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秦商的代表人物和經商經歷
秦商 簡介 從陝商的老規程(店規)、老話里可以看出,老陝商的榮辱觀既符合陝西人...
代表人物
秦商 代表- 張朝陽
秦商 文化 天下第一大鼓近日在楊凌製造完成,該鼓比中華第一鼓(直徑3米,鼓腰3.2...
張朝陽,1964年生於陝西西安。198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主持的CUSPEA獎學金赴美留學。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並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1994年任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1995年底回國任美國ISI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1996年在MIT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蒂教授和MIT斯隆商學院愛德華·羅伯特教授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並於2000年7月12日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掛牌上市。2002年,搜狐逐步建立起具有搜狐特色的2C業務發展模式。
1998年10月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50位數字英雄」之一。1999~2001年被《中國青年報》連續三年評為「年度IT十大風雲人物」之一。1999年7月被《亞洲周刊》選為封面人物。2001年5月,被《財富》雜志評選為全球25位企業新星之一。2001年, 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全球「明日領袖」之一。
他把西方的風險投資帶回了中國,創辦了第一家中文門戶網站;他的命運隨著新經濟的潮起潮落而大起大落;他的名字與互聯網一起進入了千家萬戶,他願所有的網民「生活從此更精彩」。
2004年8月11日,張朝陽出現在美國新奧爾良世界管理學界最高學術機構「國際管理學會」第64屆大會上,他獲得了大會的惟一最高大獎「管理學術獎」,這也是該會首次把素有「管理奧斯卡」之稱的獎項頒給了一位中國人。
反叛與回歸
1981年,張朝陽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那年他17歲。多年以後回顧大學時代時,他說:「學物理的人非常純潔,所以競爭才格外殘酷。不停地比,比誰的作業先完成,誰學習的時間最長……我的成績一直是前三名,得不到第一名時,就去游冬泳,那水真是刺骨……就是想證明我是可以的。」
美國的留學生涯,為張朝陽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門,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束縛減少了,自由增多了,由於學習競爭而壓抑了多年的反叛精神和浪漫情懷可以盡情抒發了。 「到美國之後,我變得非常反叛。我在銀行里從沒有存款。買車,一定是敞篷車,開車路過商店時要來個急停調頭,進去買一副墨鏡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甚至,」他的語氣里充滿了浪漫,「我梳過馬尾。那時我希望過酷的生活。」
作為一個學物理專業的中國學生,楊振寧、李政道是張朝陽的楷模,而獲得諾貝爾獎則是張朝陽的夙願。
1993年,張朝陽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接著作物理學博士後,這時他感到學了很多年的物理學並不太適合自己。「在物理實驗中,我發現,我是個操作型的人,特別注重結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論,而這套理論要在100年之後才能得到驗證。」
張朝陽准備放棄物理研究而經商,濃重的中國情結使他看中了與中國有關的商務活動。 他很快在麻省理工學院謀得了亞太區(中國)聯絡負責人的角色,這個職位使他有多次回國的機會。1995年7月那次回國,他看到了高速發展的祖國,這給他的心靈造成了強烈的震撼,他也看到了商機。張朝陽突然產生了回國定居的強烈念頭,他發誓三個月之後一定要回國。 回國需要找一條最好的途徑,張朝陽希望找到一個美國公司,讓他們派自己回中國,他找了許多家公司都未成功。最後,他得到了曾經相識,並對收集中國經濟信息在美國發布有類似想法的美國ISI 總裁的支持,作了ISI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
一個開放的新大陸
1995年11月,張朝陽拎著兩只箱子回到北京,開始了他的「首代」生涯。「當時非常非常痛苦,尤其是在最早期從美國回來的時候,提著兩個箱子,到北京什麼人也不認識,生活條件非常地艱苦。一回來,住在一個地方沒有熱水,整天想著吃飯怎麼解決。」
不過同時張朝陽感到很高興,「我很長時間沉浸在特別興奮的狀態里,看到遠山的景緻,跟計程車司機報出地名……就像吃久了沒有加沙拉醬的捲心菜,忽然吃到好吃的川菜一樣有滋有味極了。那種在亞文化里生活的麻木和冷漠逐漸被暖過來了。我慢慢地能欣賞中國人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整的熱情、支持和依靠,明白一個人必須活在自己的文化里才能快樂。」
張朝陽發現中國Internet的市場潛力巨大。「中國比印度、非洲接受Internet概念要快,對Internet理解也比他們透徹,這也許是因為中國存在『士大夫』階層,他們每天都在討論主義和概念,這些討論使中國這個社會充滿智慧和靈性。但這些討論總停留在概念和范疇上,沒能前進一步,付諸行動。」
1996年4月,張朝陽開始拿著自己的工作業績和一個創業的「想法」在美國尋求投資,但並沒有引起重視。「在國內去跟別人講,說互聯網,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什麼叫互聯網。然後我只能去美國,去美國我又不知道怎麼融資,一開始就去找風險投資。應該一開始,你在最早期有一個想法的時候,你應該去找個人。但是我是去找了一些做風險投資的,對於他們,你必須有好的商業計劃,他們是非常鬼的,他們給你玩花招什麼的,所以就碰了很多很多的壁。最早期的融資經歷是最痛苦的。我一個人在紐約街頭,到高樓大廈裡面去找人融資,那個過程是很少有人知道的。」
張朝陽給自己的「想法」標價200萬美元,沒想到這個定價首先被母校麻省理工學院的愛德華·羅伯特教授接受了。羅伯特是有名的投資專家,他願意投資5萬美元,買張朝陽的股份。但條件是要等張朝陽再說服一個投資者投錢,才願意一塊兒投。此時,麻省理工學院一個億萬富翁的兒子名叫邦德的學生也表示願意給張朝陽投資。
得到這兩個人的承諾,1996年7月,張朝陽在美國住了一個月,寫了商業計劃,注冊自己的ITC公司,公司的中文名字叫愛特信。羅伯特和邦德的投資共15萬美元。尼葛洛龐帝先期投資了2萬美元,後來追加了5.5萬美元。總共22.5萬美元,張朝陽就用這些錢開始了自己的事業。
有了錢做什麼?張朝陽先從立即就有利潤的域名注冊和網頁製作做起。他開始了自己的嘗試。 1996年底一個風雪交加的白天,張朝陽打了一輛面的,把用1萬多塊錢攢起來的伺服器送到中國電信。「我們把網路當成一個開放的人類新大陸,這個大陸上有很多內容提供商建立內容,把伺服器託管。我們沒有信息執照,只能是免費,開放平台從此開始。」
1997年1月初,ITC網站正式開通,沒什麼內容就把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先放了上去。ITC網站也和一些報紙談過合作,但網站究竟該做什麼並沒有個頭緒。網站當時的定位只是用於宣傳ITC公司,為公司承攬網頁製作業務。
到1997年12月,張朝陽又進入了一個艱難的階段,他第一次融來的22.5萬美元所剩無幾,已經到了連工資都開不出去的地步。張朝陽迫不得已,向投資人發出了緊急求救,盡管三位投資者對公司的工作幾乎不聞不問, 但他們還是為張朝陽提供了10萬美元的「橋式」貸款。這筆貸款不是投資,只作為張朝陽融到下一筆資金的「救濟」,歸還時要給他們一些ITC股份。這筆錢解了燃眉之急。
1998年2月25日,愛特信正式推出「搜狐」產品,並更名為搜狐公司。1998年3月,搜狐獲得了英特爾和道·瓊斯等的投資215萬美元
⑵ 三個代表人物事跡和如何實施三個代表
牛玉儒1952年出生,蒙古族。1970年參加工作,1975年入黨。曾先後擔任內蒙古通遼縣莫力廟公社黨委書記,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秘書長、常委,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秘書長,包頭市市長,自治區副主席,自治區黨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書記。在他3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忠誠黨的事業,忠於黨和人民,特別是在擔任領導職務的20多年裡,他心繫群眾,勤政為民,始終以飽滿的革命激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求真務實,鞠躬盡瘁,創造性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模範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贏得了全區各族幹部群眾的普遍贊譽。
玉儒(右一)陪同外省市考察團參觀呼和浩特市市容(攝於2003年10月)。
勤政敬業 人生字典里沒有「困難」二字
作為新時期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牛玉儒同志始終奮發有為,開拓創新,是領導幹部勤政敬業的典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一位負責同志這樣評價他:「牛玉儒同志是一個自加壓力,負重前進,從不為自己留餘地,從不為自己留後路的人。他無論干什麼工作都充滿激情,充滿信心,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沒有『困難』二字。」1996年5月3日,包頭市發生了6.4級大地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震後不久,牛玉儒同志出任包頭市市長。在此期間,恰逢經濟大規模轉軌,國有企業步履維艱,工業經濟陷入困境,各種矛盾問題十分突出,下崗職工佔了自治區的一半。這對牛玉儒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牛玉儒明確提出,包頭的工業經濟必須走「大企業組集團、小企業民營化、大力優化資本結構,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產品」的路子。在市委的領導下,他帶領政府有關部門的同志,對全市23戶重點企業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組改造,對83戶困難企業實施了兼並破產、增資減債。先後組建了鋼鐵、稀土、鋁業、化工、羊絨等一批大型企業集團,培植了6大類38種拳頭產品。成功地推進了稀土高科、明天科技、華資實業、鋼聯股份、北方重汽等企業的股票上市。按照一企一策、一企多策的辦法,放開搞活了655戶中小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市12萬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14萬企業離退休人員按時足額地領到了養老金。許多國有企業的職工動情地說,這是牛市長為我們找回來的飯碗和活命錢呀!牛玉儒為推進包頭的國有企業改革,搞活包頭的國有經濟,保持包頭的社會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2001年2月,牛玉儒當選為自治區副主席,分管對外開放等工作。當時,我區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吸引利用外資的水平很低。為了迅速扭轉這種被動局面,他從抓項目建設和規劃編制入手,在建立和完善重點項目庫的同時,主動提出了當年全區引進國內資金200億元、進出口總額增長20%、直接利用外資2億美元的奮斗目標。其中利用外資和引進國內資金實現翻番,這在當時的內蒙古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緊緊抓住重點地區和重點企業不放,積極參與自治區政府組織的赴俄羅斯、蒙古的招商活動,多次帶隊到沿海發達地區招商引資和經貿洽談。全力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大通關」建設,積極營造對外開放的軟環境,當年一舉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奮斗目標,實現了內蒙古對外開放的新突破。
2003年4月,牛玉儒同志出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他剛上任3天,非典疫情在呼市蔓延開來。呼市成為全國重疫區之一。牛玉儒同志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率領全市人民與SRAS疫情展開了殊死搏鬥。他進醫院、入企業、到學校,查疫情、聽匯報、做決策,吃住在辦公室,一干就是40多個晝夜,最終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牛玉儒同志以臨危不懼、敢於勝利的風范,向全市人民展示了新任市委書記的良好形象。
發展為本 心血和汗水揮灑在「建設大道」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進入新世紀以來,全市的經濟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為了把這種大好來勢繼續保持下去,再造新的輝煌,他提出:「到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時候,全市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要在2003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綜合經濟實力和人均收入水平位居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城市第一」的奮斗目標,並把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作為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措施。在呼市工作的近500天里,他有200多天在外招商,不是洽談項目,就是考察城市建設,日程排得滿滿的。浙江華門房地產集團總經理告訴我們:「2004年剛過元旦,牛書記就到華門考察,從早上8點一直看到晚上12點半,第二天還要乘早上5點的班機返回呼市開會。凌晨4點,他就去了飛機場。牛玉儒這種忘我的工作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他是個幹事的人,到老牛那裡投資,我放心!」在他人格魁力的感召下,一大批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大項目相繼落地呼市。呼和浩特的乳業、電力、電子信息、生物制葯、有色金屬和冶金工業形成了產業集群,成為支撐呼市經濟發展的台柱子。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財政收入的明顯增加,兩年中市裡拿出了1.4億元給行政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長工資,人均月增資700元。牛玉儒同志在重視發展城市經濟的同時,也高度關注「三農」問題。以產業化為龍頭,在全市推進7個「百萬工程」,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快速增長,兩年中農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100多元。這兩項增長對富裕地區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對我們西部地區來說,它的份量是很重的。
呼和浩特、包頭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兩個城市。牛玉儒為推進這兩個城市的現代化進程,傾注了全部心血。他出任包頭市長後,面對包頭震後內傷嚴重的現狀,滿懷信心地告訴大家:「地震雖然給我們造成了巨大損失,但同時也給包頭建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在重建家園、恢復和發展城市基礎設施過程中帶動相關產業的大發展,建設新包頭。」他以經營城市的理念,拓寬城建投融資渠道,幾年中相繼投入城建資金達100多億元,實施了供水、供熱、供氣、道路暢通和藍天碧水綠地等一系列利民工程。在舊城拆遷改造過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難和阻力。位於市中心的曹家營子和趙家營子兩個村,被稱為「都市裡的村莊」,兩個村子近8000戶、3萬人口。村內垃圾成山、污水橫流,嚴重影響了包頭的形象和城市建設。歷屆政府都想拆遷但始終沒有拆成。牛玉儒任市長後下決心要將這兩個村子拆遷出去,他說:「這個得罪人的事兒我不幹,也得有人干,決不能把這兩個破破爛爛、臟兮兮的村子帶入新世紀。」在市委的領導下,他親自擔任拆遷改造領導小組組長,帶領市政有關部門的同志,一次又一次進村入戶與村民促膝交談,商討拆遷方案。當了解到村民不願拆遷主要原因是怕利益受損時,市政府研究後決定:保證村民的利益不受損害,在城中拆1畝地,在城邊補3畝;拆遷後政府給村民建1個新村,在新村附近建1個農貿市場,村民可以自己經營,也可以出租;要用土地置換來的資金,補償村民的合法權益。幾條剛性政策一出台,立刻受到村民的熱烈擁護,拆遷工作順利進行。3個月後,兩個村的村民搬進了新村,住上了小二樓。他任市長5年,新建居民住宅1100多萬平米,超過了震前46年的總和。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95年的14.76平米增加到2000年的21.3平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7平米。包頭城市面貌的顯著變化,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好評。包頭市先後榮獲了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市、園林綠化先進市、住房制度改革先進市、安居工程先進市等多項全國性榮譽稱號。2000年6月,在迪拜舉行的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評獎中,包頭從118個國家700多個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榮獲了最佳範例獎,2002年獲得聯合國人居獎。在乾旱少雨、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北方地區,城市建設獲得1個又1個殊榮,牛玉儒同志立下了汗馬功勞。
牛玉儒同志到呼和浩特工作後,他主張首府建設,必須堅持高起點、大手筆,向現代化大都市方向發展。2002年開工建設的東河工程是呼市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工程。牛玉儒同志非常關注這項工程,他不但親自參與工程設計,而且上百次到施工現場指導。他要求,要把這項工程設計成經得起世人品味、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工程。要在整體布局、景觀造型、視覺效果上統籌兼顧,和諧搭配,突出美感。如今,東河兩岸180米寬的綠化帶側柏蒼翠,鮮花盛開。169米高的智能音樂噴泉沖天而起,與已經建成的如意廣場渾然一體,交相輝映,成為呼和浩特市的一大景觀。與景觀建設相配套,城市道路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主次幹道拓寬為8車道、6車道,270多條小街小巷全部實現了硬化、亮化、美化,1000萬平方米的綠地和48幢20層以上的高層建築正在建設當中。今天的呼和浩特城市變大了,樓房變高了,環境變美了。這些變化,無不凝聚著牛玉儒同志的心血和汗水。
執政為民 位居高位民眾為高 身負權重大局為重
牛玉儒同志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親民、愛民,是領導幹部執政為民的楷模。他常講「我希望和老百姓隨時能夠接近,能夠經常聽到老百姓的聲音。」在包頭任市長期間,他提議開通了市長電子信箱和熱線電話,並破例寫下了「要辦,就一定要努力辦好」的題詞。對於下崗工人反映取暖費調價後負擔不起的問題,包鋼夜班工人休息遭噪音干擾的問題,貧困學生上不起學等問題,都一一通過這一渠道得到了解決。對群眾來信,牛玉儒同志每封必看。在呼市工作期間,他先後批閱了314封群眾來信,事事有著落,件件有迴音。他說:群眾找我們辦事,都是大事、急事、難事,我們決不能推。一次,他看到一篇題為《這15戶居民啥時能喝上自來水》的報道,他立即作出批示:「群眾反映已1年多,是什麼原因使這個看似並不復雜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我看,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一些同志頭腦中『三個代表』思想太淡薄,請你們在盡快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舉一反三,認真反思,請新聞界繼續監督。」3天後,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他時時關注著弱勢群體的生活。2004年春節前夕,牛玉儒同志慰問困難戶,來到了殘疾老人孫震世的家中。看到孫家窘迫的生活境況,他心情十分沉重。當他看到老人連台電視機都沒有,對同來的民政局長說:「你們調查一下,摸個底兒,看全市有多少這樣的困難戶看不上電視,咱們想想辦法,從幾個渠道湊點錢,爭取給每家都買上一台。」除夕夜,全市近500戶沒有電視的困難群眾都看上了春節聯歡晚會。牛玉儒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牛玉儒同志身居高位,但他位高從不高高在上,權重總以大局為重,是領導幹部講政治、顧大局的榜樣。他參加工作幾十年,調整工作十幾次,每當組織需要他的時候,無論擔子有多重,他都聽從召喚,每到一處都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腳印。包頭大地震不久,他出任包頭市市長;當「非典」肆虐的時候,他就任呼和浩特市委書記。在這些非常時期、緊要關頭,他都義無反顧,迎難而上,經受住了考驗,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他善於團結同志,在包頭當市長,他堅決維護市委的權威;在呼市當市委書記,他堅持民主集中制,千方百計調動班子其他成員的積極性,支持人大、政府、政協等幾大班子的工作。牛玉儒是一位少數民族領導幹部,與他搭班子的多是漢族幹部,他說蒙古族漢族是一家人,誰也離不開誰。牛玉儒同志無論是在包頭當市長還是在呼和浩特任市委書記,他都十分重視軍政團結、軍民團結和國防建設。在包頭被譽為擁軍市長,在呼和浩特被譽為擁軍書記。在包頭當市長期間,他組織企業家參觀邊防連隊,增強企業家的國防意識,並動員他們捐資建成了我們祖國北部邊疆最漂亮的哨所樓房,大大改善了邊防戰士的居住和生活環境,被譽為北疆第一哨。他還十分重視復轉軍人的安置工作,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安置好復轉軍人。2003年轉業到呼市的幹部全部安排了實質性職務,受到了內蒙古軍區領導的高度贊揚。牛玉儒心地善良,胸懷坦盪,謀事不謀人,凡是與他共過事的人都說:「和牛玉儒同志一起工作安心、放心。」
牛玉儒同志的權力只用在人民身上,從不為個人謀取利益,是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表率。一位承包商說,他包攬工程三次想去牛玉儒家裡表示表示,都被拒之門外。了解牛玉儒的人都知道,他從來不允許幹部到他家裡「談工作」。牛玉儒兄妹6人,5位是普通百姓,他的妹夫、侄子相繼下了崗,他的姑夫至今還在以蹬三輪車為生。
市民們沿街肅立,迎接牛玉儒骨灰回呼市。
鞠躬盡瘁 忠魂常駐百姓心田
牛玉儒同志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是一頭默默耕耘的孺子牛。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把有限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奉獻給了人民。正是他這種高強度、超負荷、連軸轉的忘我工作,使他本來十分壯實的身體出現了嚴重透支,積勞成疾。2004年4月,他常常覺得肝區疼痛,到醫院檢查時被確診為結腸癌肝轉移。在京手術後,看到周圍的同志和家人都瞞著他,他感覺到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要與時間賽跑,他要與病魔抗爭,他要為黨和人民再多做一些工作。住院治療期間,他幾乎每天都通過電話詢問、指導和督促重點工程的進展情況。化療後,他先後三次返回呼市,強撐著極度虛弱的身體,一次又一次查驗各處重點項目。去世前不到1個月,仍以頑強的毅力,主持召開了市委九屆六次全委會議,作了長達兩個多小時激情澎湃、催人奮進的報告,進一步描繪了呼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8月8日他的病情突然惡化,陷入昏迷。8月14日凌晨4時30分,牛玉儒同志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噩耗傳來,全區各族人民悲痛難忍。從首府呼和浩特到鋼城包頭,從科爾沁草原到北疆哨所,人們無不為之扼腕痛惜。8月19日清晨,牛玉儒同志的骨灰從北京運抵呼市。當靈車緩緩駛入市區時,近萬名群眾佇立街道兩旁,迎接他們的牛書記回家。8月20日,舉行牛玉儒同志骨灰安放儀式。這天,呼和浩特愁雲密布,凄雨霏霏,各族幹部群眾自發地冒雨前來和牛書記作最後的告別。殯儀館內外庄嚴肅穆,數不清的花圈和輓聯表達著人們對牛玉儒同志的無盡哀思。雨水和淚水流淌在一起,哽咽聲和哀樂聲交織在一起。一些國有企業的退休職工,手捧鮮花深情地呼喚著:「牛書記,你把我們的生活問題解決了,你卻1個人留在這里,我們捨不得你呀!」
牛玉儒同志走了,他走的是那樣匆忙,那樣悄然,以至於連傾注他全部心血的重點項目都沒來得及再看上一眼。牛玉儒同志走了,但他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卻永遠地留給了草原,留給了黨,留給了人民。2004年9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作出了重要批示:「向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牛玉儒同志表示崇高敬意和深切懷念。黨需要這樣的好乾部,人民需要這樣的貼心人。我們應該學習他,宣傳他,讓千千萬萬個牛玉儒式的好乾部涌現出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作出了「關於向牛玉儒同志學習的決定」,全區上下掀起了向牛玉儒同志學習的熱潮。我們要以牛玉儒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奮發有為、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勤政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情懷,堅持原則、顧全大局的堅強黨性,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革命本色,把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業不斷推向前進。
http://www.xinhuanet.com/bo/20050118/bo.htm
⑶ 類金融行業是什麼有哪些代表人物
就是和金融相近的行業。包含融資,小貨,典當,P2P這些行業的。代表人物首推中國著名電影投資人施建祥了。
⑷ 金證投顧業務的代表作有哪些
全國第一本股市《漲跌停板實戰策略》專著;金證財顧投行業務的代表作——全國第一本信託投融資專著《中國信託投融資策劃暨經典案例借鑒》。 金證公司還擁有《投資分析報告》、《投資策略報告》、《重點行業(個股)研究報告》、《股票池研究報告》、《投資組合報告》等五大證券研究報告;擁有《商業計劃書》、《獨立財務顧問報告》、《投資價值報告》、《項目建議書》、《項目可行性報告》等五大財務顧問報告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均受各界好評。
⑸ 金融監管世界性代表著作和代表人物
第三十三條 本法所稱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本法第三十四條所列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第三十四條 下列財產可以抵押: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五)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權
(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
第六十三條 本法所稱動產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
前款規定的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移交的動產為質物。
第七十五條 下列權利可以質押:
(一)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
(二)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
(三)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四)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
第九十二條 本法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
本法所稱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一樓部分錯解。汽車與機器設備一樣,都是動產抵押,不是動產質押,現在基本沒有人把汽車放銀行,銀行也犯不著,抵押新汽車的權利憑證是汽車合格證,但這個合格證代表的是不可為債權人佔有的汽車。如果拿去當鋪,車放那兒,沒去相關部門辦登記手續,貌似抵押,其實是典當存放行為,行為本身不受法律保護,但債權有據可依者可受法律保護。
存貨有些特殊,可以質押也可以抵押,質押是通過第三方監管機構幫銀行等金融機構監管,借款人還了錢去憑銀行出倉單領貨,抵押則由銀行等金融機構直接管理,但理論和實踐認為我國的金融機構尚不具備自行監管存貨的普遍能力,所以目前我國存貨的擔保一般是採取質押方式。如果將標准倉單拿去銀行等金融機構作融資,這標准倉單是誰認領、誰提貨都可以的,所以是質押,但也要經過具體實物交易的監管機構認可才行,不能你把標准倉單給我、我就借錢給你。
⑹ 誰能介紹一下經濟學里的新凱恩斯主義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產生於80年代,其政策主張興盛於90年代。其代表人物多為美國經濟學家,如Q.A.阿克羅夫、J.耶倫、G.曼奎、B.伯納克等人。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堅持政府幹預經濟的主張,但是,卻吸收了理性預期學派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和「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的觀點。他們認為,在當代市場經濟中信息是不對稱的,而且工資和價格的變動具有粘性,這樣,在短期仍然會出現偏離自然失業率的現象,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求管理政策仍然是必要的和起作用的。新凱恩斯主義並不僅僅是堅持傳統凱恩斯主義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張,他們還特別強調供給學派從供給方面調節經濟的思路,主張從長期著手、從供給方面著手來考慮經濟政策。新凱恩斯主義還強調鞏固性的財政政策,認為財政赤字對經濟是有害的,它會引起投資的減少(基礎效應)和貿易逆差的增加。此外,新凱恩斯主義者還研究了一些新的現象和機制,如提出了在貨幣政策起作用的機制方面,不應只考慮利息率,還應該考慮普遍存在的信貸配給機制。新凱恩斯主義同傳統凱恩斯主義相比,已經發生了一些重大的變化,他們所主張的宏觀經濟政策更全面,也更深入,既考慮需求方面,也考慮供給方面;既考慮長期,又考慮短期;既注重微調政策在短期的作用,又重視結構性 政策在長期的效果。可以說,新凱恩斯主義者繼承了傳統凱恩斯主義者關於國家應該干預經濟的基本主張,既吸收了新古典經濟學的一些合理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又在吸取80年代以來一些宏觀經濟實踐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發展了國家干預經濟的理論,使得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⑺ 類金融行業有哪些傑出代表人物
小貨方面首推施建祥了。他的東虹橋融資公司已成為上海投資規模最大的小額貸款公司了、
⑻ 成功學有哪些代表人物
騰訊老總馬化騰
年齡:33 估計資產20億人民幣
在深圳大學順理成章選擇計算機專業的時候,馬化騰的PC水準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既可以成為各種病毒剋星,為學校PC維護提供不錯的解決方案,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碟鎖住的惡作劇,讓學校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雖然年紀不大,馬化騰的網齡卻非一般人能比。很少有人知道在真正的Internet普及之前,有許多網迷已在慧多網上早早體會到網路的樂趣。而馬化騰就是其中之一,初上慧多網他就樂此不疲,半年後自告奮勇地投了5萬元在家裡搞了四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承擔起慧多網深圳站站長的角色,每天在工作之餘忙得不可開交。久而久之,深圳「馬站」在慧多網上名聲鵲起,但很少有人知道馬站長其實只是個20出頭的年輕人。回憶起那段生活,馬化騰有些自豪。「在網上我才會獲得完全的興奮。」
通過網路馬化騰結識了相當多的朋友,例如網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當年一起喝啤酒的時候,我們只是打工仔而已,都還不知道未來。丁磊後來的成功為我帶來了啟發,只要去做,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
1993年從深大畢業後,他進入潤迅公司,開始做軟體工程師,專注於尋呼軟體的開發,並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的位置上,這段經歷使馬化騰明確了開發軟體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許多軟體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體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已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實用軟體概念不僅培養了馬化騰敏銳的軟體市場感覺,也使他從中盈利不菲。「要相信自己寫的東西可以賣錢。」馬化騰是風靡一時的股霸卡的作者之一,他和朋友合作開發的股霸卡在賽格電子市場一直賣的不錯。馬化騰還不斷為朋友的公司解決軟體問題。這使他不僅在圈內小有名氣,而且也有了相當的原始積累。
最關鍵的問題是馬化騰平靜而有耐心的個性使其在股市上如魚得水,手頭很快就有了百萬資金。1994年入市的馬化騰最精彩的一單是將10萬元炒到70萬元,這使其完成了一次飛躍,為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許多網路界朋友的新變化也令馬化騰開始重新打量自己。IT的機會太多了,我為什麼不可以抓住?
創業
「從1998年開始,我就考慮獨立創業,卻一直沒想清楚要做什麼,但創業的想法並沒有起伏,我知道自己對著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我感覺可以在尋呼與網路兩大資源中找到空間。」
馬化騰是個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與其它創業者不同的是他絕不會單純強調「我」的價值,他從心底里知道團隊的意義。騰訊的幾個創始人都曾在深圳電信、網路界有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是深圳第一批搞互聯網的人,這無疑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層面為騰訊提供很多幫助。「創業不是說著玩的事,騰訊也並非一帆風順。一開始,我們的伺服器都無處託管,創建一家公司可比寫軟體復雜多了。」馬化騰感覺創業初期還是有許多東西可以回味。
對於如何將尋呼與網路聯系起來發展業務馬化騰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對於是否上馬ICQ項目,當時騰訊的股東方的確存在過激烈的爭論。「最後,對網路技術發展方向的認同感使大家求同存異,我們開始對ICQ技術傾注偏愛。」
ICQ是一種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工具,,它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多種功能於一身。當用戶將ICQ安裝在個人電腦上,它就會嵌入Window系統,成為桌面上的圖標,用戶每打次打開計算機,它就是一個固定設備。互聯網用戶可藉此知道朋友是否在上網並可進行直接交流。三個年輕人看到了用戶對中文環境ICQ服務有極大的需求,,自主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網上中文ICQ服務--OICQ,並成為全國在線人數最多的中文ICQ服務商。
「我們曾險些把開發出的ICQ軟體以60萬元的價格賣給別人。現在有點慶幸當初沒有貿然行事。要在互聯網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許多很有才華的網路人才往往沒有注意這一點而失去了長遠機會。」馬化騰經常這樣告知同行。
在新興互聯網市場中淘金,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當時,這家十幾個人的小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為深圳電信、深圳聯通和一些尋呼台做項目,QQ只是公司的副產品。整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傾巢而出,還要時刻避免露出馬腳。為了給客戶留下很有實力的印象,那時馬化騰的名片上從來不印「總經理」的字樣,而只帶「工程師」的頭銜——在深圳,像騰訊這樣的公司有上百家,馬化騰當時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來。
困難與機遇
跟其他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先是缺資金,資金有了軟體又跟不上。」1999年2月,騰訊開發出第一個「中國風味」的ICQ,即騰訊「QQ」,受到用戶歡迎,注冊人數瘋長,很短時間內就增加到幾萬人。人數增加就要不斷擴充伺服器,而那時一兩千元的伺服器託管費對公司都不堪重負。「我們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伺服器用,最開始只是一台普通PC機,放到具有寬頻條件的機房裡面,然後把程序偷偷放到別人的伺服器裡面運行。」
「那時候覺得養不起就賣掉吧,」馬化騰提起當時情形很慶幸地笑了:「但是在賣QQ時我們碰到了麻煩。我跟許多ICP(內容提供商)談,他們都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體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最懸的是當時與深圳電信數據局的談判,對方准備出60萬元,馬化騰堅持要賣100萬元,始終談不攏,只好告吹。
軟體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QQ所需的投入越來越大,儼然一個無底洞。馬化騰只好四處去籌錢。找銀行,銀行說沒聽說過憑「注冊用戶數量」可以辦抵押貸款的;與國內投資商談,對方關心的大多是騰訊有多少台電腦和其他固定資產。1999年下半年,從美國到中國,互聯網開始「發燒」,受昔日老網友丁磊海外融資的啟發,馬化騰拿著改了6個版本、20多頁的商業計劃書開始尋找國外風險投資,最後碰到了IDG和盈科數碼。「他們給了QQ220萬美元,分別占公司20%的股份。QQ發展到2000萬用戶時,這筆錢還沒用完。」
有了這筆資金,公司買了20萬兆的IBM伺服器。「當時放在桌上,心裡別提有多美了。」時至今日,馬化騰回憶當時情景,還喜不自禁。
2003年,國內IT富豪榜上出現了唯一一位來自深圳的富豪。馬化騰以7億元人民幣的身家名列富豪榜第七位。對此,馬化騰保持一貫的低調。
馬化騰說:從無線業務發展的這幾年來說,騰訊在無線業務及其增值服務上面已經找到一個良好的模式。通過不斷摸索和改善,目前我們的無線業務擁有通信類,娛樂下載類,交友類,游戲類與語音類等五大類二十多種業務。而且動感地帶品牌推出,使我們的無線數據業務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在馬化騰看來,他自己的成功是運營商的模式的成功。
據最新消息,騰訊計劃在2004年上市,計劃集資1到2億美元,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
馬化騰曾說到:騰訊走的方向是為用戶提供更多綜合性的服務。現在我們要踏實一些,不能把所有領域都囊括進來,重點是圍繞用戶群挖掘新的商機。在未來,我們會提出更綜合性的一站式服務:通信、娛樂、商用三大領域的拓展。
⑼ 我們三個人合開的一家公司,我是公司法人代表,現在要融資,請問融資對我有什麼影響嗎
你是負責人的代表人物 出問題首先找你 融資加大出問題後的問題嚴重性與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