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招商銀行推國內家族信託的原因是什麼
家族信託不是法律概念,它是法律概念中民事信託和營業信託的合體。境內法這塊薄弱,不代表境內沒有立法,只是法律規定沒有那麼細。作為大陸法系國家,法律從來都是滯後的,通常都是先實踐,出現問題後,才出法律進行規范。但家族信託有些例外,1993年為了規范國內比較混亂的金融信託市場,開始制訂信託法。信託法不是中國原創,而是從域外引進。雖然當時主要目的是規範金融信託,但不能對信託的隔離保護傳承財富的傳統功能視而不見,故而在當時境內沒有任何實踐的基礎上,先行有了相關法律規定。由於引進得比較晚,中國境內的信託法不僅不落後,還很先進,對家族信託的主要功能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不影響其法律效力,這一點江平老師也持肯定態度。
實務沒有經驗,可以學啊。把境外豐富的經驗與國內法律、需求結合起來,慢慢不就有了自己的經驗了嗎?坐等永遠沒有經驗。
可靠性與實務性有爭議,這個不是問題,所有的事都會有爭議,關鍵你要明白論據是什麼,有沒有道理,而不是看錶面。 您想過最核心的風險是什麼嗎?最核心的風險就是客戶資產的安全!把客戶資產裝進家族信託,資產不是沒有了,而是放進了更加安全的保險櫃。假設如您所說,境內信託法律有問題,那麼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家族信託被認定無效。家族信託被認定無效的後果,就是資產返還給委託人。建議您查下《信託法》,信託無效的幾種情形。這就象你家房門上沒有鎖,很容易被小偷偷東西,現在有人要幫您安了一把鎖,你卻說我們這個村子從來沒有裝過鎖,而且這個鎖的技術也不完善,也有可能被打開,所以讓人裝鎖的人都是為了賺錢而在做危險的事情!
而對於離岸信託,因為涉及不同法域,也不是您想像中那麼完美,在此不細說。不過無論是離岸信託,還是境內信託,都各有優勢,可以根據客戶的資產分布情況進行選擇。
『貳』 國內家族信託和國際家族信託有什麼區別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目前,國內包括銀行、信託公司等在內的金融機構陸續開始在家族信託領域開展研究與探索,很多機構相繼推出符合境內傳承需求的家族信託產品。2013年,招商銀行推出境內首單私人銀行家族信託業務後,北京銀行、建設銀行等也表示將推出該類服務,搶占國內家族信託市場份額。
國內家族信託都運用了信託財產風險隔離的通用功能,但因法律和金融環境不同,服務內容也有所不同。
國際家族信託一般在離岸中心島國設立,依據該地區信託制度的便利性和稅收優惠進行注冊運作,設立門檻較低且很方便。其服務內容僅限於特殊目的的用途,主要是搭建信託構架,屬於特殊目的的信託,而信託財產管理則是由委託人尋找第三方金融機構另行管理,所以國際家族信託收費很低。
國內家族信託屬於實體信託,同時具備信託功能和信託財產管理職能,信託公司的設立准入和過程監管都非常嚴格。對於高凈值人士來講,其財富傳承不僅需要實現國際的傳承,也會在國內安排相應的傳承。因為國內市場的經濟活力和發展增速對於財富的增長有一定優勢,而且子女的成長、生活、就學和事業生涯開展,也會有一部分在國內完成和實現。因此,通過同時具備信託制度安排和投資管理功能的信託公司完成財富傳承,是較好的選擇。
『叄』 誰能和我講講招商銀行私人銀行的家族信託業務
富豪為什麼來不把錢給銀行自私人銀行打理? 資產分散於多家金融機構,可能會導致各家機構都只能接觸到其一個投資側面,缺乏對其整體投資組合的理解。 甚至,分散的投資組合並沒有達到實際性的分散投資,因為各家金融機構的組合可能並無本質區別
『肆』 什麼是家族信託
家族信託復是一種長期理財方式制,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的委託,幫助處置家庭財產以實現財富長期規劃的目標。家族信託的資產所有權與收益權是分離的,委託人一旦把個人或家族的資產交給信託公司打理,其所有權就不再歸他本人,但相應的收益依然根據他的意願收取和分配。
『伍』 家族信託的信託產業
在中國推出實際家族信託計劃的只有兩家金融機構。第一個家庭信託計劃是平安信託推出的平安財富·鴻承世家系列單一完全資金信託。該信託起步金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合同期為50年。
招商銀行總行私人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王菁表示,從2013年5月份推出首個家族信託計劃。截至7月份,招商銀行的家族信託簽約客戶已有10個家庭,均為金融資產1億元人民幣、總資產5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客戶。目前簽約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北方城市,且全部為民營企業主。家族信託管理范圍以金融資產為主,包括部分股權,但不包括占國內高凈值人群財產配置很大比重的房地產。
另外,因為境內外監管環境不同,對於境外資產採取設立獨立信託計劃的方式,目前的家族信託管理范圍主要以境內資產為主。「家族信託在歐美等發達地區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幫助富人合理避稅。中國遺產稅一旦推出,必將帶動中國家族信託的發展。」孫飛說。
中國高凈值人群已進入「財富傳承」階段。招商銀行與貝恩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3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財富保障」已成為中國高凈值人士管理財富的首要目標,「財富傳承」需求進一步明顯。貝恩咨詢大中華區總裁Michael Thorneman指出,目前有約三分之一的高凈值人士在進行財富傳承安排,尋求藉助家族信託、稅務籌劃、保險規劃等工具完成財富規劃。
目前國內家族信託的發展還面臨諸多瓶頸。第三方理財機構諾亞財富的報告指出,信任是信託的根本,但目前中國高凈值人群以白手起家居多,他們更願意自己管理財富。另一方面,由於信託公司在集合信託等傳統業務上的盈利空間還很大,開展財產類信託業務的積極性並不高。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建國認為,香港的家族信託已經十分成熟,富人們也習慣選擇家族信託保障財富傳承。在香港,家族信託可持有資產包括房地產、股票組合、家族企業、專欄和版權等。因為香港直接面對全球市場,所以在信託管理上也沒有地域限制,投資組合方式更多元化。家庭信託已經成為香港高凈值人群打破「富不過三代」魔咒的魔法棒。
『陸』 孟凡利律師:招商銀行為什麼要推國內家族信託
因為有句老話叫做「富不過三代」,依託就是將自己的錢交給專業機構來打理,這樣可以避免後代不懂理財而敗家。
『柒』 招商銀行的家族信託怎麼樣
認可度挺高的。
『捌』 招商銀行為什麼要推國內家族信託
法律不明確、實務沒經驗,有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為什麼招行還要力推國內家族信託?業內都明白,是為了帶動招行全權委託業務。
私人銀行這個行業,利潤最豐厚的是全權委託。更誘人的是,通過全權委託,銀行真正意義上擁有了按自己的意願動用客戶金融資產進行配置的能力。國際市場里真正頂級的私人銀行,都在這方面做得很成功。
要獲得這種對客戶資產強大的控制力,一般有兩個前提:一是私人銀行本身配置資產的能力強。二是客戶家族缺乏熟悉金融資產管理的繼承人。自己沒能力和興趣,那就索性交給銀行去管吧。
那目前的招行私行是這個情況么?顯然不是。從資產配置能力來看,招行相比其他銀行並不突出,最多伯仲之間。從客戶特點來看,中國客戶對金融資產管理的關注度還是相當高的,多數還是願意親力親為,不肯把投資權放到銀行這里。市場還沒到這個階段,但全權委託的誘惑又很大,怎麼辦?
就想到了拿財富傳承這個剛需做文章。
不同於全權委託,財富傳承的需求在中國市場倒是極為迫切的。外資私行這塊業務做得得心應手,但中資私行基本交白卷。家族信託是做財富傳承的利器。於是招行推出「國內家族信託」這么個產品,告訴客戶能解決財富傳承問題,就很有吸引力。但是光做國內家族信託不行,你還得在我這里開全權委託帳戶。這么一捆綁,就能把全權委託業務帶上去。
『玖』 擅長做家族信託業務的中國信託公司有哪些
為了能夠坦率地表達他們的觀點,他們首先消失了。目前,國內市場仍相當混亂。信託公司的運作有許多不同之處。主流一般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推動國內家庭信任的試點,另一個是海外家庭信任的發展趨勢。國內家族信託的好處是容易啟動,信託公司基本沒有投資,缺點是結構不太可靠,法律模糊的地方太多了,未來到底有沒有效果,誰知道;海外家族信託結構和效用是非常成熟,但國內企業在海外基本沒有意義,國內研究不多,開始了大量的初始投資,不敢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