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知道有養TV公眾號是做什麼的
「有養TV」是非常棒的育兒短視頻公眾號,周一至周五每天更新1條原創育兒短視頻,內容質量非常高,公號的用戶活躍度也非常高,是原央視主持人周洲創辦的。
『貳』 水瓶座的女生在2008年4月運勢如何
整體: 你的親屬或親密摯友中,可能會有人離開你。你容易幻想、感傷和敏感,想法悲觀、狹隘、小心謹慎,與人交流不順。你有可能捲入官司,因而造成損失。應該小心不要簽署重要文件或協議,否則可能產生麻煩和誤解,甚至導致財務上的損失。如果借錢給別人可能會受騙,尤其要避免借錢給男人。此時你幻想太多,對於自己不切實際的自信使得你不能面對現實。你需要更腳踏實地去工作和面對生活,而不是抱有無端的幻想和對自己虛無飄渺的盲目樂觀。你的運勢能夠得到突然的根本性的轉好。需要鍛煉膽識和魄力,去盡可能抓住機遇來實現最大提升。你可能會因為思維糊塗而發生錢財丟失、說錯話,與人發生誤解的事情,容易被人欺騙 愛情: 女人不要太好強,有的女人自尊心過強,是別人的錯她態度很強硬,是自己的錯她同樣態度很強硬,她是永遠不會求男人的。這樣的女人很令人頭疼。聰明的女人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堅強,什麼時候該示弱。好強應該對外人,對愛的人這么好強你還要不要他呵護你啊? 財運: 你也有機會獲得別人給你的錢財或者融資貸款。但是如果不小心,此時也容易招來財產的損失和糾紛。你可能通過配偶,商業夥伴或通過銀行或其它的金融機構來獲得錢財。容易獲得貸款或得到經濟上的支持 工作: 你的成功不會一蹴而就,需要經歷考驗和不斷的積累。此時容易好壞參半,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你需要平衡心態,積極應對。你不適合承擔新責任、簽署法律文件、合同等,可能會遇到誣蔑或名譽上的損失 學習: 如果從事學業或進修,則進展緩慢,壓力大而且挫折多,學習比較困難,成績也難提高 健康: 人在發怒時,呼出的氣體甚至都是有「毒」的,聞聞恰當的精油,可以最快速地調節心情。情緒激動時將3-4滴檀香木純精油滴在手帕或面巾紙上,做3次深呼吸就可以 開運: 白色的寢具比較利於瓶子的睡眠,小夜燈不能留,否則你會經常驚醒。
『叄』 節日的消費跟對大盤起到什麼作用嗎
對大盤來說沒有具體的影響,不過對相關板塊會有影響,比如旅遊,釀酒、商業之類的消費類板塊,要積極關注,很簡單的道理,過節這些都是大家主要消費的地方嘛,必然對股價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不過個股把握還是勸你有扎實的基本功,用K線結合布林線等指標做股票那是雖然傳統簡單,但是也是最實用的方法,本人一直在用,無論牛市熊市都很不錯。歡迎交流。。
『肆』 對9月的股市你如何看待
不一定的事。說看好也不一定好。很難說。
『伍』 求春遊作文,南嶺村,南嶺民俗文化村。急急急!!!
(1)水鄉扁舟----烏篷船
八百年前,陸游在山陰,寫到他功名不能成就,隱居家鄉的閑逸生活的情懷時的一首詩中說:"輕舟八心,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這"輕舟八心,低篷三扇",指的就是烏篷船.
作為水鄉紹的獨特的交通工具---烏篷船,可說已古今聞名.這種小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它的動力是靠腳躅(紹興人讀為suo音)槳,船的航向是用手劃槳(或夾在腋下當舵使用)來控制的.船行進時,船工腳手並用,船體輕盈地飄逸在水面上,背景是水鄉澤國的自然景色,這唯獨紹興才具有的畫面.由於船身窄,船篷低,乘船的人坐在艙席上穩妥而舒適,甚至還可將手擱在船舷上,用手掌拍打水面,作"鴨子戲水"狀,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紹興還有一種大烏篷船,船身上雕刻著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似虎頭形象的動物"蠲",它的形象似在微笑,頗為滑稽.民間傳說,古越本是澤國,在塘閘未建之前,河湖與海直接相連,"蠲"居海內,性嗜龍,龍見而避之,所以船民就把的形象雕刻在船頭上,使龍不敢作崇,行船可獲安全.這種烏篷船的船身較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艙寬可以置放桌椅,供遊人打牌,飲宴.船尾至少備有兩支櫓,航速較快.《阿Q正傳》中描繪舉人老爺從城裡裝載著家財到未庄趙府避難所用的船就是這種大烏篷船.
還有一種名叫"三明瓦"的大船,即在船的兩扇定篷之間裝一扇半圓形的遮陽篷,三扇篷的木格子上,嵌著一片片一寸見方的薄蠣殼片,既避雨,又透光.魯迅小時候就是坐這種有"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到東關去看五猖會的.魯迅筆下還提到"文人的酒船",這酒船俗名"梭飛",船的艄艙有廚灶,備有茶酒餚饌,供船客享用.這些大烏篷船從前是為少數官宦,富商作客,游覽,掃墓,迎親,看戲時用的.現在,游覽紹興的人,為了飽覽大自然的景色,體會水鄉風味,往往乘坐烏篷船隨波盪漾於河湖水面之上,至於在紹興名勝東湖,仰視千仞石壁,穿行於水潭石洞之中,坐烏篷船則是最理想的.
(2)紹興氈帽及其傳說
紹興城鄉間,特別是廣大農村,一般男子頭上,都戴著一頂烏氈帽.即使在異鄉,你只憑他頭上所戴的氈帽,便能判斷出他十之八九是紹興人.
魯迅在不少作品中寫到紹興的氈帽.《故鄉》中描寫閏土的形象時,寫道:"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阿Q正傳》中說:"阿Q正沒有現錢,便用一頂氈帽做抵押……"
氈帽簡直成了紹興人的一個重要標志了.
氈帽.色黑,頂圓,有卷邊,所以又稱為烏氈帽,是紹興特產.它有保暖禦寒,避雨遮陽,防止外傷等多種用途;甚至工間休息時,拿它當坐墊,用後輕輕拍打一下,就潔凈如故;買了菱角之類,把它當作籃子來盛放.難怪紹興農民和百作師傅(木工,竹作,石匠,船老大,漁民,酒頭工,錫箔師傅……)都喜歡戴它.
現在,紹興氈帽因其濃郁的地方特色,深受前往紹興旅遊,訪問的港澳同胞,歸國華僑和國際友人的喜愛,許多人都要買一頂帶回去,或者戴上它攝影,作為訪問魯迅故鄉的紀念.
提起氈帽的來歷,紹興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古時會稽山下有幾個獵人,上山打傷了一隻斑額大虎.老虎帶傷逃入深山,待獵人追到虎穴時,見老虎已奄奄一息,便上前殺死了它.抬虎時,獵人們意外地發現虎穴里有一塊呈鍋底形的"氈毯",既堅實,又松軟.原來,老虎把羊,豬等牲畜拖到虎穴里吃掉後,那剩餘下來的羊毛,豬毛墊在窩里,經長年積聚,壓磨,形成了"氈毯".獵人們十分好奇,便把它拿回家洗凈曬干,改製成帽子,戴上一,覺得它竟比其他帽子都暖和.聰明的制帽工匠從中得到啟迪,便加以仿製和改革,紹興氈帽就這樣問世了.解放前,紹興的一般店鋪都供奉財神,唯獨氈帽店懸掛一幅老虎的圖形,大概也是出於上述的緣由吧.
紹興氈帽的生產過程頗為復雜,前後有三十幾道工序,用的原料是純羊毛.染色,工藝都比較講究.
(3)"祝福"—— 紹興過年習俗
在紹興,一跨入家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准備過年:買酒,春糕,裹粽,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准備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購置饋贈親友的禮物等等,可謂忙得不可開交,唯恐籌措不周,鬧出笑話.
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飴糖,藉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個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祀的神像印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祀,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這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撣掃,洗刷得乾乾凈凈."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里.
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庄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迴避.別說百身莫贖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
祝福後便祭祖(俗稱"請回堂羹飯").祝福時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紋橫擺的,祭祖時則改為直擺;祝福時祭祀者朝外行禮,祭祖時則朝風跪拜.祭祖後,便用煮福禮的法湯燒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賜之"福"散給了一家人.
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除夕吃喝,元旦穿著",這是過年的高潮.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里,人們就是這么忙碌著的.
然而,在吃人的舊社會里,對勞動人民來說,過年如過關,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麼"福"的.象魯四老爺家裡那種闊綽的祝福排場,今天只有在電影《祥林嫂》里,作為歷史的陳跡而重現.
(4)茶店趣話
紹興人愛飲茶,客人上門,以茶敬客,視為常禮.工余到茶店喝茶,散心,聊天,下棋……更為常事.當你跨進茶室,只聽見吹聲笑語不絕,茶室真不失為休息的好地方.紹興大街小巷,茶店,茶室多達數十家.
看過電影故事片《葯》的,對影片中華老栓開的茶店,印象一定很深.影片以茶店為背景,不是偶然的.觀察紹興,了解民情,茶店是饒有趣味的一個側面.
遠的不說,清末民初,花巷,縣前街一帶的"適廬","鏡花緣","第一樓"等茶室,頗有名氣.它們是經紀人的交易場所,也是各界頭面人物從事社交之地.當然,靠賣苦力為生的勞動者,是無權問津的,他們去喝茶的茶店,門面狹小,設備簡陋.他們辛苦地幹了一天活以後,就到茶店喝茶,舒展一下疲倦的身體,聽聽民間藝人的說唱,談談山海經,享受點精神上的樂趣.
舊時代,茶店是公共場所,三教九流進進出出的人很多,各種各樣的消息在這里傳播,而店主往往熟諳人情世故,信息最為靈通.紹興人形容他們"天上曉得一半,地上知道全盤",所以有"茶博士"之稱,這種情形就同作家老舍筆下的《茶館》中所描寫的甚為相似.
茶店從前又是議事和調解糾紛的地點.鄉間,街坊發生房屋,土地,水利,山林,婚姻等糾紛,就一茶店裡去解決,紹興人稱"吃講茶".茶店裡最外面放有兩張桌子,俗稱"馬頭桌",鄉間或街坊里有一定的社會背景或輩份大,有聲望的人才有資格去坐."吃講茶"的情形大抵是:甲乙兩人發生爭執,雙方便約定時間到茶店裡去按照茶客的人數,不論生張熟李,每人都給泡茶一碗.接著,先由甲乙雙方分別陳友誼賽糾紛的前因後果;然後由茶客們分析評議一番;最後,由坐"馬頭桌"的當眾裁決.其他人再表附和,這樣糾紛才算解決.如認定是甲方的過錯,那末,茶客們的所有茶錢,統統歸甲方會鈔.甲方即使心裡不服,也不得不照辦.
(5)紹興的酒店
紹興老酒,名聞全球.自古以來,紹興人愛喝本地名酒.因此,城鄉間酒店也特別多,素有"無處不酒家"之說.現在,紹興大街小巷上百爿酒館,酒店,每季度零售老酒達五十多萬斤.
紹興較大的酒店集中在解放路,如沈永和,蘭香館,榮祿春,同心樓等.有的酒樓寬暢明亮,布置得精緻,風雅,而紹興更多的是單開店面的小酒店.魯迅作品中的"咸亨酒店","一石居酒樓"的風貌,至今仍依稀可見.酒店屋檐下掛著招牌,上書一個十分醒目的"酒"字,店內青龍牌上往往寫有"太白遺風"的字樣,間或張貼著關羽,關平和周倉的畫像等等.酒店當街一面有一個曲尺形的櫃台,一般漆成赭紅色.臨街的橫櫃上,陳列一盆盆下酒菜,紹興話稱為"過酒配"."過酒配"從價格較便宜的茴香豆,豆腐乾,芽豆,花生,毛豆,素雞,直到較昂貴的湖蟹,鹽水蝦,魚干,鳥肉,越雞,油爆蝦等,一應俱備.一些過往匆忙的顧客,可以站立在青龍牌下喝一碗就走;時間充裕的顧客,可以在"內設雅座"的店堂內款款細酌.紹興人講究喝溫酒,認國冷飲有傷脾胃,所以有一句口頭禪,叫做:"跑過三江六碼頭,吃過爨(讀竄)簡熱老酒."
還有一句兒歌,至今仍能聽到,唱做"老酒糯米做,吃得變niu niu"(紹興人呼豬的聲音),意思是說,喝紹興酒可以使人長胖.酒在紹興是應酬親友的最普通的禮品,宴會聚餐少不了紹興酒,就是親朋好友在街頭相遇,寒暄幾句之後,也常常說:"伢去雅雅來!"所謂"雅",是享受口福的意思,正如同北京話所說:"咱去喝一杯!"
往昔,短衫顧客和屢試不第,一生潦倒的"孔乙已"輩是"舉杯消愁愁更愁";如今時代不同了,品茶評酒成了廣大勞動人民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經過重新修建的古樸的"咸亨酒店"也好,面目一新的"沈永和酒家"也好,都是酒香撲鼻,賓客如雲.青年人開懷暢飲,縱情談笑,老年人淺斟徐酌;無論是本地人,處鄉人,甚至外國友人,不管是相識的,陌生的,都大有"酒逢知已千杯少"之感,外外洋溢著喜悅與友誼之情.
(6)寓意獨特的紹興人名
魯迅在《風波》一文中寫道:"這村莊的習慣有點特別,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歡用秤稱了輕重,便用斤數當作小名."其實,不單是魯迅筆下的"這村莊的習慣有點特別",而這個特別的習慣在紹相當普遍,並一直延續至今.用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命名,寓有紀念意義.人口普查登記時,紹興全市名叫"六斤","七斤","八斤"的人相當多.魯迅在《風波》里就用這個習俗來命名"九斤老太"和她的孫子"七斤",曾孫女"六斤",並從他們出生時體重的減少,來刻劃那常說"一代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的形象,是十分巧妙的.
用嬰兒出生時祖父的年齡命名,同樣寓有紀念意義和祝願祖孫健康,長壽的意思.這種命名法不僅為紹興人所特有,而且在紹興是習以為常的.魯迅作品《風波》中的"八一嫂" ,《離婚》中的"八三"和《社戲》中的"六一公公",就是其中的幾個例子.據調查,魯迅外婆家安橋頭確有他兒時的農民小夥伴魯六一,魯六四,兄弟倆就是在他們的祖父六十一歲和六十四歲的時候出生的.因此,"六一公公"在紹興不一定是須發花白的老頭子,很可能是一位年紀很小,輩份很大的人.
我國一年十二個月都有它們的別名,如稱一月為茶月,二月為杏月,三月為桃月,四月為梅月,五月為榴月,六月為荷月,七月為鳳仙月,八月為桂月,九月為菊月,十月為芙蓉月,十一月為荔枝月,十二月為臘月.紹興人也往往依據子女出生時的月份或時令來取名,所以,不論男女老少,名叫"阿茶","杏生","梅仙","荷姑","桂香","蓉英"和"春芳","秋芬"之類的紹興人為數甚多.魯迅認為阿Q可能是"阿桂",其依據就在這里.
在紹興,人們口角相爭時,要是被人辱罵為"畜生",他一定視為奇恥大辱,要火冒三丈的;可是卻樂意用牲畜或十二生肖來給剛出世的小孩取名.人們認為:豬狗等畜生是最下賤的動物,而高貴的不易養大,下賤的才不為邪鬼所注意而容易養大.顯然,這種命名法既反映了家長祈福避邪的願望,又夾雜著迷信成分.但是,相沿成習,直到現在,命名為"阿狗","阿貓(毛)","阿兔"的紹興人仍比比皆是.
"和尚"本是人們對出人的稱呼,在如卻有人來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究其原因,恰如魯迅說的:"名孩子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國有許多妖魔鬼怪,專喜歡殺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賤,他們才放手,安心."舊時,也有一些紹興人把孩子抱到關帝廟,包公殿去,寄名為關公,包公的弟子,祈求神靈的保佑,這些孩子的名字里便有"關"或"包"子.
隨著移風易俗宣傳教育的深入,帶有迷信色彩的名字也就越來越少了.
(7)紹興師爺
是明清時期封建官制與紹興人文背景相結合的產物.紹興師爺按其職能可以分為摺奏,刑名,錢谷 ,書啟,征比,掛號師爺六類,其中以摺奏師爺和刑名師爺對幕主的升黜,榮辱干係最大.
人文景觀考察體驗類參閱文章輯錄 周緒國
夢里水鄉——紹興印象
和風,煦陽,鳥語,花香……江南三月,春意盎然.被鋼筋水泥裹了一個冬天,總算有了一個不長不短的假期.天氣不錯,背上簡單的行囊,踏青去吧!
微風中,有一陣淡淡的花香飄過.身上不時有桃花的花瓣飄落,間或還有雪花般的柳絮,這是個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季節.周圍青磚紅瓦,雕檐畫欄,亭台水榭錯落有致.腳下是用鵝卵石和大青石鋪成的彎彎曲曲的小徑.清澈碧綠的池塘,池中的浮萍和青菱尚未睡醒似的,靜靜的蜷縮在一角.就這樣的一個清晨,四周是如此的潔凈,一塵不染.我竟捨不得將從城市裡踏過的鞋踩上去.輕輕地脫下鞋子,光著腳走在青石板上.還只是三月,有些涼意,很清涼的感覺.青石縫里長出的小草,開著一朵朵小小的黃花.輕輕的繞過去,很小心的不讓自己踏壞了它們.間隔不到三米就有一株桃花,品種不一,花色繁多.或粉或紫,或濃或淡,或深或淺,夾雜在垂柳中間,很是好看.有些花開的早的,已經開始謝了.樹下縹緲著一地粉紅,一地浪漫.恰巧有一條狀似石凳的山石躺在那兒,上面鋪滿了一層落英.輕輕的坐下,想像著紅樓中史湘雲醉後枕花而眠的感覺,心裡一陣溫柔.忽又想起黛玉的葬花詩來: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不禁又覺出一絲凄涼來."憐春忽至又忽去",可不是么 也彷彿就是前幾天罷,門前的柳枝剛剛上了一層新綠,過不到半個月,桃花不但開了,而且也開始謝了.一年三百五十六天,卻只有十多天的燦爛,生命的美麗何其珍貴呵!
繞過幾桿鬱郁蔥蔥的翠竹,現出一個八角亭來,遠遠的坐落在水中央.不覺想起歐陽修說的有亭翼然來.對了,有亭翼然,用這四字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亭子是用毛竹搭的.雖是從小生在江南,長在江南,但用竹子搭建的涼亭於我卻還是第一次見到.水中央的竹亭與陸地間唯一的通道也是用竹子連接的,象用許多竹筏排成似的,就那麼任其浮在水上輕輕的晃.開始還不敢踏上去,搖搖晃晃的,有點怕.試了幾次後,終拗不過想一探竹亭的願望,鼓足勇氣,小跑著連蹦帶跳的一口氣沖過了竹排.登上亭後卻是一點不搖晃了,安安穩穩的,使勁蹦了蹦也是紋絲不動,仔細一看,原來亭下是用水泥固定了的.亭上一副對聯:浣紗千波媚,香流一脂輕.浣紗是講西施的,這兒離西施的故鄉不過十多里,沿這河走下去,下游就該是當年西施浣紗的地方了.香流一脂輕,大約是講楊貴妃的吧 嚴格的說,這幅聯不算工整.不過,看著意境真的很好,尤其香流二字.方才走過的石板路上桃花又落了許多,一徑落紅香漫,多美的感覺呵!
忽然遠遠地有一陣悠揚的笛聲傳來,如泣如訴,如怨如慕,纏纏綿綿.再仔細一聽,吹的是《梁祝》.循聲而去,一條小路蜿蜒著伸向一個小山包.山中遊人更是稀少,雖然腳步很輕,還是不時驚起一二隻飛鳥.鳥飛驚人人亦驚,倒是不小心給這些小精靈們嚇一跳.兩旁的顏色越來越多,是杜鵑花吧 紅的,黃的,紫的,白的……我很是詫異怎麼這么多顏色的杜鵑花會一起開放.在我們家鄉那邊,同一座山上很少會開二種顏色以上的杜鵑花的.據老人們說,這里邊還有著相生相剋的學問.想來花匠的功夫越來越好,竟將這五顏六色的杜鵑載在一起,燦爛了一座小山.笛聲漸漸清晰起來,小山包已翻過了,眼前湧出幾樹梨花.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梨花,也才真正地明白了梨花如雪的涵義.繞過梨花林,後面卻是一叢瘦竹,竹林里斜出一面三角旗,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繁體"酒"字.我不禁笑了!不用說,到杏花村了呵!果然,竹林里幾間茅屋,不時還可以聽見雞鳴狗叫呢.許是來的早的緣故吧,酒館里人不多,疏疏落落的坐著三五個客人.笛聲彷彿就在耳畔,吹笛的人卻一直不肯露面.微風拂過,送來一陣桐花香.原來還有個小小的後院,院中有二株多年的泡桐,桐樹下有個十七八歲的少女正在吹著"笛子"呢!但她吹的並不是我們平常吹的竹笛.她手中的樂器原來只是桐花!我很是有些驚訝!並不知道這狀似喇叭的桐花除去面的一截後還可以吹出這么好聽的音樂來.曾經聽過一位老人用一片榕樹葉吹出《牧羊曲》,而我吹破了無數片榕葉也只能勉強吹出七個音符.想不到今天在這兒又遇上了一位用桐花吹奏《梁祝》的少女.不知不覺間竟陶醉在這美妙的笛聲中了……
天色漸漸暗下來,腳步踏上了歸家的旅程,耳畔還沉醉在方才的音樂中……
紹 興 印 象
去古城紹興旅遊的理由似乎很多:光著腳丫去踩一趟青石板鋪就的古仄古韻的小橋,悠悠地坐上烏篷船走一趟魯迅先生筆下的"周庄";要不,穿梭於迷離的小巷,尋訪名人故居,沾一身的竹布青衫味,在街口立成另一種文化象徵……
煙雨里的紹興,蒙蒙的,露出蒼穹下灰灰的矮房的輪廓線條,那是古城泱泱的博大的歷史文化底蘊所洇染而成的,那灰灰的色調里透著一絲濃重,嚴肅,不苟言笑的庄嚴,如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站在懸崖上看天,你無法打破這其中的氛圍.
紹興水鄉以她那古樸典雅的,恬淡清幽的特色吸引了大批遊人.而"三烏":烏篷船,烏氈帽,烏乾菜,則奠定了"風景這邊獨好"的旅遊氛圍. "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八百年前作淺唱淺吟的陸游,把烏篷船駛入了旅人找尋"世紀末情結"的視野.
水鄉風情是朵季節花,在不經意中悄然綻開.乘著烏篷船,想著波光瀲灧的水波,八字橋上的青石板,古纖道……飄忽的思緒里鑽出的竟是《高山流水》.船進後橋,我睜大眼,想捕捉些什麼,諸如一片紹興鄉語,青山雨霧中古城特有的綽約風姿之類的,可除了覓得一舟的"乃"卻不知心中所系,情之所鍾了.斜躺在烏篷船上,望天的眼眸,水的波光,耳畔若能覓得幾聲鳥鳴,那便是再好不過的事了.偶爾的擱槳,在船的輕悠悠的顫動中,扯回了微漾的思緒.誰在彈箏,撥動著旅人的心弦,一汪心緒甘願受著槳影的羈絆,不棄舟,亦不登岸了. 紹興,是個多夢的地方,戴著烏氈帽則是另一番情致.
紹興是個人文薈萃的江南古鎮,也由此,人文景觀頗多.諸如魯迅故居,那有著曾經是一代文豪童年玩耍時的百草園和少年求學時的三味書屋;那背依著錦綉的會稽山,有著大禹碑亭,禹廟,禹像,鐫著"江淮河漢思明德"聯句的大禹陵;那翠竹清流,風景清幽,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會友處的蘭亭;南宋名詩人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故事的見證,那有著《釵頭鳳》詞的沈園……紹興的風景如同那水巷縱橫中的堤埠石一樣,沉穩地立在那兒,吸引著遊人前往徜徉,回望.每一處的喜悅,都化作一縷陽光線兒,小心褶進氈帽的帽沿里邊.頭頂氈帽,鄉野風味頗濃,只差有陌上黃花相伴.
釵頭鳳·沈園感懷 (6月30日於紹興沈園)
沈園柳,今依舊,傷心橋上人空瘦.桃花妍,蓮花白,一池春水,畢生情懷.埋!埋!埋!還記否,紅酥手,雙桂堂前黃縢酒.問梅檻,聽琴台,美人作土,孤鶴鳴哀.懷!懷!懷!
附:釵頭鳳·陸游
紅穌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渾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古城紹興:魚和熊掌怎樣兼得
擁有近2500年建城史的紹興,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年齡最老的古城之一了.
歷史給予紹興太多的饋贈,隨便撿起一塊磚石,說不定就能引出一長串故事:禹治洪水,勾踐建都,陸游唐婉沈園重逢,魯迅求學的三味書屋……這座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經數千年的滄桑興衰,至今城址未變,古韻悠然,市區現有22處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但是,守著這么一個博物館,紹興經濟發展卻捉襟見肘.101平方公里的市區內,密集著3個政府:紹興市政府,紹興縣政府,越城區政府.市裡曾經搞過一次民意調查,90%以上的市民抱怨城區綠地少,公共設施少,休閑場所少.這些都和歷史古城的保護產生了一定的矛盾.怎麼辦
"古跡不能拷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們的,更是後代的."紹興市委書記馮順橋說,在廣泛徵求海內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紹興市確立了"三大組團,綠色空間"的城市結構新形態.即:老城區以三產,旅遊為主,發展工貿結合的現代化新城區以及袍江高新技術工業區.
從1999年開始,紹興老城區轟轟烈烈地做"減人擴城"的文章.老城區內禁鳴喇叭,禁行摩托車,100多家印染,釀酒,建材等企業隨即關停.古城日漸清爽,寧靜,由此奏響了紹興人全方位呵護古城的序曲.
細雨霏霏,漫步青石板鋪地的倉橋直街,恰如行走在一幅清新淡雅的江南水墨畫之中.這樣的古街區,舉頭竟然看不見一根電線桿,所有的電力,電信,路燈,有線電視等架空線全部埋入地下.紹興市市長王永昌說,類似倉橋直街這樣"修舊如舊"的歷史街區紹興城內還有7處.他認為,在保護與發展的關繫上,既不可能原封不動地予以保留,也不允許脫胎換骨地加以改造,關鍵是重在歷史文物的保護.
據介紹,為了呵護好紹興,市委,市政府將8.3平方公里的古城作為一座景觀城市整體規劃,建設,突出"人文美,水鄉情",對點,線,面的保護各有側重."點"就是文物保護單位和83處文物保護點,"線"就是城市河湖水系和水鄉風貌帶,"面"就是7片傳統風貌的歷史街區.除了有形的建築保護外,活的文化,如磚雕,石雕等都發揚光大,比如民居強調黛瓦粉牆,清新淡雅.
經營城市需要大手筆,這3年來,紹興市為了做好"山水文章",一共投入180億元,建成了城市廣場,污水處理工程,城市門戶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這些工程是否像常見的"政績工程"一樣,為了領導者的所謂政績竭澤而漁,給後來者留下一大堆欠賬 當地提供的一組數據打消了人們的疑慮:這180億元的投資中,政府財政性投資僅1.8億元,其他資金則通過社會捐款,開發籌資,政策融資等市場化手段融資.
水中有城,城中有水,水為紹興之魂.然而,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的膨脹,"水鄉缺水","水鄉僅在夢里"等成為前幾年紹興人揮之不去的陰影.有人稱紹興不是"東方的威尼斯",倒像是"東方的污泥水".紹興市水利局負責人算了一筆細賬:這項工程耗資12億元,而政府投資僅僅5000萬元,其他則通過社會捐款,土地出讓金等方式實現工程資金自求平衡.這條河使紹興的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還使周邊房地產地價由每畝30萬元的價格飆升至130萬元.該市在環城河的徹底整治過程中,恢復了西園等3處古典園林和都泗門,迎恩門兩座水城門,新建了治水廣場等6個休閑廣場,使歷史古跡得到了精心呵護.古老的護城河經過整修,宛如一串珍珠項鏈,給紹興增色不少.
群眾的滿意才是一切工作最終的目的.生活環境改善了,引來社會公德的進步,旅遊和出口等工作就走上了良性循環.
倉橋直街62號住戶王美娟枕河而居,她熱情而興奮地說:"馬桶早扔了,做夢也沒有想到政府給我們(房屋)改造得這么好,現在就像魚兒游進巷裡,天天有人到我這里來."她說,烏篷船在她家門口游來游去,尤其是"十一"節,青島,上海甚至外國遊客都愛上岸,到她家裡閑坐品茶.
在陸游"小樓聽雨"的舊地,有一座紹興最大的居民小區———快閣苑.這里居住著4122戶居民,80%屬於舊城改造而搬遷來的拆遷戶.吟春坊2幢1單元302室的范幼予剛剛練完腰鼓回來,來不及擦汗,她介紹說,小區腰鼓隊有60多名隊員,每天都練,自己還報名參加了小區的歌詠隊.而住在同一幢房子的3單元206室的徐定花說,自己原來在光明路住了30多年的倉庫平房,一下雨,家裡都會進水,那時環境差,一些市民愛亂扔亂放,而現在小區樓道很整潔,環境好了,人的素質也提高了.
紹興市委宣傳部長阮順泉說,新時代的紹興,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一道道精美,健康,激情洋溢的"文化大餐",讓人們的精神春風盪漾.目前市區每個家庭都有一張"公德卡",穿著印有紹興"義工"的紅馬夾隊伍已經擴充到數以千計,他們或打掃衛生,或養護綠地,或幫助特困家庭,成為市區公德教育一道流動的風景線.市民自發的腰鼓隊,舞蹈隊,讀書會遍及各個社區.市中心的廣場,幾乎每天都是歡聲笑語,每天都是"節日".據統計,紹興市中心廣場,從去年到現在,有組織的大型文化活動就舉辦了100多場,3.2萬人次參與,觀眾達到30多萬人.
和文化如影隨形的,是古城紹興的經濟已邁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今年1至4月份,工業用電量和外貿出口這兩個最實在的經濟指標分別增長21%和49%,均居全省首位.旅遊業也成為紹興經濟最富潛力的產業.今年一季度,全市接待了海內外185萬遊客,旅遊總收入達到14.88億元,同比增長了25%."江南風情看紹興,江南古城看紹興,江南文化看紹興"的品牌在海內外已經打響.
紹興變了,不再是夢里的水鄉.
槳聲燈影,商賈雲集,處處洋溢江南的味道.
紹 興 雨 李洪程
夜讀魯迅,我的心又飛到了先生的故鄉.
紹興的雨水真勤.
我兩次到紹興,都見到一蓑翠雨.
一次是在深秋,雨珠子唰啦啦的,像北國的夏雨那般熱烈.一次是在初夏,雨絲兒細細的,還像春雨那般溫柔.
怪不得紹興的建築也特殊呢,一街兩旁,那原有的兩層磚木結構的小樓都帶
臨街走廊,人們可以在雨中隨心所欲地上街行走.我看紹興人對雨毫不在意似的,衣服濕了又干,幹了又濕,一樣邁著勤快的腳步.
在紹興,我愛看雨.
近看,如絲如縷;遠看,玻璃般透明;更遠,一抹輕煙.房頂,像跳珠;檐前,像織簾;水面,是畫不完的圓形圖案.葉上的雨,是翠綠碧青;花間的雨,是五彩繽紛.有誰能描繪出這江南的雨色呢 錦山綉水,都罩在疏疏又密密整整復斜斜的雨幕里,雨幕有多大,誰能丈量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