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產證券化和 PPP 融資模式相結合,前景如何有哪些困難
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2016-2021年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PPP模式下項目收入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政府授予項目業主特許經營權方式,社會資本業主將項目建成並負責運營,運營收入來源主要為使用者付費形式,運營期滿後移交政府;一種是社會資本項目業主負責將項目建成並運營,運營收入來源為政府付費購買;另一種是社會資本項目業主的收入來源為使用者購買與政府財政補貼結合形式。
須解決的問題:收費權轉讓的合規性
在上述交易結構中,基礎資產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特許經營收費收入;第二部分為特許經營涉及的相關財政補貼收入所對應的債權。
(1)特許經營收費收入轉讓的合規性
(2)特許經營權同時轉讓時的合規性。
(3)特許經營權未同時轉讓時的合規性。
『貳』 ppp資產證券化和其他資產證券化的不同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資產證券化業務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PPP所適用的行業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新能源、鐵路、公路、水運、電信、通信、網路、信息、農田、水利、水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土地整治、礦山修復、供水供氣供熱、垃圾處理、電動汽車充電樁、城市園林、公用事業和工業園區等領域。此外,PPP還適用於廉租房、公租房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旅遊、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等公共服務領域,以及由省級以上政府確立的其他設施和公用事業。在業內人士看來,PPP與此前銀政、政信合作模式的較大差異,一方面來自於地方政府從傳統債權融資向類股權、類項目融資模式的演進;而另一方面,各類社會資本和中介機構的參與也讓PPP模式較以往的定向式融資更為復雜。
『叄』 資產證券化和 PPP 融資模式相結合,前景如何有哪些困難
PPP模式當中政府與私人參與者皆有項目的股份,在企業進行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不可能在未協商的情況下將所有的現金流量都拿來進行證券化出售。這就出現了政府部分的權益如何處理的問題。
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就要求政府與私人參與者在PPP項目設立的初期就設計好相關條款,對於雙方的權益進行明確界定,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權益出售的處理辦法進行明確規定。一般情況下,可在保證維持正常經營且徵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將未來現金流的估計總值按照權益所佔比例進行出售,也可以將未來若干年現金流總體出售後每年以單位年度現金流乘以政府權益比率的價值對政府進行支付。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將政府作為了資產支持證券的一名投資者。
實踐中在政府與私人企業共同持股的情況下,經常會發生政府因不了解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內容,因有所顧慮而禁止將公用事業未來現金流進行出售的案例。因此,就要求在PPP模式開始的階段就要考慮到進行相關業務的可能,雙方對於進行此種業務達成一致和諒解,並形成相關協議,以促成PPP模式的成功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進行。
『肆』 用通俗語言解釋一下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是什麼意思。資產證券化是什麼意思
PPP項目在線介紹資產證券化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確定證券化資產,組建資產池
選擇若干資產,打包重組後組成一定規模的資產池;然後,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該資產池在未來一定期限內的現金流進行評估,從而確定該資產的公允價值。
第二步,設立特設信託機構(SPV),並取得信託財產的受益權。SPV是資產證券化的關鍵性主體,它是一個專為隔離風險而設立的特殊實體,設立目的在於實現發起人需要證券化的資產與其他資產之間的「風險隔離」。在SPV成立後,發起人將資產池中的資產出售給SPV,將風險鎖定在SPV名下的證券化資產范圍內。
資產所有者作為委託人分別與信託公司簽訂財產信託合同,將各自擁有的資產信託給信託公司,並在信託合同中指定一名唯一的受益人。
第三步,受益人向投資者轉讓受益權。
資產的真實銷售。即證券化資產完成從發起人到SPV的轉移。在法律上,實質意義上的資產證券化中的資產轉移應當是一種真實的權屬讓渡,在會計處理上則稱為「真實銷售」。其目的是保證證券化資產的獨立性—發起人的債權人不得追索該資產,SPV的債權人也不得追索發起人的其他資產。
財產信託合同中的受益人將受益權分割轉讓,即在相關金融機構的協助下向投資者轉讓受益權,從而提前收回現金流。
第四步,投資者再轉讓受益權。
當投資期限屆滿時,既可以是初始受益人溢價回購投資者持有的受益權,也可以是第三方收購投資者持有的受益權。這樣,投資者便可收回本金並獲得約定的投資收益。
資產證券化九個步驟概括如下:
第一步,發起人(也即資金的需求方)明確其將要實施證券化的資產,必要情況下也可以將多種相似資產進行剝離、整合組建成資產池;
第二步,設立特別目的載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其作為證券的發行機構,並保證其能夠實現和發起人之間的破產隔離;
第三步,發起人將其欲證券化的資產或資產池轉讓給SPV,且轉讓必須構成真實出售;
第四步,發起人或者第三方機構對已轉讓給SPV的資產或資產池進行信用增級;
第五步,由中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對SPV擬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進行信用評級;
第六步,SPV以特定的資產或資產池為基礎,進行結構化重組,通過承銷商採用公開發售或者私募的方式發行證券;
第七步,SPV以證券發行收入為基礎,向發起人支付其原始資產轉讓的款項;
第八步,由SPV或其他機構作為服務商,對資產或資產池進行日常管理,收集其產生的現金流,並負責賬戶之間的資金劃撥和相關稅務和行政事務;
第九步,SPV以上述現金流為基礎,向持有資產支持證券的投資者還本付息,在全部償付之後若還有剩餘,則將剩餘現金返還給發起人。
『伍』 資產證券化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我認為兩個大方向,一是國有資產證券化。就是國企改革將資產證券化國家由有形資產轉化無形的股權資產,企業交由市場化管理國家控股。二是不良資產證券化,不良資產是指銀行不良貸款,地方政府的不良債券等,以證券化形式化解金融風險,實質上就是將有期限無法償付債務轉化為無限期不用償還的債務。這些債務通常是通過資產管理公司打包資產債務重組上市轉讓達到債務起死回生的目的。比如說某地方政府修建機場發行機場建設債券或向銀行貸款到期了無法償付,一種方法是繼續發次級債券新債償舊債,新貸償還舊貸。如果工期無指望,銀行拒絕再次放貸,地方財政吃緊國家政策不允許其擴大發債規模,唯一的法就是交由資產管理公司把將來十年二十年的機場經營權和債務打包以股權的形式轉讓給大財團或私企,若干年以後再回購股權,由於短期難以見到效益誰也不願接手,如果把股權證券化(發行上市)就會調動接手的積極性了。這種形式少量市場還可消化,(化解了短期風險)如果過多就演變為美國的次級貸危機,引發長期的金融風險。關鍵是把握個度,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就像注冊制推出時機一樣,牛市市盈率過高批量注冊制上市發行無法定價,現在市場都跌成熊市了你還大批量發行?所以要等待時機。
『陸』 資產證券化的最新案例並分析
跑出去不回來了
『柒』 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優勢有哪些
通常所講的資產證券化是指信貸資產的證券化,它包括「住房抵押貸款支撐的證券化」(mortgage-backed secuitization:ABS)(MBS),和「資產支撐的證券化」(asset -backed secuitization:ABS )。這是從美國引進的概念。 具體而言,它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離與重組,進而轉換成為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證券的過程。 資產證券化有四個顯著的特點:第一,能夠實現風險隔離;第二,能夠實現資產重組;第三,能夠實現信用增級;第四,能夠大大降低融資成本
『捌』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和融資證券化,最好能舉個通俗例子
資產證券化從本質上來講可能兼具融資和出售的性質。那麼,從融資的角度來講,資產證券化和傳統的企業證券化(即企業用股權或債權融資)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我們需要區分「企業」與「資產」這兩個不同的概念。企業的一般定義是「把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結合起來的、自主地從事經濟活動的、具有營利性的經濟組織」(註:非營利性組織和機構及政府都可以成為資產證券化的發起人,為簡化起見,我們不在此一一解釋)。
一個企業可以擁有很多資產,包括有形的,無形的,在資產負債表上有體現的,或是表外的,每一個資產都可能會對企業的業績產生影響。而我們在資產證券化中一般使用的是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中的「經濟資產」,即指資產的所有權已經界定,其所有者由於在一定時期內對它們的有效使用、持有或者處置,可以從中獲得經濟利益的那部分資產。
與企業相比,資產一般只有特定的經濟行為與之對應,有固定的使用壽命,價值相對來講比較容易確定。所以,和預測一個企業將來的現金流相比,預測一個資產或一類資產的現金流要容易很多,結果也更穩定。而在金融概念中,這種「穩定」就代表著低風險,高信用。
企業通過股權或債權融資(企業證券化)是在資產負債表右邊進行融資,以企業整體為融資主體,假設企業會永續經營。企業股權和債權投資者都會關注融資企業的整體信用,表現和發展潛力,所以企業在傳統融資中會受到很多來自投資者的限制和自身整體條件的制約。對投資者來講,企業與資產不同,是由多個要素構成的永續經營實體,會從事很多不同的經濟活動,所以對企業的壽命和發展邊界的確定很難,屬於無邊界問題求解。另外,資產負債表右邊的融資一般會導致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周轉率和資產回報率的下降。
資產證券化融資則不同,由於「破產隔離」機制的使用,發起人可以真正將證券化資產與發起人整體信用風險隔離開來。被證券化的資產不再與發起人存在收益風險關系,即使發起人被破產清算,證券化資產也不會被列為清算資產。由於破產的發起人及其債權人不能對證券化資產行使追索權,證券投資者不必擔心發起人的整體信用風險,而是可以集中關注基礎資產本身的質量和風險。
證券化資產的信用獨立使得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信用分析和轉化變得清晰明了,當基礎資產的信用不足時,發行人可以利用定向的增信手段來保證證券的質量,從而獲得高於發起人自身的信用等級。在一定的條件下,資產證券化可以轉移資產和融資出表,從而盤活存量資產,實現資產負債表的緊湊,提高整個資產負債表的周轉率。
『玖』 PPP資產證券化主要問題有哪些
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