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9年的農村醫療保險補貼為什麼是25塊一個人
各個地方的補貼政策不一致,你最好還是咨詢下你戶籍所在地或者是你繳費所在地的醫保窗口或者醫保部門吧。
B. 2019年 醫保補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自2018年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財政補貼實施定額補助,按照每人每年180元進行補貼,其中,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需個人繳費40元。
(一)與民政部門全額資助對象身份重疊人員的繳費。2019年參保繳費,財政定補以外的差額部分40元/人/年由縣民政局代繳,個人不再繳費。鄉鎮應在城鄉居民醫保系統中標識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身份。
(二)與衛計部門全額資助對象身份重疊人員的繳費。2019年參保繳費,由衛計部門全額代繳,個人不再繳費。鄉鎮應在城鄉居民醫保系統中標識為衛計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身份,確保其享受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保傾斜政策。
(三)2018年11月30日國辦系統動態鎖定後,上述特殊人員若有變化的,由民政、衛計部門在2018年12月10日前下發相應變更名單,鄉鎮做相應調整和醫保系統標識。
C. 為什麼2020年的新醫療合作報銷比19年的還少
2020年新醫療合作報銷比例不可能比2019年少的,因為你交的錢越來越多了,報銷比例也肯定越來越高。
D. 2019年醫療費用已達7083億元 醫保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醫保的性質決定醫改的性質,醫保的保險屬性決定了醫改必須引入市場機制;
二、醫保是醫療服務價格機制形成的基礎,醫改中必須堅持充分發揮醫保的談判功能;
三、醫保為醫改提供物質基礎,必須保持醫保基金的可持續性。
醫保為醫改奠定物質基礎,首先強調的是物質基礎的合理性,要堅決反對對醫保物質基礎的不合理要求,其次強調的是醫保的物質基礎性作用要可持續,不能片面地提出增強醫保的物質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醫保的基礎性作用不等於兜底責任。
自從《「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首次明確提出「充分發揮全民基本醫保的基礎性作用」「醫保的基礎性作用」在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現,如《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做好2016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43號)、《關於積極推動醫療、醫保、醫葯聯動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16〕56號)、《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等均提出要發揮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
全民醫保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既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葯衛生體制的重要內容,所以無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在推進「健康中國」戰略中,都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和基礎性作用(王東進,2015)。但是如何發揮基礎性作用,理論與實踐中眾說紛紜,其中不乏誤解之處。本文旨在修正相關的錯誤認識,並提出對醫保在醫改中基礎性作用的三大見解。
醫保的性質決定醫改的性質
我國現代醫療保險制度自建立之初,就是社會保險,不是社會福利。《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明確提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即要「建立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3號)提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而互助共濟、分散風險正是保險制度的內在要求。因此,從概念上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應是保險制度而不是福利制度。《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7〕20號)也提出要「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醫保的性質決定了醫改的性質,醫保的方向決定了醫改的方向。醫保的保險屬性決定了醫改必須引入市場機制,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醫療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不能走計劃經濟回頭路。我們強調鼓勵和允許各地對醫改進行積極探索,但所有探索都不能動搖醫保保險屬性的基本前提,都不能違背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醫改實踐中曾出現過第三方付費與「一手托兩家」的爭論,其實質是選擇市場機制還是計劃經濟模式。發揮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就是要充分發揮第三方付費機制的作用,而不是「一手托兩家」。有人或許會對此提出疑問,認為新醫改方案中提出了「強化政府責任與投入」的要求,強化第三方付費機制是否與「強化政府責任與投入」的要求相違背呢?第三方付費並不是否定政府責任,而是強調應該通過引入市場機制,通過第三方付費的方式補貼醫療保險的需求方,而一手托兩家,通過直接補貼醫療機構,讓醫療機構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則是走計劃經濟老路。
醫保是形成醫療服務、葯品價格機制的基礎
在醫療領域,醫療服務、葯品價格機制應該由買賣雙方相互談判形成,而不是由政府拍腦袋決定。充分發揮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就是要充分發揮醫保作為需求方代表的談判功能,通過與醫療機構、葯品供應廠商等談判,為合理的醫療服務、葯品價格形成機制奠定基礎。
談判功能是醫保的基本功能之一。從理論上講,醫保作為需求大戶,應該具有較強的談判能力和威懾力,能夠起到有效規范和約束醫療機構、葯品供應廠商行為的作用。但實踐中,醫保的談判功能未能發揮作用。原因有很多,如當前醫保經辦機構與醫保行政主管部門管辦不分,醫保經辦機構不是獨立的法人主體,缺乏主動搜索相關醫療信息控制醫療費用的動力。但根本原因在於醫療服務、葯品價格不是由買賣雙方相互談判形成的,而是由政府定價決定的。作為需求大戶的醫保,未能參與到醫療服務、葯品價格的形成過程中。
充分發揮醫保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堅持發揮醫保的談判功能,加強醫保談判實力和談判能力建設。為此,必須要:(1)改變職工醫保、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各自為戰的局面,加大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整合力度,提升基本醫療保險的整體效能。(2)積極推進醫療機構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醫保經辦機構與醫保行政主管部門的「管辦分開」,強化醫療領域相關市場主體的獨立法人地位,強化獨立法人自負盈虧的約束機制。醫保機構只有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強調醫保機構的控費責任才能不會成為一句空話,醫保機構也才有動力主動的搜集相關信息,約束醫療機構、葯品供應廠商的行為,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3)改變醫療服務、葯品的政府定價機制,改變過去買單方與點菜方分離的狀態,積極探索醫保機構直接參與醫療服務、葯品定價的談判模式,形成醫保與醫療機構、葯品供應廠商談判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
醫保為醫改提供物質基礎
醫保為醫改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據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由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醫療費已達6140億元,參保人員的醫療總費用占醫療機構全部業務收入的60%-7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90%(王東進,2012)。醫保基金已經成為醫療機構的最大付費方。醫療保險的運行狀況和醫療保險基金的穩健性,直接關系醫改成敗,影響醫改方向。如果醫療保險基金出現崩盤的危險,整個醫改就會停頓,甚至會走回頭路。因此,發揮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就是要確保醫保基金穩定運行,保證基金不出險。
實踐中,有種錯誤觀點認為醫改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醫保的物質基礎不牢;醫改要取得成功,就要築牢醫保的物質基礎,提高醫保的報銷比例。事實上,醫保的報銷比例已經達到70%-80%,部分地區甚至高達90%。過高的報銷比例已經嚴重影響醫保基金安全,醫保基金結余不足或當期收不抵支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嚴重,這對醫保健康可持續產生嚴重影響。
還有種錯誤觀點認為,為推進分級診療,應該進一步改革醫保付費機制,提高基層就診時醫保的報銷比例。事實上,分級診療制度一直未能建立,其根本在於醫療資源配置出現問題,行政對醫療資源的管控導致醫療機構大的越來越大、強的越來越強。如在衛計委嚴令限制醫院病床數量的情況下,號稱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大一附院今年仍新增了3000張床位。行政管控的結果是基層醫療機構逐漸被掏空。中央層面一直在強調強基層,但基層依然羸弱、沒有好醫生。這不是因為醫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持不夠,而是因為行政的過度管控,多點執業、管辦分開一直沒有做好。
醫保為醫改奠定物質基礎,首先強調的是物質基礎的合理性,要堅決反對對醫保物質基礎的不合理要求,其次強調的是醫保的物質基礎性作用要可持續,不能片面地提出增強醫保的物質基礎。為此,一要確定合理的報銷比例,考慮到保險與激勵的矛盾,國際經驗表明75%的報銷比例能夠較好地協調保險與激勵的關系;二要設計合理的起付線、封頂線和費用支付方式,要認識到醫保的基礎性作用,不等於醫保的無限責任,醫保不能也沒有能力承擔所有醫療費用。
醫保的性質決定醫改的性質
實踐中,有種觀點把基礎性作用與兜底責任混為一談,認為應該強化醫保的兜底責任,尤其是在因病致貧問題上,應該進一步提高醫保報銷比例、降低醫保的起付線、提高最高支付限額,建立大病保險制度解決大病導致的因病致貧問題。基本醫療保險是保險而不是救助或福利,是一種分散疾病帶來的財務損失風險的機制,而不是消除貧困的制度。基本醫療保險講責任分擔,即個人在籌資和醫療費用上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使參保人有節約醫保基金的經濟動力。設置醫保的起付標准、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就是落實責任分擔的具體政策措施。而且,起付標准不是越低越好,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也不是越高越好,否則,難免會失去節約基金資源的動力,甚至導致浪費。
基礎性作用與兜底責任不同,不能混為一談。雖然保基本和兜底線通常一起使用,但二者屬於不同的范疇:保基本屬於基本醫療保險的范疇,兜底線屬於醫療救助的范疇;基本醫療保險只能夠保基本,不能也沒有能力兜底線。現實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大量出現,原因不在於基本醫療保險保基本功能沒有發揮好,而是醫療救助兜底線能力不強。民政部門管理的醫療救助項目,本應承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兜底責任。然而,財政投入杯水車薪,使得這種兜底功能遠遠未能發揮出來。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政府應該加大醫療救助等社會救助的兜底線能力建設,而非一味強調醫療保險的保基本作用。
總之,正確理解醫保在醫改中的基礎性作用,要求既不能貶低該作用,也不能誇大該作用,更不能在爭權時貶低醫保的基礎性作用,在諉責時刻意誇大醫保基礎性作用。實際工作中存在著誇大醫保基礎性作用的傾向。以分級診療為例,有種觀點把分級診療制度沒有建立歸結為醫保的基礎性作用沒有發揮好,歸結為醫保的指揮棒沒有發揮作用。實際上,醫保的指揮棒能夠發揮作用,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密切的關系,取決於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進程。
E. 北京醫保補貼政策2019年
自2018年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財政補貼實施定額補助,按照每人每年180元進行補貼,其中,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需個人繳費40元。
(一)與民政部門全額資助對象身份重疊人員的繳費。2019年參保繳費,財政定補以外的差額部分40元/人/年由縣民政局代繳,個人不再繳費。鄉鎮應在城鄉居民醫保系統中標識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身份。
(二)與衛計部門全額資助對象身份重疊人員的繳費。2019年參保繳費,由衛計部門全額代繳,個人不再繳費。鄉鎮應在城鄉居民醫保系統中標識為衛計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員身份,確保其享受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醫保傾斜政策。
(三)2018年11月30日國辦系統動態鎖定後,上述特殊人員若有變化的,由民政、衛計部門在2018年12月10日前下發相應變更名單,鄉鎮做相應調整和醫保系統標識。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2019年社會醫療保險補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新的社會保障政策將於2019年1月1日實施今年7月,中央政府辦公室發布了國家稅收和地方稅收征管制度改革方案,明確了2019年1月1日以來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作相關的傷害保險費,生育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費將由稅務機關收取。這對工人來說無疑是一種福氣,社會保障費用可以按時全額支付,從長遠來看利潤!
與稅務機關相比,社會保障機構的徵收權力相對較弱,導致收費不嚴格和不規范。許多企業支付較少的社會保障費。由於稅務部門有更多的企業財務信息,因此讓稅務部門收集更為標准。除了確保嚴格收取社會保險費外,收集效率也將得到提高。
G. 2019年的醫療費用2022年能報銷嗎
摘要 基本醫療保險報銷時限一般是當年的要在當個年度報銷。而商業醫療保
H. 北京市醫保補貼政策2019年
您好!以北京市為例:
一、生育保險基金以生育津貼形式對單位予以補償。補償標准為:女職工妊娠7個月(含7個月)以上順產分娩或妊娠不足7個月早產的,享受3個月的生育津貼;難產及實施剖宮產手術的,增加半個月的生育津貼,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一個嬰兒,增加半個月的生育津貼;妊娠3個月(含3個月)以上、7個月以下流產、引產的,享受1個半月的生育津貼,妊娠3個月以內因病理原因流產的,享受1個月的生育津貼。生育津貼以女職工產前或計劃生育手術前12個月的生育保險月平均繳費工資為計發基數。
二、生育營養補貼與圍產保健補貼,凡符合享受國家規定90天(含90天)以上產假的生育女職工可享受生育營養補貼300元、圍產保健補貼700元。
三、一次性生育補貼,原在單位參加生育保險的女職工失業後,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時,可享受一次性生育補貼:流產400元、順產2400元、難產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對參加生育保險的男職工,其配偶未列入生育保險范圍,符合計劃生育規定生育第一胎時,可享受50%的一次性生育補貼。
四、生育津貼補償到單位,參保女職工產假期間本人基本工資、獎金及福利費由單位照發。
五、計劃生育手術費,包括因計劃生育需要,實施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流產術、引產術、皮埋術、絕育及復通手術所發生的費用,列入生育保險基金結付范圍。
天津市2016年度生育津貼調整最新政策
天津市為進一步簡化女職工生育津貼申領發放程序,提高服務效能,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適用范圍和條件
屬於企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用人單位」)的女職工,其依法享有的生育津貼,由原一次性劃撥至用人單位賬戶,改為按月發放至本人社會保障卡賬戶。
機關事業單位女職工生育津貼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月劃撥至用人單位賬戶,並由用人單位及時發放給本人。
用人單位為生育或終止妊娠的女職工連續繳納生育保險費6個月以上(含補繳)的,具備生育津貼申領條件;連續繳費不足6個月的,可在繳費滿6個月後申領生育津貼。
二、申請與核撥
(一)網上申請。用人單位應於女職工生育或終止妊娠次月起12個月內,為女職工及時辦理生育津貼申報手續。申請時需登陸市人力社保局門戶網站「生育津貼申報」欄目,網上填寫女職工生育津貼申報信息核對表,並加蓋單位電子公章和電子簽名,上傳相關信息,完成網上申報。
用人單位和女職工可在網上查詢生育津貼申報流程、津貼標准和發放進度等相關信息。
機關事業單位申報女職工生育津貼的,按照上述網上申報的相關規定執行。
(二)審核劃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在申報受理後10個工作日內完成生育津貼審核,並於審核通過後次月5日前按規定劃撥生育津貼。
晚育女職工申請增加生育津貼的,無需再提供《獨生子女光榮獎勵證》,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再對該證書實施審核。
用人單位應按照國家及本市有關規定,確定女職工產假期間的工資。產假期間的工資高於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的生育津貼標準的,應將差額部分按約定的工資支付日期,足額發放給女職工本人。
機關事業單位女職工生育津貼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月劃撥至用人單位賬戶,用人單位與女職工產假工資比對後,將高出產假工資部分的生育津貼,及時發放給本人。
本通知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此前本市有關規定與本通知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2016年廣州生育保險繳費基數是多少?
2015年7月1日起,廣州生育保險繳費基數將進行調整。由於統計部門暫未公布本市2014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繳存基數上下限暫定為以廣州市2013年職工月平均工資5808元計算,2015-2016年廣州生育保險繳費基數上下限是多少?
我要交給生育保險多少錢?
生育保險和養老、醫療、失業等保險不同,它的費用全部由企業繳納,職工個人不繳費。企業按照其上年個人月平均工資的0.8%繳納生育保險費。因為個人不繳費,所以職工的工資條裡面是沒有生育保險扣款這一項的。
單位沒給上生育險怎麼破?
生育保險是一種強制性社會保險,如果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及時為職工辦理參保手續或未足額繳納費用的,職工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有關費用由用人單位支付,並且支付標准不得低於本市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規定的標准。也就是說,如果員工符合參保條件,但是單位沒有為員工參保,那麼員工生育所發生的費用就要由單位來承擔。單位應承擔的費用與職工應當按照生育保險享受的待遇完全一致,包括產前檢查費、生育醫療費、生育津貼、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等等。
生育保險能給多少錢?
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范圍主要包括:產前檢查費、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計劃生育手術醫療費用。
通俗地講,生育津貼就相當於生育保險基金給女職工支付的生育期間的工資。因為女職工生育期間肯定要歇產假,單位可以不支付其產假期間的工資,這期間的工資就由生育保險基金來支付了。生育津貼調整為以職工所在用人單位月繳費平均工資為基數。舉例來說,一名女職工所在的單位上一年月繳費平均工資是3000元,她生育前後休了90天產假。那麼她享受的生育津貼的標准就是3000元除以30,再乘以90,得出她的生育津貼就是9000元。生育津貼即為產假工資,生育津貼高於本人產假工資標準的,用人單位不得剋扣;生育津貼低於本人產假工資標準的,差額部分由用人單位補足。
申領生育津貼需要准備什麼材料?
生育津貼的申領由工作單位的人事專員跟社保部門對接,所以新媽媽們不用自己去跑,但還有一些材料還是要自己准備齊全,交給人事處,請他們代辦的。這些材料包括:
1.《北京市生育服務證》(原件和復印件);
2.《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生育服務聯系單》(原件和復印件);
3.《北京市工作居住證》(原件和復印件);
4.醫學診斷證明書(原件和復印件);
5.嬰兒出生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6.《結婚證》(原件和復印件);
7.《北京市申領生育津貼人員信息登記表》(一式兩份);
8.《北京市申領生育津貼人員信息變更表》(一式兩份);
9.因特殊原因,需要攜帶的其它相關材料。
生孩子能報多少醫療費?
並不是說生育醫療費用花多少就能報多少,生育保險對於生育醫療費用的報銷採取的是定額和限額報銷的辦法。如果參保者自願選擇特需醫療等價格較高的特殊服務,那麼高出基金支付標準的費用就要由個人自付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