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融資成本和資本成本區別

融資成本和資本成本區別

發布時間:2022-01-09 02:59:25

Ⅰ 資產資本成本與加權資本成本的區別

這兩種說法應該是同一個意思。
資本成本,一般包括:
1、債務資本成本。
2、股權資本成本。
以上兩者按比例的加權平均數,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也就是整個企業的資產成本。

Ⅱ 內部報酬率和資本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1、性質區別

(1)內部報酬率

是投資項目的凈現值為零時的折現率,即某項投資處於經濟保本點時的折現率,是凈現值法則的重要替代,可視為項目存續期間投資者可獲得的平均回報。

(2)資本成本

是指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不是實際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種失去的收益,是將資本用於本項目投資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因此被稱為機會成本。

2、意義區別

(1)內含報酬率

內含報酬率是企業在進行一個項目投資時,項目本身的報酬率,它們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大小關系,只不過在進行決策時需要進行比較,只有在內含報酬率高於資本成本時項目才是可行的, 內含報酬率是使得項目的凈現值為零的折現率。

(2)資本成本

而資本成本是企業的籌資的資本成本,所以他們可以是比較的。當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高於企業的資本成本時,投資這個項目企業才有利可圖。

3、參考值區別

(1)內部報酬率

內部報酬率,是能夠使未來現金流入現值等於未來現金流出現值的,是使項目凈現值為0的折現率,折現率越大,現值越小,內含報酬率大於資本成本時,用資本成本折現的現值肯定大於0,項目就可行。

(2)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越低,即折現率越低,凈現值越大,所以資本成本越低越好。

Ⅲ 資金成本和資本成本的區別是什麼

從定義上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都是企業發行融資工具的代價,也即決定企業融資決策的價格指標,這一共同點啟發我們應該到定價理論中去探討它們的根本區別:

1.從是否應考慮風險因素看:在金融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定價理論一直作為貫徹其中的軸心,推動著整個金融理論的發展。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佔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從是否體現出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看:委託代理理論認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們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而這種個人收益最大化卻可能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發展沖突。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以保護股東的利益。

Ⅳ 略探資本成本和資金成本的區別

一、我國財務理論中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混淆
關於資本成本,目前最權威的定義是《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給出的:「資本成本是商業資產的投資者要求獲得的預期收益率。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公司的經理把資本成本作為評價投資項目的貼現率或最低回報率(《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第一卷第470頁,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7月)」。可見,按照現代公司財務理論的解釋,資本成本既是投資者所要求的回報率即預期收益率,同時又是有條件約束的資金使用者的融資成本。
而資金成本,屬於我國財務理論研究中特有的范疇。「所謂資金成本,是指資金使用者為籌措和佔用資金而支付的各種籌資費和各種形式的佔用費等,是將盈利和資金的一部分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體現著資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間的利潤分配關系(劉恩祿、湯谷良:《高級財務學》,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3頁)」。從資金成本的這一定義看,是單純從資金使用者角度考慮融資成本。
兩者的計算方法也完全不同:以普通股為例,資本成本的計算通常採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折現現金流量模型以及債券收益加風險報酬法;而在我國財務學界,資金成本=每年的用資費用/(籌資數額-籌資費用)(湯谷良、王化成:《企業財務管理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195頁)。從上述我國資金成本的定義出發,還有一種經常被引用、直接以定義計算普通股資金成本的方法,即把股票投資股利(率)和股權融資交易費用(率)簡單相加的結果作為普通股資金成本。

二、從定價理論看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根本區別

從定義上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都是企業發行融資工具的代價,也即決定企業融資決策的價格指標。這一共同點啟發我們應該到定價理論中去探討它們的根本區別。
(一)從是否應考慮風險因素看
在金融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定價理論一直作為貫徹其中的軸心,推動著整個金融理論的發展。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定價理論的軌跡正是沿著商品價格-資金價格(利率)-貨幣資產價格-資本資產價格這樣的路線向前發展。與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收益具有不確定性,而且資本資產的風險性遠遠大於貨幣資產。因此對金融資產定價時,其風險就成為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其中,貨幣資產由於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風險,直接以籌集費和佔用費來定價。但資本資產的定價就必須考慮其風險的大小。西方公司企業在融資決策中就主要使用風險定價的資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國理論界過去一直都忽視資本定價中的風險因素,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佔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從是否體現出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看
委託代理理論認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們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而這種個人收益最大化卻可能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發展沖突。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以保護股東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投資者就能夠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對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約束。一旦公司大肆進行股權融資,而其實際支付的資金成本(籌集費與佔用費)達不到具有同等經營風險公司的資本成本時,就會出現原股東回報率下降的情況,後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約束機制制約管理者的行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東大會上否決該再融資提案或撤換管理層,或者「用腳投票」,撤資轉向其他的投資項目造成該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從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敵意收購,以此形成投資者對公司管理者的硬約束。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資決策時必須支付一個最低的風險報酬率。這時股權資金成本將被迫等於股權資本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就會趨於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投資者就無法約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資決策。在這種軟約束機制下,公司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籌集費與佔用費)就會小於其股權資本成本(投資者要求獲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為零,從而嚴重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這時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就會成為完全脫節的兩個概念。
鑒於我國公司治理機制還很不健全的現實,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資本成本的理念體現了現代企業制度中保護投資者的公司治理機制,而資金成本則體現了我國國有企業「所有者虛置」的特徵。

三、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在我國混淆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混淆的原因
1.我國設立資本市場時只注重資本市場架構的建設而忽視了相應財務理念的引入。
我們出於為國企解困的目的引進了資本市場架構和投資學體系,但卻忽視了與之配套的現代財務管理思想,包括資本成本理念的更新。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建立,實現了低端信用的債權融資制度向高端信用的股權融資制度的迅速切換。然而,正是這種忽視市場內在發展邏輯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造成了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並存與混淆。
2.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初期的指導思想存在一定失誤。
資本成本是現代公司制的產物,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必須考慮資本/投資者的必要報酬。
1992年以前,我國國有企業實行的都是資金平衡表體系,沒有資本、凈資產等概念。1992—1995年間,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國有企業普遍展開了按照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計價的清產核資工作。在此基礎上,國有企業開始實行資產負債表體系,也就有了第一筆凈資產。由此可見,國有企業第一筆凈資產即資本是1992年以後才問世的。我國財務界接觸資本概念才不過10餘年的歷史,對於代表資本所有者必要報酬的資本成本就更加陌生了。由於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考慮向企業下放經營權,因此存在削弱股東權利和作用的傾向。因此,在這一歷史局限性下,代表投資者必要報酬的資本成本遲遲不能正位,資金成本和資本成本的混淆自然就在所難免了。
(二)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混淆所產生的危害
在現代財務理論中,資本成本是公司融資決策與投資決策的交匯和依據所在。而資金成本只能反映企業單方面的融資成本。在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混淆的情況下,如果將資金成本用於企業投融資決策,就會帶來嚴重失誤。
1.如果企業在融資決策時使用資金成本,就會出現股權資金成本遠遠小於債權資金成本的現象。
據《2003年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在深滬股市2002年分配方案中實施現金分紅的668家公司中,現金股利支付率在25%以下的公司有120家,其中每股現金分紅低於0.05元的上市公司就達184家之多。這樣,以該年證券市場平均市盈率40倍來計算,流通股投資者的平均回報率只有0.95%,還不到同期國債利率水平的一半。即使加上股權融資交易費用,流通股的股權資金成本也奇低,遠遠小於債權資金成本。許多學者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袁國良、鄭江淮、胡志乾:《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和融資能力的實證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仇彥英:《企業過度偏好股票融資有副作用》,《上海證券報》2001年5月29日)(黃少安、張崗:《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分析》,《經濟研究》2001年第11期)。
2.由於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遠遠小於資本成本,如果將資金成本混同於資本成本,在實踐中就有可能誤作投資項目決策中的折現率,從而高估項目的凈現值,導致投資過度和資本浪費的後果。我國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投資過熱現象不能不說與資本成本意識淡漠有密切關系。
3.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混淆還給我國資本市場建設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例如,本來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都具有相同的經營風險等級,因而都應該具有相同的資本成本。但按資金成本計算,則溢價的流通股資金成本就遠遠小於非流通股的資金成本,.用被大大低估的流通股資金成本作為股票定價的折現率,就會高估股票的理論價格,使國有股減持在定價方面遲遲不能取得進展。
再如,由於資金成本並不考慮投資人的回報,國有股股東就缺乏對公司管理者的約束動力。在資本成本缺位的背景下,由於國有股的產權代表是政府機構或其授權的國有持股公司,其具體代理人在法律上並不擁有剩餘索取權,因此他們雖然有權力選擇國有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和經理,但不必為資本收益承擔任何後果。這也是我國公司治理結構難以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與國際接軌,摒棄資金成本概念是我國財務理論界的緊迫任務
資本成本體現的是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對資本風險報酬的尊重。而資金成本是我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財務概念,在其誕生及之後的一個時期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資本市場的出現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從此企業的價值就不再與歷史成本有關,而是取決於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這時,與風險程度相匹配的資本成本就應該取代資金成本成為投融資理論中的核心概念。面對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昆淆帶來的危害,財務理論界也應該盡早摒棄資金成本概念,全面接受資本成本理念。

Ⅳ 綜合資本成本和邊際資本成本的區別

綜合資本成本與邊際資本成本的區別:企業利用綜合資本而產生的資本成本,它是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資金籌集費用和資金佔用費用.前者在籌資時一次性發生,而後者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經常發生.通常情況下,在籌資總額的相關范圍內,籌資費用相對固定,而使用費用則是變動的.
邊際資金成本 邊際資金成本是指資金每增加一個單位而增加的成本.它也是按加權平均法計算的,但主要用於計算追加籌資的加權平均成本,它一般按下列程序計算:(1)確定一個目標資本結構,即各種籌資方式金額的比重.(2)計算籌資突破點籌資突破點=某一特定資金成本率條件下的新籌資數量范圍/該種資金在資金結構中所佔的比重(3)按確定的籌資突破點本著由小到大的順序確定若干組合范圍.(4)計算不同組合范圍的邊際資金成本.

Ⅵ 我還是不太理解資本成本的排序,麻煩講的通俗易懂!

吸收直接投資>普通股>留存收益>優先股>債券>長期借款>短期借款

總體情況下,權益資本成本是大於負債資本成本的,因為負債資籌資中你的代價是--利息費用,利息費用在稅前支付,有抵稅的作用;而權益籌資你的代價是支付的股利,不能抵稅,所以負債籌資的成本低於權益籌資。

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相比,長期借款利息率要更高,所以短期借款成本低於長期借款;

借款與債券相比,借款的籌資費用低於債券,所以借款的成本低於債券;

留存收益和普通股相比,留存收益不考慮籌資費用,所以留存收益的成本低於普通股;

優先股和普通股相比,優先股的股利是固定的,而普通股的股利一般呈增長趨勢,所以優先股的資本成本低於留存收益和普通股;

吸收直接投資的資本成本要大於普通股,因為定向非公開的方式,股東會要求更高的報酬率。

拓展資料:

資本成本是指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不是實際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種失去的收益,是將資本用於本項目投資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因此被稱為機會成本。

例如,投資人投資一個公司的目的是取得回報,他是否願意投資於特定企業要看該公司能否提供更多的報酬。為此,他需要比較該公司的期望報酬率與其他等風險投資機會的期望報酬率。

如果該公司的期望報酬率高於所有的其他投資機會,他就會投資於該公司。他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就是投資於本公司的成本。因此,資本成本也稱為投資項目的取捨率、最低可接受的報酬率。

Ⅶ 股權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的區別

權益資本成本是指企業通過發行普通股票獲得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它等於股利收益率加資本利得收益率,也就是股東的心要收益率。那麼,這種收益率是怎麼來進行核算的呢?帶著這個問題來看看下面的內容吧!
權益資本成本的測算:
在單獨測算各種類型資本成本(主要是權益資本成本)方面,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工具有:資本資產定價法(CAPM)、多因子模型法、歷史平均收益法、股利折現法、股利增長模型法等。這些方法主要基於企業實際收益計算企業的資本成本。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是CAPM 法和多因子模型法,這些模型試圖以資本資產的各種風險因子來預測其收益。由於投資者來自資本資產的收益便是公司為此應支付的資本成本,因此,通過該方式計算得到的資本收益便是企業面臨的資本成本。但該方法的應用前提是企業的β值較為穩定,且在預測期間不會發生變化。除此之外,歷史平均收益法由於應用較為簡便,因此使用范圍也較為廣泛。而股利折現法和股利增長模型法由於比較難以對未來股利進行預測,應用范圍則較為有限。

Ⅷ 資本成本和籌資成本的區別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資本時所付出的代價。取得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主要指發行債券、股票的費用,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的手續費用等;使用資本所付出的代價,如股利、利息等。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廣義講,企業籌集和使用任何資金,不論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要付出代價。狹義的資本成本僅指籌集和使用長期資金(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的成本。由於長期資金也被稱為資本,所以長期資金的成本也稱為資本成本。
籌資成本是指:即財務費用。指企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匯兌凈損失、外匯調劑手續費,金融機構手續費等。財務費用屬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列入產品成本。

Ⅸ 資本成本與資本成本率的區別

資本成本是指投資資本的機會成本,而資本成本率是一種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資本成本不是實際支付的成本,而是一種失去的收益,是將資本用於本項目投資所放棄的其他投資機會的收益,因此被稱為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率是指公司用資費用與有效籌資額之間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在公司籌資實務中,通常運用資本成本的相對數,即資本成本率。
拓展資料:影響資本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貨幣的時間價值、籌資成本和佔用成本資本成本率中,籌資費用中的用資費用指因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比如向股東支付的股利或向債權人支付的利息等。在編制融資租賃的租金計劃時若採用等額年金法,通常以資本成本率作為折現率。
一般而言,資本成本率有下列種類:
1.個別資本成本率 個別資本成本率是指公司各種長期資本的成本率。例如,股票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成本率,長期借款資本成本率。公司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時,需要使用個別資本成本率。 個別資本成本率是公司用資費用與有效籌資額的比率。
2.綜合資本成本率 綜合資本成本率是指一個公司全部長期資本的成本率,通常是以各種長期資本的比例為權重,對個別資本成本率進行加權平均測算的,故亦稱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因此,綜合資本成本率是由個別資本成本率和長期債券資本成本率這兩個因素所決定的。
3.邊際資本成本率邊際資本成本率是指公司追加籌資的資本成本率,即公司新增一元資本所需負擔的成本。公司追加籌資有時可能只採取某一種籌資方式。在籌資數額較大,或在目標資本結構既定的情況下,往往需要通過多種籌資方式的組合來實現。這時,邊際資本成本率應該按加權平均法測算,而且其資本比例必須以市場價值確定。

Ⅹ 資本結構於籌資結構的區別籌資成本與資本成本的區別

既然題目是寫與籌資相關的內容,建議還是選籌資結構和籌資成本,而不要涉及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
資本結構=實收資本(股票):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
籌資結構=銀行貸款:企業拆借:自有資本(發行股票):財政補助:應付賬款(這個容易被忽略)
籌資成本=利息支出+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籌資成本+發行費

閱讀全文

與融資成本和資本成本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民生信託值得去嗎 瀏覽:65
10000寮國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278
你家的理財年收益率是多少 瀏覽:707
可以融資開一個奶茶店嗎 瀏覽:811
借殼會和再融資相沖嗎 瀏覽:288
如何快速融資30萬 瀏覽:804
大學生創業貸款電腦 瀏覽:467
p2p理財和基金哪個好 瀏覽:286
光大銀行保險理財產品有哪些 瀏覽:286
投資理財教程 瀏覽:995
黃韋中股票 瀏覽:11
第一套朝鮮幣價格 瀏覽:448
今日烏魯木齊鋼坯價格 瀏覽:559
信託投資房地產限制 瀏覽:674
銀行定期理財產品收費 瀏覽:335
10的後置傭金 瀏覽:788
少兒平安福保險傭金是每年返嗎 瀏覽:294
期貨交易36記 瀏覽:39
抖音傭金幾個點 瀏覽:498
usdjpy求雙向匯率 瀏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