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說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是金融資本
試述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的形成及對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全面統治
1)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形成.金融資本是指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之所以會走向融合,對銀行來說,是為了擴大銀行壟斷資本的活動范圍和分享一部分工業壟斷利潤;對壟斷企業來說,則是為了獲得更有利的貸款條件,並分享一部分銀行壟斷利潤.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壟斷銀行通過購買工業企業的股票和債券,以及創辦新的企業的辦法,參與工業生產活動;二是工業壟斷組織通過購買銀行股票和自己創辦新的銀行的辦法,參與銀行業務.隨著金融資本的形成,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真正統治者.
(2)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表現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參與制」是指金融寡頭通過掌握股票控制額的方式,控制和支配其他眾多的企業.金融寡頭首先用自己的資本掌握總公司,把它作為「母公司」,然後利用「母公司」的資本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額,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子公司」,各個「子公司」再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更多的公司,即「孫公司」.通過「參與制」的方式,金融寡頭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資本大得多的他人資本,從而實現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統治.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一方面金融寡頭親自出馬或委派其代理人到政府機構中擔任各種重要職務,另一方面金融寡頭又以各種手段收買政府高級官員、國會議員等,直接操縱國家機器.在實行「個人聯合」的同時,金融寡頭還通過建立各種咨詢機構,影響政府的決策,通過控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媒體,把其勢力伸向上層建築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㈡ 金融資本是由什麼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
是由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種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通過金融聯系、資本參與和人事參與,密切地融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新型的壟斷資本,即金融資本。
這種融合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產業資本在擴建過程中和銀行資本相結合;二是產業資本在多元化的產業延伸過程中和銀行資本相結合;三是產業資本在收購、兼並、重組過程中和銀行資本相結合。產業資本在其流通周期里與銀行資本的融合,是現代資本運作的必然。
拓展資料:
1、 體現了貨幣在市場經濟中的本質及其扮演的重要作用。 當今證券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拓展了金融資本這一概念的外延。其一,指用於增值的貨幣(資本)本身。這些貨幣以與用於工業、商品,也不會通過買賣一般商品賺取差價。它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其二,指那些掌有大量貨幣,並將其(部分地)用於金融資本用途的企業及機構,如商業銀行、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險公司、金融集團、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等。
2、 壟斷資本亦稱獨占資本,壟斷某些商品或某個部門的生產和銷售,主要通過壟斷價格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的資本。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主要資本形態。19世紀60到70年代開始出現,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資本主義經濟中佔主要地位,是自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的經濟基礎。有工業壟斷資本、商業壟斷資本及其銀行壟斷資本等。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溶合或混合生長形成金融資本,是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基礎。在國內,壟斷資本掌握國民經濟命脈,控制原料來源和生產,壟斷價格和市場。
3、 其與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國外,通過壟斷資本輸出,建立國際壟斷同盟,劃分勢力范圍,分割國際市場,組建跨國公司,形成國際壟斷資本。其組織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㈢ 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是金融資本是否正確 為什麼
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確。在全球范圍內,金融家充當一個轉手貿易的角色,簡單說就是收集多數人的小錢成大錢,然後貸款給所需的人,他們只是一個中間人,沒有他們市場機制就會出問題,必竟需要錢的人一時半會也籌不出那麼多錢吧。壟斷資本主義的統治者應該是工業資本家,他們才佔有最基礎的生產資料(勞動力、原料……),直接和市場聯系,推動生產的社會化和商品化。
㈣ 金融資本的集中壟斷
金融資本是在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才逐漸形成的一種資本形態。隨著工業資本的不斷集中並走向壟斷,銀行也不斷地進行著資本集中並走向壟斷。銀行壟斷的形成使銀行的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銀行作為支付中介,實際上是各個資本主義企業的會計和出納。它的活動性質使它對各種企業的經營活動非常熟悉和了解。但是,在壟斷形成以前,銀行的規模都比較小,銀行的經營活動也比較分散,它們還不可能與企業建立牢固的業務聯系,並通過這種聯系去影響甚至左右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工業壟斷和銀行壟斷形成以後,情況就不同了。這時,大企業所需要的大量貨幣資本只有少數大銀行才有能力提供,大銀行和大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慢慢固定下來。銀行向企業提供了巨額貸款,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開始「關心」企業的經營活動,從企業的經營方向、發展規模到市場行情、盈利大小,它都要過問和干預。這時,銀行實際上已在對企業實行監督並參與一定的領導。由於企業的一切金融活動都是通過銀行進行的,銀行也有充分的條件來確切了解企業的業務情況,並據此採取相應的對策。在企業嚴重依賴銀行資本的情況下,銀行可以通過各種信用手段來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甚至最終決定企業的命運。這樣,銀行就從簡單的中介人逐漸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
㈤ 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是金融資本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
(1) 資本主義發展經歷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
(2) 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包括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生產集中和私人壟斷的形成
( 1 ) 生產集中, 是指社會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日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 使這些大企業在社會生產中所佔份額日益增大。
( 2 ) 生產集中是生產力發展和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 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社會化的重要表現。
( 3 ) 生產集中是私人壟斷形成的物質基礎。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形成壟斷。壟斷是指少數大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聯合起來, 控制和獨佔一個或幾個部門的產品生產和銷售市場。
( 4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生產集中發展到跨部門的集中, 甚至跨國兼並, 為巨型企業的增長、 壟斷組織的擴大奠定了基礎。壟斷組織的規模迅速擴大, 壟斷程度不斷提高, 出現了許多混合聯合公司, 表明壟斷統治的進一步加強。混合聯合公司是戰後私人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壟斷成為資本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
( 1 ) 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在經濟生活中處於統治地位, 是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壟斷階段的主要標志, 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其自身范圍內發生了局部調整或者說部分質變。
( 2 ) 列寧對壟斷資本主義基本經濟特徵的分析, 深刻揭示了壟斷是壟斷資本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是:
①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壟斷資本的統治, 是通過一定的壟斷組織實現的。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有卡特爾、 辛迪加、 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金融資本是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長而形成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占統治地位的壟斷資本形式。金融寡頭是指控制著龐大的金融資本的少數最大的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即所謂財團或壟斷家族。金融寡頭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事實上的主宰者。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 主要是通過「參與制」, 即通過掌握一定數量的股票, 層層控制企業的制度來實現的。
③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資本輸出是金融資本向外擴張, 爭奪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獲取高額利潤的重要手段。資本輸出的主要形式, 一是借貸資本輸出, 如貸款, 這是間接投資;二是產業資本輸出, 如開工廠, 辦企業, 這是直接投資。
④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國際壟斷同盟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大壟斷組織根據協定而結成的國際性經濟同盟, 其目的在於瓜分世界市場, 規定壟斷價格, 控制生產規模, 壟斷原料來源, 分配投資場所, 以保證共同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國際卡特爾、 國際辛迪加和國際托拉斯。
⑤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殖民地作為可靠的廉價原料產地、 商品銷售市場和有利的投資場所, 是帝國主義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擴張, 世界被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數眾多的被壓迫民族, 另一部分是為數很少的、 掌握著巨額財富和軍事力量的壓迫民族, 由此在世界上形成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
列寧概括的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 它的表現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了很多變化, 但列寧關於壟斷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實質和最深厚基礎的基本理論和觀點, 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指導。 壟斷和競爭的關系
(1) 壟斷是作為自由競爭的對立物而產生的, 但是它沒有、 也不可能消除競爭而是與競爭並存。
(2) 壟斷條件下的競爭同自由競爭時期的競爭相比, 在競爭的目的、 手段、 范圍和後果上, 都具有新的特點。
㈥ 資本壟斷的本質是什麼
資本壟斷的實質或目的在於攫取壟斷利潤。壟斷利潤是指壟斷資本家憑借其壟斷地位所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在自由競爭階段,資本家競爭的結果使利潤率平均化,超額利潤的獲取是暫時的;但在壟斷產生後,持久地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則成為可能。壟斷利潤是壟斷統治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但是,壟斷利潤的源泉,歸根到底仍然是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創造的剩餘價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壟斷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壟斷利潤是通過壟斷價格獲得的。壟斷價格是壟斷組織在銷售商品或購買生產資料時,憑借其壟斷地位規定的、旨在保證獲得最大限度利潤的市場價格。壟斷價格減去成本即為壟斷利潤。壟斷價格可分為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前者是指在賣商品時盡量提高售價,後者則指在進貨時盡可能壓價購買。一出一進,使得壟斷組織大為獲利。壟斷價格是價值的轉化形式。
㈦ 如何看待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
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也叫「財政寡頭」。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真正統治者。
壟斷金融資本是在性質上有別於金融資本的經濟現象。
壟斷金融資本是對壟斷資本的發展。根據保羅·巴蘭和保羅·斯威奇的論述,壟斷資本主義的一個規律是剩餘隨著這個制度的發展而在絕對數上和相對數上增長。為了吸收這些日益增長的經濟剩餘需要開拓新的途徑作為消費和投資的補充,比如銷售努力、政府民用支出、軍事主義和帝國主義等,然而這些途徑都不能有效吸收經濟剩餘,持續的生產過剩導致20世紀70年代滯脹局面的產生。於是在危機背景下,資本主義開始了由壟斷資本向壟斷金融資本的轉變。壟斷金融資本具有其鮮明的階段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