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共享雨傘的優點與缺點
首先我們要明白雨傘真的適合共享嗎?
共享雨傘是不是一個真的需求,或者會否成為一個新風口,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數量正在增多,而獲得融資的消息也開始傳出。近日,共享雨傘品牌「JJ傘」就獲得了昂若資本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從目前來看,共享雨傘的運營模式可以分為「有樁」和「無樁」。前者同時鋪設雨傘和智能傘架,用戶依靠設備自助完成借還動作;後者則與ofo、摩拜等共享單車類似。
而與後者相比,有樁的運營模式盡管在借還都受到場景的限制,但卻規避了監管的問題。以JJ傘為例,其為「有樁借還」,將設備放置到人流量較大的B端(寫字樓、商場、醫院、銀行以及地鐵站等),為B2B2C的形式,除了投放設備外,團隊還負責日常的運營和維護,包括雨傘數量的調度和更新等。
有樁借還的公共自行車在使用中需要面臨的問題是,由於車樁的數量固定而自行車的數量並不可控,還車十分不便。但是,創始人張世民認為,「有樁雨傘」並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除了雨傘方便攜帶,不能立即借還並不會對用戶造成影響外,另一方面,雨傘在使用時間上通常以「天」為單位,因此「潮汐現象」的壓力會比較分散,而JJ 設置的以每12小時為一計費單位的模式也使得用戶的還傘時間相對寬松。
一個現實問題是,共享雨傘的消費頻次和天氣掛鉤,因此在運營過程中受地域和季節的因素影響相對明顯:在長江以南雖然降雨量大、降雨時間長,將來可能成為共享雨傘的「主戰場」,不過,雨季長、降雨量大的另一面是,當地居民本身已經養成了隨身攜帶雨具的習慣;北方地區整體降雨較少,降雨和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所以共享雨傘能夠切入的即時性需求到底有多大仍需驗證。
除了使用頻次外,具體到線下運營成本、產品損毀率等也是需要探討的細節。有投資人此前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從共享雨傘的角度出發,其使用場景通常是下雨天,而且還是自己沒有帶傘的情況下才會想到。總的來說,下雨天數是有限的,還要忘記帶傘的時間更是有限的,因此共享雨傘可能不是一個高頻行業。而如果不是高頻行業,那麼客單價必須要足夠高,而雨傘的租賃價格絕對不可能太高。從這個角度出發,共享雨傘可能並不是一個特別適用能做大的市場和行業。
❷ 共享雨傘大量丟失,為何投資人卻很開心
因為投資人並沒有虧本。共享雨傘本來就是應急的,大家在緊急情況下都會用,但用過之後就忘了位置或是懶的不想放回去,畢竟在大家眼裡一把雨傘19元並不算貴,而商家早已拿到利潤了,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相反,拿的越多他越開心。
其實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多數共享雨傘的投資人基本都是雨傘製造成的銷售人員或者是老闆,推出共享雨傘,其實也算是他們的一種營銷模式,雖然他們最開始也是打算使用共享經濟的那套模式,但是在歪打正著的情況下,他們實現了盈利。
不過對於共享的東西,雖然不是屬於自己東西,但是作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大家還是要遵守規則的。
❸ 共享雨傘的總結評價
我覺得共享雨傘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就像共享單車和共享書籍一樣,既能夠節省資源也能夠方便大家,但是也存在了很多人借了共享雨傘之後不還的可能,所以還是要在提高全民素質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推廣共享雨傘。
❹ 共享雨傘賺錢嗎 市場前景好不好
共享雨傘是一個有潛力進行發展和壯大的行業,但也由於一些原因導致這一行業的發展會受到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比如很少下雨的地方可能對於共享雨傘就沒有太大的需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享雨傘約有10多家,共享雨傘企業的成立時間多在2017年,同時共享雨傘的大批量投放也在2017年5-10月。
從共享雨傘落地的城市也不難看出,共享雨傘的使用場景和地區非常有限,與隨時都可以用和不限地區的共享單車就完全不能相比,兩者在後續的投入和運營上都不是一個量級。
再者共享雨傘的盈利問題一直是行業內一個極大的爭議,共享雨傘本身的造價雖然不高,租金也非常便宜,但產品初期投入都是數以萬計,短期內很難可以看到回報。
共享雨傘的特殊性在於,它能滿足用戶的應急需求,但場景布局受限是共享雨傘發展中比較突出的矛盾點,未來前景仍待考證。
❺ 共享雨傘投資成本
共享雨傘投資運營成本在3-5萬元之間,共享雨傘可以通過雨傘租賃廣告收入、雨傘定製、數據增值等方式獲得盈利。
1、共享雨傘計費
共享雨傘的終端機器將入駐上海,每把「魔力傘」的押金在30元左右,每12小時收費1元,交付押金之後,如果一直不還傘就會一直計費,此外,在上海投放之後,如果發現有用戶在取傘後7天都未及時歸還,則視作雨傘丟失,屆時將會把押金扣除,一把雨傘的成本和押金差不多,這樣就不會有人貪小便宜而獨占雨傘了。
3、共享雨傘投放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e傘」計劃在2017年於中國一二線城市投放3000萬支「e傘」,計劃2018年在全球投放5000萬支「e傘」。
共享經濟越來越受歡迎了,共享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了,但是真的很想知道共享雨傘的盈利點在什麼地方,運營成本90元/把,押金僅需19元,租金是0.5元每半小時,按照這個標准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最起碼的成本呢?雨傘與其他共享產品有所不同,雨傘的損耗率很大,如果雨傘在正常使用下被風吹壞,這種情況下雨傘正常被歸還,相當於傘基本報廢,很難想像這個運營成本。但與此同時,換一個角度確實是便利了社會,或許可以看做是企業家對社會的回報。希望共享雨傘越走越遠。
❻ 共享雨傘頻獲融資已投放數十萬把,是真機會還是偽需求
共享有一個符合中國的東西。叫共產
這兩個詞很是相近
你可以看看其他共享經濟發展的如何,就可以看出共享經濟在現在的中國的可行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❼ 共享經濟之共享雨傘為什麼可以獲得那麼多投資
雨傘上面都是廣告,資金都是廣告商出的
❽ 共享雨傘靠什麼賺錢
繼共享單車之後,共享雨傘也迎來風口。多家共享雨傘公司宣布完成數百萬元至千萬元融資,並且已經對外鋪設雨傘和傘架,目前已投放的共享雨傘總數超過數十萬。不過,共享雨傘前景如何還不明朗,有分析人士稱共享雨傘目前的投資人最終都是為了尋求BAT等公司的「接盤」。
知名IT評論人磐石之心認為,押金是這些共享經濟企業看中的盈利點之一,「押金帶來的巨大資金沉澱,讓他們不擔心物品損毀、不還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