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投資信託基金在英國的發展情況

投資信託基金在英國的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2022-01-31 21:10:00

⑴ 請介紹一下國外開放式基金的發展狀況。

最早的英國基金和初期的美國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最早的開放式基金是1924年3月21日由美國波士頓的馬薩諸塞金融服務公司設立的馬薩諸塞金投資信託基金(該基金成立時只有5萬美元的資產,在第一年結束時資產膨脹至39.4萬美元,目前其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它的誕生,可看作是世界基金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1940年11月1日,美國《投資公司法》生效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將管理投資公司分為「開放型」和「封閉型」,開始逐漸把「開放型」稱為共同投資公司,即後來的共同基金。以此為契機,開放式基金以規模大,運作透明度高,可大幅減少投資者的變現風險,增加投資的靈活性等特點,在1940年後逐步成為基金業的主流品種。有資料表明:1940年,美國開放式基金資產為44.7億美元,封閉式基金資產為61.3億美元,開放式基金資產與封閉式基金資產之比為0.73:1;到1993年,美國開放式基金資產為1.8萬億美元,封閉式基金資產僅為900億美元,開放式基金資產與封閉式基金資產之比達到20:1;到1996年,美國開放式基金資產為3.5392萬億美元,封閉式基金資產僅為1285億美元,開放式基金資產與封閉式基金資產之比達到27.54:1。至1999年底,美國共有開放式基金7791隻,資產6.85萬億美元,封閉式基金534隻,資產僅有1580億美元。

⑵ 基金發展過程

從基金發展的歷史來看,開放式基金大體經過了四個發展階段:

●產生階段。自1868年第一家公眾投資基金外國和殖民地信託(the Foreign and Colonial Government Trust)在英國成立到1924年美國波士頓成立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為止

●初級發展階段。從1924年至1940年美國《投資公司法》的頒布;

●穩步成長階段。1940年到20世紀80年代;

●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全球基金得到迅速的發展。

中國基金發展史

中國基金業真正起步於20世紀的90年代,在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紛紛出台的前提下,中國基金業千呼萬喚,終於走到了前台。

1991年8月,珠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發起成立珠信基金,規模達6930萬元人民幣,這是我國設立最早的國內基金。同年10月,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分別經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和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規模分別達1000萬人民幣和8000萬人民幣。但投資基金這一概念從觀念和實踐引入我國則應追溯帶1987年,當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首開中國基金投資業務之先河,與國外一些機構合作推出了面向海外投資人的國家基金,它標志著中國投資基金業務開始出現。1989拈月,第一隻中國概念基金即香港新鴻信託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鴻基中華基金成立,之後,一批海外基金紛紛設立,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起步和發展。

2.迅猛發展階段

1992年,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異常迅猛,當年有各級人行批準的37家投資基金出台,規模共計22億美元。同年6月,我國第一家公司型封閉式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由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同年10月8日,國內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約有70家左右,面值達40億元人民幣。已經設立的基金紛紛進入二級市場開始流通。這一時期是我國基金發展的初期階段。1993年6月,9家中方金融機構及美國波士頓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在上海建立上海太平洋技術投資基金,這是第一個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的中國基金,規模為2000萬美元。10月建業、金龍和寶鼎三家面向教育界的基金批准設立。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以此為標志,我國基金進入了公開上市交易的階段。90年代初期,我國投資基金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資金規模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從政策的出台到中外合資基金的出現,再到基金的上市交易,我國的投資基金走了一段迅速發展的道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3.調整與規范階段

由於我國的基金從一開始就發展勢頭迅猛,其設立和運作的隨意性較強,存在發展與管理脫節的狀況,調整與規范我國基金業成為金融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

1993年5月19日,人民銀行總行發出緊急通知,要求省級分行立即制止不規范發行投資基金和信託受益債券的做法。通知下達後,各級人民銀行認真執行,未再批設任何基金,把經歷放在已經設立的基金的規范化和已批基金的發行工作上。
同時,基金交易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1994年3月7日,沈陽證券交易中心和上交所聯網試運行;3月14日,南方證交中心同時和滬、深證交所聯網。1996年11月29日,建業、金龍和寶鼎基金在上交所上市。全國各地一些證交中心和深滬證交所的聯網使一些原來局限在當地的基金通過深滬證券交易所網路進入全國性市場。不難看出,全國性的交易市場開始形成,伴隨其市場表現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所認識和熟悉,開拓了中國投資基金業的發展道路。

在新基金出現以前,全國各地共設立基金75隻,基金類憑證47個總募集規模73億。在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25個,占兩交易所上市品種的3%。基金市值達100億元。25家基金中規模逾2億元的7隻,1-2億的7隻,1億以下的11隻此外,還有38個基金在全國各地證交中心掛牌,其中天津9個,南方10個,武漢12個,大連7個。

1994年7月底,證監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就推出股市新政策,提出發展我國的共同投資基金,培育機構投資人,試辦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國外基金投資國內A股市場,基金業基金與海外證券基金業聯絡、商洽,設計和申報了一批中外合資基金的方案。截止到1996年,我國申請待批的各類基金已經達數百家,但由於法律的滯後,基金發展基本上處於停止的狀態。

1998年3月23,開元、金泰兩只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這使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程。1998年我國共成立了第一批5隻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基金興華、基金安信和基金裕陽。

4.穩步發展階段

到2001,我國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隻。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2年,開放式基金在我國出現了超常規式的發展,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02年底,開放式基金已猛增到17隻。2003年10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基金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基金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⑶ 信託的發展歷史

信託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與銀行、保險、證專券一起構成屬了現代金融體系。

信託制度起源於英國,是在英國「尤斯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距今已有幾個世紀了。
但是,現代信託制度卻是19世紀初傳入美國後,在傳入美國後信託得到快速的發展壯大起來的。美國是目前信託制度最為健全,信託產品最為豐富、發展總量最大的國家。
我國的信託制度最早誕生於20世紀初,但在當時中國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況下,信託業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經濟基礎極其薄弱,信託業難以有所作為。

我國信託業的真正發展開始於改革開放,是改革開放的產物。1978年,改革初期,百廢待新,許多地區和部門對建設資金產生了極大的需求,為適應全社會對融資方式和資金需求多樣化的需要,1979年10月我國第一家信託機構——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同意誕生了。它的誕生標志著我國現代信託制度進入了新的紀元,也極大促進了我國信託行業的發展。

⑷ 如何看待基金的發展趨勢

一、中國股市只有上漲才能賺錢,所以,每一次的下跌,都是為了給新一輪上漲砸出空間四、可憐的機構現在也很為難,一方面要打壓吸籌,補充原來已經接近警戒線的倉位,一方面還得做出穩定的市面,來給監管層一個交代。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可做的就是利用人們的缺口心理,不斷的震盪大盤,即能打低股價吸籌,又可以做短差減低成本,所以一天機構沒有吸夠廉價籌碼,一天缺口就不會補上。五、缺口最終還是會補上的,而那將成為下一波大行情的起點,畢竟在充分換籌抬高散戶持倉成本後,機構還是想借用漂亮的技術圖形四兩撥千斤的完成超級拉升!六、現在要做的,就是堅定信心,耐心等候,收獲的季節,馬上就要來了!!!
銀行的"基金定投"業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類似於銀行零存整取的基金理財方式,是一種以相同的時間間隔和相同的金額申購某種基金產品的理財方法。基金定投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平均投資成本,因為定投的方式是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會定期買入固定金額的基金,當基金凈值走高時,買進的份額數較少;而在基金凈值走低時,買進的份額較多,即自動形成了逢高減籌、逢低加碼的投資方式。 定投首選指數型基金,因為它較少受到人為因素干擾,只是被動的跟蹤指數,在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情況下,長期定投必然獲得較好收益。而主動型基金則受基金經理影響較大,且目前我國主動型基金業績在持續性方面並不理想,往往前一年的冠軍,第二年則表現不佳,更換基金經理也可能引起業績波動,因此長期持有的話,選擇指數型基金較好。若有反彈行情指數型基金當是首選。 國外經驗表明,從長期來看,指數基金的表現強於大多數主動型股票基金,是長期投資的首選品種之一。據美國市場統計,1978年以來,指數基金平均業績表現超過七成以上的主動型基金。 因此我建議你主要定投指數基金,這樣長期來看收益會比較高! 易方達上證50基金是增強型指數型股票基金,投資風格是大盤平衡型股票。該基金屬高風險、高收益品種,符合指數型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 基金經理林飛除了擔任上證50基金經理之外該基金經理還擔任了指數基金深證100ETF的基金經理,作為指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其具有較強的指數跟蹤能力和主動管理能力。2008年1季報基金經理表示,50指數基金將繼續在嚴格控制基金相對基準指數的跟蹤誤差等偏離風險的前提下,根據對市場結構性變化的判斷,對投資組合做適度的優化和增強,力爭獲得超越指數的投資收益,追求長期資本增值。 易方達管理公司是國內市場上的品牌基金公司之一,具有優異的運作業績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公司目前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374億元,旗下囊括了12隻權益類基金和6隻固定收益類基金。今年以來公司權益類基金凈值排名出現了較大分化,整體業績有一定下滑,但長遠看公司中長期投資實力仍較強。上證50ETF:上證50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2004年1月2正式發布,指數簡稱為上證50,指數代碼000016,基日為2003年12月31日,基點為1000點。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 華夏中小板:華夏中小板ETF的標的指數為深圳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中小企業板價格指數,主要投資於標的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為更好地實現投資目標,還可少量投資於新股、債券及相關法規允許投資的其他金融工具。

⑸ 證券投資基金發展歷程概述

世界發展概況
證券投資基金作為社會化的理財工具,起源於英國的投資信託公司。產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國民收入大幅增加,社會財富迅速增長。由於國內資金充裕,那些需要大量產業資本的國家在英國發行各種有價證券。另外,為謀求資本的最大增值,人們希望能夠投資海外,卻苦於資金量小,缺乏國際投資經驗,因此萌發了集合中國投資者的資金,委託專人經營和管理的想法。證券投資基金由此萌芽。
1886年,英國成立「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金融史學家將之視為爭取投資基金的雛形。到1890年,運作中的英國投資信託基金超過100家,以公債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在類型上主要是封閉式基金。
20世紀以後,世界基金業的發展大舞台轉到美國。1924年3月31日,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在美國波士頓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20世紀40年代以後,眾多發達國家的政府認識到證券投資基金的重要性,紛紛通過立法加強監管,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為基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截止2007年末,美國的共同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基金占所有家庭資產的40%左右。
20世紀80年代以後,證券投資基金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發展,基金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現象。根據美國證券業的統計,截止2008年年末,全球共同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8.97萬億美元。

中國發展概況
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業發展可以分為3個歷史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1997年11月14日《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頒布之前的早期探索階段,《暫行條例》頒布實施以後至2004年6月1日《證券投資法》實施前的試點發展階段與《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後的快速發展階段。
一、早期探索階段
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在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在這種背景下,基金作為一種籌資手段開始受到一些中國駐外金融機構的注意。
1987年中國新科技船業投資公司與灰分集團,渣打銀行在香港聯合設立了中國置業基金,首期籌資3900萬人民幣,直接投資於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的鄉鎮企業,並隨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標志者中資金融機構開始正式涉足投資基金業務。在境外中國概念基金與中國證券市場初步發展的影響下,中國境內第一家較為規范的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於1992年11月經中國人民銀行宗漢批准正式設立。淄博基金的設立解開了投資基金在內地發展的序幕,並在1993年上半年引發了短暫的中國投資基金發展熱潮。1994年後,我國進入經濟金融治理整頓階段,基金發展過程中的不規范問題和累積的其他問題也逐步暴露,多數基金資產經營狀況惡化,中國基金業發展因此限於停頓狀態。截止1997年底,基金的數量為75隻,規模在58億人民幣左右。
二、試點發展階段
在對老基金發展過程加以反思之後,經過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997年11月14日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這是我國首次頒布的規范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的行政法規,為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地安靜了規制基礎。由此,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規范化的試點發展階段。
1998年3月27日,經過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形成離得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和國泰基金管理公司分別發起設立了兩只規模均為20億人的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開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試點的序幕。 封閉式基金試點成功的基礎上,2001年9月,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誕生,使我國基金業發展實現了從封閉式基金到開放式基金的歷史性跨越。此後開放式基金組建取代封閉式基金成為中國基金市場的發展方向。
三、快速發展階段
2004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為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標志著我國基金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04年10月第一隻上市開放式基金(LOF)——南方積極配置基金,2004年年底推出國內手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夏上證50(EFT)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別推出結構化基金,QDII基金,社會責任基金,層出不窮的基金產品創新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基金業的發展。 2007年我國基金業的資產規模達到前所未有的3.28萬億人民幣,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規模下降到了1.94億,2009年末基金資的規模得到了恢復,達到了2.68萬億

⑹ 基金的發展歷程

1886年,英國成立「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金融史學家將之視為爭取投資基金的雛形。到1890年,運作中的英國投資信託基金超過100家,以公債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在類型上主要是封閉式基金。 20世紀以後,世界基金業的發展大舞台轉到美國。1924年3月31日,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在美國波士頓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20世紀40年代以後,眾多發達國家的政府認識到證券投資基金的重要性,紛紛通過立法加強監管,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為基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截止2007年末,美國的共同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2萬億美元基金占所有家庭資產的40%左右。 20世紀80年代以後,證券投資基金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發展,基金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現象。根據美國證券業的統計,截止2008年年末,全球共同基金資產規模達到18.97萬億美元。
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業發展可以分為3個歷史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1997年11月14日《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頒布之前的早期探索階段,《暫行條例》頒布實施以後至2004年6月1日《證券投資法》實施前的試點發展階段與《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後的快速發展階段。

⑺ 信託投資基金的基金現狀


從創立到最新公布業績階段,能統計到的32隻信託投資基金僅6隻跑贏大盤。其中,2008年6月15日才創立的平安證大增長二期,到公布業績的7月13日業績仍為負。在跑贏大盤的6隻信託投資基金中,跑贏大盤20個百分點的僅1隻———深國投?赤子之心(中國),該產品創設於2004年2月20日,截至2008年7月31日,累計凈值增長180.40%,同期大盤增長率為159.68%,高出20.72個百分點。跑輸大盤的26隻信託投資基金產品中,接近大盤漲幅的只有9隻,其餘均低於大盤漲幅10個百分點以上。
而在公布最新業績的信託投資基金中,能單獨計算7月份業績的17隻信託投資基金僅2隻跑贏大盤,佔比為11.76%。而在公募基金方面,2008年7月份259隻偏股型基金凈值增長率超過大盤的有46隻,佔比17.76%,比信託投資基金11.76%的跑贏率要高。2008年7月份偏股型基金凈值增長率平均值為13.33%,同期信託投資基金中達到該增長率的僅4隻,除了跑贏大盤的2隻外,另外2隻為平安?東方港灣馬拉松、平安?曉揚中國機會二期,7月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4.06%和14.12%。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林園2008年2月28日創設的深國投?林園,截至2008年7月20日凈值增長率才27.74%,而同期大盤上漲了40.88%。
挺進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東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的公布,一向低調的信託投資基金逐漸陽光化。351家公布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就有4隻信託投資基金現身3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上。
其中,深國投?明達2期、深國投?明達3期雙雙選中古越龍山,分別持有古越龍山91.5387萬股和66.8791萬股,6月末的總市值高達3882.82萬元。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深國投?明達3期4月2日才成立,因此是在第二季度建倉古越龍山,從該股近3個多月的震盪走勢來看,其對深國投?明達3期凈值增長的貢獻比較有限。公開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深國投?明達3期實際增長率為17.05%,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則為27.45%。
而平安?曉揚中國一期持有83.46萬股山河智能,盡管持股數量相對較少,但含金量卻是最高的———2008年6月末的市值高達5875.25萬元。二季度,山河智能的漲幅高達81%,同期平安?曉揚中國一期實際凈值增長率也高達37.88%,將大盤遠遠拋在身後。目前,山河智能股價已由6月末的70元漲到百元之上,如果平安?曉揚中國一期持有該股至今,這部分股票市值將突破8400萬元。
此外,深國投?睿信持有160.3426萬股中江地產,2008年6月末市值為2980.77萬元。二季度,該股漲幅達到了85%,而深國投?睿信2008年4月10日至2008年7月10日之間的凈值增長率為27.78%,跑贏了同期大盤。

⑻ 證券投資基金在全球的普及性發展有哪些

1.1886年,英國成立「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金融史學家將之視為爭取投資基金的雛形。到1890年,運作中的英國投資信託基金超過100家,以公債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在類型上主要是封閉式基金。
2.20世紀以後,世界基金業的發展大舞台轉到美國。1924年3月31日,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在美國波士頓成立,成為世界上第一隻公司型開放式基金。
3.20世紀40年代以後,眾多發達國家的政府認識到證券投資基金的重要性,紛紛通過立法加強監管,完善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為基金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4.20世紀80年代以後,證券投資基金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發展,基金業的快速發展成為一種國際性現象。

⑼ 證券投資基金的產生與發展歷史

投資基金起源於英國,在20世紀20年代傳入美國後,得到極大的發展和普及。今天,美國的投資基金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資產量和最完備的管理系統,美國號稱基金的王國。二次大戰後投資基金遍及全世界.

英國的封閉式基金一般以投資信託公司股份的形式向公眾募資,而開放式基金一般以單位信託基金的形式存在。1868年,世界上第一個投資信託「外國和殖民地政府信託」在英國誕生。該基金成立時募集100萬英鎊,其操作方式類似於現代的封閉式契約型基金.

美國的共同基金分為封閉式和開放式。封閉式基金的起源早於開放式基金,但開放式基金以其方便投資者的優點很快超過了封閉式基金。目前,封閉式共同基金大約只有500餘個,多為債券基金和國家基金,而開放式基金的數目則高達5000餘個,種類多種多樣。

投資基金出現在香港,最早是在1960年,台灣的投資基金誕生於1983年.

到目前為止,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早在1987年,中國銀行和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等熟悉海外業務的金融機構就開始在境外(香港等地)涉足基金業務。
從1992年開始,國內的基金紛紛在沈陽、大連、海南、武漢、北京和深圳等地出現。同年10月8日,國內首家被正式批准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圳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成立。
到1993年,各地大大小小的基金約有70家左右。這一時期是我國基金發展的初期階段。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依次為標志,我國基金進入了公開上市交易的階段。

1993年8月,淄博基金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依次為標志,我國基金進入了公開上市交易的階段。1998年3月23,開元、金泰兩只證券投資基金公開發行上市,這次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程。到2001,我國已由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34隻。

2001年9月,經管理層批准,由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支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2003年10月28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基金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基金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必將對中國基金業以及資本市場和金融業健康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截止2007年10月,我國已有5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大約300隻開放式基金,56隻封閉式基金.

我國對基金的扶持,主要體現在稅收和費用上。從國內基金稅收情況看,我國現行稅收政策只對基金管理公司徵收所得稅和營業稅,不對基金和基金投資人征稅,不存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在印花稅上,投資者買賣基金都是免徵印花稅的。從未來發展情況看,基金的稅收政策發展方向是,使基金投資者通過基金管理公司買賣證券的實際稅負不高於投資者直接投資於證券的稅負。

閱讀全文

與投資信託基金在英國的發展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東莞2019年融資租賃補貼 瀏覽:781
期貨客戶群 瀏覽:456
內蒙古經濟金融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523
金融公司招培訓專員靠譜嗎 瀏覽:210
全國現貨交易所有哪些 瀏覽:182
申萬期貨交易平台 瀏覽:587
非金融服務利息可以開票嗎 瀏覽:803
互聯網理財恆昌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34
鼎豐集團做什麼 瀏覽:282
杠桿視頻物理大師 瀏覽:201
匯率20天內變化快嗎 瀏覽:29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快易 瀏覽:947
大宗交易所之家 瀏覽:291
外匯交易中ac指數 瀏覽:718
購買外匯用途限制 瀏覽:238
杠桿動力與阻力區別 瀏覽:561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
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 瀏覽:376
中行換外匯要辦卡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