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谷歌和騰訊參投中國AI企業總融資額有多少美元
晶泰科技是一家葯物研發公司,利用人工智慧(AI)、雲計算和量子物理技術,提升葯物設計流程。公司總部位於深圳,並在北京、波士頓設有分部。
本次投資是谷歌和騰訊宣布達成專利交叉授權許可協議後的首次聯合投資。
谷歌近期加強了在中國的投資,還宣布在中國成立AI研究中心。
㈡ Waymo首輪22.5億美元融資背後的四大看點
[億歐導讀]?2020年3月3日,Waymo獲得首輪22.5億美金的融資,摺合約156億人民幣。這也是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10年來的首次融資。此次融資後,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與Waymo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2019年Waymo員工結構
TheInformation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Waymo的員工數量在2019年幾乎翻了一番,從950人增加到1500人。
而從Waymo官網當前的崗位需求來看,軟體工程的崗位需求遠遠超過其他崗位需求,這也說明Waymo在第五代自動駕駛系統上投入了更多的人力成本,Waymo依舊是一家完全以技術人才為主的「創業公司」。
2020年Waymo招聘需求
結語
目前看來,國內外自動駕駛已經開始下一輪熱潮,此時Waymo也與其他地區的自動駕駛企業拉開了全面競爭。
借業內一位人士的評價:「現在只有一個問題,中國自動駕駛公司還有無機會像當年的滴滴和Uber掰手腕,和Waymo大戰幾個回合?」
機遇很大,挑戰更大。在此之時,國內的自動駕駛企業應該不止於抱團取暖,而是應該變未共進退的合作夥伴,這才有可能在這場博弈中增添幾分勝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當初谷歌,阿里巴巴這些超級公司融資也就一千萬美金左右,但現在如錘子,分期樂這些公司融資口號貌似都是
認為畢竟那個年代網路並不像今天這么普遍,經過十來年的發展阿里巴巴才推動中國互聯網成了今天的狀態,它本身也才成了今天的狀態。當年再有遠見的VC看來,也會有所保留。
更何況,阿里巴巴接受高盛投資的時期能夠做到的只是畫餅,接受軟銀投資則更是因為保障內部股份。
而互聯網高度普及、科技股持續被瘋搶的今天,整個行業獲得投資的規模較之當年都已上浮。
這些新興企業已經做出的成績,較之當年只能先畫餅再建帝國的巨頭們,也有實質業績自證……吧?
個人這么看。
㈣ 谷歌融資三億美元構建元宇宙利好那家上市公司
摘要 佳創視訊(300264):
㈤ 谷歌的盈利模式(詳盡)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以下純猜測:
舉例來說,如果你是一個賣皮鞋(皮鞋牌子為「ABC」)的,在Google上做廣告。你購買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皮鞋」,另一個是「ABC」。並且廣告合約裡面說明:a、有效點擊:如果有人通過Google點擊,進入你自己的網站,那麼每次點擊你支付給Google 1塊錢。b、瀏覽量:每次客戶用「皮鞋」,或者「ABC」作為關鍵詞在Google搜索,邊欄上都會顯示你的網站鏈接,每次顯示收1分錢。(這兩個條件都是不可能的,太貴了,舉例而已,先看著吧)
最簡單的盈利方式,賺取差價:Google給聯盟網站的傭金,是每次有效點擊8毛錢,每次顯示0.8分錢,Google從中賺差價。
即使沒有差價,Google也能賺錢。就有效點擊來說:
1、對於Google來說,Google自己的頁面瀏覽量比廣告聯盟客戶的大得多。如果有一段時間內,因為有效點擊你需要支付1000塊錢,可能Google自己提供了400次點擊,就拿到了400塊錢。
2、剩下的600次點擊,不是每個廣告聯盟網站都能拿到錢的。只有兩個網站,分別提供了250,150的有效點擊,其他的都沒過100,Google實際支付的只有300塊錢。還有300,一直放在Google的賬戶上,Google可以拿來做其它投資,或者純粹放在銀行拿利息。
再復雜一點的有效點擊協議:
如果一個月內,Google提供的有效點擊在1000次以內,每次1塊錢,1000~2000次,每次1.2,2000~5000次,每次1.5。不考慮差價,Google也是這樣跟聯盟網站算傭金。
Google自己每個月提供1500次有效點擊,通過5個聯盟網站,再提供2500次有效點擊,每個聯盟網站提供500次有效點擊。
那麼Google跟你結算,是按照每月4000次有效點擊計算,Google一共拿到1.5×4000=6000塊錢的廣告費。而Google跟聯盟網站結算,是按照1×500×5=2500,每個月只需要支付2500的廣告傭金。
最後,Google可以三種方式一起使用,具體例子自己去想吧。
㈥ 谷歌騰訊紅杉資本向深圳人工智慧公司投資了多少萬美元
谷歌企業投資發展部的林宜范說:「晶泰科技的人工智慧平台是一個強大的葯物研發工具,許多重要的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應用。他們的葯物研發技術,如ID4,能夠在促進新葯研發能力與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我們很榮幸與這支實力強大的團隊合作,也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在獲得騰訊的A輪投資之後,晶泰科技發展迅速,在人工智慧葯物研發技術上的創新獲得世界知名葯企的認可,」騰訊投資管理合夥人李朝暉說。「騰訊本輪追加投資,在於我們看好晶泰科技團隊的創新能力和執行力,也對人工智慧驅動葯物研發這一領域的未來發展富有信心。」
㈦ 關於谷歌的全部資料!比如好久上市 以及為何放棄中國市場 越全越好!謝謝啦
Google(Google Inc.,NASDAQ:GOOG)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於1998年9月7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創立,以設計並管理一個互聯網搜索引擎。Google公司的總部稱作「Googleplex」,它位於加利福尼亞山景城。Google 創始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宿舍內共同開發了全新的在線搜索引擎,然後迅速傳播給全球的信息搜索者。Google 目前被公認為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簡單易用的免費服務。不作惡(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項非正式的公司口號,最早是由Gmail服務創始人在一次會議中提出。
公司名稱: 谷歌
外文名稱: Google
總部地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
成立時間: 1998年9月7日
經營范圍: 網路信息服務例如搜索引擎等
公司性質: 外商獨資
公司口號: 完美的搜索引擎、不作惡(Don't be evil)
年營業額: 一個季度67億7500萬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銷售額)
員工數: 1.68萬人(2007年底)
詳情見度娘http://ke..com/view/1931.htm
㈧ 目前谷歌的市值是多少
谷歌-A/市值:7369.91億美元(美股),更新時間:2020/03/20 16:00:00(美東時間)。
近日,隨著疫情沖擊,原油價格下跌,美國股市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畫面,北京時間周一晚上21:30,美股大幅低開,標普500指數跌8%,觸發本月第三次熔斷,美股暫停交易15分鍾,這也是每股歷史上第四次熔斷。
實際上,第二次與第三次熔斷也就發生在上個星期,可以說美股數天來連續三次熔斷,諸多大公司股價大跌,無數美金蒸發在股市的折線中。
近日,有外媒統計了「MAGA」——即微軟,蘋果,亞馬遜和Google(Alphabet)的股價走勢,發現這四家科技巨頭已經蒸發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市值。
據悉,以2月份股價最高值來算,MAGA的市值已經蒸發了1.3萬億美元,微軟損失最大,蒸發了大約4052億美元,蘋果蒸發了3718億美元,Alphabet蒸發了3111億美元,亞馬遜蒸發了2394億美元。
按百分比計算,Alphabet反而是下跌幅度最高的公司,下跌29.3%,接著是微軟的26.9%、蘋果的25.4%、亞馬遜的20.8%。隨著大量市值的蒸發,原本攜手走過萬億美元市值的MAGA目前僅剩微軟與蘋果的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不過即便如此,MAGA的表現仍然優於標准普爾500指數的表現。
㈨ 谷歌融資歷史及比例
谷歌在上市前接受過兩次融資。第一次融資獲得10萬美元,便獲得了谷歌百分之十的股份比例;第二次融資紅杉資本提供135萬美元才獲得百分之十的比例,第二次融資KPCB和紅杉資本一共融資了2500萬美元。在這兩次融資之後,谷歌便不需要其他機構的投資。
一、谷歌的由來。
提起谷歌一定會提到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佩奇和布林兩人在斯坦福大學相識,通過交流,兩人發現了彼此都對搜索方面具有極大的興趣,從而結伴一起研究關於搜索引擎的內容,這也是谷歌成立的前提背景。然而由於當時搜索引擎方面已被雅虎等四大部分佔據,所以谷歌在融資方面不容樂觀。
二、谷歌融資的歷程。
兩位大學生所研究出的谷歌搜索並不受人看好,所以布林和佩奇在融資方面也遇到了重重困難。當時布林和佩奇為了融資進行過多方嘗試,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幸而他們遇見了太陽微系統公司的安迪創始人,給他們提供了10萬美元的融資,供其繼續發展。安迪也因這10萬美元融資獲得了谷歌10%的股份。不久之後谷歌搜索引擎的價值體現出來他也得到了第2次融資,是由紅杉資本及KPCB共同融資的2500萬美元。
三、由谷歌融資歷史可知。
谷歌從開始起初的融資難到現在的發展成為世界搜索信息科技公司大頭,告訴了人們在進行投資的時候要仔細分析了解公司背景及發展前景,不錯過任何具有極大發展前景,獲得高額利潤的投資機會。谷歌融資由開始的無人問津,到第1次融資10萬美元便可獲得10%的股份,再到第2次融資紅杉資本250萬美元才獲得10%的股份,甚至在第2次融資時,一共獲得了2,500萬美元的資金。在兩次融資過後,谷歌便不再需要任何融資便成功上市,成為了現今的企業大頭。
總結,谷歌的融資歷程總共為兩次融資,第1次是安迪投資的10萬美元,第2次是紅杉資本和KPCB投資的2500萬美元,這兩次融資後谷歌便不再收取其他機構的融資。
㈩ 谷歌上市十年都創造了哪些神話
10年前,谷歌上市,融資近17億美元,估值約為270億美元。該當時還年輕的互聯網公司隨即迅速利用起那些資金,使得自己遠不止是一家在線搜索公司。
2004年底前,它利用收購回來的公司打造出谷歌地圖和谷歌地球服務。當時,它的觸角已經伸向了互聯網之外,還掃描圖書讓人們可以在線搜索閱讀。該公司推出了包括Google.org在內的眾多項目,尋求開發超高效能的汽車,試圖解決全球貧困問題,分析數據來預測流感爆發等事件的發生。
2006年,谷歌看中YouTube並將其買下。2007年,它發布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2008年,它推出了Chrome瀏覽器。
一路下來,谷歌持續不斷地擴展自己的疆域,甚至進入偏離其核心業務的諸多領域。2010年,它創立了Google X秘密實驗室,涉足一個又一個的「登月」項目。
下面就來盤點谷歌在上市10年來最瘋狂的10個項目,其中大部分發生於Google X部門創立之後。
無人駕駛汽車
2010年末,谷歌揭開了它的一項秘密項目的神秘面紗——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欲將那個未來主義科幻電影才會有的玩意變成現實。確切地說,該公司展示了它的無人駕駛汽車,該汽車改裝自豐田普銳斯汽車,配備激光器、感測器和計算機,目前已經沿著舊金山灣區公路走了數千英里。
該公司聘請了數位頂級研究人員來推進該項目,其中包括曾領導斯坦福大學團隊贏得2005年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自動化駕駛挑戰賽的塞巴斯蒂安·特龍(Sebastian Thrun)。谷歌今年5月也在Re/code舉辦的Code大會上展示了一款重新打造的新無人駕駛汽車,該汽車沒有方向盤,沒有油門踏板,也有剎車踏板。
Project Loon氣球網路
去年夏天,谷歌開始在紐西蘭啟動Project Loon氣球網路試驗,該舉旨在通過一系列放飛在平流層的、相連接的氣球讓更多發展中國家的人能夠連網。
谷歌解釋道,「Loon氣球通過上升或下降至適合飛行的方向的風層到達需要它們的地方。人們可以利用安裝在其樓房上的專用網路天線來連接該氣球網路。信號會從該天線傳送到氣球網路,然後再傳送回地球上的網路。」
機器風箏
谷歌投資過並最終收購了可再生能源公司Makani Power,後者開發了一款機載風力渦輪機。該鏈拴的機翼會像風箏一樣形成大圈飛行,藉助較高海拔更快、更穩定的風速。雖然該公司的確切計劃還不得而知,但大目標是提升效能,推動可持續能源的普及。
Calico
去年年末,谷歌成立了一家名為Calico的公司,最早的報道稱該舉是為了「解決死亡問題」。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恰當。不過該計劃確實雄心勃勃。具體細節還不多,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公司是專注於解決衰老問題和伴隨衰老而來的疾病。
減緩人的衰老顯然意義重大,因為很多疾病似乎是變老的結果,而不是變老的原因,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以及各類癌症。
「到你真的患上某些疾病的時候,要恢復健康非常困難。」巴克老年研究所主席布萊恩·肯尼迪(Brian Kennedy)指出,「但減緩衰老可以推遲所有那些疾病的到來。」
智能隱形眼鏡
今年年初,谷歌向Re/code透露,它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可以通過淚液測量血糖的智能隱形眼鏡。
它旨在讓糖尿病患者能夠以一種相對無創的方式追蹤他們的血糖水平,而不必每次檢測血糖都要刺破手指,頻繁受到皮肉之苦。該技術有望對全球數億的糖尿病患者的長期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它也將會給普通消費者提供一種定期監測身體狀況的方式。
與無人駕駛汽車一樣,該項目並非誕生於Google X內部,而是來自外來的、從事相關研究多年的頂級研究人員。
Jetpack噴射背包
今年3月,谷歌Google X主管阿斯特羅·特勒(Astro Teller)在TechCrunch Disrupt紐約大會上表示,其研究部門至少考慮過開發噴射背包,但最終因為它太低效,太嘈雜而放棄。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不論安全性,可運作的噴射背包已經出現了數十年時間。在1964年的紐約世界博覽會上,試飛員羅伯特·科特(Robert Courter)曾捆綁火箭驅動的背包飛上天空。
太空電梯?
《紐約時報》曾報道稱,Google X的潛在項目名單包括「太空電梯」——實質上是一從地球通向太空的電纜或者塔樓,可方便人們造訪太空,而不必總是使用費用高昂且體積龐大的火箭。
《商業周刊》的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隨後撰文駁斥了該傳聞。Google X主管特勒本人去年也在South by Southwest大會上表示,他們並沒有積極追逐這樣一個項目。但Fast Company爆料稱,谷歌的研究人員至少探討過該想法,只是後來意識到以當下的材料科學那是不可行的。
瞬間移動和漂浮技術
這些不算谷歌積極研究的范疇。據斯通稱,「特勒和他的同事說他們花過時間思考漂浮和瞬間移動技術。後者的研究已經叫停,日後再作研究,部分因為任何你需要瞬移的特別物品(比如畢加索畫作)在另一端復原之前都必須先完全毀掉。」
Hoverboard懸滑板
Fast Company在對Google X的一篇特寫中指出,谷歌工程師丹·皮伯尼(Dan Piponi)試圖打造一個懸浮板原型。該與圖書大小相仿的設備覆蓋了循環的磁體,應用驅動中國和日本的磁浮列車的原理。
正如Fast Company所解釋的:「這些列車『磁浮』系統擁有穩定的架構,可在列車處於懸浮,向同一個方向前進的時候讓它們保持處在軌道上。這種系統顯然不能夠讓懸浮板既能保持穩定,又能向任意方向移動。正如皮伯尼所解釋的,問題是磁體趨向不斷改變極性,因此懸浮板會不斷翻滾。任何一位玩滑板的人都會告訴你那意味著什麼:你的懸浮板真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