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融資信託 > 2014二季度末信託行

2014二季度末信託行

發布時間:2022-02-06 14:23:31

Ⅰ 銀行、信託通道緊縮逾六成 房企融資凜冬已至


房企的日子越來越艱難。11月6日,國購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購投資)發布了《關於法院裁定受理國購投資有限公司及下屬公司重整申請及指定管理人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這家「安徽第一大房企」將走向破產重整之路。



根據人民法院公告網消息,截至11月11日,宣告破產的房企已經增加到431家。房企融資接近冰點,同策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其監測的40家典型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資金額摺合人民幣235.82億元,環比大幅下跌65.80%。



10月融資額度驟降



根據國購投資2018年度審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國購投資單體資產總額約為120.08億元,負債總額為126.34億元。國購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因流動性問題,陷入債務危機,由此而引發大量的訴訟和執行案件於短期內集中爆發,各公司的銀行賬戶和資產被多家法院凍結、查封,企業生產經營受到重大影響,企業財產面臨被強制執行的風險。



而在國購投資公告的前一天,11月5日,標普全球評級(下稱標普)在發布的報告《中國房地產觀察:融資受限束縛開發商擴張拳腳》中表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正在換擋變速,接受融資環境前所未有收緊的現實。融資受限將抑制購地活動,同時,隨著銷售回籠現金變成越來越重要的一個資金來源,部分開發商將加快銷售步伐。標普預計2020年全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額增速將放緩至0%-5%,主要靠基本面較好的城市的穩健住房需求支撐。作為需求指標的銷售面積近幾個月已重新恢復增長。雖然2019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表現強勁幾乎都歸功於房價上漲,但8月以來全國累計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已重返正增長區間。



同策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其監測的40家上市房企,在10月完成融資金額235.82億元,環比大幅下跌65.80%。而且,多個融資渠道的融資額均跌至冰點。數據顯示,10月,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摺合人民幣101.08億元,環比減少35.14%;通過發行超短期融資券、向金融機構借款、發行優先永續債券等方式,融資金額60.93億元,環比減少67.12%;通過境內銀行貸款融資40.45億元,環比減少74.79%。



克而瑞地產的研究數據則顯示,10月份,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864.87億元,環比下降24.5%。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融資金額大幅下滑更多是季節性因素,因為年關將至,房企開工意願減弱,導致需求減少。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房企確實面臨較大的融資壓力,隨著政策加碼,「缺錢」可能會是一種常態。



海外融資成救命稻草



銀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也明顯收縮。



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房地產領域貸款增速則連續14個月回落,9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43.3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5.6%。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幣房地產貸款4.6萬億元,占同期人民幣新增貸款量的33.7%,與去年全年水平相比低6.2個百分點,降至24.1%。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24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增速比上月末低1.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為1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7.7%,佔比與去年全年佔比相比低了3.9個百分點。



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認為,目前是比較合理的佔比。過去房地產熱的時候個人購房貸款增長會非常快,佔比高的時候有些城市甚至超過50%,銀行貸款增量中超過一半流向房地產及購房領域。現在從全國來看,佔比降至24.1%,是相對比較合理的水平。根據多年觀察,25%左右的佔比是比較合理的。過去幾年多數情況下,這一數據都在30%以上。」



與此同時,信託的融資額度也快速下降。11月9月,用益信託網發布10月份集合信託市場報告。據用益金融信託研究院統計,10月共有58家信託公司成立1314款集合信託產品,環比減少27.12%;成立規模為956.67億元,環比減少47.03%。房地產信託規模下降是導致信託規模下降的重要原因,房地產信託共募集資金281.72億元,環比下滑60.47%。報告認為,房地產信託再度收緊以及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是影響信託公司展業的重要因素。



多條融資通道幾近被封殺之後,海外融資成了房企「救命稻草」。根據中原地產統計,僅11月5日這一天,房企美元債融資金額就接近20億。9月單月房地產企業海外美元融資37.97億美元,8月為15.8億美元。10月數據顯示,累計已經有13家房企發布了接近50億美元的融資計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整體看,房地產行業資金緊張,房企抓緊窗口期,大量大額度發行美元債。2019年房企美元債刷新紀錄已成定局。



美元債的井噴對緩解部分企業融資有很大好處。截至11月5日,2019年房企合計海外發布的計劃融資590億美元,相比2018年同期上漲了接近50%。從融資成本看房企融資成本分化,主要在6%-15%之間。



張大偉表示,美元債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並非主要資金來源,整體政策影響看,2019年二季度後房企大額度融資減少,房企搶地現象也開始減少,特別是對於融資渠道較少的企業來說,壓力將非常大。今年特別是下半年開始,房企明顯更加關注資金鏈的安全,房地產市場必須穩定,而穩定房地產最主要的是防止出現金融風險,所以在最近幾個月,針對房地產融資的各方面政策都在規范與收緊。目前看,信託與海外融資,都是規范而不是全面暫停,對於中小房企來說,對於高負債率房企來說,未來預計融資難度將非常大,但是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影響相對有限。

Ⅱ 2013年第2季度信託公司的信託資產總計為多少

第二季不知道,好想沒專門公布過。因為第三季過了10萬億,所以特意做了報告
最新三季度數據
信託資產為101314.64億元。按來源分,集合資金信託23586.58億元,佔比23.28%;單一資金信託72219.66億元,佔比71.28%;管理財產信託5508.40億元,佔比5.44%。其中,銀信合作21675.06億元,佔比21.39%。

Ⅲ 什麼是信託信託的概念是什麼信託投資的方向是什麼

一、信託就是信用委託,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信託業務是由委託人依照契約或遺囑的規定,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將財產上的權利轉給受託人(自然人或法人),受託人按規定條件和范圍,佔有、管理、使用信託財產,並處理其收益。

二、概念:信託(Trust)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三、信託投資方向:
1、工商企業。2014年度,工商企業仍是資金信託的第一大配置領域,規模為3.13萬億元,佔比為24.03%。但是,佔比有明顯的下降,相比2013年末28.14%的佔比,同比下降了4.11個百分點;相比2014年3季度末25.82%的佔比,環比下降了1.79個百分點。
特別是在規模上2014年3季度和4季度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了負增長:2季度規模為3.22萬億元,3季度為3.15萬億元,4季度進一步減少為3.13萬億元。這主要是因為受經濟下行影響,工商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信託業對工商企業的資金運用開始偏向謹慎。
2、基礎產業。2014年度,基礎產業仍是資金信託的第二大配置領域,規模為2.77萬億元,佔比為21.24%。與工商企業相同,2014年基礎產業投向佔比也呈下降趨勢,規模也呈現負增長。相比2013年末25.25%的佔比,同比下降了4.01個百分點;相比3季度末的21.80%的佔比,環比下降了0.56個百分點。
期間,2014年3季度末規模為2.66萬億元,相比2季度末的2.72萬億元規模,規模減少了0.06萬億元。資金信託對基礎產業配置的減少,與基礎產業過度投資、地方債務風險顯現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預見,隨著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地方政府債務融資方式和存量債務管理方式調整政策的實施,信託業未來將進一步壓縮對基礎產業的配置,信託公司對政信合作業務也將更加審慎。
3、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是資金信託的第三大配置領域。2014年度,資金信託對金融機構的運用規模為2.27萬億元,佔比17.39%。與資金信託對工商企業和基礎產業配置減少趨勢不同,資金信託對金融機構的配置則呈現上升趨勢。
相比2013年末12.00%的佔比,同比上升了5.39個百分點;相比2014年3季度末15.73%的佔比,環比提升了1.66個百分點。資金信託對金融機構運用的增加,主要源於信託業強化金融協同、金融業投資及其資產運用波動不大和回報穩定等市場因素。
4、證券投資。證券投資是資金信託的第四大配置領域。2014年度,資金信託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規模(按投向統計)為1.84萬億元,佔比為14.18%,其中:債券投資佔比8.86%,股票投資佔比4.23%,基金投資佔比1.09%。
與投向金融機構相同,資金信託對證券投資的配置近年來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相比2013年末10.35%的佔比,同比增加3.83個百分點;相比2014年3季度末的14.27%佔比,環比基本持平。資金信託對證券投資佔比的提升,主要緣於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顯現以及投資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等市場因素。
5、房地產。房地產是資金信託的第五大配置領域。2014年度,資金信託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規模為1.31萬億元,佔比為10.04%。與其他領域的配置不同,資金信託對房地產的配置近年來表現一直比較平穩。相比2013年末10.03%的佔比,小幅上升了0.01個百分點,基本持平;相比2014年3季度末10.38%的佔比,環比又小幅下降了0.34個百分點。

Ⅳ 金融市場類信託有哪些

根據收益類型、資金流向,信託的具體分類也不一樣。

1,按照信託功能分:

財富管理類、事務管理類、公司/項目融資類和其他類

2,按照受託人/受益人人數:

單一類、集合類。

3,按照受益權是否可以贖回的方式退出信託:

封閉式、開放式。

4,按照管理方式:

標的指定型、范圍指定型、代定型。

5,按照交付財產形態:

貨幣資金、非貨幣資金、財產權、混合財產。

6,按照信託財產運用領域:

金融資產類、證券類、非證券類、非金融資產類、不動產類、動產類、知識產權類、其他權利類、混合資產類。

但是在日常中通俗的分類主要是:

按照投資領域會分:基礎建設類、房地產類、工商企業類。

按照收益會分:固定收益類、浮動收益類、固定加浮動收益類。

Ⅳ 現在還能買信託嗎為什麼

信託作為我國四大傳統金融支柱質疑,很多投資者都在考慮這樣的問題,既然閉著眼睛買信託的年代已經過去了,那麼現如今信託還能買嗎?信託是可以買的,既然要買信託就要選擇值得我們信任的信託公司購買,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信託肯定是可以買的,有些平台選擇信託不能買的要麼就是別具用心,要麼就是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者使用不正當的競爭手段,要麼就是對信託不是很了解就投資出現了問題然後就開噴的。信託是銀保監會簡直的金融機構,信託雖然數量不多但是資金管理能力卻要比銀行等其他的金融機構強出很多倍。

Ⅵ 北京銀保監局:未叫停房地產信託業務

北京銀保監局:未叫停房地產信託業務

光大信託辟謠「暫停房地產類項目募集」實為優化結構 地產信託規模快速上漲受高度關注

7月11日下午,關於光大信託「緊急叫停所有房地產類項目募集」的傳言快速傳播,引起廣泛關注。隨後有消息稱,除了光大信託,國投泰康信託也暫停了此類項目。還有報道稱,這次「緊急叫停」主要針對北京轄區的信託公司。然而,接近北京銀保監局的業內人士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北京銀保監局最近並沒有叫停房地產信託,北京地區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監管也是按照統一要求進行,並無特別之處。

光大信託辟謠暫停房地產信託

此前市場消息顯示,光大信託發布緊急通知稱,截至昨日12點,暫停所有房地產類項目募集(包括直銷和代銷),12點後已募集的此類項目全部退款。國投泰康信託也暫停了此類項目,已經打款的項目全部退款,暫停預登記,房地產類信託項目都暫停。

光大信託有關人士隨後對市場傳言進行了辟謠。光大信託按監管要求,對房地產項目進行余額管控,優化結構,平滑運作。光大信託堅持房住不炒,重點支持與政策導向一致的住房保障項目。

房地產信託監管趨嚴

不論部分信託公司是否自己叫停房地產信託項目,房地產信託業務的監管日趨嚴格卻是不爭的事實。

5月17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鞏固治亂象成果
促進合規建設」工作的通知》(23號文)時,就強調不得向「四證」不全、開發商或其控股股東資質不達標、資本金未足額到位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提供融資。

針對近期部分房地產信託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託公司,銀保監會近日開展了約談警示,要求這些信託公司控制業務增速,提高風險管控水平。

有消息稱,這次至少有10家信託公司被約談或警示。各家公司收到的監管要求不盡相同,有的要求「自覺控制地產信託業務規模」,有的要求「三季度末地產信託業務規模不得超過二季度末」,甚至有個別公司要求「全面暫停地產信託業務」。

有信託業內資深人士表示,自己所在公司各項目運轉正常。該人士認為,現在市場各種有關房地產信託的傳言,其實都不是一刀切的政策,都是針對少數在風險防控上存在隱患的公司和項目,合規的信託項目並不受什麼影響。

財經觀察

房地產信託市場有望降溫 窗口指導將常態化

房地產信託受到監管層高度關注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地產信託規模的快速上漲。普益標准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產領域信託產品共計發行2954款,佔比39.43%,募集規模達到4531.94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指出,信託資金寬松,是2019年土地市場二季度活躍的主要原因之一,信託資金投向房地產比例擴大,新增信託逐漸向房地產集中。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54萬億元,相較於2018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與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佔比有所上升。數據顯示,二季度信託資金加快進入房地產行業。

張大偉同時表示,信託依然是房地產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規范是趨勢,但不可能一刀切。雖然信託融資占房地產開發融資資金來源比例不高,但對房地產信託監管政策的加碼肯定會一定程度上影響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房地產企業融資收緊預期增加。

普益標准研究員龍燕也認為,近期房地產信託規模和數量的變化,釋放出行業繼續加大房地產投資的信號,而監管層及時的窗口指導對信託融資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在一系列監管措施下,過熱的房地產信託市場有望降溫,銀保監會對信託公司的窗口指導也將常態化,有助於促使信託公司回歸業務本源、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轉型發展房地產信託業務,探索開展真實股權投資業務。(記者
程婕 統籌/余美英)

Ⅶ 行業受託資產規模連降 房地產信託將剎車

在「強監管、去杠桿」政策基調的影響下,我國信託行業受託資產規模持續下滑。9月18日,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53萬億元,較2019年一季度末下降0.02%,連續六個季度下降。與此同時,信託行業風險項目還在持續上升。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資金余額的快速上漲也引發了監管機構的關注。分析人士預計,隨著監管部門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范發展,加強了窗口指導,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模將由升轉降。

較一季度略有減少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我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2.53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22.54億元略有減少。雖然環比降幅明顯收窄,但這已是2018年以來信託行業受託資產規模連續六個季度出現下滑。

在金融業去杠桿、嚴監管的背景下,2018年一季度,我國信託行業受託規模首次出現負增長,彼時,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為25.61萬億元,較2017年四季度末下降2.41%,2018年二季度這一數據下滑至24.27萬億元。

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即「資管新規」)提出了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就是要減少存量風險,嚴防增量風險,受強監管影響,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在隨後兩個季度的時間里繼續下滑, 2018年三季度下滑至23.14萬億元,2018年四季度下滑至22.7萬億元。

具體來看,2018年全年各季度信託資產規模分別減少6322.35億元、13446.17億元、11292.33億元、4379.47億元。從季度環比增速看,2018年一季度環比增速為-2.41%,二季度和三季度環比增速分別是-5.25%和-4.65%,四季度則是-1.89%。

今年以來,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依舊延續下滑態勢,今年一季度較2018年四季度末環比下降0.7%,同比增速較2018年一季度末的16.6%放緩至-12%。

信託公司受託資產規模下降,無疑會給信託公司的經營帶來影響。從業績經營數據來看,2019年二季度信託行業經營業績喜憂參半,實現經營收入292.37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為189.99億元,同比下降1.24%,增速較上季度明顯回落。2019年二季度,信託業務收入189.16億元,較2018年二季度增長4.91%,佔比64.7%,但是較2019年一季度下降8.35個百分點。

普益標准研究員吳紅麗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經營層面上,信託規模下降導致手續費收入降低,會影響公司盈利水平;同時,信託公司對所選擇的項目要求更高、風控更嚴,展業難度增加。

風險項目增加超300個

一邊是受託規模的不斷下滑,另一邊則是風險項目數量的攀升。從風險資產規模和風險項目數量的變動來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1100個,規模為3474.3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1.54%,較2019年一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

而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的數據顯示,信託行業風險資產規模為1913.03億元;風險項目個數為773個。也就是說,在過去一年的時間里,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增加了327個,風險資產規模增加逾八成。

信託業風險項目和風險資產規模的增加與宏觀環境息息相關,對於信託行業風險項目上升現象,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表示,這主要源於去年金融去杠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台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部分信託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金李預計,自資管新規出台之後,信託公司普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建設,未來信託行業總體風險可控。

吳紅麗也認為,資管新規出台後,信託公司普遍加強主動管理能力與風控能力建設,未來信託行業總體風險可控,風險項目數量可能趨降。

監管關注房地產信託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行業信貸調整的壓力下,房企紛紛轉向信託融資渠道,這也導致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資金余額繼續攀升。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余額為2.93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2.81萬億元增長約4.27%;房地產信託佔比15.38%,較2019年一季度末上升0.63個百分點。

據測算,今年上半年,房地產信託資金余額增長0.24萬億元至2.93萬億元,較2018年末增長8.92%。

「由於房地產信託產品有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和相對優質的抵押品,使這一領域保持了吸引資金的市場優勢。」金李認為。

隨著房地產信託規模的不斷攀升,監管機構的關注度明顯提高。「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監管部門也及時對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范發展加強了窗口指導,預計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業務的規模將由升轉降。」金李表示。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也持同樣的看法,他指出,今年下半年房地產信託政策明顯收緊,預計後續房地產投向的規模會保持平穩,甚至數據上會有小幅下降。

「為應對房地產信託過快增長,遵從『房住不炒』的國家宏觀調控定位,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已發布多項文件並加強窗口指導。信託公司在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時將更加強調業務合規性,審慎選擇交易對手和評估項目質量,同時,不少信託公司都對房地產信託業務有了額度限制,預計下半年房地產信託逆勢迅猛增長的態勢將出現降溫。」吳紅麗說道。

Ⅷ 「緊箍」再收緊 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壓力攀升

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窗口指導、余額管控成為了房地產信託業務的關鍵詞,今年以來,監管也在不斷「重拳出擊」遏制當前房地產信託業務違規亂象。11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信託業從業人士處了解到,在展業層面,房地產信託業務大部分均做了收緊,今年以來,部分房企現金流緊張,可能存在風險加劇的情況。受「爆雷」潮的影響,1-10月,房地產信託領域違約金額已超400億元。在分析人士看來,從過往經驗看,調控房地產和房地產信託的嚴監管政策都會增大市場房地產信託違約規模,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三條「紅線」排查大幕開啟

為防範化解風險,監管專門針對房地產信託開啟了一輪專項排查。近日,有市場消息稱,銀保監會近日下發了《關於開展新一輪房地產信託業務專項排查的通知》,並要求各地銀保監局於11月30日前將排查情況上報。

從多位信託業從業人士處獲悉,上述消息屬實,此次銀保監會排查的問題主要為,是否違反「四三二」要求、是否用於土地儲備、是否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是否協助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套利,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違規行為。不過也有部分信託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份文件應該主要是針對房地產信託業務較多的信託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佔比不大的暫未收到通知」。

「這次排查是一項例行檢查。」 一位信託公司從業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主要排查房地產信託的三條「紅線」。這三條「紅線」是指監管層收緊房企融資較為清晰的三條標准,要求控制房地產行業的有息債務增長。

具體來看,「紅線」一是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紅線」二是凈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紅線」三是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根據三條「紅線」的觸線情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紅色檔三條「紅線」都觸碰到了則不得新增有息負債。橙色檔碰到兩條「紅線」則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5%。黃色檔碰到一條「紅線」,則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0%。綠色檔三條「紅線」都未碰到,則負債年增速不得超過15%。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輪專項排查會進一步實質收緊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投向,部分房企現金流緊張,預計市場並購風潮還會持續較長時間。

年內違約規模已超400億元

2020年,信託行業兌付延期頻發,房地產信託的違約情況也持續走高。北京商報記者從用益信託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房地產信託領域違約金額總計達到411.37億元。

從具體的時間節點來看,今年3月,房地產信託的違約走向小高峰,當月違約金額達到115.12億元,後又在4月回落至82.25億元。到6月又迎來一波增長,當月違約金額達到134.56億元。10月信託行業共發生27起違約事件,其中房地產信託的違約金額為2.3億元。

一家信託公司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稱,在房地產信託運作過程中,投資者先將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再委託信託經理篩選優質房地產項目。信託公司和信託經理能否勤勉盡職地履行職責,也直接影響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安全性。這位信託公司人士直言,現在房地產信託沒有好的備案項目,再用之前的項目結構借錢只能增加公司債務,達不到監管機構的要求,再加上房企普遍面臨融資收緊的情況,現金流緊張,風險有加速暴露的可能。

在資管研究員袁吉偉看來,短期內房地產市場行業景氣度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一方面銷售資金回籠放緩,外部融資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的債權融資、信託融資等大量到期,如果不能有效調配資金,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從過往經驗看,歷次調控房地產和房地產信託的嚴監管政策都會增多市場房地產信託違約規模,並在調控後的半年到一年達到違約高峰。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信託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合規、風險指標面臨雙向承壓

一直以來房地產信託就備受業內關注,一邊是房企對資金的渴望,一邊是監管的不斷嚴控,房地產信託的成立規模也在持續波動。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房地產資金信託余額為2.5萬億元,同比2019年二季度末2.93萬億元下降14.68%,環比一季度末2.58萬億元下降3.1%。

今年6月,銀保監會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信託公司存在未嚴格執行房地產信託貸款監管政策,向不滿足「四三二」要求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提供貸款;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提供土地儲備貸款或流動資金貸款;以向開發商上下游企業、關聯方或施工方發放貸款等名義將資金實際用於房地產開發,規避房地產信託貸款相關監管要求等問題。

在全行業收縮的時候,房地產信託產品的合規性和風險性亟待檢驗,在廖鶴凱看來,房地產業務階段性規模受限,不過存量規模依然很大,對信託公司來說,後續可以持續提升股權投資比重,待政策成熟可以加快布局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業務。

正如袁吉偉所言,房地產信託被嚴監管預示著傳統信託業務的增長空間將越來越受到制約,傳統粗放的高增長模式越來越難以持續。他進一步指出,信託公司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就要順應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新趨勢,順應監管新要求,明確新的有效業務組合和市場方向,塑造與之相匹配的專業能力,獲取新的增長驅動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占據資管新時代的一席之地。

Ⅸ 全面摸底地產信託和通道業務 上海已經開始了

上半年「豐收」 下半年「貓冬」!全面摸底地產信託和通道業務 上海已經開始了

地產信託和通道業務在持續收緊。
中證君今日從信託業內人士處獲悉,近日,上海銀保監局向轄區內各信託公司下發通知要求:
轄區內信託公司從9月份開始上報公司地產信託業務和通道業務新增業務規劃、存量業務到期以及整體規模變動等情況;做好地產和通道業務額度管理;合規適度開展體現本源特色的事務管理類信託和房地產資產證券化業務。
上海摸底各家信託公司業務
上海銀保監局向轄區內各信託公司下發的通知,對轄內信託公司具體提出了三點要求:
1、各機構應在公司經營管理情況報告(月度、季度、年度)中新増關注事項,專門反映公司房地產信託業務和通道業務新增業務規劃、存量業務到期以及整體規模變動等情況(首次報送從9月份開始)。
2、各機構合規部門應牽頭做好房地產業務和通道業務規模額度管理,並在事前報備《合規意見》中明確新增單筆房地產業務或通業務,對機構未來整體房地產業務或通道業務規模的影響(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當前時點的業務規模、新増項目發行計劃、相關項目到期情況、額度預留情況等)。嚴禁新增違反資管新規要求、以監管套利隱匿風險為目的的信託通道業務。
3、結合2019年轄區內信託公司年中監管工作會議精神,各信託公司可依法合規、適度開展體現信託本源特色的事務管理類信託和相關房地產資產證券化業務,但要嚴格要求,做到穩健有序發展。
通知顯示,以上要求是「為進一步落實相關銀保監會信託部關於房地產信託規模和通道業務規模『雙壓降』的要求,壓實信託公司主體責任,提高日常非現場監測精細程度,確保三、四季度未轄內房地產信託業務規模和通道業務規模持續下降,且不出現『鼓肚子』現象。」
地產信託規模「只減不增」
今年上半年,信託公司迎來了「大豐收」。
據華經情報網數據,今年上半年,信託行業整體業績出現回暖:59家信託公司實現營收499.40億元,同比增長14.25%;凈利潤279.55億元,同比增長13.96%。
另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2018年信託行業營收盈利遭遇雙降:營收下降9.38%,凈利潤下降13.68%。
分析人士表示,地產信託業務是行業回暖的最大貢獻者。
普益標准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產品共計發行2954款,佔比39.43%,募集規模達到4531.94億元。
從年初開始,信託公司就開始大量發行房地產信託產品,現金管理類、債券類信託產品走俏。「房地產信託收益高,投資者也認可。」某信託經理介紹稱,「抓緊時間,多賣受歡迎的產品,手中有錢,心中不慌。」
7月,信託公司迎來了一波嚴監管。多地銀保監局對轄區內信託公司進行「窗口指導」,要求信託公司 2019年三季度末房地產信託規模不得超過二季度末,並對地產信託業務提出一系列要求。在此之前,銀保監會曾就房地產業務約談多家信託公司。
政策收緊對地產信託發行規模起到了震懾效果,地產類集合信託規模呈逐月下降趨勢。
用益信託數據顯示:6月,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數量515隻,成立規模733.49億元;7月,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數量429隻,成立規模645.82億元;8月,房地產類集合信託成立數量276隻,成立規模313.35億元。
融資收緊房企壓力山大
政策層面對地產融資的控制,不僅僅在信託領域。
此前,「23號文」明確要求商業銀行、信託、租賃等金融機構不得違規進行房地產融資,重點申明要對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放款加強監管工作。
接下來,房企或許將面臨更大壓力:一方面是「補血」渠道銀行、債券、信託等融資渠道全面收緊,另一方面則是房企償債高峰將至。有分析稱,在這些壓力下,未來一些負債率高、流動資金少的中小房企將面臨考驗。
克而瑞研究數據顯示,從房企的債券到期情況來看,2015年公司債及中期票據發行量較大,多數企業的債券期限在3-7年間,2019年房企面臨償債高峰期。
2019年下半年,房企的到期債券為1706億元,到期債券總量也處於高位。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房企的償債壓力將進一步上升,到期債券突破3000億元,屆時房企將面臨更大的償債以及融資壓力。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在監管全面封堵房企融資的背景下,後續房地產投資大概率會加速下行,趨勢可能會持續到明年年中。
後續房地產銷售可能也不會太好,開發商銷售回款的能力會受到制約。其他一些融資手段,現在也受到了制約,比如供應鏈ABS和中資美元債。
李奇霖認為,房企擺脫融資困境有兩個辦法:一是減少拿地,控制擴張規模;二是加快周轉,但在居民購房意願下滑的當下,可能更需要房企讓利,降價促銷。

Ⅹ 上證指數創6月以來新高,市場熱點多面開花

閱讀全文

與2014二季度末信託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益盟黃金眼公式 瀏覽:2
石油山東股票 瀏覽:968
成都市市屬國有企業投融資 瀏覽:376
中行換外匯要辦卡 瀏覽:583
昌月股票 瀏覽:664
原油期貨到期油會漲還是會跌 瀏覽:276
導游提成傭金計入什麼會計科目 瀏覽:448
2013年人民幣對台幣平均匯率查詢 瀏覽:575
普惠金融小微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06
微信的金融機構代碼證 瀏覽:205
金融公司法院起訴流程 瀏覽:312
微信理財收益會變成負的嗎 瀏覽:88
上海建設銀行金融公司 瀏覽:263
銀行理財產品r2是啥意思 瀏覽:694
郵政銀行理財詐騙 瀏覽:450
泰銖對美元匯率分析 瀏覽:939
普通人如何通過基金理財 瀏覽:976
興業信託控股股東 瀏覽:63
扭矩杠桿標定 瀏覽:575
煙台銀行短期投資理財 瀏覽:582