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危機與人民幣貶值
你錯了。這次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中國的對外出口受限或者緊縮,我們公司就是一家法國外企公司,現在市場部的國外銷售部分已經受了不少影響,已經重點放在內需上,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國家一直在倡導擴大內需。
還有個例子,你有沒有注意,現在電子產品降價比較厲害,尤其國產的液晶電視,以前都是銷往國外的,現在降價轉向國人了。
都是我的經驗之談和切身感言,無復制、下載成分
2. 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怎麼理解,誰能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1.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升值是相對於其他貨幣而言的,就是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
2.美元貶值:
美元貶值是指以美元結算計價的東西(石油和黃金為主)的「價格」上漲,購買力下降。
例子:
比如在國際市場上原來一元人民幣只能買到一單位商品,人民幣升值後就能買到更多單位的商品了,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是由匯率直觀反映出來的。
(2)信託案例人民幣貶值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決定論」認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影響匯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當一國有較大的國際收支逆差時,對外匯的需求大於外匯的供給,本幣對外貶值,反之則會造成本幣升值。
一般情況下,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不應求,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本幣升值,外幣貶值。我國自1994年來,國際收支始終保持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從這一因素來看人民幣具有升值壓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幣升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元貶值
3. 信託產品可以擺脫通貨膨脹導致的貨幣貶值嗎
看其收益率如何。現在CPI破六。只要年收益超過6%就可以避免通脹帶來的壓力,一般固定收益類信託產品的收益率都在8-10%一年,可以很好的避免通脹帶來的壓力。但是信託的資金要求太高了,都要是100W以上,100W以下無法認購。
4. 信託法案例分析
1,A公司破抄產不影響原信託的存在。法律依據為:信託法第五十二條 信託不因委託人或者受託人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而終止,也不因受託人的辭任而終止。B公司被撤銷,其信託職責終止。法律依據為:信託法第三十九條 受託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職責終止: (三)被依法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 2,甲的兒子死亡後,信託的效力終止。3,甲的兒子死亡後,信託財產作為遺產。
5. 放在家族信託里的錢會不會貶值
看財富規模的一般情況很難貶值,畢竟錢生錢比勞動更加能賺錢
6. 為什麼人民幣貶值對進口有影響請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人民幣貶值相對來說利好出口,不利於進口。
比如:貶值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6:1,則價值100美元的商品進口只需要660元人民幣。當匯率比率變為6.7:1時,即人民幣相對貶值後,原價值100美元的商品進口需要670元人民幣,需要多花10元。相同外幣商品需要花更多本幣購買,因此貶值抑制進口。這是顯而易見的。
7. 美元貶值,為什麼會導致人民幣在國內貶值請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8. 人民幣貶值的事件
8月13日,人民幣再貶700點,報6.4010,已累跌4.6%。這是自央行11日宣布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以來的第三日下跌,跌幅比前兩日有所減少。那麼,人民幣究竟還會跌多少,這對市場來說是一個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11日,人民幣中間價大跌2%,引發市場對人民幣長期貶值的擔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表示,今日調整是人民幣完善報價所帶來的一次性的調整,不應該被解讀為人民幣將出現趨勢性貶值。
12日,人民幣中間價再度跌1.6%。央行新聞發言人再度回應稱,中間價報價調整有利於減少扭曲,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向市場均衡匯率趨近。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
當日在岸人民幣中間價一度跌近2%,在央行大力干預之下,尾盤快速反彈600點,最終收跌1%。期間,外管局下發通知,要求部分銀行對境內購匯量較大的客戶進行限制,並加強相關業務監測。
可見,官方想極力維護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趨勢。但,和市場預期存在巨大差距的背景下,央行能容忍人民幣貶值到多少?
昨日晚間,路透社引述一位政府智囊團高級經濟學家表示,政府內部有一種聲音,即要求人民幣適度貶值來穩定外需和增長,「我認為人民幣貶值在10%以內是可控的,人民幣應該有一次充分貶值,否則不足以刺激出口」。路透分析稱,這意味著未來幾個月央行仍面臨進一步貨幣貶值的壓力。
今日發布會上,外匯局局長易綱嚴厲批駁該說法,稱在市場發生扭曲行為的時候央行會進行有關的管理,貶值10%促進出口是無稽之談。中國不需要調整匯率來促進出口,出口仍存在巨大的順差。不過,易綱表示,央行官員不評論什麼是人民幣匯率的均衡水平,要相信市場尊重市場敬畏市場順應市場。
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認為國內外因素疊加,人民幣匯率偏差大約積累帶來3%左右。因這種誤差不可能長期持續,所以央行繼續通過增強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加以調整,以免失衡過度累積。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則表示,央行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具有促改革的重要意義,但市場和媒體環境卻走向另一個方面,這是對央行新匯改的誤讀。他表示,央行最好的方式的用行動回擊,通過出手干預人民幣,實現短期匯率穩定。他建議,年內應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定在6.2-6.4。
沈建光曾准確預測到央行6月27日的降息降准。
瑞銀最新報告認為,央行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這暗示政府希望看到人民幣兌美元有更大幅度的貶值,預計今年年底人民幣匯率在6.5元人民幣附近,2016年底進一步貶值到6.6。
瑞信銀行則預計,人民幣兌美元3個月將調整至6.6,12個月將調整至6.8,相比此前預測均大幅調低。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8月13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4010元,1歐元對人民幣7.1010元,100日元對人民幣5.1260元,1港元對人民幣0.82553元,1英鎊對人民幣9.9548元,1澳大利亞元對人民幣4.6966元,1紐西蘭元對人民幣4.2059元,1新加坡元對人民幣4.5548元,1加拿大元對人民幣4.9271元,人民幣1元對0.62548林吉特,人民幣1元對10.0645俄羅斯盧布。
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010,較前一交易日跌704基點。為2011年8月19日以來新低。
在岸人民幣周三尾盤跌幅迅速收窄,全日收低1%,成交額創2014年4月有數據以來最高,知情人士稱,尾盤看到中資大行大量拋售美元,支撐人民幣快速回升。
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國外匯局12日下發通知,要求部分銀行對境內購匯量較大的客戶進行限制,並加強相關業務監測。
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稱,央行在必要的時候完全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人民幣匯率;近兩日的人民幣匯率波動仍在可控范圍之內,中國沒有發動競爭性貶值的意圖和需要。
新華社發表社評,人民幣匯率短期下行不會引發貨幣戰,中國貨幣當局主觀上沒有動機放任人民幣匯率持續大跌,因為這與中國改革方向、國家利益和信譽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