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投資公司是干什麼的
教育投資公司是一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留學條件為宗旨的教育投資公司。
1、教育投資是發展智力和教育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因素,是現代化成敗的關鍵。從長遠來看,教育投資是最有效的投資。現如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教育投資。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教育投入普遍增加。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方面對各類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民族文化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教育與之相適應;另一方面,國民總收入和人均國民收入也在增加,這可能會承受教育投資的增加。
2、教育投資的有一定的特點。在生產和經濟增長過程中,其效益和效率因磨損或損壞而下降;但教育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呈現收益遞增的特徵。教育投資導致知識的積累,知識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作用時具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外部性,即新的知識或方法在單個企業或部門的應用很快在其他企業或部門發揮示範作用,形成外部經濟效應;二是積累性和可擴展性,即隨著知識的增長,其中包含的生產能力將呈現成倍的擴張趨勢或質的飛躍。當一種知識存量發展、積累到一定程度並有新的創新出現時,往往會帶來生產方式的重大變化,生產能力成倍增長。這說明用於傳播知識、促進科技進步的教育投資具有總體和長期收益遞增的特點。
3、教育投資的來源有:中國地方政金融教育投資和非金融教育投資。 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政府預算中的教育經費、各級政府徵收的教育稅費、企業辦學經費、辦學產業經費、勤工儉學經費和社會服務收入經費等。 其他國家財政教育基金。 非財政性教育經費包括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辦學經費、社會捐贈籌集的辦學經費、學雜費等。
『貳』 伊思頓國際教育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伊思頓是一家教育服務公司,隸屬於伊思頓國際教育投資(深圳)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張景霞
成立時間:2016-05-09
注冊資本:13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1606897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叄』 各國教育投資是多少
教育投資是投入教育領域,用於培養後備勞動力和專門人才以及提高現有勞動力素質的人力和物力的貨幣 表現。教育投資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物質基礎。
國家對教育投資的數量反映國家對教育投資的規模。教育投資在財政支出或國民生產總值中支出的比例反 映了教育投資與國民經濟的關系,反映了教育投資的水平。國家教育投資的數量和比例受該國歷史文化傳統、 政治、經濟、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那麼根據中國的國情,中國教育投入呈現哪些特點同時又面臨哪些問 題呢?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投資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但仍不能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教育規模龐大,1994年全國各級各類學生達到2.77億人(普通學校在校生數2. 166億),教職工隊伍有1300多萬人。盡管用相對少的資金支撐著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但教育經費需要的 數額也是巨大的。
建國以後,一直到1978年,國家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一直徘徊在4-7%,從沒有 超過8%。國家預算內教育基建投資占國家基建投資總額的比例,也一直在20%以下。由於長時間教育經費基數太 低,辦學資金不足,造成了教育物質基礎十分薄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把發展教育確定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之一,教育投資的絕對 量比較快的速度增長。若不考慮物價影響,1994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總支出達到1174.7億元〔1〕,比1989年的5 03.9億元增長了1.33倍,平均每年增長26.6%。1994年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支出達到884.0億元,比1980年的10 8.2億元增長了7.17倍,比1989年的397.7億元增長了2.22倍,平均每年增長24.4%。預算內教育支出占國家財政 支出的百分比由1980年的8.92%上升到的12.64%(見附表一)。
附表一:1980—1994年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
單位:億元
(附圖 {圖})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綜合統計年鑒》(1994年)國家教委編P3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1994年數據見 《中國教育經費統計資料》1994P2 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9月
盡管1980年三中全會以來,教育經費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我國公共教育經費支出仍屬世界上最低的國家 之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的統計,1991年世界平均公共教育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5.1%,其 中發達國家比例為5.3%,發展中國家比例為4.1%,最不發達國家的比例為3.3%,中國僅為2.3%(見附表二)。 如果將廠礦企業辦學開支的教育經費、城鄉教育費附加以及社會集資、教育基金、學生交納的學雜費等其他非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都計算在內,也不過3%左右,仍屬世界最低水平。
附表二:1980—1991年公共教育經費
美元(十億) 占國民生產總值的%
(附圖 {圖})
資料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教育報告》1993 p94
另外需要指出:近些年來我國各級教育生均經費雖然在逐年增加,但由於物價上漲幅度增加過快,使增加 的有限教育事業費和教育基建投資實際效益大打折扣。教育投入的實增長率增長不多,有的出現負增長。例如 從1990年到1994年,我國地方所屬高等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各年度依次為3101.78、3429.87、3874.98、3 894.63、4058.19元〔2〕,1991年到1994年分別比上年增長了10.58%、12.98%、4.20%;但1991年到1994年的通 貨膨脹率(物價上漲幅度)分別為3.4%、6.4%、14.7%、21.7%〔3〕;如果扣除物價上漲指數,1993年1994年公 用費不僅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教育經費投入不足,與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產生了尖銳矛盾。突出表現在各級各類學校校舍不足,必備的 教學儀器設備圖書短缺、學校教學活動所需要的公務和業務費短缺、全國范圍的拖欠中小學教師工資等方面。 這些矛盾越是在貧困地區,表現越尖銳。
二、從教育投資結構來看,中國財政教育撥款三級教育配置同國際相比基本類似,但大中小學生生均投入相差過大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3年的統計,1990年我國學前和小學教育投入占日常經費總投入的32.7%,中學占 34.4%,高等教育佔18.6%,這個數字與世界部分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相比,居中等水平(見表三)。然而,從我 國預算內實教育事業費各級教育分配比例來看,高等教育撥款的份額要高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
附表三:部分國家各級教育所佔日常經費的百分比
(附圖 {圖})
選自教科文《世界教育報告》1993 p151-154
從教育內部結構來看,我國高等教育規模遠遠小於中等和初等教育的規模。從初等、中等、高等三級教育 生均費用之比來看,1990年我國小學、中學、大學的年生均費用之比為1:2.28:29.34;1993年為1:1.73:17.93 (見附表四),其變化較大的部分原因在於大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減少,部分費用轉由學生家庭分擔。此外,中 小學經費投資增長速度也略高於高等學校。
附表四:地方所屬學校生均教育事業費支出
單位:元
小學 普通中學 職業中學 中師 大學 1990年 105.40 240.11 444.44 1344.15 3101.78 1991年 114.79 254.63 464.49 1411.63 3429.87 1992年 139.35 300.96 526.01 1585.91 3874.98 1993年 217.22 375.16 608.65 1723.05 3894.63
資料來源:《中國教育綜合統計年鑒》(1994年)p3 國家教育委員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另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1990年我國三級學校生均日常經費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為0.05:0.15: 1.93(或1:3:38.6),同其他一些國家相比(見表五),是所有國家中相差最懸殊的。雖然生均經費大學生要 高於中、小學生,但差距之大,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和其它發展中國家。
附表五:一些國家生均日常經費與人均GNP的比例(1990) 國家 學前、小學 中學 大學 美國 0.13 0.35 0.21 巴西 0.11 0.13 1.10 印度 0.11 0.15 0.83 日本 0.14 0.16 0.49 韓國 0.12 0.11 0.06 法國 0.19 0.27 0.41 英國 0.15 0.27 0.42 義大利 0.14 0.23 0.45
資料來源:選自《世界教育報告》1993 p155—159
一般來說,國際間教育投資結構比例的變化是與教育、經濟發展變化相適應的。經濟、教育發展水平較低 的國家,接受初等教育的學生數在三級教育學生總數中比例遠遠大於其他兩個階段。此時教育投資的重點是初 等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初等教育基本普及的情況下,轉向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教育投資的比例也會發 生調整。隨著人均GNP水平的不斷提高,三級教育投資比例的差距會縮小,三級教育生均經費差距也會縮小。北 京師范大學王善邁、孫玉萍曾對人均GNP不同的國家進行過統計分析,亦得出了如上的結論。
三、中國東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間教育經費投資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差異明顯,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至1993年,東部地區在國民 生產中的比重已達60.1%,西部才佔13.1%。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方面,東部地區4580元,西部為1408元,東部 是西部的3.25倍〔4〕。地區間教育經費投入也存在懸殊的差異,從義務教育階段預算內生均事業費支出看,1 993年北京為628.68元,上海704.77元,天津為401.66元,而廣西為181.70元,寧夏為205.65元,甘肅為176.1 7元,貴州僅為129.56元〔5〕。就是沿海發達地區對義務教育投資無論是總量還是平均水平卻遠遠高於貧困後 進省份。中國本世紀末實現「兩基」的難點在農村貧困地區,而對義務教育投資強度差距的擴大更加重了貧困 地區實現普及義務教育的難度。在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地區間教育經費投入的差異近幾年明 顯擴大。
四、教育經費來源從渠道較為單一變為逐漸形成多渠道辦學新格局
三中全會以前,我國教育經費來源渠道比較單一,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十餘年來的改革與發展,促使多渠 道籌措資金辦學局面逐漸形成。1986年預算外教育投資總額占教育投資的比例不到24%,到1994年已經超過了4 0%。從1989年到1994年我國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逐年下降,由1989年的66.88%下降 至1994年的59.38%。1994年,我國財政預算內撥款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為59.38%,個人交納學雜費占教育總 支出份額由93年的8.22%上升為9.87%;社會捐集資辦學經費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6.55%,企業辦學經費為5 .99%,校辦企業、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經費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4.08%;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辦學經費占教 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0.72%,較1993年的0.31%增長了一倍多;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包括城市教育費 附加、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占教育經費總支出份額的8.92%,其它教育經費為3.96%〔6〕。上述統計數字說明,我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渠道、輔之以稅、費、產、社、基的多渠道籌措經費體系已經形成。從國家財政統 一撥款到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轉變,是我國現階段解決教育經費來源短缺的客觀形成的必然途徑。
五、教育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在擴大地方教育決策統籌權和經費籌措多元化方面收到顯著成效,但經費分配和使用仍明顯脫節
三中全會以前,我國教育經費的分配是由中央財政切塊戴帽下達,地方財政部門管理,教育部門安排使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體制於80年代初期、中期和後期進行了以「分灶吃飯」、「分級包干」、「大包干」為主要標志的三次逐步深入的改革,教育系統與此大致相應地推進了教育投資體制改革,包括中央和地方實 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體制,教育經費相應由各級政府籌措,財務管理分級負責。目前,基礎教 育由中央、省政府、地方財政共同承擔政府投資責任,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和省級通過轉移專項基金形式進 行補助。高等教育實行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管理。國家撥款來自中央和地方政府。其中國家教委直 屬高校和中央其他各部委所屬高校的撥款由財政部劃撥給國家教委和中央其他各部委,再分別由他們分配給高 等學校,地方所屬高校撥款由省級財政部門劃撥,其中少數高校由地區或縣級財政劃撥。高等教育經費目前實 行「綜合定額加專項補助」的分配方式,並執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補,節余留用」的原則。
這種教育投資管理體制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財權和事權分離,政府教育投資的條塊分割、部門分割,使 教育管理部門計劃、預算、分配、監督的宏觀調控職能不能充分行使。教育經費「層層包干」「層層下放」, 使得中央和省兩級財政對教育投資的宏觀調控職能削弱,學校間、地區間的餘缺難以調劑,地區間教育投入水 平差異日趨擴大。
連鎖加盟網 http://jp.u69.cn
手機卡沖值 http://www.fu088.cn
『肆』 國際上常用的教育撥款模式主要有哪幾種
國際上常用的教育撥款模式,主要由以下幾點來說明的。國際班的辦搬班模式已不再是單一的,現發展出常見的幾種。第一種是引入國際知名的高中升大學考試體系,授課按照引入體系所要求的教材種類和課程安排進行,同時兼顧國內課程安排。第二種是引入處於國外同一區域的 幾所大學共同推出的高中升大學考試體系。第三種是與國外某所學校進行課程互認,學生在畢業時只要能通過該國外學校的入學考試即可獲得入學資格。還有一種模 式,是在國內高中課程教學基礎上,加入部分國外課程和國外高考[微博]集訓。 這些模式各有特點。如雙語雙文憑類型。因為可以免國內高中會考,如果學生的國內高中課程不怎麼學,或者學得不 系統,可能會影響基礎課知識掌握。優勢是外教的外方課程教得好,學生的英語實戰能力將很強。國內高中課程+外教語言課+國外高考集訓的模式,能充分讓學生兼顧中西教育特長。 目前,大多高中國際班的課程設置,集中了中外雙方高中課程的優勢,既有原汁原味的國外高中課程,也有本土高中課程的內容。培養出來的學生,進到國外大學後適應能力很強。
『伍』 深圳瑾鴻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瑾鴻國際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提供專業的英語培訓、留學咨詢和國際課程輔導。全外教教學環境,一對一專屬指導,讓學習英語更高效,申請留學更輕松。
法定代表人:朱琳
成立時間:2017-04-17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020077141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