兼並和收購。兩者的區別在於:首先,收購屬於並購的一種形式;其次,並購除了採用收購的方式,還可以採用兼並的方式,兼並又稱吸收合並,是指兩個獨立的法人兼並和被兼並公司,通過並購的方式合二為一,被兼並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消亡其財產和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概括轉移於實施並購公司,實施兼並公司需要相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然而收購則是收購者取得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目標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並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購者為公司時,體現為目標公司成為收購公司的子公司。

Ⅵ 請問並購融資有哪些模式

債務:貸款融資、票據和債券融資、租賃融資;權益:普通股、優先股;混合:可轉換證券、認股權證;其他:杠桿收購、賣方融資。

Ⅶ 並購融資指的是什麼這種融資模式是怎麼操作的

由於企業自身的發展,一些企業可以通過並購來增加自身的競爭能力,通常選擇這些公司來彌補自身的不足。除了增強競爭力,並購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方式,即並購融資。並購融資是指為完成企業並購而進行的融資過程。並購融資是一種具有特定目的的融資活動,其特定的直接目的是兼並或收購被並購企業。並購融資的特點是融資的數量比較大,訪問渠道相對較寬,還有更多的方法,這將產生重大影響資本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未來的商業前景和並購後企業的其他方面。

因此,中國企業必須考慮融資風險在規劃並購活動。我國企業的信用融資和債務融資都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國家的規定,銀行信貸資金主要集中在其企業的流動性和固定資本、無信用項目的並購等方面,因此,從商業銀行並購企業應獲得信貸資金面臨法律法規放在第一位。

Ⅷ 企業並購融資的方式有哪些這些方式之間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企業轉型或者發生危機的時候,往往會發生並購融資的現象,在企業融資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在成本上下功夫,成本的高低會影響企業並購融資的關鍵和根本,當然,每件事情都有它的風險,融資更是有風險的,而融資的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都知道融資成功後,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融資達到的收益比不上融資的成本的話,往往會給企業造成很大的壓力,那麼在企業合並融資的方式都有哪些呢,首先,內源融資,內源融資簡單的來說就是這個企業本身的獲得的收益,但是這種融資往往達不到融資的效果,是很難在融資後獲得更好的企業合並收益效果。然後,外源融資,也很簡單,就是說企業本身以自己的名義去借款,得到的資金就是外源融資,所以外源融資的資金都是來源於外部企業。以後是權益的融資,這種融資相對來說是兌換融資,就是說以企業的股份來獲得的對等收益就是權益的融資。

第三,權益融資,這種融資會讓企業本身的股份慢慢被外邊的資金所吞掉,這種弊端一般企業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進行權益融資的,相對於外源和內部融資來說,這三者之間外源融資是可以讓企業合並融資的過程中能夠很快的發展起來。

Ⅸ 企業並購融資有哪些方式

(一)內源融資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自身生產經營活動獲利並積累所得的資金。內源融資主要指企業提取的折舊基金、無形資產攤銷和企業的留存收益。內源融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並留存在企業內可供使用的「免費」資金,資金成本低,但是內部供給的資金金額有限,很難滿足企業並購所需大額資金。
(二)外源融資
外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從企業外部籌集所需的資金,外源融資根據資金性質又分為債務融資和權益融資。
1、債務融資
債務融資是指企業為取得所需資金通過對外舉債方式獲得的資金。債務融資包括商業銀行貸款和發行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債務融資相對於權益性融資來說,債務融資不會稀釋股權,不會威脅控股股東的控制權,債務融資還具有財務杠桿效益,但債務融資具有還本付息的剛性約束,具有很高的財務風險,風險控制不好會直接影響企業生存。在債務融資方式中,商業銀行貸款是我國企業並購時獲取資金的主要方式,這主要是由於我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其他融資渠道不暢或融資成本太高,此外,並購活動也往往是政府「引導」下的市場行為,解決國有企業產權問題,比較容易獲取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
2、權益融資
權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吸收直接投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資金。權益性融資具有資金可供長期使用,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壓力,但權益融資容易稀釋股權,威脅控股股東控制權,而且以稅後收益支付投資者利潤,融資成本較高。

閱讀全文

與企業融資並購有什麼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公司進行非金融債權收購 瀏覽:492
深圳捷信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天眼查 瀏覽:34
分期樂樂花卡金融機構上線 瀏覽:36
嘉實基金的理財產品怎麼樣 瀏覽:609
現在民生信託值得去嗎 瀏覽:65
10000寮國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278
你家的理財年收益率是多少 瀏覽:707
可以融資開一個奶茶店嗎 瀏覽:811
借殼會和再融資相沖嗎 瀏覽:288
如何快速融資30萬 瀏覽:804
大學生創業貸款電腦 瀏覽:467
p2p理財和基金哪個好 瀏覽:286
光大銀行保險理財產品有哪些 瀏覽:286
投資理財教程 瀏覽:995
黃韋中股票 瀏覽:11
第一套朝鮮幣價格 瀏覽:448
今日烏魯木齊鋼坯價格 瀏覽:559
信託投資房地產限制 瀏覽:674
銀行定期理財產品收費 瀏覽:335
10的後置傭金 瀏覽: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