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聯網醫療:你認為是泡沫還是轉機說說你的理由
和往年一樣,2015馬上就從我們手裡溜走。對移動醫療的參與者和關注者,這一年又跟往年不一樣,從喧鬧的年頭到稍顯清冷的年尾,有太多事件和經歷值得記述。
2014是移動醫療元年,因為很多人是在這一年才聽說這個詞或剛動了試水的心思。
2015各路豪傑從心動變成行動,用自己最美好的姿勢試圖推開醫療塵封的大門。不管平穩落地還是摔個跟頭,都懷著一顆努力過的心。
我有幸借獨角獸工作室的平台一年中實地拜訪了近三十家創業公司,深談了近百個投資人創業者,調研了解過一百多個創業項目,忍不住想對移動醫療來個全面的年終總結。
2015年的移動醫療太多姿多彩了,來比賽的、押賽道的、看熱鬧的還是潑涼水的,都可以找到自己鍾愛的劇情,再得出自己預設的結論。想用幾句簡單的話展現移動醫療酸甜苦辣鹹的一年,難免得罪一大批觀眾,我還是借2015年熱賣的五部電影來請各位對號入座吧。
速度與激情
只有這部電影才能配得上2015年移動醫療的熱鬧,感謝2014年融資成功的三甲公司,感謝國家的互聯網+政策,從幾乎無人關注到3000多款醫療APP上線只用了一年多,這只有大煉鋼鐵的熱情才能比得上。
掛號預約、網路問診和慢病隨訪是最火熱的創業門類,幾百個叫 XX醫生的APP能把你徹底繞暈。光糖尿病一個領域,獨角獸工作室就發現了50多款活躍APP。還有好多公司處在萬事俱備,只差程序員就可以開工的狀態。
跟醫葯沾不沾邊的都進來做移動醫療,誰讓我們都有關心人類健康的情懷?醫療是3萬億的盤子,算上大健康就有8萬億,難怪有仁和葯業定增十幾億押寶醫葯O2O,有平安自雇幾百名醫生專職做網路問診,有滴滴打車推出醫生上門,有掛號網獲得數億美金的天價融資,有馬雲喊出三十年後讓醫生失業。
誘惑和恐懼,讓大家都深深地記住了移動醫療。
不可思議
看了一年的移動醫療,我只能說有太多地方很奇妙。衛計委51號文規定網上不能做醫學診療、公立醫院朝南坐、醫保不給疾病預防買單、醫生無法自由執業和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都決定移動醫療剛出生就營養不良。缺少可穿戴硬體和商保支持,移動醫療在患者那裡也沒討到便宜。
雖然做移動醫療很多,但能做的領域還非常少,大家自然少不了互相學(chao)習(xi)。很多APP號稱有N萬醫生或幾百萬患者使用,但看看身邊的醫患又好像沒人在用。很多公司敢從三五十人一年內膨脹到三五百人,沒有盈利沒有收入甚至看不到收入在哪,支撐信心的只有VC的錢和不知真假的運營數字。業界都認為某家名字里有個水果的公司恐怕明年會率先倒下,希望它到時候不要連累太多人家就好。
分歧者
一邊創業熱火朝天,一邊用戶冷眼旁觀;一邊說互聯網+醫療好,一邊說醫療+互聯網才是正道;一邊說移動醫療代表未來,一邊說移動醫療沒有未來。
移動醫療在2015年出現前所未有的分歧:一篇匿名文章就可以幾乎「說倒」移動醫療的標桿——春雨醫生;熱心「醫療信息化」的王杉院長跟力主「醫療去中心化」的張銳在一場對話中互相打斷18次;中國最大的移動醫療公司——網路跟它最大的金主——莆田系民營醫院為醫療廣告矛盾公開;有人說移動醫療剛開場,有人就唱移動醫療進入下半場;去年底投資人還非移動互聯網不投,今年底就變成沒有醫療收入不投。
移動醫療有人看好,有人唱衰,沒有一個理論能服眾,沒有一個模式能走通。
夏洛特煩惱
創業小公司起步艱難,移動醫療領頭羊也煩惱多多。雖然掛號網一氣融了4億美金,等於幾百家小公司的天使投資總額。但是線上流量無法變現,掛號也難以收到錢,春雨醫生、丁香園和掛號網紛紛辦起線下診所醫院,好大夫從分診延伸到隨訪,阿里健康醫葯電商業務受挫後轉型雲醫院和在線醫療還是不叫座,騰訊承認不懂醫療,就投資它認為能連接醫療信息和醫患的公司,一口氣在杭州就入股三家,據說小馬哥還想給幾家劃分地盤,不要自相殘殺。
火星救援
創業者都是打不死的小強,也沒有時間關注別人的想法,就像被遺忘在火星的馬特.迪蒙,只有自己拚命找到點可憐的資源才能熬到別人來救你。
移動醫療跟商業保險合作是下半年的熱點,「退糖鼓」和「騰愛糖大夫」都已經正兒八經玩起來,阿斯利康、賽諾菲和輝瑞都跟移動醫療深度結盟,都想借對方的體溫度過難挨的行業冬天,魚躍、樂普和福瑞索性自己做移動醫療,不就是做個APP嗎,誰說葯企的程序員就不能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呢?
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緊閉的醫療大門好像有打開一條縫的苗頭,VC不想投資個醫生集團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國家剛鼓勵實現分級診療,立馬涌現一批做轉診飛刀的公司, 「責任醫療組織」「整合醫療」和「凱撒模式」也張口就來。
為移動醫療打基礎的信息化項目沒有贏得足夠多的關注,無論是提倡醫療數據標准化與公享的OMAHA聯盟,還是蘋果research kit首批邀請宣武醫院項目入駐,或是首家雲醫院在寧波和首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或是西安盈谷與中國電信合作的「影像雲」工程,它們的巨大熱量將在未來幾年得到釋放,驚天動地也未可知。
如果把醫葯電商也算移動醫療的延伸,這是年度大戲中最吊胃口的橋段。總說要來,總是不來,大家早已屯好重金,連國葯上葯這樣超級選手都早早跟360、京東聯手,就等政策發令槍響。葯企的未來很煎熬,醫院的利益不會放,患者的習慣難以改,醫葯電商好處咱走著瞧!
還是這句話:不管你喜不喜歡2015年移動醫療,它的故事和表演都有聲有色。你可以懷疑移動醫療,但置之不理就會錯過一場好戲。
2016中國經濟有眾多懸念,結構調整才能平穩著陸,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才會有新產業生根發芽。移動醫療的價值會不會水落石出?移動醫療會屍橫遍野還是高歌猛進?哪些公司會變成移動醫療公認的獨角獸?你可以預設自己的答案等明年來檢驗。
② 香盈谷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香盈谷商標總申請量2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2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0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香盈谷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③ 最神奇資本王:他如何通過新三板讓2家公司起死回生
在新三板,有一種玩法叫「仁會生物」,一家公司,營收為0,市值將近70億,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
還有一種玩法叫「龍曦」,一個人,布局了4家新三板公司。其中重頭的2家公司,眼看打水漂的投資,在他的運作下起死回生並取得不錯的回報,不服不行。
讀懂君今天要講講「龍曦」。龍曦是一個人,一個做私募股權投資的人。公開資料顯示,龍曦曾在深圳北融投資公司和任招商證券投行部經理,現為北京盈谷信曄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如果你還記得讀懂君寫的《萬萬沒想到!狩獵新三板,十大資本王竟然布局已久》,你就有可能記得龍曦,他在十大資本王里排名第二。我們來看看,龍曦在新三板到底是怎麼玩的。
1、一口氣投資兩筆,但都折戟IPO
龍曦布局了4家新三板公司,其中至少有3家堪稱傑作:盈谷股份(830855.OC),前兩天剛被朱雀舉牌;羿珩科技(835560.OC),最近剛被A股公司花9億收購;微傳播(430193.OC),做互聯網營銷的,運作手段堪稱一流,目前市值16億,具體運作手法讀懂君之前研究過,請見《創富神話又現新三板!做營銷融10億,半年估值翻30倍》。還有透平高科(831644.OC),被龍曦收購了,暫時還沒動作,但未來應該會有故事。
慘淡的市況下仍能獲得這樣的戰績,龍曦堪稱人生贏家。
故事要從2010年講起,那一年隨著全球經濟的好轉,一度遭受打擊的光伏產業進入新一輪增長期。也許龍曦就是看準了這個機會,一舉投資了兩家光伏企業,盈谷股份(當時還叫寧夏日晶)和羿珩科技。
果然風吹起來了。龍曦入股的前一年,也就是2009年,寧夏日晶總資產5934萬元,營收7390萬元,盈利只有1552萬元。但龍曦投資後的2011年,寧夏日晶營業收入達到3.08億元,盈利7702萬元,分別是2009年時的4倍和5倍。
2012年3月,寧夏日晶開始創業板IPO之路。由於驕人的業績,IPO之路順風順水,眼看就要成功了,卻被競爭對手實名舉報,IPO夭折。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2年,因為產能過剩和歐美的反傾銷調查,光伏產業遭受重創,光伏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寧夏日晶也不例外。2012年,公司營收降至1.68億元,慘遭腰斬,盈利2329萬元,不到2011年的三分之一;2013年更慘,公司營收降至5323萬元,虧損865萬元。
還有更悲催的事情,與寧夏日晶同時投資的羿珩科技,因為光伏產業的滑坡,IPO也擱淺了。
經過這一系列打擊,一般人可能已經哭暈在廁所了,但龍曦沒有。
2、在新三板上「起死回生」,靠的是什麼?
龍曦改變了打法。
第一步,他和私募基金合夥人受讓了寧夏日晶的部分股份,逐漸從財務投資者轉變為控制人。
第二步,於2013年5月28日成功運作寧夏日晶掛牌天津股權交易所,融資4305萬元。
2014年新三板開始擴容,龍曦又帶領寧夏日晶轉戰新三板。為了登陸新三板,實施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動作:2014年3月6日,從天交所摘牌;3月7日,龍曦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3月16日更名為盈谷股份;6月27日取得股轉系統同意掛牌函。
7月4日,盈谷股份正式掛牌新三板。從天交所摘牌到新三板掛牌,盈谷股份僅僅用了4個月。
掛牌新三板沒多久,盈谷股份就完成了一次增發,融資6000萬。
故事還沒有講完,2014年下半年,盈谷股份開始轉型,要做黃金全產業鏈,包括開礦採金子、冶煉、做純金製品和貴金屬工藝品。2015年,盈谷股份又完成2次增發,共融資2.92億元。
有了錢,又做了黃金,盈谷股份的業績實現大逆轉,2015年公司營收12.42億,增長1168%,盈利3582萬,增長914%,其中,賣黃金的收入佔到了總營收的95.92%。
帶著這樣驕人的業績,盈谷股份順利進入創新層,並且被陽光私募朱雀投資舉牌。至此,龍曦把盈谷股份玩出了一朵花來。
而盈谷股份的難兄難弟羿珩科技也於2016年1月18日,正式掛牌新三板,並成功進入創新層。龍曦通過自己的基金公司持有羿珩科技32.12%的股份,是第三大股東。在新三板上待了不到6個月,羿珩科技就宣布,其100%的股權將被A股公司康躍科技以9億的價格收購。
羿珩科技被收購時,龍曦控制的基金公司持有羿珩科技的股份還8.04%。而在此之前通過二級市場龍曦轉讓了24.08%的股份,按照成交均價計算,至少賺了4400多萬。目前,羿珩科技已經停牌,若收購完成,龍曦間接持有8.04%的股份將價值7236萬。
至此,這兩筆險些打水漂的投資,通過龍曦高超的運作手法,起死回生,還取得了高額回報。用長袖善舞形容龍曦一點也不為過。
2014年盈谷股份登上新三板,2016年羿珩科技來到新三板,就在中間的2015年,龍曦又隨手投了微傳播和透平高科兩家公司。2015年8月,龍曦認購微傳播375萬增發股,持股8.48%;2015年末,新三板公司透平高科被龍曦收購,龍曦稱將通過業務整合的方式置入互聯網優質資源,推動透平高科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